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安徽庐剧代表作品

安徽庐剧代表作品,如何看待马鞍山传统戏剧庐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鞍山的传统戏剧——庐剧就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庐剧,庐江戏”庐剧是安徽省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庐江县、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

安徽庐剧代表作品,如何看待马鞍山传统戏剧庐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马鞍山的传统戏剧——庐剧就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马鞍山人,可以说是非常骄傲了。

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小戏”、“祷祭戏”、“小倒戏”、“小蛮戏”,“庐江戏”。名称由来无考。因其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古属庐州(今合肥市)庐江县,故于1955年7月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称庐剧。

庐剧是安徽省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庐江县、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庐剧最初形成戏曲化是在清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与霍山的“小戏”形成时间相符。当时已有职业班社流动演出。初期的庐剧,是以安庆市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门歌(门头词)和民间花篮舞、花鼓灯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三小戏。

庐剧在发展过程中,曾受流行于皖西北的阜南和河南固始一带的“嗨子戏”影响,后来又吸收、融化了湖北花鼓戏和淮河一带的“端公(男巫)戏”等剧种的部分剧目和唱腔,使自己不断丰富起来,辛亥革命前后,曾一度和徽戏合班演出,称为“四平带折班”(“四平”指徽戏,“折”指庐剧小戏)。

有哪些知名演员?

凌艳惠、黄冰、张国英、胡拥军、张乘胜、孙小妹早期名演员有王本银、丁玉兰、孙邦栋、董少轩、张金桂、刘正元等。周小五、朱德顺、孙晓云、魏小波、盛小五、汪莉、夏巧云等。

庐剧是属于哪个地方的剧种?

庐剧原名“倒七戏”,又名小倒戏、到集戏、捣七戏、稻季戏等,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

皖西庐剧名旦?

武克英 ,女,汉族,1941年4月出生,安徽六安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庐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人物经历

武克英1955年进入安徽省皖西庐剧团工作直至退休。师承孙自婵,专工花旦,其扮相俊美,嗓音圆润,在继承传统庐剧的基础上,注重表演和唱腔的革新与发展。

庐剧周大三介绍?

周大三。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镇西街社区皮场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