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的代表作品,春秋战国时期的作者写的史书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史书比较多。
第一部分,诗歌散文历史
一、《周礼》中记载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据说为周公旦所著
二、《诗经》、反映了劳动、爱情、战争、徭役、压迫、反抗、风俗、婚姻、祭祖、宴会,甚至天象、地貌等方方面面。
三、《周易》,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记载大型重要活动
四、《尚书》,散文体历史典籍,今文《尚书》是西汉伏生口述的28篇《尚书》,古文《尚书》是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西晋永嘉年战乱,全都散失。东晋,梅赜给朝廷献出《尚书》,包括33篇《今文尚书》,及25篇仿《古文尚书》。
五、《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因鲁国史官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记录,而名为“春秋”。孔子在鲁国史官所编写的《春秋》基础整理修订。内容开始于前770年,止于前476年,总共295年。
六、《左传》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历史散文著作。按照鲁国12位国君顺序,记载了春秋时代254年历史。主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
七、《国语》,又名《春秋外传》、《左氏外传》。最早国别体史书,作者左丘明所撰,共21(篇),上起前990年,下至前453年。包括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
《论语》,记录孔子与弟子的语录
《墨子》,墨子、弟子、再传弟子言行记录
《孟子》,孟轲与弟子言行的记录
《吕氏春秋》,吕不韦门客编辑而成
还有《庄子》、《荀子》、《韩非子》、《列子》,
第三部分,遗留文献、后期整理
《战国策》,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33篇。
《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而成,共17篇。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写,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
国策是谁的作品?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最大的国别体?
《战国策》不是最大的国别体,它是西汉时期刘向编定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都认为不是一个人的作品。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而不是《战国策》。
本书是一部关于战国时代纵横家游说辞和权谋故事的汇编,有一些战国史事的记载,分国编辑,是战国时代最基本的史料。
但是这本书中夹杂有游说之士的拟说、拟作,不能全部都信。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战国纵横家书》可以订正《战国策》中的部分错误。
战国策全书33篇全文?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就是纵横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内容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是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虽然书中所记史实和说辞不可尽信,但其仍是研究战国社会的重要史料。
作者
《战国策》用于编辑战国策的原文章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罗根泽疑出于蒯通。这些文章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而该时期亦因此被史家称为战国时代。
版本
北宋时,曾巩奉旨"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并加以校补,以成今《战国策》三十三篇,非复旧本,清学者多疑伪,古《战国策》早已亡佚,今本是取自《史记》之伪本。姚宏、鲍彪、吴师道皆有注本。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名篇
苏秦以连横说秦(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
冯谖客孟尝君(成语狡兔三窟、高枕无忧的来源)
赵且伐燕(成语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渔翁之利的来源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语门庭若市的来源)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唐雎不辱使命
作品目录
今本共33卷 :
战国策卷一东周
战国策卷二西周
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策卷四 秦二(成语门庭若市的来源)
战国策卷五 秦三
战国策卷六 秦四
战国策卷七 秦五
战国策卷八 齐一
战国策卷九 齐二
战国策卷十 齐三
战国策卷十一 齐四
战国策卷十二 齐五
战国策卷十三 齐六
战国策卷十四 楚一
战国策卷十五 楚二
战国策卷十六 楚三
战国策卷十七 楚四
战国策卷十八 赵一
战国策卷十九 赵二
战国策卷二十 赵三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四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一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二
战国策卷二十四 魏三
战国策卷二十五 魏四
战国策卷二十六韩一
战国策卷二十七 韩二
战国策卷二十八 韩三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战国策卷三十 燕二
战国策卷三十一 燕三
战国策卷三十二 宋卫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
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有什么文学上的作品?
春秋战国时期重要文学作品有:
1.【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收录周初至春秋中期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诗价值最高,《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诗经》对我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被选入课本。
4.【楚辞】我国继《诗经》之后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收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其他各篇也都是承袭屈赋的形式(如宋玉,景差,贾谊,东方朔等人的作品)。因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物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命名为《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诗》(指《诗经》),《骚》(指《楚辞》)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楚辞》还直接开启了后代赋体,并影响到历代散文创作。
5.【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6.【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所编纂。主要记述孔子言行,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人的话,也有弟子互相谈论他们听到的孔子的话。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7.【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本称《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它长于叙事记人,文笔曲折生动,被选入课本的有《曹刿论战》,《殽之战》。
8.【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全书汇辑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史料,主要记述西周末年至战国初年历史人物的言论,反映各国重大事件,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9.【战国策】继《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史,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策士的言论辑录,后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故事情节曲折完整,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对古代散文发展影响很大。《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被选入课本。
10.【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它是杂家代表著作,以儒,道为主,兼采墨,法,名,农诸家学说。文章逻辑性强,语言简练形象。选入课本的《察今》一文,反对因循守旧,提倡变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