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的代表作品,适合读什么书才好?
系统邀请了发条橙来回答这个问题,看来是知道我最新正好在整理书单?作为媒体人,看书看杂事已成为生活常态,这事我还真有发言权——
下面是我为单身的年轻女孩,做的几个分类书单(杂志)分类:
1.单身女孩扮靓必读的8本书
➤1.《我的一百件时尚单品》
史上销量最好的两本女性时尚书,应该就是这本和Ines de la Fressange的《巴黎女人的时尚经》了。
后者是法国时代性Fashion Icon,就是书的单价比较贵,接近100RMB,不舍得买的,可以等疫情结束后去图书馆借阅。
《我的100件时尚单品》写的都是投资不会错的基本款。作者Nina Garicia曾任美国《Marie Claire》和《Elle》的时装总监,眼光毒辣,这100件单品几乎囊括了一个成年女性从职场到晚宴,从约会到闺房的所有场景,值得收藏。
➤2.《古怪的身体》
这本书是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写的,他的哲学理念对当代很多设计师都有深远的影响。
日本美学很推崇阴翳之美,映射到时尚上,就是行走的间隙,衣服带来的飘逸和褶皱之美,飘逸的代表人是山本耀司,褶皱嘛,当然是三宅一生。
服装虽然简单,但都映射着时代和人们思维的标签。设计师秀场上那些前卫的设计,背后都有他独特的价值观。这本书都给你很好的启迪,而且书不厚,印刷适合阅读,一下午就能看完。
借用一位豆友对此书长评的标题,“认识自己的身体,比认识名牌重要”。
➤3.《时尚衣橱》
这本书是讲述常见衣服种类的起源的,讲的很通俗,配上插画,简直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
你可以知道每件单品的前生今世,以及演变历史中的一次次文化思潮。贵族的衰落,女性意识的觉醒,都反映在你日常穿在身上的每一件衣服上,看完你会觉得恍然大悟。
举个书中的例子,为什么超模穿着白T恤牛仔裤你就会觉得无比性感?因为白T恤最早是欧洲贵族的贴身内衣,所以其中闺房的隐喻就一直流传下来,怎么能不性感?
作者Tim Gunn也很权威,在Parsons设计学院任教超过30年,主打服装设计,被誉为美国的时尚教父,在业界是学术泰斗级别。
➤4.《时尚史的碎片》
这本书也是讲时尚史的,只不过比起《时尚衣橱》的通俗,这本更加专注在历史故事的复述,对我而言,略显枯燥,我目前只看了1/3。
没法跟你们讲读后感了,说几个书中讲述的故事吧,比如古希腊人为什么右脚不穿鞋?从全民浴乐到百年禁浴,中间都发生了什么,等等。
▼
时尚传记类
➤5.《Vogue的真相》
最喜欢的一本时尚传记类的书,特别励志。
作者Kirstie Clements是澳大利亚版《Vogue》的前主编,从闭塞的小村庄,凭着对时尚的一腔热情,从杂志社前台做起,一路晋升上去,直到成为大权在握的主编,而且这把宝座一坐就是十三年。
半辈子以来,她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好奇,无论别人扔给她什么超出她本职的工作,她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完成,并且不断总结创新。即便澳大利亚的时尚界跟中国处境一样尴尬,在国际上抬不起头,她也带领着《Vogue》团队创下了很多奇迹。
庸俗的人总爱抱怨机会太少,我反倒觉得,这是个机会满天的飞的时代,只要你努力去学,坚持去做,好机会渐渐都会跑来找你。
➤6.《奢侈》
前爱马仕集团CEO的回忆录,他在任期间,将爱马仕从一个老牌的家族企业,转型成竞争激烈的奢侈品行业翘楚,大获成功,成为商业经典案例。
通过他的记忆,我们得以窥探到奢侈品牌的日常运作和危机,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还有一线工人的匠人精神,以及贵族客户的日常生活。
小时候总觉得奢侈品离自己太遥远,即使有了钱也不想为品牌买单。现在虽然仍买不起,却开始明白奢侈品为何如此迷人。
等到自己靠勤劳致富了以后,一定要犒劳自己一个好包,没有原因,勤劳的人就该这么犒劳自己。
➤7.《我不该告诉你的那些事》
这本书的作者Kate White是美国《时尚Cosmo》的主编,也是希拉里的私人时尚顾问。
(希拉里落选之后的twitter,TAT)
“Never doubt that you are valuable and powerful”,这也是我们每个姑娘都该铭记的信条。这本书也一样,与其说是一本时尚传记,不如说是女性的职场行走指南。
尤其是在以女性为主的时尚行业,如何崭露头角而不遭小人算计,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书中提及了不少看上去很心机,但是在职场十分必要的手段,从刚开始工作到工作三五年,开始带团队的姑娘,都值得看看,绝对能解决燃眉之需。
来吧,造作吧,让我们这些野心勃勃的少女一起在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吧。
➤8.《时装时刻1987-2007》
这本书轻松有趣,适合姑娘们茶余饭后翻一翻,即不费脑又能受益匪浅。
作者黎坚惠是香港与黄伟文齐名的潮流代言人,当过不少杂志和潮牌的编辑。书里记录了她20年的穿衣风格变迁,从学生时代的青涩繁复的不成熟,到今日的浑然天成,我们都可以跟着她笔触下的反思和照片一一见证。
简直就是一本撰写了二十年的博客嘛,亲切又有用,五颗星推荐。类似的还有黄伟文写过的《生于天桥底》。
2.百年一遇的特大“疫情”,作为历史记录,这些杂志值得一看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年轻人,我们共同经历了这场足以记录人类公共卫生事业防疫史册的大事件。最近,很多新闻杂志通过不同的视角,对“疫情”和人间百态作出了详实的记录,有兴趣的姑娘们可以读一读——
《新周刊》的隔离日,被新冠病毒改变的中国日常;
《环球人物》,决战武汉;
《三联生活周刊》,抗击新冠肺炎武汉现场;
《财新周刊》,保卫湖北;
《中国新闻周刊》,新冠病毒,我们要付出多大代价、围城之战我们如何过关;
《第一财经》,新冠肺炎抗击实录
读完这些,你会对这次疫情,和经受疫情考验的社会治理、公共卫生事业现状等有更深的理解,作为年轻的单身女性,拥有对时代更深的见解,会帮助你构筑更大的人生格局,甚至可以对改变人生的现状有更多感悟。
3.提高情商,为自己未来的情感生活找指引
《幸福之路》,这本书让我明白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动物,而自我是束缚自己的牢笼,要想获得幸福,最关键的是突破自我的牢笼,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
《影响力》,懂得商家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人际交往方面的圣经
《哈佛最受欢迎的情商课》,冥想是提高专注力和情绪感知能力的重要方法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整整一个多月吧,除了必要的采访任务,发条橙没有了任何户外的活动可能。最能放松自己的,就是泡一杯咖啡,就着懒洋洋的冬日暖阳,把由于工作繁忙耽搁下的书一本本找出来,随心所欲地翻阅。
对于读书,发条橙建议,不要带着“功利”的目的。看过就忘记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好的书刊对单生女性的影响会非常持久。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拥有更加丰盈的内在。
艺术能为你的生活做什么?
您好,很高兴可以和您一同探讨这个问题,“艺术能为你的生活做些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鼎盛时期,艺术审美的提升成为很重要的事情,不单是要人民热爱艺术,懂得欣赏艺术,懂得“了解美、欣赏美”在生活中也是重要的一环,下面我将通过几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了,但真正理解其深意的人又有多少呢?艺术鉴赏及创作艺术的能力都不能脱离开生活这个本源,很多人说艺术曲终和寡是远离生活的,这样的说法大错特错,其实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艺术,或者是离不开欣赏辨别美的能力,试想下,买一件衣服,第一件事是看款式颜色是否和自己相称,你要买车,第一看的是它的外形设计是否自己喜欢,小到买一本书,大到买一处房产都需要你的喜欢,而为什么喜欢就是艺术审美能力的需求,它达到了你的心里预期,是你心里喜欢的样子你才会为其买单,而这就是美所在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重要性,可以说艺术是涵盖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一处与艺术无关,所以说艺术能在你的生活中做太多。
2.生活中,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要谈到艺术领域中,个人修养及审美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现在社会热点事件,有很多可以证明艺术审美的重要性,遥想还没有PS的年代,那个的影视明星每一个人都很美,但没得不同,可现在呢?每一个娱乐明星都像是一个模板制作出来的工业产品,笑的僵硬,为什么?因为大众审美能力的趋同,因为审美个性化的缺失。再看看如今时常会爆出的热点新闻,古文化遗址的修复被没有审美能力的所谓“专家”肆意破坏,贻笑大方。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所以审美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比经济发展还要重要的一环,只有人民有了内涵有了审美能力这些基本提升,才会做到,在我们富强的同时,整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也同样提升。
3.艺术能为你的生活做些什么?
这是一个好问题,希望我们的可以做到在闲暇的时候多看些书少看抖音,在闲暇的时候去看一场音乐剧而非所谓的娱乐大片,在闲暇的时候去逛一次博物馆而非酒吧迪厅,在闲暇的时候去一次美术馆而非迪士尼欢乐谷,在闲暇的时候可以精心品茶听一曲高山流水而非可乐肥仔水,在闲暇的时候可以过一个传统佳节而非西洋圣诞,我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太多可以值得我们留恋,值得我们温故知新的艺术文化,而我们现在的艺术、现在的内敛、现在的底蕴、现在的审美又去了哪里?
艺术能为我们的生活做的太多,哪怕你只选取一点都受用匪浅。
感谢您花时间看我的分享,希望可以一同探讨,我是@会画画的小葵爸 。
去年你读了几本书?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可能是读书爱好者的通病,我也一样,一直在不断地买,也从未间断过阅读。
父母从小培养出来的阅读习惯,积年累月,最近三五年,如果按照数量,平均每年我的阅读量为300~400本吧。2019年读了414本,?如图所示。独阅乐不如与众阅乐,把我去年的阅读书目分享给朋友们。
【?图表说明:左栏为精读书目,右栏为略读书目,附书目打分(10分满分)和推荐阅读✅(8.5分以上建议阅读)】
@Eva七7 读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渺小,读书于我,已经是一种岁月的长久陪伴,但求精进,无问西东。
人人都说读书好,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许多人都只是看起来爱读书而已。
真正能从读书中获得益处和乐趣的人,往往愿意安心地等那个好结果出现,而不会要求立刻“变现”。对阅读保有悦纳心和敬畏心,才是阅读时应有的心态。大家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我是@Eva七7 ,喜文字,痴读书,爱旅行,常跑步,日健身,迷茶和咖啡,分享美好,见识新知,终身学习。欢迎关注交流![比心]】
阅读后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
我要推荐的这本书,是一本各个年龄层都可以受益的一本书,它是由日本小学馆授权,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生活趣味百科》。这本书是我在2000年的时候,在旧货摊上淘来的。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它既是一本介绍科普知识的书,也是一本指导动手操作的书。
全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食、衣、住的相关知识。都是一些,我们似乎知道,又不确定的知识。
一、食这一章,从粮食种类及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的衍生品及稻草的再利用。蔬菜的种类及蔬菜的各种切法。还有各种鱼、肉、蛋、奶的介绍。
这一章最吸引我的是,各种食物的制作方法:面包、蛋糕、切面、鸡蛋、冰淇淋、香肠、鱼肉饼、豆瓣酱、豆腐、豆馅、水果甜点、水果沙司、果酱。都是听着就流口水的食品。
跟着书里的图例制作,非常容易上手。你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做,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和你的另一半一起做,增进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好吃又好做的鱼肉饼好吃又好看的各种鸡蛋食品二、衣这一章,不仅介绍了衣服、帽子、鞋子的构造,还介绍了世界各个民族的服饰。既介绍了蚕丝、棉花、羊毛是怎样一步步变成我们的衣服,还介绍几种不同织物的染色的方法。
我对围裙的缝制、旧衣改造、小饰物的制作更感兴趣。闲暇之余,坐在窗边,做一做针线活,还是挺有意思的。
好看好做的小饰品三、住这一章主要讲的是跟建筑材料有关的知识。还有各种工具的使用以及和居家有关的知识。’
从森林的分布、房屋的结构,各种木制品,到家庭中出现的各种害虫、纸张的制作过程、陶器的制作过程,以及净水的过程、废水的处理、垃圾的处理。
这一章的小制造所需的原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闲置物品,有箱子的制作、绳子的打结、用蔬菜制作纸张、干花的制作、瓦楞纸放置箱、旧报纸工艺品、石头工艺品、树枝摆件、树叶装饰品等。
我已经做过干花、树枝摆件及旧报纸工艺品了。还创造出许多新造型。
废物再利用这本书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常识性的知识。而且让我知道,原本以为很复杂的东西,只要用点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好。那些需要到超市采买的生活用品,自己动手,都可以做出来。
这本书虽然没写什么大道理,却告诉了我们,我们的食、衣、住的需求都离不开大自然。
为什么说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是山西的后裔?
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河北、河南真有不少山西后裔吗?
(感谢邀请,本文约1175字,阅读需时4分钟)
在河南、河北、北京、山东,甚至安徽、江苏等长江以北的省份,数百年间都流传着上面的那首歌谣,这几句民谣折射出明初移民垦荒的一段真实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大槐树移民”的缩影,它非常重要,是继西晋永嘉南渡、唐末安史之乱、南宋百姓渡江之后的又一次全国大移民。那么,如今的不少外省人老家真在大槐树吗?今天,亦文亦物老师谈一谈山西的古代移民真相:
1、明代的山西移民由于长期战乱,元末明初的北方千里荒烟,需要迁入人口。在《明实录》中,可找到明代山西人外迁的记录多达18次,如洪武21年“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洪武22年“上以山西地狭民稠,令许其民分丁于北平、山东、河南旷土耕种。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沁州民张从整等11户告愿应募屯田;永乐3年“迁徙山西太原、平阳、潞、泽、辽、沁、汾民万户充北京”的记载。
元代末年,中原频繁大战,华北地区十室九空,名城大邑人丁奇缺,可谓“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山西地域封闭,尤其是晋南、晋东南一带战乱较少,取其人口充实外省这是不争的事实。
2、移民先祖都是洪洞人吗?因为地面安定,明初平阳府(临汾)外省难民大量涌入,一时地狭人稠,而据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当时北平有33万户、河南有31万户,两省人口加起来的总数还比当时的山西少25万人。相关学者统计,明朝最终经由大槐树外迁的移民共有姓氏800余个,分布于18省500多县,其中河南、京津、河北、山东最多,最远有至于广西、黑龙江者。
但是,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些人并非都是洪洞县的老家,而是由山西各地集聚,最终通过大槐树迁徙到外省的人,说不少人是山西籍后裔,这基本靠谱。
3、大槐树神话缔造者为什么经由洪洞大槐树发往全国各地?这里恐怕除人口稠密和区位便捷外,还有一定的炒作成分。换句话说,大槐树的“经典移民品牌”是被人为干预的结果。据有关研究显示,这个始作俑者是民国的洪洞人景大启。
事实上,明初移民历经三朝,持续50多年,洪洞当地真正记载此事的资料却并不多。洪洞县目前共存有七版县志,最初为明嘉靖年间、最晚为光绪,均没有浓墨重彩记述广济寺大槐树移民的事情。
据传,景大启早年曾调查洪洞移民之事,对传说深信不疑,鉴于广济寺和古大槐树在民国已不存的事实,他募款重修寺庙,并先后筹建大槐树、牌坊、立碑勒石,撰写《重修大槐树古迹碑记》等资料,是依据传闻再造了一个大槐树,而非古以有之。
真相是否如此?孰是孰非难以说清,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发掘。
关注【亦文亦物】,自驾实地考察,看更多山西顶级国保古建、古迹艺术、经典人文知识央视有哪些山西籍的主持人?
自古山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今天来看看咱山西出去的“顶尖级”央视主播,绝对的“名嘴”!
任志宏, 山西人 ,“演播艺术家”称号获得者 。现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主持人、科教频道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专职解说、文学栏目《子午书简》朗读人之一。同时还担任解说大量纪录片作品,如:《解放战争》、《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档案》、《丧钟为谁而鸣》、《战俘存亡录》,主持并解说时长为六小时的大型特别节目《辛亥革命》等,均受到观众的好评。
刚强,山西省太原市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小从一心想成为音乐家的刚强,却因为高二时的一次普通话大赛走上了播音员的道路。大学毕业后,刚强进入央视工作,刚强就一直以外景主持和幕后配音的形式开展工作。2017年1月21日晚,刚强首次与海霞搭档亮相《新闻联播》,刚强的正式亮相,标志着《新闻联播》新一代主播的到来。
李文静,1974年出生于山西大同,祖籍山西太原。现担任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军情连连看》主播。提到央视直播,大家对她们的印象都是端庄优雅、高贵大方,但是女主播李文静可不是如此,在沉稳端庄的央视节目中,她显得颇有个性。因为她网友也认为央视终于接地气了,风趣的主持也让观众的心情得到了放松,故此,她被称为央视最俏皮女主播。
柴静,出生于山西临汾,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冷静客观,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
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4年从央视离职。
张蕾,山西阳泉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档警务播报节目中任新闻主播,曾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后加盟了中央电视台,接任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她的主持风格自然流畅,动静结合,是典型的秀外慧中的类型。
月亮姐姐,王淏,山西太原人。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在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担任节目主持人。相继主持了《七巧板》、《音乐手工》、《芝麻开》、《动画乐翻天》等很多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节目,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快乐姐姐。最近又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形象大使录制了《妈妈我要亲亲你》的儿歌专辑,清新自然的纯真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贺斌,山西人, 1994年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从事中学生栏目《第二起跑线》的主持人工作,曾获第三届“金话筒”银奖和第十一届全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二等奖。此外,参与编导作品《圆梦特别节目》,获得第五届“金童奖”专题节目一等奖。
李平,山西大同人。 1993年调入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主持每日播出的《东方时空·生活空间》,连续三年讲述了近千个老百姓的故事。在1996的《东方时空》千期观众日,被观众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第一名。1997年调入文艺部,担任编导并主持每周一次的《周末大回旋》栏目。2000年《爱心世界》栏目开播,担任此节目的主持人,开始讲述老百姓的爱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