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掌代表作品,半部论语治天下?
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
下联:一本《毛选》换人间
武林外传九九还阳掌是什么武功?
老白精通各种穴位,还用点穴给小郭治过病,九九还阳掌似乎是医疗武功,而且老白还梦想成为医生,综上来看,老白应该有点医术。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谁而来?
是由赵普而来。
人物简介: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善吏道,后周显德年间,先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节度使从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是年四月,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议宋太祖亲征。宋得胜还师后,升普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宋太祖依普计,于建隆二年(961)“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建隆四年(963),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削弱地方财权;乾德五年(967),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开宝二年(969),削夺节度使兵权;统一全国,先南后北。乾德二年(964),普任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负宰相责任。乾德五年(967)春,普加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普入相后,坚于职守,对宋太祖忠贞不二。有当用者,普荐其为官,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有立功应升迁者,太祖不予升迁,普为其力请,直至宋太祖从其请。开宝六年(973),普接受吴越王钱镠所送10瓶瓜子金,又违法从秦陇买来木材营建官邸,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宋太祖大怒。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普升任太子太保,继迁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普升为司徒、梁国公,二次入相。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依普计,不再传位于皇弟赵廷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普再次免相职,出任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春,宋太宗伐辽久未班师,普上疏力谏收兵息战。雍熙四年(987),普移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樊)节度,改封许国公。
端拱元年(988),普被册封为太保兼侍中,三次出任宰相。普整顿吏治,惩治不法官员,直至戳其身。宋太宗按普建议,对党项人采取糜政策。淳化元年(990),普因病三次上表辞相职,宋太宗不准,任普为西京留守、河南尹、依前守太保兼中书令。淳化三年(992)春,普又三次上表,请求辞归故里,宋太宗不准,拜普为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俸禄。是年七月,普卒。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
这个官职到底有多大权力?
年羹尧最巅峰的时候,身兼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等数职,不但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还是超品的一等公,可谓权势熏天。
不过,后来雍正帝跟年羹尧闹翻,将其调任杭州将军,很多人认为是贬职,其实不是的,因为杭州将军品级很高,只不过实际权势不如抚远大将军大罢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杭州将军是个什么官,究竟有多大的权势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先得知道年羹尧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有多大的权势。年羹尧最开始其实是个文官,在翰林院任职过,跟张廷玉是同事,后来外放为地方官,由于政绩好,逐渐做到了四川巡抚、四川总督的高官。
康熙六十年,康熙帝任命三十九岁的年羹尧为川陕总督,后来他因为给抚远大将军胤禵提供后勤保障有功,而得到了参与军队事务的机会。
从那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就开始逐渐分走了胤禵的军权,但他当时其实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雍正帝的心腹之人。
年羹尧之所以能成为雍正帝的心腹,其实还在于他的身份,他是汉军镶白旗人,而雍正帝被封为亲王之后,得到了镶白旗部分佐领,年羹尧恰在其中。
也就是说,年羹尧是雍正帝的包衣奴才,这层身份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跟雍正帝是天然的同盟关系;再加上后来雍正帝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为次福晋(也就是回来的年贵妃),两人因此成为郎舅关系,两人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
虽然,年羹尧一开始跟八爷党走得很近,但后来雍正帝为了拉他回头,让他将家人都送到京城当了人质,他这才转而支持雍正帝。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之后,雍正帝一方面操办登基事务,另一方面让年羹尧接管了胤禵的军权,由于年羹尧表现很好,因此雍正帝继位之后,就让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
雍正元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雍正帝让年羹尧出征,同时下令他兼管川陕甘云四省军政事务,相当于他一个人当了四个省的总督。
并且,雍正帝还将西安八旗兵力交给年羹尧统辖,年羹尧的权势因此大得超乎想象。
后来,年羹尧平定了叛乱,雍正帝十分高兴,封他为一等公爵,让其参与最高决策,并将很大一部分人事权给了他,年羹尧趁机将心腹之人安排到各地任职,垄断了多个省的官场。
可以说,当时年羹尧的权势是非常之大的,他在西宁的时候,要求蒙古王公跪拜,对其他督抚也都是以上级对下级的态度,生杀任免也都是他一人说了算;他入京见雍正帝的时候,许多督抚都跪着迎送,王公贵族给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
甚至在见到雍正帝之后,年羹尧也“无人臣礼”,还对怡亲王指三道四。
可以说,由于雍正帝太过放权,导致年羹尧逐渐做大,成为可以左右朝局之人,当时很多人都说他功高震主,但他不听。
雍正二年年初,年羹尧的权势达到历史最巅峰,此时他手握十几万精锐军队,掌握着四个省份的军政事务,还是西安八旗驻防军队的最高掌管,而且门生故吏及亲信遍及北方数省,甚至在朝廷都有他的亲信,其权势之大,没有几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如果年羹尧安分守己,倒也罢了,可他胃口特别大,大肆以权谋私,态度还很不好,最终触碰到了雍正帝的底线,雍正帝决定对他下手。
但是,要扳倒年羹尧谈何容易,雍正帝决定釜底抽薪,他对年羹尧的部将及政敌进行拉拢,让他们揭发年羹尧的罪证。
这其中,有个比较关键的人物,正是年羹尧的部下岳钟琪,雍正帝为了拉拢岳钟琪,说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是年羹尧害死的,让岳钟琪暗中帮助自己,夺取年羹尧的军权。
最终,雍正帝在搞定年羹尧的羽翼之后,于雍正二年四月罢免了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及川陕总督之职,改任为杭州将军。
那么,杭州将军究竟有多大权势呢?当时,雍正帝担心打草惊蛇,年羹尧会狗急跳墙,所以该任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给的理由也很充分,他说自己听到一个谶语,“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他想让年羹尧去当杭州将军,验证一下是否属实。
杭州将军,也就是清朝十四个八旗驻防将军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分军区司令,品级是正一品,比总督品级还高。
品级高,意味着待遇好,因此雍正帝将年羹尧任命为杭州将军,个人待遇并未减少,但权势却大大降低了。
首先,杭州将军统治的范围,不过浙江一省而已,这跟他之前一人兼管四省的差距很大。
其次,杭州将军麾下不过数千八旗兵而已,这跟他之前手握十几万精锐将士无法相比。
关于这一点,雍正帝在任命年羹尧为杭州将军的时候也说了:
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这句话是结合前文所述的谶语说的,雍正帝的意思是,如果真如谶语所言,年羹尧可以在杭州称帝的话,那就是天意,雍正帝也认了;但如果年羹尧不愿意称帝,就统帅数千兵力,到三江口驻守去吧。
从雍正帝的话我们可以得知,杭州将军麾下只有数千人,这点人马也就只能防守一个城,干不了太多事情。
第三,杭州将军只能管理军务,且是个地方性职务,跟年羹尧之前的权力简直也没法比。
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除了管理十几万军队,还可以管理四个省的政务,并对蒙古有很大的管辖权,甚至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但是,自从成为杭州将军之后,他就只能管理几千兵力的军务了,浙江的其他事务,他是无法插手的,因为这是浙江巡抚的事情(当时的浙江巡抚不是别人,正是雍正帝的另一亲信李卫)。
当然了,以上三点只是明面上的,其实他在其他方面的损失更大,比如个人利益。清朝历史上,抚远大将军一直都是有皇室成员或者皇亲国戚中的重臣担任的,因为这个职务是专门应对北方战事所设置的,关乎着国家安慰,拥有极高的权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战事,皇帝一般会给抚远大将军许多其他权力,比如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康熙帝同时还封他为大将军王(不是王爵),让他节制文武百官,掌生杀大权,也就是代天子出征,当时康熙帝在诏书中是这么说的: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雍正帝给了他极大的权限,让他的职权瞬间就大大超出了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本身的范畴。
我们可以发现,年羹尧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不但要带兵打仗,还要管理政务,甚至连粮草转运等事务,都是他负责的。
权力大,意味着地位更高,还可以给他带去大量的资源,在年羹尧的几十款大罪当中,有几款罪比较引人注意,比如贪污腐败、非法经营、僭越之罪,等等。
可见,年羹尧有了权力之后,就可以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除了贪污腐败之外,他还通过做生意赚钱,有了钱之后就开始挥霍了,以至于使用了不该用的东西,又犯了僭越之罪。
当然了,抚远大将军这个职务给年羹尧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来说一下年羹尧去杭州时候的场景,大家就都明白了。
据记载,年羹尧得知自己被任命为杭州将军之后,很不高兴,也不愿意赴任,甚至动员西安百姓挽救自己,还跑去找岳钟琪,让岳钟琪替自己说情,但终究于事无补。
年羹尧为何不愿意赴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生财之路就此断绝了。
雍正二年七月,年羹尧来到了杭州,但如何安置他这个问题,让当地官员十分为难,当时有个官员给雍正帝写了个奏折,说年羹尧带着上千名随从来到杭州,携带的财宝、物品,需要建造几百间屋子才放得下。
年羹尧的财宝,需要几百间屋子才装得下,这简直太恐怖了,光靠他的工资及雍正帝的赏赐,有这么多吗?
显然是没那么多的,这些都是他当抚远大将军时收敛的钱财,但如果他当了杭州将军,那他的生财之道就彻底断绝了。
不仅如此,年羹尧成为杭州将军之后,虽然位居一品,但职权还没有总督大,那些被他提拔为总督、巡抚和将军的人,以后还会为他效力吗?
显然是不会的,自从年羹尧被调任杭州将军之后,大家就知道他失宠了,权势也大为削弱了,于是纷纷上书弹劾他,将他犯的罪告诉雍正帝,正所谓人走茶凉,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当杭州将军跟当抚远大将军,从掌握的资源上来说,就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年羹尧的个人利益将大大受损。
不过,年羹尧最后连杭州将军这个职务也没有守住,雍正帝将他一撸再撸,直到将其处死。据记载,年羹尧来到杭州之后,依然一副大将军的样子,四处吆五喝六,根本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当地官员当然很不爽了,于是将年羹尧的情况报告给雍正帝,雍正帝此时还未动杀心,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雍正帝不能忍。
清朝时期,官员职务变更,一般要上奏折谢恩的,年羹尧倒是写了个奏折,但他明显心中有气,只在奏折中说了下自己的情况,没有任何关关于谢恩的话。
这让雍正帝认为,年羹尧这是不服气啊,竟然连谢恩的话都不愿意说,就感到非常生气。
事实上,此前几天,接替年羹尧担任川陕总督,并接管军权的岳钟琪,也曾将他与年羹尧的谈话告诉雍正帝。
那时在年羹尧离任之前,他找岳钟琪,让岳钟琪替自己说情,岳钟琪当时说: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即加罪,调升将军,从此若能悔罪改过,诸事安静,自然无事了。岳钟琪认为,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其实是升官(按照官职来说,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不过是从一品),只要年羹尧老实本分一点,也就没什么事了。
但是,年羹尧感到很失望,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还让岳钟琪照顾一下盐商傅斌(可能与年羹尧有利益往来),又被岳钟琪拒绝。
这件事一方面可以看出,年羹尧对雍正帝确实不满;另一方面,年羹尧在抚远大将军任上,有着太多的利益关系,他不愿意离任。
雍正帝得知这件事后,本来就很生气,再加上年羹尧在奏折中不谢恩,因此以此为借口,将年羹尧贬为闲散章京,去看守杭州的庆春门,爵位也全部革去。
到了十月,随着严惩年羹尧的呼声越来越高(年羹尧得罪的人太多,比如怡亲王允祥、隆科多),雍正帝最终于当年十月下令将年羹尧抓捕回京,十月底将其赐死。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雍正帝要杀死年羹尧,为何要先将其调任杭州将军呢?
这其实是一个烟雾弹,为的就是麻痹年羹尧及其党羽,让其不但轻举妄动,毕竟杭州将军是正一品大官,年羹尧不至于狗急跳墙。
事实上,年羹尧一直不相信雍正帝会杀掉他,因此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到杭州赴任,甚至在雍正帝派人去抓他,以及对他进行审讯的时候,他也不肯交代,坚持自己无罪,他自认为跟雍正帝是亲戚关系,又是大功臣,不至于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而雍正帝也看透了年羹尧的心思,也做出一副不杀他,只是给他挪挪位置的姿态,试想如果雍正帝一开始就派人抓捕年羹尧,年羹尧会不会反抗呢?
也就是说,任命年羹尧为杭州将军,只是个缓兵之计,雍正帝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年羹尧这个隐患彻底除掉。
总结一下,年羹尧被调为杭州将军,其实也不算是降职,只不过杭州将军的权势跟抚远大将军没法比,这是雍正帝刻意为之的,让年羹尧没有拒绝的理由。
试想,如果杭州将军级别太低,那年羹尧不就是被贬职,那他还会乖乖就范吗,所以也只有给他升职,雍正帝才能达到目的。
掌揉的定义?
掌揉法:中医基础术语,用手掌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推拿手法。
冶姓为什么罕见?
因为治姓一部分属于赐姓,还有就是少数民族姓氏变更。
据载,源自元末被封为甘肃行省佥事的西域维吾尔人薛都尔丁。明洪武四年(1317年)薛都 尔丁归附明朝后封为土司,并被派驻碾伯巴州米拉沟一带(今 青海民和县境内)。薛都尔丁后人世袭其职,及第四世土司也 祥,因“也”同“冶”同音,故改姓冶。冶氏相传十七世。光绪二十 一年(1895年),其家族参加了青海回族反清起义。第二年, 土司称号被废除。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米拉沟冶氏自 称数代已为回族,而不再称维吾尔族。另据《赛典赤家谱》载: “咸阳王(赛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渭南等处,所有兵将保属哈蜜(密)征调。明太祖定鼎金陵,增为十 姓:日闪、日者、曰白、日苗、日冶……”故冶姓也有一部分属赐 姓。冶姓回族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冶
①姓氏考略:周官冶氏,掌为兵器,以其世官为氏。
②中国姓氏集:春秋时有冶区夫,为鲁大夫。清时有冶大雄,四川成都人,由行伍从征西藏,积功升总兵後授云南提督。
③千家姓:汲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