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胡彦钧二胡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二胡来源与何地
彦钧(1893-1950)又名瞎子阿炳,是无锡著名的民间艺人,与刘天华是同时代的人,精于演奏多种民族乐器,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艺人,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处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之下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和反抗精神,特别是二胡曲《二泉映月》和《听松》,意境深远,收发独特,深的世界人民的喜爱。 《二泉映月》的创作,实际上是华彦钧在长年流浪卖艺的生活中不断演奏、不断加工而成的。 它本是一首无标题的作品,现在的曲名是1950年夏杨荫浏先生等人为华彦钧的演奏进行录音时,建议作者加上的。这首乐曲并不主要是描写天下第二泉优美的景色,而是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愤懑之情,表现出阿炳宁折不弯的坚强性格,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二泉映月》的音调素材,尽管与江南的“滩簧”音调以及无锡的“锡剧”音乐都有一定的联系,但又很难说这是“原型”与“改编”的一种“脱胎”关系。我们应该看到,阿炳是一位演奏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他所接触过的民间音乐-戏曲、民歌、小调以及道家“梵音”曲牌等——是难以计数的。这些音乐的曲调已在他脑子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创作过程是体现在他的即兴演奏当中,由于他演奏技艺高,音乐素材又多,信手拈来,随意奏去,将许多民间音乐音调自然的糅合与他的作品之中表达他的心思。由同志撰文认为,由于阿炳的这种创作特点,只是他的另一首二胡名曲《汉春风曲》和《二泉映月》之间,在旋律上“串”得厉害。这也是比奇怪的。 阿炳以“二泉映月”命名的这首曲子,以江苏无锡惠泉山“天下第二泉“”为乐思的契机,通过“清泉“”、“月夜”等画面的描绘,将情寄于景,使乐曲情景交融、深情动人。当我们凝神聆听这首感人肺腑的乐曲时,不仅可以联想起“水泉冷涩月如霜”的艺术境界,而更多的是犹见其人——一个刚直不阿的盲艺人痛苦地向人们诉说着人间的种种不平和自己坎坷的一生。他在乐曲中抒发了对生活的无限感慨和悲愤之情。 二胡的发展历史: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在沈括《梦溪笔谈》称“马尾胡琴随汉车。”这是最早关于胡琴的文字记载,根据史书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稽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磨擦而发音的叫奚琴。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有关于奚琴的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善其制,以竹扎 之,至今民间用焉。”关于胡琴的记载在《元史·礼乐志》有这样一段文字“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有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明代尤子求《麟堂秋宴图》所绘的胡琴图与现在的二胡很相似,即卷颈龙首,二弦,用马尾拉奏,并置有千斤。 唐宋时期凡来自北方或西北方的拨弦乐器均称琴,再向前推春秋时期,许多乐器无具体名称,统称琴。那么琴为什么加一“胡”字,据传说,黄河以南的民族称北方民族为胡人,这个拉弦乐是北方传来的,认为是胡人制造,所以称胡琴,为什么又称为二胡呢?因为是用二根弦拉奏,所以又称二胡。 二胡在明清时代的民间就广为流传。近百年来,中国的许多民间艺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断在演奏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包制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关迈了一步。尤其一代宗师刘天华先生大胆地对二胡进行改良和创新,使二胡的演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刘天华的十大名曲至今仍久演不衰,是各类艺术院校的二胡必修教材。 现在的二胡制作大都不采用“卷龙首”,而是半月牙弯形状,共鸣箱有六角、八角等多种形式,琴筒蒙以蟒皮,筒上装琴杆,杆顶设二木轸,木轸至琴底张弦,以竹张弓,马尾纳二弦间,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拉弓,使马尾与琴弦磨擦而发音,定弦为五度。有时为了表现地方特色也有用四度定弦的。从五十年代后,许多人对二胡进行改良,如丝弦改为钢弦,采用机械转轴,不有双千斤,将二弦改为三弦称为三胡(未被广泛采用)。用四根弦称四胡,原“东北音专”杨雨森教授改良大革胡(把弓子解放出来),在民族乐团内已采用,在民乐合奏中作为低音乐器伴奏,还有人专门为演奏“二泉”而制作的中音二胡(比二胡低五度),制作考究,音色浑厚,很受二胡界欢迎。 现在许多中等高等艺术院校均设有二胡专业,培养专门演奏人才,许多作曲家不专门为二胡写了独奏曲,在各类音乐会上成了久演不衰保留曲目,如“赛马”、“江河水”、“山村变了样”、“新婚别”、“草原新牧民”、“长城随想”等。二胡不但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深受欢迎。各类文艺团体及剧团的乐队、企事业单位演出队都少不了二胡,尤其是戏曲剧团的乐队,真是到“少了这个金珍菜,就办不成八大碗”的境地。 二胡这件民族弓弦乐器在同仁志士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二胡演奏家的手指而产生的优美、浑厚、欢快、忧郁之音,这种神音妙韵,必将永远萦绕在人们脑海中,二胡将千秋万代,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听松》是华彦钧的另一首代表作,乐曲通过对雄劲的宋凤和诗如排山倒海般的松涛的形象描绘,歌颂和赞美了松树坚强不屈的性格与高风亮节,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如此短小的乐曲能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实属罕见,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件瑰宝。 纵观《二泉映月》全曲,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尽管乐曲的音乐形象单一集中,但所表现的人们复杂的感情色彩是丰富多变的,很细致、深入。阿炳虽然是一个受到旧社会多方面伤害的流浪艺人,但他骨气刚毅、性格倔强,爱国,富有正义感。因此,他所体现在这首乐曲中的情致,决非仅仅是“凄凉”而已。
二胡演奏大家阿炳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胡演奏家阿炳是一个民间音乐家其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被其父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被带回道观,并被送入私塾读书,取学名彦钧。
10岁学习敲击,12岁学习笛子,均为父授,开始参与法事,未知何时开始学习二胡和琵琶。17岁正式参与道教音乐吹奏,因外表、声线讨好,被当地人称为“小天师”。
21岁继承亡父雷尊殿“当家道士”职位,与族兄轮流主管收入。34岁1950年8月下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曹安和欲为其录音,因当时华彦钧已弃业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时30分开始录音,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传说中最得意的《梅花三弄》与其他约300首乐曲,因为录音钢丝不够而没有录制。《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在二胡演奏方面他确实是个天才,但是他见多识广,左右逢源,痞气浊气邪气骨气灵气才气混为一团,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中脱颖而出,把二胡玩得出类拔萃,个性十足,既劲道又高妙,真是好手段。
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
拉奏二胡曲《二泉映月》是用什么调拉奏的?
《二泉映月》A调 宋飞
阿炳的二泉,原调是1=G调,用15弦演奏。你的提问显然是把定调和定弦这两个问题搞混了。因为现在的二胡,比阿炳当年用的弦,内外弦各细一了档。那么,用普通二胡来演奏他的二泉,用原调,就显得弦过松,不好控制了,所以,这些年来,不少演奏者都在用提高调门的方式来拉这首曲子,现在是有用原调G的,还有用1=A调的,还有定在1
=降B的,张锐老先生一直用1=C调拉。如用C调拉,那么内外弦就是C和G。不论定在什么调,都是15弦来拉。从目前来看,普通二胡,用1=A,也就是比原调提高一个大二度的方式,来演奏的人较多,这个方式,又能保持阿炳的风格,也会让演奏上,更好地发挥性能。
胡彦钧二胡代表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胡彦钧二胡代表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