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诗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脍炙人口的?
乾隆是幸运的一个皇帝,他接手帝位之时,他的祖父康熙和他的父亲雍正已经给他打理好了坚基的基础,让他尽享太平盛世之福。
乾隆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在位最长的皇帝,他活了89岁,在位达长63岁。同时,乾隆也是写诗最多的人。引用乾隆自己的话说就是:“五集篇成四万奇,自嫌点笔过多词”。乾隆在自嘲的背后当然是自傲。
因为处于太平盛世,乾隆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一些无关治理国家的事情上面,比如说六下江南游山玩水、没事就给名家大师的作品盖几个章,又或者写写诗以展现自己的“文化造诣”。
应该说乾隆帝作诗的频率其实可以和雍正帝勤勉持政的程度相比。雍正帝为了国库充裕百姓安康,自从登上帝位之后,几乎一天只睡上两三个小时,平均一天下来就要批阅1000多份奏折。在而乾隆帝平均一天就要写两首诗, ,一生共写了41800首诗,全部收录《乐善堂全集》。可以说在位期间平均每天就要写2首诗,一人产量赶上整个唐朝,令人骇然。
当然,乾隆皇帝的诗词虽然多 但“水份”也多。诗评家赵翼曾在他的《檐曝杂记》中写道,乾隆“或作诗,或作画,而诗尤为常课,日必数首”。古人十年磨一剑,乾隆则是一日磨数剑,贵多不贵精,因而流传度并不广。
尽管如此,其中还是不乏有经典之作。比如说他悼念爱妻富察氏的诗就令人感动。
可以说富察氏17岁时就嫁绑住了还是当太子的乾隆皇帝,她除了漂亮之外,还善解人意,性格和善。是乾隆最宠爱的女人。
有事例为证。刚当皇帝的乾隆皇帝有一次去避暑山庄打猎,在富察氏闲聊满洲军队骄奢淫逸,没有战斗力时,不由叹声连连。
富察氏当时好心安慰,回到京城后,特意让人用鹿尾毛做了一个荷包给乾隆,以此警戒满族人不能丢掉骑射,令乾隆很是感动。
还有一次,乾隆身体上张了个疖子。富察氏不放心宫女的照顾,每天陪伴在乾隆秦宫里面,给乾隆换药,直到乾隆完全康复,同样令乾隆感动不已。
然而,1748年2月,不到30岁的富察氏突然病死了。这令乾隆伤心不已,悲痛欲绝。之后,乾隆乾隆皇帝为富察氏写了一百多首悼念诗。
比如这首: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岸旅边。圣慈深忆孝,宫壸尽钦贤。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诗在写作技巧方面虽然没有什么突破,但其真情却感染着每一个人。
无独有偶,乾隆皇帝还有一些经典作品,比如说就有一首诗词入选了小学的语文课本,乾隆可谓为对学生作出了贡献。
这首《飞雪》的诗很特别,全文如下: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此诗看似简单,但是却颇有雅趣。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相传,有一次乾隆冬日里和大臣们同游西湖,天空中雪花片片飘落分外应景,诗兴大发的乾隆马上灵光一闪,张口就做起诗来: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
念到这儿他突然“卡壳”停住了,众大臣面面相觑气氛略显尴尬。就在这时,大学士沈德潜急忙上前接上画龙点睛的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解救了困在尴尬气氛中的乾隆皇帝。
当然,也有人说乾隆这首诗的最后的点睛之笔是刘墉所补,更有人说是纪晓岚所补,只是这已无从得知。
其实乾隆皇帝除了这首吟《飞雪》的诗外,还有一首《画中游》的诗,被郭德纲经常在他的相声中吟咏: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
这首诗的画中游是颐和园万寿山一片建筑群落,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遍江南南美景,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自己喜欢的江南景色画下来,回到北京后就让人依照江南的园林地貌重现江南美景。
有感而发,乾隆帝就写了这首诗。
清朝姓秦状元提的诗?
清代有一个姓秦的状元在祭奠岳飞墓时留下了一首诗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
晚清的黄赌毒达到了怎样的历史高度?
《晚清黄、毒、赌,前朝害人魔》伴随着中国几个租界的开埠,晚清的‘’黄赌毒‘’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各种历史记载很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光怪陆离的社会。我收藏了十几部此类图书,如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九尾龟》,还有《品花宝鉴》和《点石斋画报》等,对此描写比较全面的是叶凯蒂写的《上海.爱~名妓,知识分子和娱乐文化》。1855年上海有个著名的作家叫姚燮。他写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苦海航乐府》,是有关上海老城厢。青楼妓院卖淫业的一份最早的记录。这本儿书地大概有一百零八首诗全部写的是。虽有清朝管制,但租借开埠之前,上海妓女卖淫业已很发达,和许多游乐指南书一样。这本书一开头就是一番惊世之语。劝诫年轻人要提妨邪恶的贪欲和狡诈的妓女。但接下去就开始铺陈妓院的种种程序。他用丰富的细节介绍了妓院的生活。规矩和生意经。他的108首诗文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信息。做为老上海的娱乐文化,我们可以借此了解这些风月场所里的世景风情。风尘江湖一盃酒,老年岁月半卷书。画家朱新建解读卖笑生涯
(一)晩清上海妓院真实状况
根据姚燮的说法,妓院堂各就像传统妓院一样,提供性服务,还有饮食,有赌博及吸食鸦片的娱乐。最有名的妓院叫《宝和》和《双秀》其中大约有一多半儿人。提供主要的性服务。另一半儿不到十三岁,或超过三十岁的叫做陪堂。负责普通的接待。光着脚的男仆人称作外场也兼做保安。客人被叫做‘’闯门头儿‘’。客人到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姨娘前去欢迎他。亲切地问候寒喧他。如‘’您光临过我们这儿吗‘’。接着便礼貌地请教客人的籍贯和姓氏。许多妓女们无论年轻年老都会一一的站出来,以姿色和谈吐吸引新客人的目光。客人们选好心仪的女子之后被带到房间里,这些女子的角色。大约介于高级歌妓和普通妓女之间。海上名妓,名叫郑金花的烟花女在优雅弹拨三弦,这种细腻的铜板画,是早期西方丢勒,伦勃朗都曾刻过,也有钢蚀刻方法。
此时上海还有大量的曰夲歌妓,也有西洋美娼,妓女称客人是她的路头菩萨。谦称自己是‘’乡下官人。‘’,那时的妓院先是叫饭局,桌酒摆上,客人点餐付款后。妓女谦恭地感谢她获得这种荣耀。然后开始具体的打点安排,蜡烛油条点起来了,新茶泡好递过去,鸦片烟枪也端上来了,还有几两黑瓜子供到嫖客财神的面前。就像我们今天奉上缘茶和小吃和饮料一样,妓女亲自献上一杯,特别讲究的刮边儿盖碗茶,名叫‘体己茶’。椭圆桌摆好以后,客人和朋友与妓院美女们各自入座,酒菜上来边吃边聊,如果嫌不够就可以再加菜。接着可以用拇指采拳行令,猜拳做东的客人会在烛台下放下两枚银元,这是打点仆人的赏钱。随着一声‘’先生到‘’唱曲的名妓就开始亮相了,美妓南北曲调都能唱,用的是一种混合的,北方话和苏州话的方言,唱曲的时候她弹三弦或打鼓,或者用二胡当伴奏,最后米饭上桌表示宴席到此结束。1885年以后日夲的艺伎和妓院在上海安营扎寨
名妓则照例请客人,原谅她招呼照顾不周,如果客人吃饭后不过夜就离开妓院,这就是做了空局所有的花销只有两块钱。因此妓院尽力避免出现这种空局。当客人想走的时候,他又被拽回到妓女的床上,妓女则极尽甜言蜜语之能事。稍后他告诉你去另一桌陪客,这种被其它恩客叫局另几桌,她都要去应酬,这是当时上海青搂的规矩,到另一桌结束时她才能回来,回到自己床上待侯客人云雨一番。第二天早晨妓院给客人一块月饼,当早餐,客人吃完了就该离开了。
(二)晚清广东的赌博一览
晚清的赌博之风炽烈无比,赌博种类繁多,大的赌博有:番摊,山票,铺票,白鸽票,花会,象白鸽票原由政府公司承办,后来都由商人公司筹办,小赌有彩票,牌九,牛栏,顶牛,十二位,天九,升官图,状元筹:十点半,十五糊,纸牌,骰子等等。如白鸽票流行在道光年间,白鸽票供人猜买的字由,在‘幼学千字文’中选取,天地玄黄到鸟官人皇一共八十字,投买者任意圈十字为一票,票厂则由师爷揸字,预先选定应开的二十个字,在出赌题厂局门前悬挂,届时揭晓。当时白鸽票危害甚大,两广总督岑春煊痛阵其害,他说广东男女老少无贫富贵贱都玩此赌,为赌百姓旷时废业,苦力贱卒全部参与,父兄家长不能制理,法令不能干涉,穷乡僻壤遍地开花,赌博给南方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可见其害不亚于雅片毒品。
(三)晚清的鸦片大烟贻害各地
晚清王公贵族名人富豪,人人抱着一杆烟枪,已至皇帝太后都吸大烟,两次鸦片战争并没管住雅片风行,各地大烟馆雨后春笋般开张,我看过一个晚清登在天津报纸上的大烟馆开业的广告,晚清许多女子也加入吸食大烟的行列男子在大烟馆喷云吐雾天天吸食鸦片,国人瘦弱不堪,手无缚鸡之力,此种状况一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后,各地严加取缔,记得我的老家宁河县禁止大烟馆,宁河大十街唯一的一家烟馆关门,因日夲占领保定,祖父廉樟不能在保定农学院教书,没有了可靠的收入,家境艰难,从1920年当秀才的祖父,跟吴佩孚掦朝黻南征北战中,因常犯冒胃痛,用大烟膏能止痛,他学会了抽大烟,关于此事我有民国中将,祖父妹夫掦朝黻当时写的日记,里边记录了学抽大烟的逸事,(哪天照片找齐在补上)祖父艰难的戒烟经过,父亲伯父和老姑讲过多次,最后祖父把洗大烟槍的水喝进去,雅片毒瘾再上来时,闻闻那残存的烟渣灰,先是一天一点点的闻,痛苦难敖,好在没有被捆绳子,最后慢慢地戒掉,这个经过是旧中国千万人的戒毒的一种。
从古至清代女诗人词人有谁?
从古至清朝,女诗人,词人有很多。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涌现出很多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和女词人。她们的诗、词各有千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文学史上颇有建树的女诗人、女词人共有一百多位。在这里摘选几位女诗人、词人的作品。
1.班昭(东汉)女诗人,
《东征赋 》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2.谢道韫(东晋)女诗人,
《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3.李清照(宋朝)女词人,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朱淑珍(宋朝)女词人,
《眼儿媚 》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5.江采萍(唐朝)女诗人,
《一斛珠 》
柳叶双眉久不扫,残妆各泪污红绡 。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
6.李冶(唐朝)女诗人,
《明月夜留别》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哪首诗可以称为七律第一?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很难评定那首第一,因为每个人的见解是不同的。我个人觉得有三个值得获得提名,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认定哪一个为第一。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歌成就很高,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人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全诗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诗人未必是有意在写拗律,但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各位觉得那一首应该为七律第一?留言评论哦
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写了多少诗词?
《我心目中的南唐后主一一李煜》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 ,他的亡国之音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清人王国维评价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便是对他文学地位的肯定。
一、李煜虽然在政治上无能,但在文艺创作上造诣颇深,他工书善画,精通音律,尤善于词。他一生创作许多词,曾存诗集,但已流失,可以确定的仅有三十八首。数量虽少,但他足以凭这些词作傲视文坛了。
二、李煜词的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在他主政时期创作的,他整日不理朝政,花天酒地,这时期,他的词作极尽绚丽奢华,笙歌燕舞之词,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而后期则是他被俘入宋之后,这时的他逐渐清醒过来,他的词作也转向亡国的悲愤和对家乡深怀念的故国之情。
三、我对南唐后主的词都十分喜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病起题山舍壁》、《病中感怀》、《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斛珠·晓妆初过》、《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下面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咋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的代表之作,也堪称是宋词中的名篇。李煜在三年的囚禁生活中,屈辱辛酸,终日以泪洗面,最后被宋太宗毒药害死。这首词因此可以看作是他的临终绝笔之作。
全词从问起,问结,从仰天问物到扣心自问,一气呵成,如诉如泣,荡气回肠,抒发了李煜极为痛苦的、真挚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表现了他思国如水,愁绪不断,用江水的流淌来表达他不可压抑之剧痛,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