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代表作品有哪些,为什么不把莎士比亚称为西方的汤显祖呢?
这是一个关于东西方文化对比问题,我们先分别从两人所处的时代及两个所取得的成就展开来讲。
一、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州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于古代希腊文化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所进行的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只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时期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可以当做这个时代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来读。他的创作主要有历史剧,悲剧、喜剧和传奇剧,成就最高的是悲剧,悲剧中的顶尖作品当属《哈姆特》。
莎士比亚用哈姆特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他自己的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他的人文思想在丑恶的现实面前完全破灭。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的丰富性,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
二、汤显祖(1550--1616),号若士,号海老,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被人称为绝代奇才。
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代,市民阶层产生,对市俗文化有了大量的需求。而当时的社会到了封建制度的未期,半官化的地主豪绅已经成了十分腐朽和反动的势力,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封建专制的统治者越来越求救于被他们曲解的儒家学说---孔孟之道,他们把儒家的地位抬高到吓人的程度,一切都必须以孔子的话为标准,不允许有任何不同的见解,不允许独立思考,不允许百家争鸣及各种异端的存在。这种黑暗、污浊的社会空气,与欧洲中世纪相差无几。王阳明首先打破了这种学术风气,他开创的心学思想,很快就被社会接受,但很快就被官方宣布这异端邪说。但是,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辅徐阶都是他的学生,汤显祖师从王的嫡传弟子罗汝芳,自然也是心学的追随者。他的创作很多,主要有《临川四梦》,当中最著名的是《牡丹亭》。
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人,汤显祖稍大于莎士比亚。他们的差别表现在:一、文学成就不同,汤显祖的文学成就达不到莎士比亚的成就,莎士比亚的戏剧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方面,而汤显祖的就要狭窄一些。二、社会影响不同。莎士比亚是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颗明珠,当时能与他并肩的只有西班牙的塞万提思,甚至到了现在,莎士比亚仍然是欧洲文学上的明珠,反过来看汤显祖,在中国戏剧史上,与他齐名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他。
言归正传,为什么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不会被称为“西方的汤显祖”呢?首先这种提法是西方人提出的。我们知道,当"什么被称为是什么"时,显然,第一个”什么“是不如第二个”什么“的,如上分析,汤显祖总体上是超不上莎士比亚的,但是,西方人为了把汤显祖更好的介绍给西方人,所以用了这种说法,让西方人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解汤显祖而采取的办法。如果要称莎士比亚为西方的汤显祖,那只有中国人才这么叫。中国第一个使用莎士比亚的是梁启超,在1902年开始翻译时使用,1904年,林纾翻译了莎士比亚大部份剧作并出版,1924年田汉用话剧形式翻译了莎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看出,中国人真正接触到莎士比亚的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当时中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人始终有着先天的文化优越感,所以,就没有出现过象“西方的汤显祖”这种说法。
您认为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有什么异同?
谢邀。我感觉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啊,要想回答好非得写本书才行,至少也得写篇论文。前者嘛,没那个水平,后者嘛我不当大哥好多年,不对,是不当学生好多年,都快忘光啦?。
我只说我个人喜好行吗?我更喜欢看汤显祖的剧。并不是看轻莎士比亚,他的作品直指人心,看他的剧时让人痛并快乐(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而看汤显祖的剧,做为中国人还能额外欣赏到汉语的韵律之美及朦胧的语境美。我很惭愧我英语不好,看不通英文原版,只能看译本,很遗憾缺点感觉,这是我自己的错。
哈哈,这就两人最大的不同: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英国人(开个玩笑,别打我?)。
汤显祖创作的什么和什么是写唐朝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
“汤显祖的代表作为《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都没有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
汤显祖是元曲四大家吗?
不是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于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遂昌知县等职。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等。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故事梗概?
《牡丹亭》故事梗概: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岭南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
柳生情系丽娘,冒死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缔结秦晋之好,同往临安。
杜宝升任宰相,拒不承认婚事。
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牡丹亭》创作背景: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
他在生活中耳闻目储了一些青年男女的爱情遭遇,这些经历激起了他的创作感情。
回乡不久,他就开始了《牡丹亭》的写作。
在明朝初期,由于各地方语言、风俗以及传统音乐的差异,传奇剧可以说是诸腔竞作,包括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地方声腔。
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为盛行的四大声腔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嘉靖、隆庆年问,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进行了成功的全面改进。
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牡丹亭》就采取了由海盐腔衍化而来的宜黄腔为基础写作。 《牡丹亭》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牡丹亭》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早有才名,2l岁中举人,34岁进士及第。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
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谪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49岁弃官还乡,致力戏曲创作。
汤显祖深受“左派王学”影响,反对程朱理学,批判拟古主义的文学,追求个性解放。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戏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诗文有《玉茗堂全集》等。参考资料来源:
汤显祖名作?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