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品,秋故乡的秋作者是谁?
《故乡的秋》的作者是郁达夫。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散文中的名篇.以构思新巧、意境优美而深受读者的推崇. 文章开篇即切入正题.寥寥数语点出了北国之秋的特色,“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不多的言语,流露出了游子对故乡之秋的迷恋. 对故乡之秋的情感抒发,主要是通过与江南节气的对比、反衬自然地生发开来.何谓江南之秋?作者用了这样的词句:“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与之相对应,北国的秋则多了几分空旷、苍凉.“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碧绿的天色”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些描摹夹着北方的冷雨,令秋意扑面而来.行文用语凝练,以点带面,仅选取了点缀北国之秋的几处小景,却将故乡之秋的声、色、形描绘得真切自然,韵味盎然. 在文章末尾,作者不忘以南北对比的精彩语言呼应开篇.“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贴切精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整篇文章中,作者声情并茂,炼字驾轻就熟,令行文情感步步升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境、脉络铺就了一曲旋律优美的秋之歌.周作人在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
周作人在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 散文卷》时,选入郁达夫的作品最多,其次是徐志摩的作品。
求巴金憩园的内容梗概?
巴金的小说《憩园》讲的是抗战时期的故事。本文第一人称黎先生是一个小说家。他在抗战时期回到家乡成都,但是由于家里的公馆已经卖掉,跟亲戚也疏离,因此借住在同窗姚国栋的名为“憩园”的公馆。因此,他得以近距离观察“憩园”新旧两代主人的家庭故事。
“憩园”是一座旧式公馆,是一座漂亮的大宅子。设计建造这座公馆的是杨家老爷。后来,杨家老爷过世之后,公馆被卖给了姚国栋。
巴金的文章很多都以家庭为主题,因此,“憩园”又被人称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外的《冬》。
《憩园》虽然是抗战时期的作品,但是,对家庭伦理的探索对现代也有着很深的警示意义。
购买“憩园”的人叫姚国栋,没有工作,靠祖产生活。他在丧偶后又娶了一位善良贤淑的妻子。这个妻子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境并不是十分富裕,但是家教良好,价值观正确,为人善良真诚。姚国栋对妻子是很满意的,认为夫妻关系和谐。而且,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妻子必定认为一切都很好,没有什么不满意的。毕竟,嫁了一个又有钱,又爱自己的丈夫。
然而,他的现任妻子其实很忧愁。因为,姚国栋前妻所生的儿子小虎对这个继母很不屑。小虎的外婆家是很有钱的家族,也很溺爱小虎,因此经常接小虎去那边玩儿。在外婆赵家,小虎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耍钱、看戏,逃学,极其不务正业。继母担心他会学坏,然而却无法管教。赵家对姚国栋的现任妻子是很敌视的。导致这个女子内心非常忧虑愁苦。
然而,对这一切,姚国栋是不知道也不愿知道的。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夫妻感情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对小虎,他也是一味纵容娇惯。他始终认为,小虎是不会学坏的,将来一定有出息。
对这一切,别人的善意劝阻,他都不肯听。最终,小虎在纵容和娇惯下,失足溺水而亡。
这是新一代主人家破人亡的故事。
借住姚家的时候,黎先生还得以了解了上一代主人杨家的故事。
杨家有几兄弟,相互之间感情淡漠。特别是老三,不务正业,挥金如土,包养情人,整天和妻子要钱、吵架。这给大儿子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后来,大儿子带着对父亲的深深的痛恨长大了,在卖公馆的时候,大儿子不顾父亲的反对,按了手印,代表了他们三房的态度。杨老三痛心却毫无办法。
后来,大儿子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在外面又买了小院子和母亲、弟弟一起生活。妻子和小儿子都盼望杨老三能和他们一起生活。杨老三也的确回去过。可是,由于和大儿子之间深深的裂隙,最终,父子还是反目成仇。
杨老三终于流落街头,暴毙身亡。
这家公馆两代主人都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正像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主人公的困惑在现代家庭中也普遍存在,好的夫妻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应当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
《憩园》在用词和叙事上有一种哀愁的基调,给整本小说铺上了一层忧伤的底色,令人读完有一种悲凉压抑的感觉。然而,正是这种淡淡的、隐忍的悲凉和充满悬念的写作手法,令人想要一口气读下去。
谁知道故都的秋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
《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
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厚薄,于是“秋”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故都的秋》中的“秋”是这样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就全文看,作者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始就在读者感情上涂上一层悲凉的色彩呢?
是不是违反了生活的逻辑?
不,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因为这色彩本身就是一种美。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
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
读者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篇散文“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
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有好看的现代散文集可以推荐一下吗?
现代生活赋予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选择和精神选择,社会逐渐大众化,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大家在精神寄托方面也趋于多样化,但是有相当多的中年人仍然会怀念甚至留恋他们年轻时代的精神食粮之一,那就是散文。
现代散文起源于五四运动时期,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兴起,散文这种文风短小精悍又不失艺术性的文体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熏陶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直至现在,他们的作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最欣赏并熟记心中的有几位。
1冰心,(谢婉莹)她的作品集有《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她的文风轻柔细腻,善于细节描写,以清淡柔雅的情绪感染读者,她一生主张爱的哲学,她的作品也往往能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爱与怜惜。每次读到她的作品,都是泪盈满眶的。值得阅读和收藏。
2徐志摩,徐志摩的文学艺术是很高的,他的散文,与其说是散文,倒不如说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即使不分行去读,读出来也是诗的表现,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以诗歌的形式去表达,体现了他辉宏的诗歌语言能力,他的一生,追求真.自由.美。所以他的作品大都以自由与华丽而闻名于世,作品集有《印度洋上的秋思》,
《巴黎的麟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尤其是他以康桥为载点而写的《康桥再会吧》,
《再别康桥》体现出康桥的自然之美,宁静以及作者失落在那里的梦幻无不反映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朱自清,朱自清的作品人们评价说“清秀隽永.质朴膄厚.激进深邃.”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风格。他
的作品集有《匆匆》.《歌声》.《航船的文明
》.《女人》.《荷塘月色》.《背影》.其中后两部作品被选入初中教材,影响深远。
时代在发展,现在我们的网络体系越来越发达,人们更多趋于手机或电脑等多媒体的电子阅读,做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仍然希望大家能多看看散文,既能陶冶情操,更能充实我们的业余生活。
茑萝行是散文集吗?
是散文集,《郁达夫经典》是2000年3月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郁达夫。本书主要收录了《沉沦》、《银灰色的死》、《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彩石矶》、《茑萝行》、《薄奠》、《过去》、《微雪的早晨》、《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唯命论者》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