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中国有哪些画能称上世界名画?
了解美术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有十大传世名画。读懂这十幅画是我们最直观了解中国美术史的方法,当然它们也是无价的世界级名画。今天就来聊聊这些传世国宝。
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纵27.1cm,横572.8cm)
诗词《洛神赋》,是曹植所作的词,曹植少年时候和甄姬相恋,然后甄姬嫁给了曹植的兄长曹丕。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
2、唐代·阎立本《步辇图》(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但学术界对它是唐代阎立本所做还是唐代其他画家的原创摹本,或为宋人版本还有许多争议,但不管是唐代、唐摹还是宋摹,作品的绘画水平都是很高的。这幅画是不允许出国。
3、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系列图)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
画里的三位女性,唯一没化妆的就是这位虢国夫人,据史料记载,虢国夫人生性高傲,自恃貌美,认为自己不必化妆即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美女,所以每次出游或入宫都只是随意浅妆。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这样评价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无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意思就是说虢国夫人觉得自己貌美无比,每次只是画下眉毛就去见皇上了。
唐 张萱 《捣练图》(37厘米 145.3厘米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所作,图中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画中描绘的是五名仕女和一位侍者,衣着艳丽的最新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
4、唐代·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出自唐代宰相韩滉之手。最重要的一点是《五牛图》是被画在唐代的麻纸上,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因而受到了广泛重视,被称为“镇国之宝”。
5、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是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同样不允许出国。
6、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这幅近12米长的画卷是作者王希孟18岁时的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这幅画同样不允许出国。
7、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不允许出国。
8、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总长690厘米)
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
9、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 ,现藏于故宫台北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是个尺幅很大的长卷仕女图,全图展开来将近6米,光人物就画了110多个。在仇英的所有作品中,它的价值是最高的。
10、清代·郎世宁《百骏图》(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现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百骏图》是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图共画了100匹骏马。
这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唯一一幅由外国人创作的画作。
唐代最具权威的史论著作?
隋唐五代的社会文化-唐代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与作品)-隋唐山水画(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的“青绿山水”和王维等
人的“水墨山水”)-绘画理论的发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隋唐
五代的石窟艺术(敦煌壁画与彩塑、龙门石刻)-隋唐五代雕塑(唐昭陵
石刻、乾陵石雕、五代王建墓石雕)-水墨山水的发展(荆浩、关同、董
源、巨然及作品)-花鸟画的发展(“徐黄体异”)-五代人物画(周文
矩和顾闳中及作品)-隋唐五代的书法艺术。
有人说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之一?
五代十国的出现,绝不是历史偶然。
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的历史混乱黑暗、攻伐不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较短的大分裂期,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五代十国实质是皇权体系从崩溃到重建的过程,同时也是佛教与儒道博弈、士族门阀与庶族地主斗争的决胜阶段。所以,无论是从政治结构还是从意识形态角度看,五代十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分水岭、是不可或缺的过渡期。唐末的动乱分裂、不可避免,既躲不过、也非历史偶然因素造成。
中国自秦始皇之后,实行中央集权,皇权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可以说,从秦始皇到清乾隆帝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就是一部加强皇权、寻找更加稳定社会制度的历史。每一次动乱,都伴随着皇权体系的再平衡,如此反复,只有五代十国这次分裂动乱,让中国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从此,中国由开放逐步走向封闭、由多元逐步走向单一、由活跃逐步走向僵化,直至鸦片战争爆发。
三国历史为中国人所熟知,其中的历史人物声名远播海内外,其中两位还被后世当权者神化美化,但是三国仅仅是东汉皇权旁落、官僚豪族内斗的历史,没有划时代的意义,五代十国则不然。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乱之后,中国重新归于统一,但是,隋唐统一局面的出现,仅仅是胡人汉化的历史演进结果,隋唐两朝仍然没有解决皇权体系内的不稳定因素,一个是世家豪族与庶族地主阶层的矛盾,二是佛教与儒道思想之间的矛盾,三是军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皇权要想稳定,必须要有一个阶层的拥护,并且有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思想文化。
世家豪族长期把控政治资源,必然与逐步崛起的庶族地主阶层产生矛盾,也会与皇权产生矛盾,世家豪族的内聚性强,是游离于皇权体制外的人身依附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派系势力,各自为政、朋党盛行,严重威胁皇权、破坏大一统局面,所以,世家豪族必然会在皇权和庶族地主阶层的夹击下灭亡。完成这一过程的不是唐朝皇帝、也不可能是唐朝皇帝,因为唐朝本身就是关陇贵族集团起家,世家豪族一直伴随唐王朝,科举制度也不完善,而且唐朝科举不是主要的选官途径。唐朝皇帝如果敢动世家豪族的利益,那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引火烧身,所以,为了延续安定的局面,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一天是一天。
五代十国的乱世,给了皇权和庶族地主夹击世家豪族的机会,这些轮流登场的皇帝与旧时的世家豪族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了,自然下得了手,较为完备的科举选官制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皇权有了拥护自己的阶层——庶族地主,同时,皇权也找到了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科举。
唐朝非常开放多元、文化艺术辉煌灿烂,历朝历代,没有可与之比肩者,但是,过分的开放包容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形态混乱,臣民的价值观念不一致,政治思想不是全国一盘棋,这是分裂动乱的根源之一,同样也会给皇权带来麻烦。所以,皇权为了追求稳定,必然会打压外来宗教势力以及异端思想文化。唐朝时期,佛教很盛行,但是到了宋朝时,佛教便没落了,再也没有兴起过。经历五代十国,皇权找到了与科举制度配套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内圣外王、忠孝礼仪。
皇权解决了阶层、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变得异常稳固,拥有皇权的人,不管他能力如何,都能吼住局面。所以,皇权也就解决了军权割据的弊病,当军权游离于皇权之外,仍然能够有效掌控军权,即使领兵统帅造反,也无法成功。
唐朝时期存在危害大一统格局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指望唐朝皇帝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必然发生动乱,经过五代十国的涤荡之后,世家豪族退出历史舞台、佛教没落、科举制度与庶族地主结合、忠孝礼仪占领价值观念制高点,古代中国开始走向没落,但是,皇权稳固了。这是皇帝最乐于见到的局面,他不会关心在意老百姓过得自由不自由、快乐不快乐。
古人具体是怎么过春节?
春节是指汉文化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人过春节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字记载、绘画作品中,可以亲临其境般感受一下古人过年的娱乐气氛。
一、看百戏,俨如春节大舞台
百戏是指古代杂技、魔术、武术、滑稽、音乐、舞蹈等节目的总称。早在秦汉时已盛行杂技、幻术和歌舞,南北朝以后也称“散乐”,隋代曾把四方散乐集中到洛阳表演;唐宋两代除宫廷演出外,唐代在长安的寺院里设“戏场”;宋代在大城市设瓦舍,作为百戏一类技艺的表演场所,北宋汴梁每逢节日,举行歌舞百戏盛会。元代以后,百戏节目有所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各项表演的专业化,百戏这个词逐渐少用,取而代之的演变为现在的“春节联欢表演节目”。自古以来,老百姓节庆看百戏、观看春节联欢演出,皆为传统。
二、饮宴乐,各家各户娱自乐
除夕之夜,大户人家设宴团年,饮酒宴乐,“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的诗句。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品鉴一下《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完整地再现了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个场景,精彩绝伦。
当然一般老百姓“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以及团年饭、备年货、压岁钱、守岁、燃爆竹、派利是、吃斋、开年饭、舞龙舞狮、接财神、拜年、赠礼、茶聚、元宵节猜灯谜、看花灯等这些春节风俗也十分丰富,过年就图团圆吉祥欢乐。
三、年初一,簪梅蹴鞠荡秋千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富人的娱乐活动可真丰富,一般老百姓也有传统的玩法。“鬓插梅花人蹴鞠,架垂绒线院秋千。”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岁朝》的诗句,岁朝就是大年初一了,妇女都精心打扮,描眉黛上唇彩,采撷新鲜绽放的梅花插于云鬓,可谓新岁一道亮丽风景。
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雏形,古时候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于城居、军队还是乡村,都喜欢玩蹴鞠。宋代诗人刘克庄《田舍即事》就有“蹴踘鞵尖尘不涴,臂鹰袖窄样新裁”的诗句,可见农村小伙子的足球技术还是极高超的。明代画家杜堇绘《仕女图》作品,就有古代女子蹴鞠的情景。
明朝人正月初一“三件事”:簪梅花、踢蹴鞠,还有一项活动就是荡秋千。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祖先为谋生攀藤上树采果、猎兽、跨越沟涧的生存技能。后来荡秋千逐渐演变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内容。古代女子玩秋千后的姿态,宋代词人李清照小令《点降唇》写得最传神:“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四、雅与俗,朝代更迭出新颖
古人在春节的娱乐节目可谓丰富多彩,各个朝代又有新颖的项目。女子抚琴对弈十分风雅;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盛行于战国;捶丸就是古代的高尔夫,其前身大概源于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击鞠就是马球,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盛行于唐宋元,清代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古人还会在春节岁首用新鲜蔬菜做成春卷春饼,谓之“咬春”;春节早上吃完了饭,还会去郊游踏青,称为“走春”,并根据生辰八字结合天干地支推算一个吉利的方向而前行,这个已被现代人演变为春节出游了,旅游成为现代人春乐娱乐的重要内容。
古代过年的娱乐,充分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和活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明结晶。
谁是中国古代画家第一人?
传统中国画分很多画科,朝代更迭,不同画科都在发展,历代都有很厉害的画家,我们具体看一下:
人物画第一人,当推东晋顾恺之。
中国画的精髓是“线条”,顾恺之就能用线条将人物画得很传神。《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顾恺之为裴楷画像一事。顾恺之为了表现裴楷的丰神俊朗,就在人物肖像脸上加了三根毛,气质一下子从路人甲提升到了大帅哥。
顾恺之也画仕女画,《女史箴图》中贵族妇女神态端庄温婉,服饰的线条绵密、流畅、稳定,功力极深,后人形容这线条如春蚕吐丝,又被称为琴弦描或者高古游丝描。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工笔人物画家,唐代阎立本,专门为皇帝画画,因为一言不合就要掉脑袋,所以他的人物画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灵动,相对来说更加拘谨。《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遣使节觐见唐太宗,希望双方能够相互联姻,建立友好邦交的故事。这种记录历史事件的画,就像新闻图片一样,忠实还原现场,所以必须画得真实。
唐 阎立本《步辇图》隋朝展子虔,山水画第一人。
人物画在发展,山水画也在发展。从东晋顾恺之到隋朝展子虔,工笔重彩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剥离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展子虔《游春图》的主要描绘对象,已经变成了二月桃花杏花争艳的江南山水,人物山水的比例也开始和现实中相仿。
展子虔画山水时的青绿设色,画树的双勾夹叶法和画花朵的点花法,都对唐代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产生了很大影响。
用繁复精致的细笔描绘“葱郁树木、崇山峻岭、精致楼阁、荡漾水波”的画山水,就是从李思训开始发扬光大的。
隋朝 展子虔《游春图》绢本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工笔花鸟
五代黄荃擅长“勾勒填彩”。南唐徐熙开创“没骨画法”。
山水画中还有松石一科,催生了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种。
那时工笔花鸟画大多用来装饰宫廷。五代西蜀的黄荃用“勾勒填彩”法画花鸟能够骗过宫廷的真仙鹤,南唐徐熙开创“没骨画法”,看上去更有野逸之感。
五代 黄荃《写生珍禽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工笔画的巅峰时代,超级巨星宋徽宗
宋徽宗本人,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位超级巨星。他不仅本人会画,还引导整个宋代画家一起画。
文艺青年宋徽宗利用职务之便,开创了北宋画院。北宋最顶尖的画师,都在其中。宋徽宗每天和画师一起看山看水看花看鸟看珍禽异兽,然后画画画。
对物态精准的捕捉,极清极简的线条,含蓄内敛的意蕴,都是独属于宋徽宗的审美标签。每一笔,都能看出他对绘画满满的热爱,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宋徽宗《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元代文人画兴起。
仕女画最强,要数明代点秋香的唐伯虎。
明 唐寅《王蜀宫妓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的仇英苦心孤诣,兼擅工笔人物和青绿山水。
明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清代的袁江、袁耀是界画的翘楚。
清 袁江 别苑观览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清 袁耀 蓬仙境图十二条屏工笔花鸟界,明末清初的恽寿平使“没骨花鸟”画法重焕生机,融合新意。笔法兼工带写,设色清丽柔和。
清 恽寿平《春风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哪些是关于古代集市的名画?
最著名的是东晋顾恺之,被称为“画圣”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
唐代韩滉的《文苑图》,
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
南宋李唐的《采薇图》、
梁楷的《李白行吟图》,
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
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
曾鲸的《侯峒嶒像》,
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袁耀--《阿房宫图》
虚谷--《虚谷和尚诗录》
关仝--《石渠宝笈续编》
顾恺之--《论画》
展子虔--《仙山楼阁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吴道玄--《五圣图》
李思训--《山届四皓》
张萱--《捣练图》
袁江--《汉宫秋月图》
高其佩--《饱虎图》
弘仁--《松石图》
郎士宁--《香妃像》
马远--《四景图》
刘松年--《西湖图》
赵伯驹--《春山图》
李唐--《雪景》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米友仁--《云山深意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