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张充仁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充仁代表作品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丁丁历险记作者的介绍
埃尔热(Herge,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原名乔治·雷米(Georges Remi),1907年5月22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埃尔热是比利时漫画家,世界著名连环漫画《丁丁历险记》的作者。1924年,乔治·雷米开始使用埃尔热(Herge)这个笔名。埃尔热的发音和他的名字的开头字母的法语发音相同。1929年1月10日,丁丁和白雪在儿童读物《二十世纪小伙伴》上诞生。《丁丁历险记》以15个月一本的周期快速创作,丁丁去了刚果、美洲、埃及,以浓郁的异国风情吸引着读者。
埃尔热原名乔治·雷米Georges Remi,小时候各方面学习成绩都不错,唯独绘 埃尔热
画不佳,因为他总喜欢画小人,被老师认为无大出息。 十八岁时埃尔热高中毕业加入《二十世纪日报》。
1926年,他在《比利时童子军》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第一部系列作品《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Totor, Leader of the Cockchafer Patrol),主人公是一个极爱冒险的侦察员,也是丁丁的前身。后来将托托的身份改成记者,并将名字改成了丁丁(Tintin)。为了让读者能对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给丁丁头上加上了一撮永远上翘的黄头发,并给了一条机灵、可爱的狗。这条狗的名字是他恋人的名字:米卢(Milou)。在后来的英文版里,这条狗改名为“白雪”。
创作思想转变
1934年,比利时的Casterman出版社成为《丁丁历险记》的出版商。并于同年遇见中国学生张充仁,促成埃尔热创作生涯的关键性转折。埃尔热开始重视故事主线的重要性和真实背景的必要性。他开始认真对待丁丁的创作,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笔墨。埃尔热开始了著名的《蓝莲花》的创作,从此,丁丁不再仅仅是一个给西方人展示奇观的导游,而成为一个有友情、有痛苦、有勇气、有智慧,正义的形象。也是从《蓝莲花》开始,埃尔热在自己的绘画中结合了中国的白描技法。树立了自己的风格。更重要的是,《蓝莲花》使埃尔热彻底破除了西方人对其他文明的偏见,开始以一颗平等开放的心态来描绘其他文明,并在今后的创作中将自由、解放和平等作为不变的主题。1939年,因埃尔热的作品《蓝莲花》产生的深远意义,作为《丁丁历险记》的创作者受到宋美龄的邀请。但因为随后爆发的欧洲战争使之不能成行,使一直想往中国的埃尔热引为憾事。 1942年,Casterman出版社决定从那时起将《丁丁历险记》以全彩色(64页)印刷出版发行,并要求埃尔热将以前的版本改成彩色以使全套作品风格统一。 1946年创办《丁丁周刊》。
新的突破
1950年,埃尔热完成《月球探险》后意识到:就象历史事实和细节的精确的重要性一样,创作中所涉及技术指数的精确性同样重要。为此,他招募了一些合作者并成立了埃尔热工作室。1960年,丁丁登上银幕:比利时年青演员Talbot在《丁丁和神秘的金羊毛》中饰演丁丁。埃尔热发现了这种现代艺术形式给他带来了新的创作热情。1969年,布鲁塞尔的Belvision工作室根据《太阳的囚徒》创作了同名卡通片。 他还在50多岁时花了10年时间周游世界,并于1973年到达中国。 1929年到1985年,这56年,是丁丁不断进行冒险的56年,也是丁丁漫画从人物形象到艺术成就,到思想内涵,成长发展的56年。 1985年3月3日,埃尔热因贫血症/骨癌去世,享年75岁。丁丁正在进行的在现在艺术世界的探险被迫终止。
编辑本段与张充仁的友谊
《丁丁历险记》中,“张”是惟一一个真实的人。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法语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大约有10亿人。 正是他,帮助《丁丁历险记》的作者,比利时人埃尔热真正了解了中国文化,从而1935年诞生了《蓝莲花》,整个欧洲由此认识到一个没有欧洲成见的中国。 对中国的“丁丁迷”来说,其中的两本是最感亲切的,因为埃尔热让丁丁来到了中国,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和神奇的西藏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尤其是那本于1935年8月9日至1935年10月17日在Le Petit Vingtiemev杂志上第一次连载出版的《蓝莲花》,因为故事年代取自1931年的旧上海,因此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奴役。而中间被丁丁救起的中国小男孩张也成为故事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出现在书中。 当中国的读者以自己一贯的眼光去读那些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时,也许惊讶于一个比利时人对中国的谙熟:并不走样的中国人的服饰、上海的奢靡与衰败、大烟馆的醉生梦死以及街道两旁写着中国字的酒馆饭店……甚至连绘画的技法也仿佛有了中国风格。埃尔热的中国灵感从哪里来?他就是书中那位小男孩子张。名叫张充仁,是当时布鲁塞尔皇家美院油画系的一名学生。 埃尔热认识张充仁是在法国,当时书中人物丁丁已经完成了他的前苏联、非洲和南美洲之游。埃尔热突然想让丁丁去中国。但他对于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十分陌生,于是经指导中国学生的戈赛神父推荐,埃尔热结识了27岁的张充仁。张充仁1907年出生于上海。他是三代单传。他自幼喜欢绘画,中学时,他的人像画被选挂在教堂里。这期间,他以教对方中文为条件,跟一位教士学法语。1931年,他利用“庚子赔款”出国留学,考入了布鲁塞尔皇家美院油画系。与埃尔热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埃尔热把张充仁接到家里,一连几个星期听他讲述中国:从历史,哲学到文学,艺术……张充仁还教会了他中国水彩画。埃尔热说,在这儿之前,他几乎和所有的欧洲人一样,很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似乎中国人依然拖着长辫子,吃燕窝,生了女孩儿扔进河里……在张充仁的启发下,埃尔热抹去了眼前迷雾。在《蓝莲花》里“张”是“丁丁”的好朋友,他是个谦虚而勇敢的人,体现了中国人民国难当头时的尊严。画面上的所有中国字,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均出自张充仁的手笔。这使《蓝莲花》成了当时揭发日军侵华罪行,争取国际声援的武器。不仅造就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而且开始了一个法国人与一个中国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张充仁对埃尔热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在《丁丁在西藏》中,丁丁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因空难而困在雪山中的张的一幕,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其实从中我们不难领略埃尔热与张充仁友情的深化。张充仁对埃尔热的影响首先是让他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最准确的了解。 在埃尔热的家中,他们的长谈是可以几个星期不间断。他们的主题永远是中国。那里的历史、文学、风土人情以及当时正遭受的苦难。有着深厚美术功底的张还讲到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技法和水彩技法……他们友谊的见证还表现在连环画中,所有的中国字都是张充仁写出来的。 有人评价说,《蓝莲花》之所以成为埃尔热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因为埃尔热的绘画技法在这本书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丁丁这个人物也渐渐完整起来。 因为丁丁,两位不同国籍的人成为一生的朋友。1981年,两位好友终于重逢。埃尔热把张充仁接回比利时那天,云集机场的记者,和当事人一样激动,简直像过节一样。当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友满含热泪,紧紧拥抱在一起进,全场人都动了情,欧洲的许多电视观众也分享了他们重逢的快乐。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亲自设宴款待张充仁,王后亲自到寓所探望他。印刷厂日夜不停地再版加印《蓝莲花》。有的欧洲人还从老远赶到比利时,只是为了亲眼看看真的“张”。直到这时,张充仁才第一次知道,由于《蓝莲花》和《丁丁在西藏》。他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成为闻名欧洲的中国人了。 1983年,埃尔热与世长辞。次年,张充仁应法国文化部邀请来法国讲学,并潜心于雕塑创作。2001年5月22日,丁丁的历险终于能够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天,在比利时驻华大使馆举行了丛书的首发式,同时举办了“丁丁形象展”。这一天,还为了纪念一个把丁丁的历险指引到中国来的人,他的名字叫张充仁。这个中国留学生和埃尔热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使丁丁成为中国和比利时乃至整个欧洲的友谊见证。
作品
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
丁丁历险记25部: 01.《丁丁在苏联》 1929 Tintin in the Land of the Soviets 02.《丁丁在刚果》 1930 Tintin in Congo 03.《丁丁在美洲》 1931 Tintin in America 04.《法老的雪茄》 1932 Cigars of the Pharaoh 05.《蓝莲花》 1935 The Bleu Lotus 06.《破损的耳朵》1935 Tintin and the Broken Ear 07.《黑岛》 1937 The Black Island 08.《奥托卡王的权杖》1938 King Ottokar’s Sceptre 09.《金钳螃蟹贩毒集团》 1940 The Crab with the Golden Claws 10.《神秘的流星》1941 The Shooting Star 11.《独角兽号的秘密》 1946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12.《红色拉克姆的宝藏》1946Red Rackham’s Treasure 13.《七个水晶球》 1948 The Seven Christal Balls 14.《太阳的囚徒》1948 Prisonners of the Sun 15.《黑金之国》 1950 Land of Black Gold 16.《奔向月球》 1953 Destination Moon 17.《月球探险》 1953 Explorers on the Moon 18.《卡尔库鲁斯案件》 1956 The Calcullus Affair 19.《红海鲨鱼》 1958 The Red Sea Sharks 20.《丁丁在西藏》 1960 Tintin in Tibet 21.《绿宝石失窃案》 1963 The Castafiore Emerald 22.《714航班》 1968 Flight 714 23.《丁丁与流浪汉》 1976 Tintin and the Picaros 24.《丁丁和字母艺术》 1986 Tintin and Alpha-Art 25.《丁丁在鲨鱼湖》1972 Tintin and the Lake of Sharks
最后一部《丁丁和阿尔法艺术》未完成。
1976年,纪录片《丁丁》出现在屏幕上。此片主要围绕丁丁和他的创作者。同年9月29日,一尊丁丁和白雪的铜像在布鲁塞尔落成。 1
979年,美国的现代艺术之王AndyWarhol为埃尔热创作了一系列四幅画像。到处都在庆祝丁丁的生日。这位埃尔热本人最满意的英雄的50岁庆典相当隆重。比利时邮政局为此发行了邮票,同样丁丁博物馆等都举行了庆祝活动。
1982年,为了庆祝埃尔热的75岁生日,比利时天文协会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埃尔热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中间。
1988年,在布鲁塞尔地铁站,450.6英尺高的壁画落成:画像是根据埃尔热的手稿而创作的《丁丁历险记》中的所有角色。
1989年,在法国Angouleme国家喜剧和绘画中心,一尊埃尔热的半身像落成,张仲仁参加。埃尔热基金举行了一个名为“丁丁60年历险”的展览会。在布鲁塞尔创立后将作环球旅行。
声誉
埃尔热死后获得人们极高的评价。法国文艺界将他与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齐名并提,称之为“名垂青史的漫画家”。有的评论说他“将不被重视的连环画发展成了伟大的艺术,和电影并肩媲美”;说他是“儿童的良师益友”。
影响
在比利时,只有两个人最有名,一个是利奥波德二世,另一个就是丁丁。 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物二世说:“丁丁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大使。当我访问某个国家时,我发现他早已经在那里了。”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讲过一句话,论生活的磨难与多变,只有一个人能与我相提并论,他就是TINTIN。他曾叹息:“丁丁是我唯一的国际对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丁丁历险记》被译成48种文字,迄今已销售出2亿多册。“丁丁”影响了好几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少年儿童,他们通过埃尔热的画册,和“丁丁”一起遨游世界,增长见闻,甚至于有的人后来正是学习“丁丁”的榜样,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西欧,95%的儿童熟悉丁丁的故事;还有60%的青年和80%的父母表示喜欢丁丁这样的朋友。其影响可见一斑。 随着岁月的流逝,丁丁始终保持着青春和勇敢精神,丁丁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之热方兴未艾。1987年埃尔热基金会成立,接着在比利时索瓦涅成立了埃尔热之友协会,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丁丁研究者、爱好者、崇拜者们参加了该协会。
评论
凭借着对当时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浓厚兴趣,埃尔热将历史真实的环境与虚构情节巧妙结合。通过他明快的绘画风格和清晰的叙述表达能力创造出的一部部作品,使得丁丁这个机智多谋的平民化的少年记者的历险故事风靡全球达半个多世纪。埃尔热为漫画夺得了极高的荣誉,也为欧洲漫画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编辑本段丁丁历险记
1929年1月10日,一个身穿花格儿灯笼裤,手牵小白狗,梳着“一撮毛”的年轻记者“丁丁” 丁丁和白雪
出现在一本比利时杂志上。此后《丁丁历险记》的漫画开始在全世界销售,丁丁的历险故事共出版了25本单行本,前后延续了数十年,这些故事都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说,《丁丁历险记》既是一部“游记”,也是一部“史记”。漫画集叙述的是虚构人物托托尔,长大以后自称为“丁丁”,在漫长艰辛的旅游采访中经历种种奇遇。据埃尔热说:“丁丁”就是他自己。 “丁丁”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热爱,还由于他是一个和平友谊和正义的象征。游历中的“丁丁”与所到之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作斗争;抨击金钱至上的军火商和毒品贩子,他讲友谊、重许诺,扶弱斗强,智勇双全。针对某些大国的扩军奋战,“丁丁”从1975年起,改穿劳动布裤,佩戴和平徽章,骑着摩托宣传反战。并于1950年先于任何人登上月球。充分表达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心愿和希望。
编辑本段年表
1907年5月22日,Georges Remi在比利时的布鲁赛尔出生。 1920年,年轻的Georges在布鲁赛尔的圣邦尼菲斯学校开始学业。 1921年,埃尔热在高中参加了童子军,在那里他获得绰号:“好奇的狐狸”。他的第一部绘画作品出现童子军学校杂志Jamaisassez上。并于1923年开始连载在月刊比利时童子军上。 1924年,GeorgesRemi开始使用Herge这个笔名。Herge的发音和他的名字的开头字母RG的法语发音相同。 1925年,埃尔热毕业,在LeVingtiemesiecle报纸的订阅部作工人。 1926年,埃尔热在杂志比利时童子军上创造乐Totor,LeaderoftheCockchaferPatrol《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尔》,这是丁丁的前身。 1927年,埃尔热服兵役。 1928年,埃尔热回到布鲁赛尔,他被任命为LeVintiemesiecle报纸的儿童增刊LePetitvingtieme的主编。11月1日创刊号发行。 1929年1月10日,丁丁和白雪在儿童读物LePetitvingtieme上诞生。 1930年,埃尔热创造了Quick和Flupke两个布鲁塞尔坏蛋。他们在LePetitvintieme上以独立的小故事形式出现.出版丁丁第一集《记者丁丁在苏联》。 1932年,埃尔热与LeVingtiemesiecle的主编的秘书GermaineKieckens结婚。 1934年,比利时Tournai的Casterman出版社成为《丁丁历险记》的出版商。遇见中国学生张充仁,促成埃尔热创作生涯的关键转折。埃尔热开始重视故事主线的重要性和真实背景的必要性。他开始认真对待丁丁的创作,而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戏。 1935年,埃尔热为发文周刊Coeursvaillants创造出一些新的人物:Jo,Zette,和Jocko。将出版5本。 1939年,因埃尔热创作的《蓝莲花》产生的深远意义,《丁丁》的创作者受到蒋介石夫人的邀请。但即将到来的欧洲战争使之不能成行。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LeVingtiemesiecle报和LePetitvingtieme报停办。《黑金之国》的创作搁浅,中止了八年。 1942年,Casterman出版社决定从那时起将《丁丁》以全色(64页)印刷出版发行,并要求埃尔热将以前的版本改成彩色以使全套统一。 1944年9月3日,比利时解放,《丁丁历险记》的出版发行被终止。有人认为埃尔热在德占时期还在由德国控制的报纸上发表作品,是与德国合作。 1945年,埃尔热继续他的紧张创作。根据新的方针,它们将逐一被出版。 1946年9月26日,《丁丁周刊》杂志第一期出版。这是一份由RaymondLeblanc的反对派为年轻人创办的。 1950年,埃尔热完成《月球探险》后意识到:就象历史事实和细节的精确的重要性一样,创作中应技术指数的精确性同样重要。为此,他招募了一些合作者并建立了埃尔热工作室。 1955年,丁丁的故事越来越成功,其受欢迎程度引起了广告商的兴趣。同时,埃尔热发展出名叫chromos的合集,让丁丁在其中成为一个不同知识领域的发言人。 1958年,尽管身体健康状况不妥,《神秘的雪人》完成。 1960年,丁丁登上银幕。比利时年青演员Talbot在《丁丁和神秘的金羊毛》中饰演丁丁。1964年这名演员在影片《丁丁和蓝桔》中再度出演丁丁。埃尔热发现了这种现代艺术形式,这给他带来了新的创作热情的源泉。同年,他和妻子离婚。 1969年,布鲁塞尔的Belvision工作室根据《太阳的囚徒》创作了同名卡通片。 1971年,埃尔热第一次出访美国,遇到了一些美国土著。 1973年,Casterman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卷埃尔热全集。由此《丁丁在苏联》在绝迹40多年后再度问世。在35年后再度受到官方邀请后,埃尔热出访台湾。 1976年,纪录片《丁丁》出现在屏幕上。此片主要围绕丁丁和他的创作者。同年9月29日,一尊丁丁和白雪的铜像在布鲁塞尔落成。 1979年,美国的现代艺术之王AndyWarhol为埃尔热创作了一系列四幅画像。到处都在庆祝丁丁的生日。这位埃尔热本人最满意的英雄的50岁庆典相当隆重。比利时邮政局为此发行了邮票,同样丁丁博物馆等都举行了庆祝活动。 1981年,埃尔热和张仲仁再度重逢了。张仲仁就是在45年前给予埃尔热《蓝莲花》创作灵感的中国朋友。 1982年,为了庆祝埃尔热的75岁生日,比利时天文协会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埃尔热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中间。 1983年3月,埃尔热逝世,享年75岁。 1986年,《丁丁和阿尔法艺术》(又译:《丁丁与字母艺术》)出版。这是《丁丁历险记》的最后一部未完作品。 1987年,根据埃尔热的遗愿,丁丁没有让别的漫画家接手。他的妻子决定用埃尔热基金来取代仍然存在的埃尔热工作室。 1988年,在布鲁塞尔地铁站,450.6英尺高的壁画落成:画像是根据埃尔热的手稿而创作的《丁丁历险记》中的所有角色。《丁丁》杂志停办。 1989年,在法国Angouleme国家喜剧和绘画中心,一尊埃尔热的半身像落成,张仲仁参加。埃尔热基金举行了一个名为“丁丁60年历险”的展览会。在布鲁塞尔创立后将作环球旅行。
张充仁的简介
一个矛盾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题目:一个能被这么多外国人(而且主要还是欧洲发达国家的)知道的中国人,那在本国不早该家喻户晓了吗?可我要是问你张充仁是谁,你答得上来吗?在欧洲,这个名字几乎尽人皆知。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上的法语系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总计约有10亿人。
大多数国人对这个名字恐怕是闻所未闻。但要是提到“丁丁历险记”中的《蓝莲花》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一定是如雷贯耳。
《蓝莲花》里的中国向导“张”的原型就是埃尔热在创作此书时结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艺术家张充仁。
张充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他在油画、水彩画和雕塑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曾为密特朗和邓小平塑像,堪称一代雕塑大师、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
1907年阴历8月18日,张充仁生于上海徐家汇,当时一个天主教聚集之处。父亲张少圃是个木雕艺人,母亲则擅长刺绣,能绣一手很好的花卉、人物。张充仁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绘画。
1921年,张充仁进入爱尔兰人安敬斋(F. Enry)创办的土山湾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学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他还学习了素描和法文。这为张充仁的艺术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充仁小学三年级时,图画成绩得了第一名。但在颁奖时,因大风吹落奖品上的纸条,错颁他为第二名。此事在他一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好像在冥冥之中启示我,虽然我是第一名,但得到的只能是第二名,而这样的事一直持续到我的一生”。无论是看他生平或读他的传记,我们都能得到这种印象。张充仁先生于1931年9月乘邮轮赴马赛,10月即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师从巴斯天(Alfred Bastien),在油画班里张充仁是巴斯天教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1933年,美术学院学期结束,张充仁获油画风景第一名、禽兽解剖第一名、透视学第一名、油画构图(人物)第二名、人体解剖第二名、图案构成第二名,由布鲁塞尔市长授奖。4月15日,鉴于上述成绩,当时中国驻比使馆为他颁发“三育奖章”。
1934年,经陆徵祥和鲁汶大学戈赛神父介绍。结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为埃尔热创作中国题材的故事即《蓝莲花》(《丁丁在中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两人也从此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当埃尔热在四十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仍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1935年毕业,获布鲁塞尔市政府颁赠金质奖。他在留学期间,秉承的是罗丹的现实主义画。
张充仁回国后,在小洋房里创办了充仁画室。先后培训学生300多人,才子遍布海内外,其中较著名的就有:严友人、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直到文革开始。
当时充仁画室的大门是敞开着的,有许多人会来,甚至美专毕业学生也会过来。当时的张充仁是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计的,但是他却收了许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也许出于对自己的身世的思考,他有时更加关照这些“穷学生”。有空的时候,他还会带学生去复兴公园、郊区去写生。先画一张示范作品,有时是油画,更多的是水彩画。
在1945年中国解放后,许多艺术家纷纷逃亡海外,他们也劝说张充仁一起走,但是张充仁说:“共产党人不是些不学无术的人,我看过他们的报纸,他们也喜爱美术,而且‘充仁画室’还有这么多学生……”
1979年为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设计了国内第一枚大铜章——《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纪念》,由上海造币厂采用纯铜限量精铸。成为了当代中国铜章艺术的引领者。
1985年应法国艺术收藏馆之请,张充仁特为自己雕塑了一只右手,与毕加索、罗丹的手,一同为该馆永久收藏,全球艺术家获此殊荣者仅此三人而已。然而,张充仁在其祖国所获的声誉,长期以来与其艺术成就并不匹配,现今在中国许多历史系和艺术系的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他的经历。这是耐人寻味的。1998年10月8日,张充仁病逝。张充仁生前还曾为许多名人塑像,如马相伯、于右任、蒋介石、冯玉祥、司徒雷登、聂耳、埃尔热、密特朗、邓小平。每一种塑像均能传达人物的神韵及内心世界,使观者感到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又超拔于生活,他的风景水彩或油画,让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觉的同时无疑又能看出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平静而安详的思考和悟解。
马相伯,居住在土山湾,因为张充仁的母亲,与马家有渊源,所以马相伯与他关系很好,按辈分,应叫马相伯太外公。
徐汇中学有哪些名人
知名校友
马相伯(1840~1939)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名良,曾名志德,字斯臧;又曾用名乾、钦善、建常,改为良,字相伯,或作湘伯、芗伯。晚年自号华封老人。
张充仁(1907~1998)上海市人,马相伯是他的太外公。1914~1920年就读于徐家汇天主教会办的类思小学(徐汇公学附属汇师小学前身)。自三年级始,田中德校长(毕业于土山湾图画馆)挑选了包括张充仁在内的七八个美术成绩较好的学生,专门开办了图画班,每天下午放学以后,由他亲自传授绘画知识。1934年张充仁协助埃尔热创作《丁丁在远东》。自此,在法语系国家中约有十亿人通过《丁丁历险记》系列漫画中的“丁丁”认识他;张充仁三进爱丽舍宫,于1988年完成了为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铜像雕塑;
1994年,已经87岁的张充仁完成邓小平胸像。
1987年,张充仁加入法国籍,并取得欧共体护照。
1998年10月在巴黎去世,享年91岁。
傅雷(1908~1966)学名傅怒安(又作怒庵),上海南汇人,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和作家。
金鲁贤(1916~ )上海市人,是天主教会抚养大的孤儿。1926~1932在徐汇公学就读。1932年高中毕业时曾代表全体毕业生致词,并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震旦大学。以后立志献身神学,1946年毕业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耶稣会神学院,并先后赴法国、英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深造。1950年获罗马额吾略大学神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85年被祝圣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
戴顺智(1932~ )戴顺智兄弟几人都是徐汇中学校友,他本人高中毕业于1950年,是徐汇中学第100届毕业生。1983~1988年任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总经理兼基建指挥部总指挥。
1980年起兼任南京市副市长,1988年任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1991年任江苏省副省长,1992年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92年9月~1997年6月任中国石油总公司驻美洲总代表,至离休。
陈敏章(1931~1999)1931年12月生于上海。1943年毕业于徐汇中学附小汇师小学后升入徐汇中学,喜好乒乓球、足球运动。1949年高中毕业,是徐汇中学第99届毕业生。
在完成中学六年的学业后,考入了震旦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54年入党,1955年毕业。历任广慈医院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研究员、教授、院长,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会第19届副会长。1984年9月起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直至1998年3月退休。1989年任第42届世界卫生大会主席,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中共第13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4届中央委员。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霍普金斯等大学授予金质奖章、名誉学位和荣誉称号。1999年3月因病去世,享年68岁。
在十多年卫生部领导岗位上,陈敏章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人民赞誉他“是一位热爱医学事业并有突出专业成就的好医生,一位任部长后每年大年初一都回医院看望病人和同事的好领导,一位可以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好师长、好朋友…”。一句最简单的话“好人好官陈敏章”就是对陈敏章校友的最高评价。
严义埙(1939~ )1939年生于上海市。1950年进入徐汇中学就读初一,至1956年高中毕业升入清华大学。1962年毕业于清华无线电系电子器件专业,同年考取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微波电子学专业研究生。1967年毕业后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是我国红外光学薄膜的学术带头人。后又赴西德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两年。
1993~2001年任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光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激光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红外遥感学会理事长。
严义埙是全国人大第七届~第十届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周兴铭
汪应洛(1930~ )管理工程专家,安徽人。1943~1949年就读于徐汇中学初、高中。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留校任助教,旋即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随苏联专家攻读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的研究生,1955年研究生毕业返校,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管理工程学者。1958年起,迁往西安交通大学,历任教授、管理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西安交大副校长、管理学院院长、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副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应洛校友已出版专著16部,全国统编教材5部,《汪应洛文选》1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卷》系统工程应用篇,发表论文200余篇。他是我国管理工程学科的开拓者,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工程人才,推动了我国企业管理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转化。
魏敦山(1933~ )建筑设计专家,浙江慈溪人。1951年徐汇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1955年毕业后,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特别长于体育建筑设计,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职称。曾任上海市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设计师,设有“魏敦山建筑创作室”,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敦山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史册。1986年主持设计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获国家优秀设计二等奖,并荣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自颁发的“埃及一级军事勋章”。1994年获“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7年完成的上海体育场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99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 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实现了建筑的光荣和梦想。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敦山校友还设计了其他知名建筑,如虹口足球场、云南红塔体育中心、宁波北仑体育馆、中国驻贝宁大使馆、上海F1国际赛车场、上海(旗忠)网球中心,……
褚君浩(1945~ )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1962年于徐汇中学高三毕业。他从小深受科普知识熏陶,初中时就开始看相对论,高中时开始阅读原子物理学。1962年高考,他的物理成绩得了满分,进入了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四年后大学毕业,正值“文革”,褚君浩被分配到中学任教。当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时,褚君浩把握机会,考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现任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师大—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成像信息实验室负责人、《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被选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紧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提出了HgCdTe的紧带宽度等关系式,被国际上
称为CXT公式(C即褚君浩)而广泛引用……为我国物理科学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心昭(1939~ )上海市人。1952~1955年在徐汇中学就读高中。1960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系本科毕业后,继续在该系研究生深造,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工业大学执教至今。
1980~1982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访问学者两年半,获工学博士学位。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10月起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6月~2004年1月被任命为合肥工大副校长、校长。曾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合肥工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主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陈心昭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机器振动噪声与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近30项,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
叶辛(1949~ )学名叶承熹,生于上海。1963~1965年在徐汇中学就读初中一、二年级。在徐汇时已初露写作才华,他的作文常作为范文向同学介绍,还特许他进图书馆借书阅览。初三转入外滩九江中学,不久即遇上文化大革命风暴。1969年早春去贵州山乡插队,在遥远蛮荒的乡间整整呆了十年又七个月。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边工作(干农活、教小学生),一边坚持学习写作。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
此后笔耕不辍,三十年来,共出版几十部书籍。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恐怖的飓风》《三年五载》《华都》等,“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当代名家精品》(六卷本)、《叶辛文集》(十卷本)、《叶辛知青作品总集》(七卷本),都深受读者欢迎。小说《孽债》1995年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由他自己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引起全国轰动,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奖。2008年,小说《孽债Ⅱ》出版,也将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叶辛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
任九皋(1924~ ),祖籍江苏宜兴,生于北京。1988年入藉新加坡。1938年至1943年在徐汇中学学习五年,1943年春季转入震旦大学附中读高三。1948年震旦法律系毕业,当了一名律师。1952年应聘去台湾,供职于石利洛洋行,也办过小型工厂,做过进出口业务。后来去澳大利亚引进奶牛发展饲养业。1963年成立林麦公司,主营服装出口加工。同年,台北徐汇中学复校,任九皋校友即给予支持,捐赠美金2000元作为奖学金。1993年退休。1994~1997年间又在澳大利亚建立购物商场和INTRO地产公司,2000年收购澳洲Darling Dawns Foods Company并任首席执行官,总部设在新加坡。2001年英文版自传《一千两金》出版,2003年又出版了英文本《大生意小故事》,两书均已译成中文。2005年,任九皋成为澳大利亚华人首富,2006年《福布斯亚洲》杂志公布新加坡40大富豪排行榜,任九皋名列第八。
为发展祖国经济,任九皋多次返回上海。1999年8月,他来到母校。他思念当年的校长张伯达神父,想念同窗好友,关心母校的发展。自2000年起,他以44届的名义,或以他公司的名义,捐赠巨款资助母校建设:
2000年,建设马相伯校长纪念碑,约人民币27万元;
2001年,捐赠重德楼四楼电脑房全套设备,约人民币44万元,
2002年,捐赠重德楼底层多媒体教室全套设备,约人民币24万元;
2005年,捐赠重德楼各教室多媒体设备,约人民币60万元;
2006年,在母校设立“任魏维拉夫人奖学金”,投入基金人民币100万元;
2007年,又捐赠美金50万元,以支持母校建设创新实验室,还每年资助三名学生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每人每年1.5万新加坡元。
八年来,任九皋校友先后捐赠折合人民币近700万元,
大大改变了校园环境,改善了教育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科学实验的平台,也激励了徐汇学子勤奋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接受了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
朱蒙泉(1925~2008),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北京。1938~1944年在徐汇中学完成初高中学业后,进入震旦大学医学院。不久,进修道院,决心做心灵医生。1963年留学美国,攻读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获博士学位。又到法国研究心理分析和家庭治疗后,在美国为各地家庭和青年作专业性服务。1999年离开美国,到澳门社工学院执教,从事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培训,并在港澳台地区及美国等开展夫妇恳谈会等社会服务活动。
2001年11月,汪劲松校长率团访问台北徐汇中学。由44届校友和台北徐汇中学牵头,在校庆151周年暨在台复校38周年大会上,朱蒙泉神父向上海徐汇中学捐赠了以他已故胞兄朱任泉命名的“朱任泉校友清寒优秀奖学金”。汪校长代表学校接收了朱蒙泉神父的捐赠。
自2002年5月起每年一次向上海徐汇中学清寒优秀学生颁发奖助金;第三年开始还向教师颁发奖教金。每年共人民币4万元。
朱神父还克服了严重的病痛,三次回母校为获奖师生颁奖。2006年4月28日,朱神父准备养足精神参加第二天的颁奖会。可是到了晚上朱神父仍然高烧不退,身体非常虚弱。在区台办帮助下住进了医院。第二天他还口述了讲话内容,由他的学生来到学校颁奖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徐汇师生无不为之动容。2007年6月4日,朱神父在亲属陪同下最后一次来母校颁奖,还作了深情的讲话,勉励学生要记得感恩。八个月以后,朱蒙泉神父离开了人世。他的风范永远留在徐汇人的心中。
陶义训(1926~ ),江苏昆山人。著名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免疫学专家。1938~1944年在徐汇中学就读初、高中六年,学习成绩异常优秀。除进中学第一学期外,他几乎包揽了所有考试的年级第一名。高中毕业后升入震旦大学医学院,1951年毕业,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1957年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1977年转入上海市医学化学所任副所长。现任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授、副系主任,《检验医学》杂志名誉主编、美国临床化学学会会员、法国生物化学学会名誉会员和美国Point of Care杂志编委。1984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WHO)试剂生产合作中心,任中心主任,并连任至今。1990年被聘为WHO卫生检验服务专家咨询团成员。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如“早期妊娠检验法”“早早孕诊断的单克隆抗体二点一步酶免疫法”“抗链球菌溶血素O快速诊断试剂盒”等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他主编的高校教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被评为“国家九五重点教材”。陶义训教授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3名,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1967~1976年还被专门借调参加了《法汉词典》和《英汉大词典》的编撰工作。
陶义训校友在44届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老班长”的称呼至今还充满了同窗学友对他的敬意。
三亚市有名的雕刻家是谁?
张充仁(1907—1998)中国现代雕塑家 上海人。擅长雕塑、绘画。1914年入土山湾美术工场照相制版间随爱尔兰籍导师习素描及法文。1931年留学比利时,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习雕塑,1935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1936年在上海举办归国展览,开办“充仁画室”。历任之江大学教授,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出版《张充仁雕塑选》、《张充仁水彩画选》等,作品《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获上海纪念性雕塑一等奖。
刘建华 1962年生于江西吉安,1977年进入江西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创作室工作,1985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89年毕业到云南艺术学院任教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副教授。 展览: 1990年举办个人作品展 (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馆) 1991年参加《现代雕塑陶艺作品展》 (香港) 1992年-1993年创作“绿色系列”参加《西南艺术关注展》(昆明·西南大夏) 1995年参加《现在状态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办) 1996年参加《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第四回——雕塑与当代文化》 《敬畏生命》展 (成都·四川美术馆) 《来自China的当代艺术》 (德国·威斯巴登艺术中心) 1997年参加《生活类型》 (昆明·云南大学科技馆) 《都市人格艺术组合展》 (昆明·重庆) 1998年参加《中国当代艺术第五回文献展》(重庆) 《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传统反思》当代艺术作品展 (北京·德国驻华使馆) 1999年参加《打开·四面八方》展 (昆明·上河会馆) 《99开启新通道——东宇美术馆首届当代艺术作品收藏展》(沈阳·东宇美术馆) 《从中国出发》当代艺术展 (北京·设计艺术博物馆) 《象物质那样美丽》新艺术展 (上海·华东师大美术馆) 《从昆明来的三位新艺术家》 当代艺术展 (香港·汉雅轩) 《CHINA46》 (上海·墨尔本·台北) 2000年参加《中国造像》展 (香港·汉雅轩) 《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 (成都·现代艺术馆) 《Group Exhibition》 (北京四合苑画廊) 《The Fignre in Contemporany chinest Art》 (伦敦·AIR GALLERY) 《转世:2000中国新观念艺术展》 (成都·上河美术馆)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邀请展》 (青岛·雕塑博物馆)
张充仁的故事
七宝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一座既有现代化文明气息,又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和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东临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西接松江、青浦,南靠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北邻虹桥国际机场。全镇地域面积21.3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39个居委会,人口20余万。
2003年3月17日,位于七宝镇古塘桥边具有明清风格的张充仁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张充仁先生--享誉世界的中国老一辈雕塑家,去世虽然已有五年,但其杰出作品,却赢得了无数海内外人士的钦佩,其高尚人品,更令后人深深缅怀。1934年,他与比利时画家埃尔才合作创作的连环画《蓝莲花》之一《丁丁在中国》,在欧洲总销量达2亿多册,成为法国和比利时家喻户晓的人物。1935年,他的毕业作品《渔夫之妻》得到比利时国王奖和市政厅金质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外国奖励的美术专业留学生。之后,他放弃了丰厚奖金以及可拥有私人工作室、享受比利时国家雕塑家待遇等优厚条件,毅然学成回国。回国后,他创作的《流民》、《恻隐之心》等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疾苦。同时先后为马相伯、冯玉祥、齐白石等名人塑像。1988年为法国总统密特朗塑像,之后又创作了茅盾、聂耳、邓小平等塑像。
为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宝贵的文化遗产、缅怀张充仁先生的伟大艺术成就、发扬其爱国爱乡、自强不息、永攀艺术高峰的精神,作为张充仁先生的故乡--七宝镇,在古镇二期改造工程中,投资400万元修建了占地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50平方米的张充仁纪念馆。为了使纪念馆真实地再现张充仁先生的生平事迹,在修建之前专门组织了一支文化考察团远赴法国、比利时进行考察,与张充仁先生之女--张以菲女士取得联系,并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及部分作品,为修建纪念馆打下了扎实的资料基础。
和许多名人纪念馆不同,张充仁纪念馆是绞圈房型、走马楼式的,这样的设计使得纪念馆虽不大气但却十分精致,不张扬个性却极具儒雅的艺术内涵,这也正是张充仁先生性格的真实写照。纪念馆共设有"艺坛起步"、"东方英才"、"画室生涯"、"雕塑春秋"、"晚霞绚烂"、"德艺留馨"6个陈列室,馆内陈列了关于张充仁先生生平、艺术成就、中西文化交流和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史料与实物(包括一尊从未展示于世人的自塑青铜胸像)。
与此呼应,在张充仁纪念馆周围的北西街,将建成一条字画古玩街,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张充仁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在七宝世代弘扬,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七宝老街又一道亮丽的新景观即将形成。
张充仁纪念馆的修建成功,只是七宝镇老街改造中的一个亮点。作为闵行区"一线四点"工程的建设内容,七宝老街一期、二期的修复于2000年9月28日正式开工至2002年12月10日竣工,历时27个月,总耗资1.8亿元。
老街一期修复改造工程按照"不大拆大建"、"以修复为主"的原则进行,基本恢复和保留了老街的传统古镇历史面貌,并在提高商业文化品味上下功夫,开出了100多家商业铺面,以小吃及以各式纪念品、古玩为主。
老街的二期改造进一步突出了七宝的地域个性,坚持保持文化本色,提升文化底蕴,做出了不少精品。如修建七宝老街原有特色建筑--吊脚楼,重建"安平桥"、"康乐桥"两座石桥,新建蒲溪广场、牌楼、戏台、蟋蟀馆、张充仁纪念馆等。值得一提的是,二期改造充分显示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在道路贯通方面,使老街的外围道路连成一线,并和老街内的小巷、小弄接通,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解决了消防通道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在道路设计方面,充分考虑残疾人士的方便,在一期、二期的道路街面上全部采取了无障碍措施,使那些坐轮椅的残疾人也能充分地欣赏古镇的自然和人文美景;同时改造中把七大管线如雨水管、污水管、煤气管、电缆线等一步到位进行铺设地埋,大大改善了老街居民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明清化的建筑,现代化的生活。可以说,-条名副其实的"大都市里的明清街"已经形成。
作为一个历时27个月,耗资近2亿元的巨大工程,七宝镇是如何顺利完成的?除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关专家、学者的正确定位和规划及七宝镇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之外,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改造工程强大的经济后盾。
近年来,七宝镇抓住房产开发的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五抓五坚持"为总体发展思路,即:抓经济发展,坚持"能快则快";抓建设和管理并举,坚持不断培育提升城市功能;抓民心工程,坚持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抓各项社会事业,坚持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全镇以发展为主题,积极走好"调整、挖潜、提升、拓展"四步棋。促进了全镇经济在总量继续扩大的基础上,有了质的明显提高。至2002年底,全镇GDP完成了16.15亿元、工业销售46.36亿元、商品销售28.29亿元、税收完成5.65亿元。合同吸引外资3.2亿美元,同时建成占地86亩的私营经济城,招入私营企业580多户,注册资金4.8亿元。
房地产业和商业是七宝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内容。建成的各式小区有万科城市花园、大上海国际花园、古镇名邸、茵清境等。商业方面,以乐购一、二、三期为中心的商业圈已经初具规模,带动了全镇商业档次的提升,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气,乐购日均营业额达200万元,影响已经超出了七宝的范围,辐射到了周边城镇。滑雪场于2002年9月28日试营业以来,影响逐步扩大到全市,平均每日游客已经达到2000多人次,既发展了七宝的商业又提升了其知名度。
2003年七宝镇党委、政府以学习"十六大"精神为契机,再次解放思想,确立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风貌,提出了"一五一"发展思路,即围绕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这条主线,抓好商贸、房产、工业、楼宇、娱乐旅游服务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个"小徐家汇"、一条"小南京路"、一座"小城隍庙"将在上海市的西南部--七宝镇崛起。
站在高处眺望,在张充仁纪念馆的不远处,在老街的周围,一个个兴旺的商业圈、一处处高档的住宅群、一块块成熟的工业区正显示着现代化文明的勃勃生机,七宝的发展是上海改革开放的缩影,传统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文明在这块宝地上得到了很好的交融,并正散发着夺目的光芒。七宝人民也将为把七宝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治安良好,集居住、商贸、旅游、休闲、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经济强镇、教育重镇和文化大镇而继续努力奋斗!
关于张充仁代表作品和张充仁代表作品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