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的代表作品,中医关于儿科方面有什么好书推荐?
中医儿科书籍
《幼科释谜》
儿科著作。六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四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中医万全著作。属性:小儿方术,号日哑科,口不能言,脉无可施,惟形色以为凭。竭心思而施治。故善养子者,似类龙以调护,不善养子者,如舔犊(1)而爱惜。爱之愈勤,害之愈急。乍头温而足冷,忽多啼而不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小儿方术专门,以补化工之不及。汤胃脆薄兮,饮食易伤,筋骨柔弱兮,风寒易袭,父母何知。
《麻疹阐注》
麻疹专著。四卷。清·张霞谿撰。刊于1840年。 本书卷一-二系将《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的(麻)疹门作了补充注释。卷三-四为附采诸家麻(疹)后证治,引述前代麻疹著作中有关麻疹的合并症、后遗症的证治等内容。 现有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幼科切要》
《幼科切要》是中国古代著名中医王锡鑫著作。夫医者意也,谓以己之意迎合伊芳之病也。故善医者必待望闻问切而后详理开方,此古今一定不易之理也。盖幼稚小儿,天真浑噩,无识无知,肌肉莹澈,脉络分明。其病不过风寒暑湿燥火,饮食停聚而已,举目可见。岂如壮者之人或因酒色过度,或由思虑受伤之纷纭杂沓,难为措手哉。故观其面色,闻其啼声,即可知其病之所从来,与夫药之所宜用,而无毫厘或爽也。无如世之庸医,不察夫体属婴孩,一染微 ,并不细心体贴,概以惊风险剂投之,往往有误。不知实而误补,不过增病,虚而误攻,不可救药,故全生者少而垂毙者多矣。王君亚拙,医道高明,慈爱为怀,不殚劳瘁,合选古今方而斟之酌之,汇为一册。适予过访,蒙以见示。见其理精法密,指点亲切,较诸幼科所传方书,倍加详明透彻,亟劝其付诸枣梨,以公诸世。将见此书一出,可以指庸医之迷,延幼稚之命,其为益岂浅鲜哉,是为叙。
《麻疹备要方论》
麻疹专著。一卷。清·吴砚丞撰。刊于1853年。 书中简要地介绍了麻疹的病原、脉证、各种兼证、禁忌以及备用诸法等。本书论述较为系统但过于简略,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幼科概论》
明代医学专著。属性:光致所讲幼科,注重在实用二字,不尚虚文。以自己二十余年临证延医之经验,兼采各家学说医理,简易明通。于临证实用者,均采集不嫌其浅俗,以求对于病者实用,对症治疗。平日体察小儿所常得的各种病症,与成人的病症根本不同,临征延医方法自异。至于小儿又分乳婴与成童,其病症与治法更不能同。
《颅囟经》
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二卷(一作三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之所存乃辑自《永乐大典》的《四库全书》本已非全帙。上卷论述小儿脉法、病证、治疗以及小儿疾病的特殊诊断和鉴别方法,并对小儿惊、痫、癫、疳、痢、火丹等证详加论述;下卷载火丹丹毒15候,治疗多以秘方,计16证19方。书中祝由法等保留了早期医书的内容。全书文字简略,是现存较早的儿科专书。现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
《幼科发挥》
《活幼心书》
儿科著作。三卷。元代医家曾世荣编撰。刊于1294年。卷上将儿科疾病编成歌赋75首,便于习诵。卷中本论,将儿科病证分别立论43篇(附补遗8篇),对小儿诸病的特点,发病规律、治疗原则等论述颇详,并介绍了作者的临床心得;卷下信效方,载有治疗小儿疾病的各种方剂230首,其中有不少方剂为曾氏所独创,选录切于实用的儿科验方。现有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其他近代刊本。
《婴童类萃》
《婴童类萃》是明朝人王大伦著的一部中医著作,共分为上、中、下3卷。大凡治病,药用根据时,方随病制;寒热温凉,性各不一;宣通补泻,贵乎得宜。恒存济人、博爱之心,乐人之乐,忧人之忧,则药无不效灵矣。谨附凡例九则∶
《儿科要略》
《儿科要略》作者是(民国)吴克潜。 人生疾病,种类繁伙,然归纳言之,除不内外因外,一言以蔽之,外感与内伤而已。外感与内伤,恒 有互相之关系,成人然,妇人然,即小儿亦莫不然也。故医者治病,最古不事分科,盖病理医理,其道一贯 ,适于此者合于彼,初不必为厘然之此疆彼界也,自后以病变之多时有增,治法之出代有加,一人之心思 才力,未足以尽其奥也,故特分科以治之。妇科也,以其有经带胎产之异;儿科也,以其无问诊脉诊之难。
《婴童百问》
《婴童百问》这是一本临证颇有参考价值的儿科专著。明代郭静之在邳州做官时得到这本书,他的儿子郭坤在蓝田县做官时刊刻出版了这本书,那时是正德元年(1506年)。几十年后,吏部尚书许赞将他于正德二年得到的蓝田刻本进呈嘉靖帝,皇帝于嘉靖十八年二月令礼部校正刊行这本书,约在嘉靖二十一年始成,前后花了三年时间。这也许是奉旨出书的臣子们小心校正、详加考究所花时间较长的原故,或许是因为某种原故,礼部没能在皇帝下诏之后立即校正刊行这本书,而不是雕版印刷需要消耗这么多的时间。两年后,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陈与音令太平府重刊礼部所刻是书,“不两月而告成焉。”
《专治麻痧初编》
《专治麻痧初编》是中国古代医书其中之一。属性:痘疹麻痧类皆象形而名之也。惟麻痧证变幻莫测,向无专书,古人名言半多散见于痘科书中。且患家视为泛常,以谓风痧轻证,每多忽略,避忌漫不经心,迨至凶陷告危,无从挽救,追悔何及。纵使天数,当然究由人事之未尽耳。伏读御纂<医宗金鉴>曰∶麻疹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至哉训言,谆谆垂诫。爰不自揣谫陋,谨将古今麻痧证治汇录成编,厘为四编。曰崇正,曰述古,曰征今,附以成方曰方论,计六卷。后之学人果能寻原讨究,行远自迩,拯斯民于衽席,医岂小道云乎哉。
《婴儿论》
《婴儿论》是中国古代中医周士祢著作。属性:人之所爱。莫有过爱子者也。而受之至。不能无所忧。忧之至。莫有过忧其疾者也。唯其疾是忧。不知所以除之之道而可乎。传云。有疾不择医。为不慈不孝。夫苟饮免不慈不孝之讥。且莫如择医之良矣。夫医之为技。不专其科。则不能得也。志分道岐。盼一生技亦不能精也。
《鬻婴提要说》
《鬻婴提要说》医学丛书,清代张振鋆著,是论小儿调护的专著。此书属于《述古斋幼科新书三种》之一,《述古斋幼科新书三种》内容有《厘正按摩要术》、《鬻婴提要说》(不著撰人)、《痧喉正义》三种。
《小儿痘疹方论》
《儿科醒》
《儿科醒》书名。一卷。清·芝屿樵客撰。撰年不详,本书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予以论证,说理清晰透彻,方药法度严谨,并有辨惊风之误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 所谓惊风乃“大惊猝恐”等十病;次为小儿不可饿论及治痘、治疹二论。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小儿药证直诀》
本书系采人阎孝忠整理名医钱乙的有关儿科著述而成,约成书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是现存最早的汉医儿科学著作,在儿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幼幼新书》
《幼幼新书》,古代中医儿科学类书。共四十卷。南宋刘昉等辑撰,刊于绍兴20年(1150)。本书汇集整理宋以前儿科学成就,取材广博,立论严谨,具有较为可崇的参考价值。全书按病分为547门,凡所引征皆注明出处。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是一部儿科集大成之作。卷一-三为综述部分,包括求子、方书叙例、小儿调理、用药及诊法;卷四-五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卷六为先天疾病;卷七-十二论蒸忤,鬾、啼、惊、痫;卷十三-十七论风寒时气、咳、疟诸病;卷十八为斑疹麻痘;卷十九-二十二为热痰、汗、疸、寒逆、症积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六为各种疳症;卷二十七-三十为霍乱、泄痢、血证、痔、淋等;卷三十-三十二为虫病、疝瘕、水饮;卷三十三-三十四为五官诸病;卷三十五-三十九为痈疽、疮疥、丹毒、外伤;卷四十论药叙方及引用方书。全书共分547门,凡所征引皆注明出处,取材广博,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该书还保存了现已失传的古代儿科典籍的佚文。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作者不详,刊行于1156年,书前有宋朝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称其京藏该书六十年,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献出,由太医局刊行。明·弘治二年(1489)朱臣刊刻时,改名《保幼大全》,又称《保婴大全》,后经黄萧民重校,仍恢复原名。全书共二十卷,载证论一百条。卷一,首列“医工论”,对医生提出“正已”、“正物”的要求:次列“禀受论”、“初生论”等,论述小儿生理禀赋。新生儿不乳、脐风等病之证治。卷二,阐述婴儿调护,小儿色泽、指纹诊断及五色脏主病等问题。卷三,论述小儿变蒸、脉理、身热论等生理特性。卷四至卷十六,分别论述小儿内科各类亲病证治。卷十七至卷二十阐述外科、五官科等常见病的证治。 该书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小儿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等问题,总结了南宋以前儿科学发展的一些突出成就,不仅对于一些常见病如惊痫、诸痢、诸疳等证,论述详细、汇方丰富,而且汇集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
《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是一本儿科著作,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对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民国时期陈守真著。书以普及儿科医学常识为职志,凡家置一编披览记忆,便得保赤诚求之要道。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是清代吴谦著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夫痘,胎毒也。伏于有形之始,因感而发,为生人所不能免。然其发也,或染时气,或感风寒,或因饮食,或由惊恐,以病引病,为患多端,更改莫测。且其间顺吉者少,险逆者多,有千方百计而不能冀其愈于万一者,此其所以为难也。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所源,云自宋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其说虽似渺茫,然以理揆之,实有参赞化言之功,因时制宜之妙。
《达生编》
《达生编》又称《达生篇》,是清代早期问世的一部价值颇高的产科专书,是书刊行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问世以后的百余年间曾多次重刊,足见医界对本书的注重程度。
《幼科指南》
儿科著作。又名《幼科医学指南》。共四卷。清·周震撰于1661年。1789年始有初刊本。卷一为儿科歌赋及议论;卷二为小儿杂症;卷三-四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并附医案。现有近代刊本数种。
《慈幼新书》
《慈幼新书》是1704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程云鹏。 全书对小儿的生理禀赋、脏腑特点以及各种病证证治的论述甚为详备。其中各证还附有医案。 现有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幼科折衷》
儿科著作。二卷。明·秦昌遇约撰于十七世纪中期。作者认为以往幼科诸方中的论治,或偏寒,或偏热,或喜补,或喜泻,遂取各家之长而弃其弊,故以“折衷”为书名。书中对小儿杂病的证治立论凡五十余篇,颇有独到见解。每病首载七言歌及脉法,其次节引《内经》以下诸家之论,后为治法。率多平正,有一定参考价值,
《小儿推拿广意》
推拿专著。又名《幼科推拿广意》、《推拿广意》。三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80余首。全书将推拿按摩之理论与小儿生理特点相结合、图文并茂,论述较详。按摩手法轻灵而具体,十分切于实用,流传颇广。
《幼科推拿秘书》
《幼科推拿秘书》,清代医家骆如龙著,后世将此书改为《幼科推拿全书》(1784年刊行),五卷。
《保幼新编》
经曰∶宁医十丈夫,难医一小儿。夫小儿也,脏腑脆嫩,气血未定,经络脉息软弱如丝毫,易虚易实,乍冷乍热,口不能言证情,手不能指病处,苟不考其方,而先为之所,则当局者迷,终不免束手待尽。其为病,施姑舍,是自家之荐遭儿 ,心常痛之。昨年秋,浮屠正训,袖示一册子,曰∶此古皇明成斯文,逸其名号,无忌先生所撰《保幼新编》也。论症制方最为详备,而世医之等视文具流传烂纸。训恐久而漫灭,荡瓶钵,付剞劂,幸先生之惠一言,弁诸首也。
《幼科铁镜》
儿科著作。六卷(又有二卷本)。清·夏鼎撰。刊于1695年。卷一主要论述小儿科医生应注意的事项和推拿疗法的具体应用;卷二论面部望诊及初生儿疾病;卷三为惊痫诸症;卷四麻疹、伤寒、疟、痢诸病;卷五为儿科其他杂症;卷六为儿科药性赋及主要药方。本书对儿科的推拿疗法颇为重视,并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指纹望诊和惊病的各种名目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是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 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儿、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生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书中不仅介绍了较丰富的治法,并收载了大量儿科医案,为本书的特色之一。
《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育婴家秘》
《慈幼便览》
《幼科心法要诀》
儿科著作。六卷(即《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十五)。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陈氏幼科秘诀》
《陈氏幼科秘诀》是中国古代医书。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状、疗方都有所谈及。
哪位中医家的书?
我认为:中医家最实用的书。有王斌整理的《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将其概括为脏腑、气血、七情、五味、起居、气机、升降、出入等等要素并存激荡、相互制药形成的最佳状态,既是“和”,而阴阳和是和的最高境界,是成就生命健康的根本。《黄帝内经》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与时空的和谐,与宇宙的所有变化,包括时间的节律以及地域的差异,皆会影响至人体,使人体出现相应的变化。人应顺其自然,重视与自然的协调性。尤其是《黄帝内经》里面的《灵柩》和《素问》讲的是人体的经络,从而知道治病的理由;《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知立方之法,从而知道怎么治疗;《本草纲目》知道药的性质,从而去除疾病。我中华医學传承了几千年,理论方药齐全,临床经验广博;中华医學的自信,靠的就是历代医家一方一药、一病一患、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哪几家对后世影响比较大?
儒,道,释
能谈谈大医家陈修园的生平以及医学成就吗?
查看了下网友们的回答。发现,要么三言两语一概而过,要么从头到尾长篇大论,让我都找不到那个中心点了。所以,我用我的方式,简单明了的回答下,这个问题。
陈修园(1853年至1823年),乾隆年间人,清代著名的医学家。祖籍福建福州,祖上也是学医的。所以,可能是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打小不仅能熟读经书,而且对于医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也使得他的一生都围绕着“为医而生”
哪怕他曾中举入朝为官。也不曾放下对医学的研究。当然了,初期他也拜了著名医学家蔡茗庄为老师而学习救人医术。
陈修园对于前人医学著作的态度: 其当时对于前人医学家及医学上的著作特别推崇。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黄帝的《内经》,《难经》等。
医学贡献: 而当他深入的了解,研究过这些著作后。发现,这些著作的原文编写,对普通学医者和老百姓而言,还是过于深奥了,一般人根本看不懂。这对于医学的普及和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呢,他根据他的医学临床及实践经验,把一些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如三字经,歌诀等的多种形式重新编写了《医学三字经》、《长沙方歌括》、《医学从众录》、《伤寒论浅注》等传世医学著作。
晚年,陈修园为传授普及中医知识,告老还乡在福建嵩山井上草堂讲学,把他一生所学的医学知识倾囊相授给了来听课的学生。
医学成就有: 本人觉得它最大的成就是他写下的医学著作了,这些著作多为开蒙普及读物。有《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时方歌括》、《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等著作。
而且,专门研制了一种,针对牙周炎的特效药——固齿神方。对口腔溃烂也有独特功效。
以上呢就是我所了解的陈修园的生平及医学成就。
日本十大文豪?
日本十大小说家排名1、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作家,在中小学时代喜读江户文学、《西游记》、《水浒传》等,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等,其中《罗生门》上榜日本十大文学名著排行榜。
2、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是日本推理小说作家,1950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零的焦点》、《日本的黑雾》等,东野圭吾、宫部美雪、蔡骏等悬疑推理小说家皆深受其影响。
3、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是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代表作有《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等,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是日本十大小说家排行榜第三位。
4、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是日本有名的推理小说作家,1985年,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回江户川乱步奖,从此成为职业作家,代表作还有《秘密》《白夜行》等。
5、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是日本医家、小说家,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目前已经出版作品超过130部,代表作有《我永远的家》、《红城堡》、《死化妆》等。
6、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十大小说家排行榜第六位。
7、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他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
8、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日本著名作家,1973年,他的长篇小说《洪水荡及我的灵魂》获第26次野间文学奖 。
9、江户川乱步
江户川乱步是日本著名的推理作家、评论家,被称为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代表作有《二钱铜币》、《恶魔》、《孤岛之手》等,是日本十大小说家排行榜第九位。
10、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和电影演员,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主要作品有《金阁寺》、《鹿鸣馆》《丰饶之海
是如何成为举世推崇的医圣?
张仲景的确开创了一个时代 开创了一个让医学倒退的时代 开创了一个舍本逐末的时代 开创了一个让后人背方子就能成医生的时代 中医的核心是阴阳平衡 血气生发 百脉畅通 张仲景60来岁就挂了 说明他没明白心主神明和阴为阳母的阴是什么意思 真正懂中医的人日常生活十分注重固本培元 基本都很少生病 更不容易早死 按《伤寒论》的经方治病与现在西药无本质区别 都是头痛治头 治标不治本 副作用还不见得小 当西药出现了 更方便 更精准 更容易掌握 中医们自然一败涂地 于是说现在的药不行 或者搬年代久远的人给自己压阵 真正懂中医油盐酱醋茶烟酒都能入药 哪会依赖药和方子 阴阳五行是古代的科学和哲学 所以中医理论用了阴阳五行的知识来陈述 现代人学中医必须要用现在的知识去理解和思考 中医理论很多都是物理知识 比如阴成形 阳化气用现在的知识解读就是温度低物质成形 温度高物质气化 如果用来辨症 成形的病都是因为该处有寒淤积聚 没有成形的病则是阴藏不足引起 中药方子实质就是一个减法治疗 大部分都通过损阴损阳让身体达到弱平衡来消除症状 看着病好了 身体素质下一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