宋代诗的代表作品,李白有哪些诗有仙气?
1,《赠瑕丘王少府》唐代李白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译文:王少府,你玉树临风,身姿矫捷如仙鹤,神态超然像神仙。
2,《春日望海》唐代李世民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译文:仙气笼罩在山岭之上,温和的风吹着大地。潮水上涨和云合成一色,太阳光穿过海浪照来舒服的和光。
3,《谢迤侍御送鹤》宋代王禹偁骨含仙气生来瘦,羽插天风过处寒。译文:仙鹤的身体里像是带着仙气,生来却很瘦,羽毛在风中飞过之处显得很冷。
4,《秋山》宋代卫宗武秋山抱奇姿,不肯事妩媚。犹夫尘外士,飘然有仙气。译文:秋天的山峰景色奇特,却不愿意显示自身的妩媚。像是天外之人一样,飘然悠忽的仙气围绕不断。
5,《耕乐诗四首》宋代袁甫归来不说溪山好,只说癯仙气浩然。译文:从外面归来的行人不夸这山水河流的美,只赞那环绕的仙气景色宜人。
苏轼诗词哪本书好?
苏轼是宋代诗词豪放派的高手,他的词篇篇经典,他的诗词集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他的代表诗集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苏东坡传》《苏轼传》和《万古风流苏东坡》。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名“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北宋书画家、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诗文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
尤其是词作,首开词言志的境界,既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也有“大江东去,千古风流”的狂放。
宋朝到底有什么重要贡献?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而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在天文领域,宋代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北宋中期,杨忠辅制定《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颁布公历时的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由此可见,宋代天文学发展水平之高。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宋朝政府十分重视与广大民众卫生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不仅政府出面编辑刻印了很多医学典籍,而且要求各州县加以推广应用。其中《太平圣惠方》100卷,收录中药处方16834个,《圣济录》200卷,是医学上的一部百科全书,收集了诊断、处方、审脉、用药、针灸等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政和本草》共介绍各种药材1558种,其中新增加628种新药,可以说是一部完备的药物学著作。
南宋时期的宋慈收录并总结了前人的法医知识,创作出《洗冤集录》一书,其中涉及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死伤鉴别、检骨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毒药和医治服毒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上述仅仅是介绍了宋代医学领域很小部分的成就而已,于此亦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之一斑了。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关注一下!)
为何有人说谢薖鹊桥仙不逊于秦观鹊桥仙?
谢谢邀请!我谈一下个人看法,我们把两首诗附录如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谢薖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下面我谈谈一些看法。
这两首诗在立意上各有千秋。
所以在这一点上谢薖的《鹊桥仙》不逊于秦观的《鹊桥仙》。
我以为,首先应搞清看一首诗的优劣、高下、精粗、文野的标准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我国古典诗学理论早有说法。宋人张戒在《岁寒堂诗》中用“专以气胜”四个字来概括杜甫诗之美。陆游在《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一诗中也写道: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蜺。
诗也是这样,若东拼西凑,即使词语再新奇也不能讨好,必须有塞天地之气,而后才有垂世之作。
什么是“忌百家衣”?就是写诗文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冷饭重炒不会有滋味。要有独创。什么是“塞天地之气”?我认为诗文中表达的思想能充盈天地间。诗文所表之意,所抒之情,不是一时而是能让千秋百代所认可;不是一地而是能让人类各地都可产生共鸣。
千百多年来,人类生活在这个智慧的星球上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知,比如:对祖国的热爱、民族的团结、对家乡的留恋、对父母的报恩、对爱情的忠贞、对亲人的思念、对善行的褒奖、对恶行的鞭挞等等。
当我们的诗文很好地表达了这些思想情感时,就会跨过时空获得永存的价值。我国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天河配”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古今中外的人们所喜爱,就是因为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
而且大多数谈起这一话题都是只说长年夫妻分离何等的凄苦。
秦观不仅对牛郎织女的分离予以极大的同情。你看他描写的多么动人: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那美丽而有变化多端的云彩多么像心灵手巧的织女织的锦缎,可是这么美丽的人儿,却从遥远的地方赶来,银河宽广一年一度才能见一面,你看那闪烁的星光似乎也在传送着遗憾呀!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很会表情达意把牛郎织女天河配写的如此凄美。
聪明的他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你看,秦观很会抒情把牛郎织女的那份一年一度的相逢写得缠绵悱恻,如梦如幻,两情依依。尤其那句“忍顾鹊桥归路。”他不正面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却写连“”鹊桥归路”都不愿意看一眼,两人的难舍难分就可想而知了。
更可贵的是秦观不仅到此为止,他一反旧人观点,正所谓“不穿百家衣”他亮出自己独特的也是人类能够共同认可赞颂的爱情观: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我们再看谢薖《鹊桥仙》:诗人在诗的“立意上”不落窠臼,不走别人的路,不吃嚼别人的馍。他干脆把传说牛郎织女天上相见与自己“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相比较。他的意思说:你看,人家牛郎织女尚可一年见一面。而我呢?我再也看不见,听不到自己的心爱的人的美妙歌声了。
最最可贵的是那句“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这一句诗人指出了“人间的不平等”!在那个年代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对于封建文人来说:难能可贵!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不正是这样吗?“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和“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都成为名句。什么原因?他站在大多数穷人这面,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这是真理,所以赢得古今中外的人们的认可。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它为什么成为名句?因为它揭穿了剥削社会的普遍现象,讲得是真理。
李白的《静夜思》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著名?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为什么成垂世之作?因为他道出人类共同的感受!
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为什么脍炙人口?因为他道出
分离时人类共有的感触!只要人类还有离情别绪。这句诗就会永存人间!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道出了人世间爱情的高境界,是爱请的真谛所以被古今中外的人们传颂。
所以这两首《鹊桥仙》在立意上各有千秋。
在艺术手法上谢薖的《鹊桥仙》也很出色,这首诗主要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自己的遭遇,把人间的不公抒发出来。
我认为在艺术手法上总体来比较
秦观的《鹊桥仙》艺术要高于谢薖的《鹊桥仙》。
这只是我的管中窥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宋朝为什么那么弱?
在世人的眼中,宋朝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文弱的大一统王朝。在这个时期,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害怕有人因为手握重权,和自己一样起义反了皇帝,于是他便加强了对将领们权力的控制。
因此,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文轻武的国家,再加上宋朝后期,国家经常受到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略,因为这些原因,使得世人认为宋朝的军事能力极为弱小。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其实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高达70%,就连唐朝都不能与之相比较。
根据一些网络历史学家们的统计,倘若除去一些统一战争,宋朝在万人规模以上的对外战争中,胜率高达70%,而一直被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唐朝,仅仅只有50%的胜率,可以说,从这个角度而言,宋朝的军事能力是完胜于唐朝的。
然而,为何宋朝在世人眼中会呈现出一副“软弱”的形象呢?这和70%的胜率有着极大的矛盾。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宋朝所打的胜仗,是基于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它们基本都是一些小规模的击溃战役,亦或者是一些防御战役。何谓击溃战役?用浅显的话语来说的话,就是打退敌方就可以了。而防御战役便更容易获胜了,毕竟中华文明经过了如此之长时间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来的防御措施,是少数民族政权很难攻克的。
其次,宋朝很难打出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因为他们缺少优良的马匹。宋朝的战马多为西北出产,倘若此地的人们出售马匹给宋朝之时有一个要求,只卖阉马。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宋朝无法获得战斗力强,行动迅速的马匹,这对他们攻打善于在草原上奔驰的敌军来说十分不利。
最后,宋朝缺少一个重要的战略屏障,那就是幽云十六州,也就是说北宋的都城开封,成为了少数民族眼中的一块肥肉。因此,宋朝便不得不在京城附近加强军事防御,这样一来,边境的防御便相对要弱上许多。倘若敌军大军来犯的话,很容易便会被击败,更是难以出现反攻战役。
后来,多个少数民族政权趁着中原边境防御薄弱之时,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并成长为了一个相对较大的国家。拥有野心的他们最终将目光放在了宋朝身上,并开始对这块大肥肉出手,而宋朝便开始呈现出了世人眼中的软弱模样。
参考资料:《宋史》
北宋末年为什么要禁苏轼的作品流传?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也就是苏轼去世一年之后,朝廷追贬元祐党人,禁元祐学术,对"苏学"的迫害打击也全面拉开。
元祐党人,是在宋哲宗年间反对"新政"的一派,苏轼、苏辙兄弟,以及"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lěi]都位列其中。宋徽宗执掌大权后,用蔡京为相,重奉新政,一百二十名元祐党人被定位奸党,由徽宗亲自书写姓名刻于石上,竖于端礼门外,称为"元祐党籍碑"。不许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永不录用。后来,更增元祐党人为三百零九人,蔡京手书姓名,发到各州县,让各地仿效京师,立碑"扬恶"。在这样的背景下,崇宁二年(1103年)四月,诏毁三苏、黄庭坚、秦观等人文集。崇宁三年、宣和六年(1124年),朝廷又两度重申禁令,除毁苏轼诸人文集。一时间,苏轼"平日门下客皆讳而自匿,惟恐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