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佛教纹理图案代表作品,为何戴着黄金面具与舅舅合葬?
1000年前的一天,18岁的少女突然死亡,母亲悲痛欲绝,为她戴上了金面具。少女与丈夫,也是舅舅一起睡在金花枕上,长眠于地下。
他们没想到的是,千年后,他们的风采惊艳了世人,他们的爱情温暖了冰冷岁月。
少女身世显赫,她的叔叔是辽国第六位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她的父亲是辽代第五位皇帝辽景宗和大名鼎鼎的萧太后之子耶律隆庆。
按照辽代的规矩,萧太后是皇后,耶律隆庆即是嫡子。虽然他没有做皇帝,他的女儿也可以跟皇帝的女儿一样,称作公主。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平公主”,后来又晋封为“越国公主”,死后又被追封为“陈国公主”。备受皇室恩宠。
陈国公主16岁时,嫁给了34岁的舅舅萧绍矩。萧绍矩可不是什么七拐八拐的亲戚舅舅,而是如假包换的亲舅舅,萧绍矩的亲妹妹是陈国公主的母亲。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是辽国历代如此,再往上推一代,陈国公主的父亲耶律隆庆也是母亲萧氏的亲舅舅。
这可真是够混乱,辽国的规矩不在乎结婚双方是不是近亲,只在乎血统是否纯正,结婚双方是不是耶律氏配萧氏。
整个辽代,几乎都是耶律氏与萧氏通婚,要么就是耶律氏娶萧氏,要么就是萧氏娶耶律氏,“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话被他们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外甥女嫁给舅舅,在当时的辽国,是完全合乎规矩,无可厚非的事情。
更难得的是,陈国公主很喜欢萧绍矩,而萧绍矩也心仪这个娇憨美丽的小姑娘,余生能够一起度过,是双方梦寐以求的事情。用一个词来说,就是“两情相悦”。
两个身份显赫的人结为连理,草原上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敲锣打鼓,群马奔腾。入夜,篝火熊熊,契丹族人载歌载舞,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共同祝福一对爱侣生生世世,永浴爱河。
婚后,陈国公主和萧绍矩自然是琴瑟和鸣,恩爱非常。可是,幸福总是短暂的。不幸的日子来的那么快。
陈国公主结婚当年的冬天,父亲耶律隆庆就不幸病逝。没想到又过了一年,萧绍矩逝去。没多久,陈国公主也突然生命垂危,辽圣宗亲自来看她,为她延医问药,可惜皇帝也无力回天。
公主的生命终结于1018年,那一年她18岁。墓志铭上这样感叹:“自古人生皆有死,陈国公主太夭年!”
二、奢华的公主生活1986年,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的一群工人在修建水库时,挖出了几块年代久远的青砖。考古专家勘探后,确定这是一座辽代古墓,墓葬的规格是王侯级别的。
打开墓室,专家们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这是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座从未被盗的辽代皇族墓地。一个无法想象的华丽世界出现在大家面前。
墓地中没有棺椁,戴着金面具的公主和驸马躺在棺床上,他们头上顶着鎏金银冠,身体用银丝网格包裹了起来。
房顶和四面墙壁上是毫不褪色的艳丽壁画,绘有牵马图、侍奉图、仙鹤、云朵等图案,展示了草原人民自由奔放的风姿。
公主墓中随葬品共3227件,明亮耀眼得让人不舍得移开视线。有许多制品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琳琅满目地摆满了整个墓室。契丹贵族的奢靡生活展露无遗。
契丹人的生活离不开马,他们也非常爱马,所以都会好好装扮自己的马。在不断的改良中,兼顾舒适和美感的马具就成为了契丹人的必备品。
在草原上长大的公主可少不了做为骑手的装备。马背上的欢声笑语和飒爽英姿,仿佛透过这些远古的饰品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公主留下的谜题陈国公主墓地中,一块墓志铭记录了公主的身世,弥补了辽代历史的空白。可是,由于契丹特有的文化和风俗,墓葬中留下了大量的谜题,引人好奇。
1、为什么公主和驸马要戴金面具?
公主的驸马的金面具造型精致,据说是按照真人的模样制作的,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契丹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的丧葬习俗非常奇特,常常把死者放置在树上,待得自然风干后,再将尸骨埋葬起来。《魏书·失韦传》说:"父母死……尸则置树林之上。”这种丧葬方法也称作“风葬”或者“树葬”。
金面具和银丝网格可能是为了将尸体固定在一起,避免散落。这样使尸体看上去更加美观,具有威仪。
虽然辽国后来的丧葬风俗受到了汉族的影响,讲究入土为安。可是,辽国人仍旧保留了契丹民族的一些传统特色,金面具就是其中之一吧。
不过古人忌讳死不瞑目,陈国公主和驸马的面具却是睁开眼睛的,这是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2、一件诡异的文物
公主腰间的一枚尖细物品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这件东西貌似现在的锥子,但是比普通锥子长度略长。玉柄金鞘,锥体为银质,虽然历经千年,拔出来依旧寒光闪闪,锋利依旧。这样的东西是做什么的呢?为什么一个娇滴滴的公主会把它带着身边?
辽是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权,一直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即便是皇帝,也不会固定居住在都城,而是根据季节迁移行宫。上行下效,辽的贵族常常在狩猎中表现自己的勇猛彪悍,男子如此,女子也不甘于人后。每到春季,贵族们会训练海东青捕猎天鹅。海东青是一种猛禽,能高飞而且善于捕猎。下人们在湖泊周围寻找天鹅,找到后就举旗报警,敲锣打鼓,天鹅受惊飞起后,狩猎人放出海东青,追捕天鹅。
海东青抓住天鹅后,将它们拖拽到地面。狩猎者会举锥直刺天鹅颈部,一锥毙命。
想想娇滴滴的少年公主,举起玉柄银锥刺向雪白的天鹅,画面有些血腥残忍,却正是契丹人勇猛好胜的表现。
3、公主到底因何而死?
一个备受宠爱的公主,两个皇室贵族,突然在结婚一年后先后死亡,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专家推测,公主和驸马的祖先都是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可能公主和驸马都因遗传病而死。
可是,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毕竟遗传病很难造成夫妻双方突然在短时间内相继死亡。
这个谜题没有答案,或许以后能在其他墓地中找到答案也未可知。
四、结束语一个娇美而又英气勃勃的女子,就这样穿越千年的时光,袅袅地走到我们面前。
那些精美的文物,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辽国风光推送我们面前。让我们聆听历史的声音,回望那金戈铁马,猎猎风云的年代。
~~~~~~~~~~~~~~
欢迎关注@福小猫
云冈石窟读后感二?
气魄宏伟的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始建于北魏前期!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史悠久!举世闻名!
此次前行我们相继参观了云冈石窟的各个大中小的石窟群!举目放眼望去整个云冈石窟像密密麻麻的蜂窝一样密集的横拦于云冈半山腰!景象华美!气势凌然!但当走近看去却又是一番别有风味的异处景象!看着一尊尊佛像挺拔而坐!雕技精湛!不得不使我对我们中国古人的雕刻技艺和惊人耳目的神奇智慧倍感敬仰!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则高达17米!此佛像神情平易!体态端庄!雕刻线条纹理优美清晰!更足以展现出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娴熟之处和工艺创作之美!
观至一窟中有一神女佛像亭亭玉立!这尊雕像在雕刻者精美的雕刻技艺下更显生动形象!她面目表情丰富!身姿飞舞!腋下有一小佛像!栩栩如生!在观赏期间偶听导游介绍!此神女佛像乃是释迦牟尼之母!然而在她腋下的这个小佛像正是释迦牟尼!相传释迦牟尼就是在她母亲腋下出生的!刚出生就会 说话!深知民间饥苦!意图造福民众!这样的传说听起来固然有些离奇和有趣!但足以证实我国古代乃至今日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崇拜及依赖!从而也对研究宗教信仰和古代技艺高超的建筑也是一个极为宝贵的资料之源!
还有许许多多的雕像在此就不做一一介绍了!如想深入了解还望前去观赏!前去观之!才有深解!不过还有很多的雕像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已经造到风蚀和人为的破坏!也是我们感受视觉享受的一大遗憾之处!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极力保护将这些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也好让世人皆知我们中国历史高深悠久的文化和千古一流的古国文明!至此我也为自己生在这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世纪古国而深感无比骄傲和自豪!
山西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1.鸟尊所属时期:西周
鸟尊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曲沃县和翼城县的交界处出土的文物,在西周时期是用来作为祭祀的礼器,整体的形状就像是一只昂首的凤鸟,背部还有着传神的羽毛纹路雕刻,其造型非常的生动。
2.汉胡傅酒樽
所属时期:汉朝
汉胡傅酒樽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中出土的文物,这件物品是汉朝时期用来盛酒的酒樽,整个酒樽的制作技艺非常出彩,采用的是鎏金加彩绘的方式制造而成的,其上还有各类动物的画像。
3.兽形觥
所属时期:商朝
兽形觥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中出土的文物,这个文物在商朝时期是用来作为盛酒的器皿,其形状非常的独特,就像一个精美的异兽,而且其上还雕刻了三层花纹,可以说精美绝伦。
4.庙底沟彩陶罐
所属时期:新石器时代
庙底沟彩陶罐是我国一个在山西省垣曲县下马村中出土的文物,这个陶罐存在的历史年限超过了七千年以上,整体的彩陶罐高度达到了45厘米,陶罐采用的是上大下小的造型,其形体完整无缺。
5.彩绘雁鱼铜灯
所属时期:汉朝
彩绘雁鱼铜灯是我国一个在山西襄汾县吴兴庄中出土的文物,这个铜灯采用的是大雁的造型,大雁的嘴部和背部有一个接连的位置,其中还有一个圆形的灯盘附柄,可以自由的来回转动,非常的精妙。
6.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所属时期:北魏时期
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是我国一个在山西大同石家寨中出土的文物,这个漆画所绘的是历代高士和贤妇们的故事,整个漆画的艺术造诣非常高,其中的人物画的都非常的逼真传人。
7.刖人守囿青铜挽车
所属时期:春秋时期
刖人守囿青铜挽车是我国一个在山西闻喜上郭村西周墓地中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是春秋时期一件非常精美的金属器剧,它的造型采用的是厢式的六轮车,其车厢的四角和侧面都有雕刻的异兽。
8.虞弘墓石椁
所属时期:隋朝
虞弘墓石椁是我国一件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中出土的文物,这座石椁的造型非常的精美,棺材下面还有石柱支撑着,其上有着各色各样的雕刻花纹,是隋朝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贵族石椁。
9.六璜联珠串佩
所属时期:西周时期
六璜联珠串佩是我国一件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中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的存在历史非常悠久了,是西周时期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性的一个装饰品,它是用408件玉饰组合而成的,互相串联在一起。
10.侯马盟书
所属时期:晋朝
侯马盟书是我国一件在山西省侯马市晋国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这个盟书有着晋朝晚期时代的历史特征,上面记载了非常多的历史文献和时代记录,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古代好多庙里的老龟驮石碑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若追溯这句话的本源,还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意思是龙生的九个儿子都不怎么像龙,比如问题中说得这只爱驮石碑的老龟,它是龙的第六个儿子,也叫龙龟、霸下、赑屃(bìxì)等。但若是庙里这种老龟驮石碑,我认为准确来说,它的名字只能是“龟趺”。
如明孝陵弃碑,现今置立于梅花山东麓的“ 红楼艺文苑”内,驮碑的龟趺长5.73米,宽2.63米,背高2.47米, 雕刻用的石料重量约有118吨 ,为全国龟趺之最,因不明原因被弃之不用。
清孝陵龟趺“奉敕重建朝天宫碑”,碑高6米,碑座为龟趺
传说中龙的第六个儿子为龙首,有耳,露牙,形体如龟。它力大无穷,喜好负重。 所以,不单有龟负石碑,也有龟负山、龟负博山炉等等,总之它可以负一切重物。
龟负山的汉画像石拓片
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筒,唐,镇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筒身正面錾有一开窗式双线长方框,方框内刻“论语玉烛”四字。“玉烛”二字始见于《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此器因此而得名。这是一件盛放酒令的筹筒,筒内有鎏金酒令银筹50枚。上面配有一句论语及不同的酒令。
立鹤踏龟博山炉,西汉中期,山西朔县出土
龟负凤鸟铜灯,汉代
龟趺之制的最早记录是在隋代,“三品已上立碑,螭首龟趺,趺高不得过九尺。”之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所以我们时常在陵墓、坛庙、园林里看见它作为碑的基座而存在。但是这里有个插曲,就是元朝的时候,“俗以纵妻淫行者为龟”,龟的形象一落千丈,跌下神坛。
明孝陵“治隆唐宋”驮碑龟趺
还有一种是龟驮着一面墙,墙的两面各见龟身的一半,我记得在南京朝天宫好像也见过这样的龟趺,应该是明朝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仪兰质桂是什么意思?
应是"桂质兰仪",出自北魏《张猛龙碑 》。意思是像桂花一样的品质,像兰花一样的仪态(仪表)。
桂花:
桂花有很多别称:因为叶子像圭而称“桂”;纹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桂花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为“仙客”;花开于秋,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桂花花语:中国人寓意桂花为“崇高”、“美好”、“吉祥”、“友好”、“忠贞之士”和“芳直不屈”、“仙友”、“仙客”;寓桂枝为“出类拔萃之人物”及“仕途”;欧美寓桂枝为“光荣”、“荣誉”。
兰花: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兰花花语:兰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兰。
1、文心兰:隐藏的爱
2、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3、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
十几厘米左右有彩绘?
从题主提供的图片来看,该残件应该是佛像下身的一段衣饰,但是衣饰上没有衣褶或者其他纹理的修饰,更多地体现出笈多风格的简约。由于缺乏色彩、纹饰这些艺术性,多数收藏者是不青睐这样的作品的。但是如果这个残件真的到代的话,也会有人出几百元结缘吧。
其实但凡有收藏价值的北朝青州佛造像,在目前的艺术市场还是很受欢迎的,主要归结如下几点原因:
1、南北朝是中国佛教造像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北魏皇家建造的云冈石窟,其影响力西至甘肃,东抵山东,青州造像的精致和敦实也无异受其影响,至今仍受世人追捧。
2、以龙兴寺为代表的青州佛造像始于北朝,发展延绵不断至北宋,期间佛像艺术得到充分的发展,佛教题材和艺术手法都很丰富。但是经历历史上北周、唐朝等若干次灭佛运动以后,很多精彩的造像当今世人已无缘见到,现存于世的作品大多出土于龙兴寺的佛像窖藏,其中大多数也是残缺不全,其稀缺性也是青州造像被追捧的原因之一。
3、青州造像的艺术魅力令人心向往之。从北魏晚期的薄衣博带到北齐的曹衣出水,以及唐代的磅礴大气,各个时期都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北朝时期除了受到印度笈多风格的影响之外,该地区的造像也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比如佛像面部饱满,端庄祥和,衣饰丰富(宝珠、璎珞、天衣、兽面等),飞天婀娜飘逸等等,所有这些特征都体现着当时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巅峰。
以上内容如有不足错误之外,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