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渭的代表作品,汪曾祺在哪些方面超越了京派文学?
首先来说一说京派文学。
京派文学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北方城市为中心的文学创作流派,其作品以描写真善美为主。京派文学的作家追求文学艺术的独立和自由,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和商业化。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脱俗的自然,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京派文学关注的是人生,关注平民,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讲究纯正的文学。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朱光潜等。
京派文学的艺术特色
一、描写纯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比如沈从文在《边城》中的对人物的描写,淳厚,善良的爷爷;真挚,可爱的翠翠;心胸宽广,敢作敢为的天保;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的傩送。每一个人物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无不透露出古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二、诗情画意与乡风民俗的融合。
传统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在京派文学中多了一份散文的意味,写实中又透露着浪漫。
比如《边城》中翠翠和爷爷端午节到城里看赛龙舟,翠翠和傩送一见钟情也是就是在热闹的端午节。对传统节日的描写,突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三、语言简约,古朴,明净。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的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这是《边城》中对翠翠的描写,简单语言,一个健康,美丽的翠翠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对京派文学了解之后,再来看一看汪曾祺先生。
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沈从文的学生,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先生写过很多小说和散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篇小说就是《受戒》,这本小说一问世,引起了文坛上很大的轰动,《受戒》是最能够突出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的代表作。
就从《受戒》分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征,看一看汪曾祺和京派文学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一、故事情节平淡,自然。
《受戒》讲述的是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朦胧的爱情故事。作者用平淡,自然的语调从容的讲述故事的开始经过和结尾。明海十三岁就出家了,在他的家乡出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和尚只是一种谋生去,而明海是很小就确定要出家,明海在荸荠庵很清闲,早起开庵门,扫院子,烧香,再就是念早经和晚经。小英子和明海的相遇也是自然而然,英子并不避讳出家的明海,明海也不忌讳自己是和尚,两个成了好伙伴,产生了一段朦胧的爱情。
二、诗意与和谐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受戒》中,明海第一次出远门,人来人往,热闹繁杂的县城,“过了一个大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明海什么都想看看,但舅舅一个劲的推他快走。明海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这一段把一个涉世未深的小男孩描写的淋漓尽致,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东张西望的小男孩。“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这一段富有诗意的描写,把明海情窦初开的样子,细腻的表现出来。《受戒》还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佛门与世俗的和谐,在这里的和尚,不讲清规戒律,可以娶妻生子,可以吃猪肉,打麻将。
三、散文化的结构与简洁的语言风格。
《受戒》的结构比较松散,多了一些生活场景和细节的描写。《受戒》语言简洁明畅,并且加入地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比如“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读起来生动有趣。
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开创了小说散文化的先河,打破了传统小说结构严谨的风格。
汪曾祺在小说风格上,结构上,主题思想都有所进步。汪曾祺升华了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是更加的贴近生活,给我们展示出的是健康的人性与和谐的美。
我觉得与其说是汪曾祺超越了京派文学,不如说汪曾祺继承和更好的发展了京派文学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