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索靖代表作品,欧阳询观古碑答案?
原文: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译文: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晋代书法特点?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
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
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
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二王风格行书的起笔和笔锋如何才能写出来?
这个问题提得好,问出了关于书法笔法的关键问题!
为什么?因为这个书法的起笔和笔锋如何才能写得出来,不仅是二王风格行书的笔法问题,而且是其他风格书法的笔法问题,甚至是所有书法的笔法问题。
早在宋代,米芾就关注了书法的起笔问题,因为这是事关笔法的重大问题,所以他说:又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
下笔处,就是起笔。起笔好了,笔法就对了,就能写出笔锋。像米芾这样的大书法家,能不关注?
米芾为什么要找索靖真迹看下笔?是因为看到了王羲之《兰亭序》的下笔和笔鋒,可能想看看这种笔法是继承索靖的还是王羲之自创的。我们认为这是王羲之独创的,可以命名为兰亭笔法,以区别于之前的类似西晋《平复帖》那样的笔法,而东晋以后,书法的用笔基本上延续了兰亭笔法。图1、神龙本《兰亭序》中的此字:
图2、王珣《伯远帖》中的此字:
即如以篆籀气著称的颜真卿《祭侄稿》,也是不免有兰亭笔法: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中的谢字:
宋代苏轼的蛤蟆体《黄州寒食诗》中的年等字,都学的兰亭笔法:
宋黄庭坚《跋黄州寒食诗》中的兰亭笔法:
这都说明了书法名作的笔法都是以中侧锋下笔之后写出笔锋的,痛快淋漓,风神潇洒,无锋不利,无笔不精。如果书写时描头画脚,岂不完蛋?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兰亭笔法即锋利而又圆润厚实灵动的笔画?
笔者辛苦六十年,终于找到兰亭笔法的秘钥,就在一句唐诗里:(怀素)自言转腕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答复题主并送给热爱书法的有心人。(原创)2020.10.18。
为何有人说雄强老辣?
老辣的书法,就像不怕风欺雪压,冒严寒酷暑。不屈不挠的,有顽强生命力的苍松。虽然没有幽兰的清香,牡丹的华美,松树的内在坚强不屈品质是值得敬佩的。
(郭风惠国画作品。)
(郭风惠书法作品)
松树的树皮很粗糙,雄强老辣的书法质感就是这样。线条粗糙,有风化多年石碑刻字线条那种深深浅浅,直而有曲的效果。
老辣的书法线条,逆势中锋行笔。紧驰战行,有涩意。如锥画沙。苍茫浑厚。
(何绍基书法作品。)
老辣的书法线条折笔和方笔应用要多些,枯笔和飞白应用要多一些。
张即之匾额题字书法作品。(五幅)。曰本京都东福寺藏。他善作大字。雄强老辣。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草书一般分为哪几种?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一、章草
章草名称的来历: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是也。″因《急就章》中有个"章"字,所以名称章草。
章草是隶书的快写、草化的结果。从出土资料上分析,始于民间。有的风格平和、有的风格谨严、有的风格豪放不拘。
章草的特征是字字独立不相连,字形扁方,仍有隶意。传世名作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表》、皇象《急就章》等章草作品。
(王羲之豹如帖)
二、今草
今草比章草书写更快捷洒脱。字的方形变为圆形,把波挑笔画改为收笔,字与字之间有牵丝连绵。呼应感强。
(王羲之十七帖)
三、狂草
狂草狂放不羁,比今草更夸张,更放纵。用笔速度更快。变化多端,常把几字组成的字组看作一个单元。
张旭是狂草书家的代表之一,韩愈称其曰:"旭擅草书,不治他伎。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乌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狂草李青莲序)
中国古代一般读书人?
中国古代一般读书人,他们都学什么书法?难道只有楷书吗?
书为六艺,读书学习,首先要学会识字,识字离不开写字。
学什么字,写什么字,要看当时的官方通行文字来决定。就象我们现在学习书写的是简体楷书一样,它是我们必须学习认识的书体。那么各个朝代的人都写什么字体呢?
周代的官方文字是大篆,大篆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各诸侯国和周王朝的人各自按本国的官方文字书写。到了秦始皇时期,文字发生了巨变,他统一了文字,由原来的周王朝的籀书和其他诸侯国的大篆统一成小篆。这时的人学习书写的字体是小篆。紧接着又产生了隶书,隶书和小篆并行,是秦代人的书写书体。
进入汉代以后,隶书成为了汉代的官方唯一文字。整个东西汉的读书人,他们书写的文字是隶书。在汉代,先后产生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隶书仍然是汉代读书人的必学字体。他们可以写隶书以外的其它书体,但不是学校所教。也不能用隶书以外的字体去写公文。更不能用草书去写奏折。
六朝时期的文字,是中国书法的发展高峰,各种书体都已经发展建全。但是这一时期社会局势十分动荡,楷书和隶书并存,是当时的官方书体。北方以隶书为主,南方以楷书为主。私人间的书写则非常丰富。行书,行草书是他们最喜欢的书体。
唐代以后,楷书作为官方通行文字的地位确立起来,一直到现在,楷书再也没有被动摇。它是读书人识字写字的根基。楷书为唐代以后学校教习的唯一官方字体。其它字体可以写,但在官方文书中,楷书是最主要的文字,隶书也可以,除此以外,其它书体只能用于非官方文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