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火的代表作品,大家回忆一下读过的第一本小说是什么?
金庸长篇小说比中短篇出名,但是我个人却对《素心剑》念念不忘
不知道为什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金庸小说迷,金庸所以的武侠小说,长篇、中篇、短篇我都看过不下五遍。纯文字。而且大多数的电视剧和电影我都看过了。
跟大多数人不一样,我第一本读的是《素心剑》和《笑傲江湖》的残本第四册。
《笑傲江湖》我想大家并不陌生,92年的时候我在家乡的地方电视台晚上九点播出的香港电影看过《东方不败》,后来又看了第一部《笑傲江湖》,然后最后一部《风云再起》,徐克的金庸世界无限接近,又让你觉得不是金庸。这也是高人。
所以当我首次看到金庸文字《笑傲江湖》,虽然当时并不完整,却依然吸引我。郑渊洁曾经说过一句话,原话忘记了,大概是一个好的作家怎么判断,你读他的书从任何一页开始,十分钟还不能吸引你就可以丢了。
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用在金庸身上,毫无违和感,起码对于我来说,当年欲罢不能,今天虽然偶尔翻阅,依然觉得回味无穷。
其实在之前射雕三部曲在电视上都知道了,看书还真是当时十四五岁遇到这两本才开始疯狂收集,以至于以后购买了全套的金庸正版。所以对于金庸来说,我不欠他的书款,这点还是比较有底气的。但是情怀依然有。
当然你们看到我开始还写了一本《素心剑》的书名,对于一般金庸读者来说,肯定会疑惑,这是金庸哪部小说,江阳沽酒客你是不是看错了,还是买了盗版。其实这部小说就是《素心剑》,金庸写这部小说是为了纪念他儿时对他很好的一位老人,最初这本书连载于东南亚周刊,本名叫素心剑,可是后来为了能凑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就改了《连城诀》,这当然不是全部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名字能更大气一些。而且书中男主角最后是用刀的,可能是觉得素心剑这个名字不合适所以改了。
《连城诀》写于1963-1964年,那时《明报》和新加坡《南洋商报》合办一本随报附送的《东南亚周刊》,这部小说就是为那个周刊而写的,书名当时叫做《素心剑》。
这并不是一次愉快的体验,因为这本书让我一路下来很郁闷,我个人觉得他可能是金庸小说中,最憋屈的主角,却又无限接近现实的我们,苦命这个话题有时候你看不出来,说不得,只有自己知道。
关于这本书,金庸在他后记里面,自己曾经说过,是埋藏心底的一个儿时故事发展出来的。他家有个叫和生的长工,是个残疾的驼子,小时他发现爸爸妈妈对和生很客气,从来不差和生做什么事,只是让他在家扫地、抹尘,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堂。遇到下雪、下雨的日子,和生总是抱着他上学,是他记忆中一个很亲切的老人。
和生是江苏丹阳人,家里开一家小豆腐店,父母替他跟邻居一个美貌的姑娘对了亲。家里积蓄了几年,就要给他完婚了,结果他被一家财主诬陷为贼,下到狱中,关了两年多才放出来。父亲、母亲都气死了,未婚妻给财主少爷娶了去做继室。有一天和生在街上撞到财主少爷,取出一直藏在身边的尖刀,将那财主少爷刺了个重伤。和生也不逃。
正好金庸的爷爷查文清做丹阳知县,重审狱中每一个囚犯,得知和生的冤屈,十分同情,不过他刺杀行凶确是事实,也不便擅放。查文清辞官时,索性悄悄将和生带回家来。和生当然不是真名。
这部书很多人说金庸模仿基督山伯爵,是一个复仇的故事,确实他童年的故事也是复仇,而狄云也是复仇,但是它也不遗余力地揭露人性丑恶和物欲异化,是对世俗物欲和贪婪否定同时也是对人性和文化中正能量的一面的反向肯定。只是看着非常压抑。
一个关于人心、人性、人生与人世的"连城之诀"的大寓言。也是磨炼的大考验。我自己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我要是狄云,经历了这些会不会黑化,爱人被抢了,身体残疾了,还被莫大的冤枉,而没有一个人同情,没有一个人帮助。
心理会不会扭曲,一旦有机会会不会以暴制暴,加倍还击。真的没有答案。因为我不是他,然而世间的恶或多或少也经历了不少。
金庸的小说其实直到今天我都看不出皆大欢喜,每一步都很难有圆满的感觉,王朔爱骂的就是个个身负血海深仇,跟北京爷们老炮儿那一套格格不入。北方人和南方人性格差异,在这里无法调和。但是其实皇城根脚下,见识的会比它这个差吗?当然不会,或许不符的就是性格使然。
这在金庸所有小说里面,都有一个奇怪的通病,凡是中短篇包括雪山飞狐系列,都是捧场关注的人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师道师说 严家炎卷》:《连城诀》这个作品可能不大受人注意,却也有着相当深刻的思想,它写出了贪欲可以让人丧心病狂到何等可怕的地步,把师徒、父女等人伦关系全部破坏干净,令人震撼。
他的评价是有道理的,我们不需要封存,这个社会有些喜欢逃避,但是有些东西真的应该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