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概述唐宋时期文学成就?
一、唐代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一)唐代诗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二)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千余人,作品有2万余篇。
初唐时期沿着南北朝骈文创作的道路,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
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能够运散入骈。
北宋文坛四大家是谁?
北宋是中国历史文化事业,搞得最好时期。非常注重文化修养,文学品质,涌出很多文学大家。最著名为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为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是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大家,世界名人,法家名流。变法失败者。是欧阳修的学生。苏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也是王安石的学生,是半师半友。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也是半师半友。都不是入室弟子。历史上对王安石和苏轼两人证论最多,是苏轼是王安石的政敌。其实不是。首先王安石己经就得到宋神宗信认,把所有改革责任措施都交给王安石去办。王安石在当时独裁专行的当权者,被历史公认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时期。苏轼才初出芽庐,官居判官告,兼判尚祠部的小官。与王安石根夲不是一个档级,人轻信微。虽有议论王安石变法内容。也不过秋风过耳无法影响大局,还是被下放开封府做推官。更远离政治旋流,无力无扰变法。可大文豪豪迈,天性好壮美。但被老朋友,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议论评说,本是文人之间正常论证,不料政治风云顿生,鸟台诗案暴发。以讥讪朝政差点丢脑壳。还是王安石帮助化险为安。被迫到基层锻炼下放劳动。整个王安石变法时间就没有苏轼的地位的和做为地方。他只是给神宗建议过要平静安稳水到渠成。可北宋那时期内烂外光的本质必须用快刀砍乱麻。神宗并不采纳。当然就没有他什么事了,以后神宗死了 王安石下野 ,专门著书。苏轼也没有在政治吃香,更没有什么政治大作为 ,是政敌。即无资格也无实际。是文人牵强附合的说法。真正的政敌是司马光那是砸冈的人。他推到王安石一切变法措施好坏不论一起扫除.。苏轼因为认为有好的要留,也被再次下放劳动,一生困苦。几次巨大曲折,便思想开放,眼界大展 ,成为中国历史最有成就宗师诗神。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有传世东坡七集。王安石不论在政治上,还在文学历史都是一代英豪。很多佳句万古流传。家记户晓连是最伟大人物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大加赞美人物。总之北宋四大家即有师谊关系也有文友关系还是半师半友关系。除黄庭坚不知道认欧王外都很熟悉。有一脉相传的实质。
宋代通俗小说称为?
话本小说是古代汉族小说体裁名。
属于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汉族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汉族民间文学的代表。话本是宋元间“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明清的主导文学体裁各?
汉乐府,如《长歌行》,唐诗,如李杜的,宋词,如李清照,苏轼的,元曲,如关汉卿《窦娥冤》,明清小说,如《西游记》,《西厢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能代表宋文化的名称?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与唐朝不同,一般的官员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
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而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
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宋代涌现许多著名画家主要有范宽、郭熙、赵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山水画的博大与意境!宋代山水画家人才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与刘松年共称南宋四家。
朱熹,南宋时期重要的理学家、教育家、史学家,一生著书立说儒学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复兴,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儒学思想—理学。理学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在建构儒家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和陆九渊。
史学与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学特别发达。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宋贤史学,古今罕匹”。宋朝有多个官方修史机构,如起居院、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会要所等。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当属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到了宋代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不仅仅把风景描绘,还强调画中意境。道家强调阴阳,宋代理学注重天人合一,追求暗藏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义理。自宋代,人们懂得制作半透明的瓷器和混合使用搪瓷的青瓷制品。其中龙泉青瓷在宋代已经非常受欢迎。宋代的黑色和红色漆器都配上以自然山水,历史人物和简单的装饰图案为题材的精美雕刻。
宋代绘画艺术风格受宋代理学影响,从花鸟看精密布局,所以注重写实。花鸟画代表作品,有崔白的《双喜图》,兔鸟呼应,叶草同指一方,暗射秋风萧瑟,还有赵昌的《岁朝图》,李迪的《鸡雏待饲图》,林桩的《果熟来禽图》,李嵩的《花篮图》。 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有李成的《寒林平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图》。
苏轼1082年有哪些作品?
m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一场细雨持续了两个多月,那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春寒料峭,梦里衾寒,从宿醉中醒来的苏东坡,望着窗外细蒙蒙的雨丝,情思翻涌,提起笔,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寒食帖》。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乍看之下,《寒食帖》写的很随意,似乎毫无法度可言。字形算不上漂亮,或大或小、或疏或密;结构算不上工整,有宽有窄、有轻有重。但是,仔细欣赏,却又淋漓多姿、浑然天成。
后人曾用“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八个字,总结唐宋时期的书法风格。苏轼的《寒食帖》,正是宋代书法的代表。它不像晋代的潇洒飘逸,也不似唐代的法度严谨,而是平淡、随性、空灵。就像东坡先生的个性——潇洒不羁,无拘无束。
苏东坡曾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如今,这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寒食帖》,历经900多年依然熠熠生辉,于世人而言,亦是一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