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高虹的代表作品

麻雀变凤凰——代表剧《公主小妹》小麦是个家境贫困的女孩,原来她是顶级富豪皇甫雄流落在外的独生孙女皇甫珊,身边还有四个帅气高智商的陪读,穿越到古代——代表剧《寻秦记》《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穿越时空的爱恋》大家从来没有经历过古代,会觉得那一段情节完全可以改变,对于穿越这一过程描绘上就比较的随便了,说车祸把脑电波撞出来时,学霸让学渣...

高虹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经常出现在影视中的情节?

我认为有4类,第一,麻雀变凤凰——代表剧《公主小妹》

小麦是个家境贫困的女孩,靠着自己不断打工和爸爸妈妈的工作负担学费,一家人挤在小小的房子里,过着贫困却温馨的生活,某一天,突然有一个豪车队来到小麦家,小麦从父母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原来她是顶级富豪皇甫雄流落在外的独生孙女皇甫珊,小麦一下子从谷底飞向云端。

住在大到说话都有回音的豪宅,连睡衣都是几百件,身边还有四个帅气高智商的陪读,这是多少女生梦想中的生活,估计当时这部剧刚播出时,很多人都盼着一觉醒来,自己竟是世界首富的子女,那真的做梦都能笑醒了。

第二,穿越到古代——代表剧《寻秦记》《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穿越时空的爱恋》

大家从来没有经历过古代,但是看多了宫廷争斗,对古代世界充满了幻想,会觉得那一段情节完全可以改变,或者想做改天换地的那个救世主。因此,穿越剧满足了观众的无限幻想,比较经典的就是上面这几部,《寻秦记》算是穿越剧鼻祖。

这个时候的穿越过程比较接地气和符合现实,是由高科技机器经过缜密的研究才进行的,并且项少龙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有机器帮忙作为回家的方式,逻辑上还是比较合理的。甚至在要回到现代时,也是通过古代制造的机器完成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什么东西有魔力这类。

不过后面的穿越剧,对于穿越这一过程描绘上就比较的随便了,比如《穿越时空的爱恋》,一个玉枕仅有让时空交错的能力,到了《宫锁心玉》,一幅画一个树洞就能回到古代,一口井就能回到现代。不过这时候还算是好的,起码整个人穿越回去整个人穿越回来的。

到了《步步惊心》,已经是彻底放飞了,穿越的都不是人体,而是脑电波?对,当看到女主在古代醒来,说车祸把脑电波撞出来时,真的是服气编剧的脑洞。在若曦死后,脑电波又回到了现代,照样在现代活的好好的,在古代用脑电波经历了爱恨生死,漂亮。

第三,学霸让学渣成为第一名——代表剧《忽而今夏》

一般学霸都不会理学渣,除非是绝色美人,不过但凡漂亮的人,人家也学习好,这就是现实,不用嫉妒,不是说越优秀的人越努力吗?是真的。

但是在这部剧里面,作为全校第一的章远却愿意帮吊车尾的何洛补习,从最后第二名用一年时间让她补齐全部初高中知识点,甚至在高考时,还超过章远,成为全校唯一考入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的人。章远却遗憾落榜,只能在本城市上大学。

第四,深陷重男轻女家庭却遇到全能好姐妹——代表剧《欢乐颂》

作为本身挣不了多少钱还被重男轻女家庭压榨,但是身边却能遇到像安迪这样的资产上亿的姐妹扶持,嘻嘻,真羡慕,家里的破事让樊胜美焦头烂额,但是总能把糟心事解决,伤心了,怎么就遇不到这样的邻居,还这么愿意帮人的。

原配现场揭穿小三和丈夫并做让人惊讶的事?

遇到一方出轨了,肯定很气愤?

你会为他找四个新娘,问他哪个是真爱吗?

你会报复他以后成全他吗?

你会忍不住报复在小三身上吗?

你会审视后变成更好的自己吗?

这也让我想起了四部影片,有时间的话你可以慢慢看哦。

电视剧《小情人》——揭露批判式

宋轶扮演的祖贝,发现发现未婚夫有外遇。便跟踪未婚夫,找到被害者,直到最后她找到了四个同时和未婚夫交往的女子。便联合她们,演了一出戏。在结婚当天,婚礼现场,出现了四个新娘。众人惊呆。就在此时,每一位新娘都说出了,新郎向她求婚拍纱照,并承诺一生一世和她在一起的画面。如此,让未婚夫名誉扫地,非常大快人心。小小的报复方式很特别,她让四个女人都了解到未婚夫的现实面目。他们都选择了离开。但是,贝却陷在婚姻里。她后来过得并不幸福。这种毁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并不可取。遇到渣男最好的途径是把自己置身在婚姻之外。看清了本来面目之后,如果不离开,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将婚姻进行到底》——成全式

林伟。在他还很穷困潦倒的时候和妻子共同度过了从16年。后来,他的事业有所上升。又遇到了秦姗。然后就背着妻子,和秦珊在一起了。

当妻子发现的时候,最初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导致了丈夫的出轨。也确实在婚后她很少打扮自己。也很少出入高档场合。让林伟觉得,作为CFO的秦山才是自己应该有的伴侣,能够和自己共同进退,能够在商场上帮助的自己。

江一琳知道丈夫出轨的时候,安排了一场生日宴会。邀请秦姗。在宴会上,她讲述了这么多年来林伟和他的爱情故事。最后将林伟背叛的事实也公诸于众。大家很惊讶。但是江一琳说她只能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对自己的伤害,完全还给林伟。后来,林伟内心很纠结,但还是选择了离婚,和秦姗生活在一起。

最可悲的是,以为一直爱着林伟的秦山是一个有夫之妇。她有一个美国老公,酗酒,家暴,对她并不好。所以她想找到林伟,弥补当年爱的缺失。可一切的一切,让林伟觉得,上天给自己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电影《不忠》——毁灭式

爱德华和康妮·撒姆纳是一对生活富裕、相亲相爱的。结婚11载,丈夫在外工作,妻子相夫教子、外出购物或参与社区慈善活动,日子过得平静但不枯燥。在一场极为夸张的狂风中,她邂逅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浪漫男人,于是“狂风”吹得她。要离开丈夫和孩子,她只是想偷摘一朵“路边的野花”。但她不是偷情高手,在婚外恋的路上每走远一步都十分慌张。细心的丈夫发现异样,再加上同事的提醒,这场本该玩完的“数夜风流”忽然峰回路转,把他俩推到审视家庭责任和道德规范的漩涡中。

片中的妻子康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个很浪漫的小伙子。然后他很快便出轨了。丈夫慢慢的发现了她的变化。因为她会忘了接孩子,生活中也会时常发生一些问题,于是丈夫就找了侦探跟着她。发现了他出轨的事实,还拍了很多照片。最后,丈夫找到了那个男人。然后看到他的桌子上放着丈夫送给妻子的礼物,里面写着你是我的最爱。丈夫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便杀死了那个男人。就在这时,丈夫在哪个男人家里的电话留言上,听到妻子的留言,说“我们还是结束吧,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关系,受不了背叛,我离不开我的家庭,更离不开我的孩子。”

丈夫崩溃了。影片的结尾。他们一家开着车,畅想着未来,孩子睡着了,夫妻俩说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远的离开这里的一切,但是他们的旁边是一个警察局……

《回家的诱惑》——浴火重生式

林品如是一个家庭主妇。五年来委曲求全,为了丈夫家付出了一切。做了五年的饭。甚至为了婆婆,被歹徒推倒在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婆婆仍然不感恩,天天数落他,后来被丈夫背叛,她浴火重生。虽然最怕水,却学会了游泳,改掉了之前所有的毛病,成为一个女强人,也成就了自己,成为彩妆界的佼佼者。这是一个另类的改变,也是一个认清自我的过程,有这样的变故,让他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激发了她的潜能,让她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样的结局是最振奋人心的。

后记:

遇到渣男记得及时抽身,及时止损,及时挽回自己的一切。如果限入关系中,受伤害的永远只有自己。另外在没有看清楚对方的意图之前,人品,和情操之前不要急着发生关系,急着要孩子。因为婚姻会牵绊你,一时而孩子会牵绊你一世。

回家的诱惑高珊珊母亲是?

高虹。电视剧《回家的诱惑》中角色,高珊珊的母亲,高文彦的养母,林品如的恩人兼养母,也是品如的婆婆。高虹也是个苦命的人,因为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情伤,她聪明能干通过自己的多年的努力创就了一份的自己事业,成为非常有钱的成功人士,因为品如和她有相同经历的关系,加之品的前公公也是伤害自己的人,生性善良的高虹把品如当自己的女儿,并帮品如复仇了。

徐峥主演的电影哪部最有深度?

我不是药神

《药神》是一部被极大低估的艺术作品,这部电影让我们从小人物身上看到了对生命的渴望。

在疾病面前生命应该被尊重,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平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好好热爱生活,做一个善良的人,闪出人性的光辉。

剧情介绍

徐峥,扮演的一个卖印度神油的老板程勇,生意很差,店租换不起,父亲生病住院,老婆离婚,孩子要被带走。

之后,他碰上王传君扮演的白血病患者,以及农民工(黄毛)、牧师、钢管女等人,让他的生活发生急剧反应。

他从一名小老板变成为了谋财走私药品的药贩子,再到后来变成了救人一命的药神,他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

具体分析角色的话,其实徐峥在影片中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层次的转变。

他主要有这四种身份:神油店老板,药贩子,工厂老板,正义使者。

相比其他电影,徐峥的角色随职业变化而转变,不只是角色,这部影片中,他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也尤为重要。

这其实是很考验一个演员,对于他本人来说,难度也是很大的。

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太多太多。

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现在,护士换药,家属都要拿着手机拍下来。

莆田系医院、假药、假保健品想尽办法谋财害命,让医疗领域一片混乱。

大家说看病贵,医生说工资低,医院说资金少,可是国家财政预算医疗占比最多。

那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真正的意义。

有人说,《我不是药神》之于中国,就像《摔跤吧爸爸》之于印度。

这大概就是那种很多人希望国内能拍出来的“改变现实的电影”。

现代名画家有哪些人?

安徽省:

柏龙华(水彩)王大仁(水彩)章 飚(版画)朱宝善(国画)马自强(国画)

叶森槐(国画)刘夜烽(国画)陆鹤龄(国画)童乃寿(国画)刘恒昌(国画)

方贤道(国画)李 荫(国画)储昭生(国画)吴其勇(国画)程宏月(国画)

湖南省:

徐楚德(书法)杨福音(国画)李 潺(书法)曹明求(工笔)聂干因(国画)

刘 云(油画)邹传安(工笔)雷 双(油画)刘大明(书法)郭 关(国画)

莫克展(国画)钱海源(雕塑)何满宗(书法)雷宜锌(雕塑)陆满松(国画)

邹传安(工笔)曹湘秦(国画)刘华先(国画)汤晓群(油画)周觉钧(国画)

石志文(国画)姜 堃(国画)姜 坤(国画)李 早(书法)顾亚龙(书法)

谭涤夫(油画)沈利萍(国画)

河北省:

康连顺(油画)李秀锋(国画)赵振川(国画)张济海(书法)

吉林省:

叶天废(国画)关 鉴(国画)李广滨(国画)宇文洲(国画)梁 岩(国画)

朱嘉凡(油画)马云涛(工笔)张鸿飞(国画)王云鹏(油画)孙维国(国画)

孙云天(国画)路燕斌(国画)朱嘉凡(油画)

北京市:

蔡 云(国画)赵准旺(国画)傅继英(工笔)薛林兴(国画)王成喜(书法)

姜成楠(国画)蔡玉水(国画)庄小雷(国画)徐楚德(书法)秦晓光(书法)

周京生(国画)

四川省:

郭汝愚(国画)杨晓亮(国画)

中国油画的发展史?

中国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早期,距今 400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礼品中就有天主像、圣母像等。这种精细逼真的绘画,使中国画家感到惊异,但并未给予较高的艺术评价,也没有中国画家追随这种画法。到清朝初年,有许多擅长油画的欧洲传教士来华,并在宫廷供职。其中较著名的有意大利人郎世宁、潘廷章,法国人王致诚等。他们是中国宫廷内第1批外籍画师,曾受命绘制过多幅油画肖像。乾隆帝弘历曾命宫中选少年奴仆,随洋人学泰西画法(油画技法)。现存满族画家五德的纸本油彩山水画,便是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的油画作品。

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较前频繁,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较前显著。但真正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中国画家,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同治年间,欧洲传教士在上海土山湾设立孤儿院,向收养的孤儿传授各种技艺,其中的图画馆传授西方绘画技术。孤儿长大离院,也把油画技法带到社会。清末民初活跃于上海的周湘、张聿光、徐咏青等人,都出自土山湾孤儿院图画馆。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文人到了欧洲各国,亲眼看到西欧画家的精心杰构。薛福成的《巴黎观油画记》被广为传诵,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知识界通过他们优美的诗文,初次了解到与中国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绘画。

1902年,清廷颁行学堂章程,采行日本制度。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保定北洋师范学堂都设图画手工科,开油画课,聘请外籍教师任教。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传授西洋绘画技法。丁悚、乌始光、刘海粟、张眉荪等人曾在此学画。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同时,许多没有机会接受训练,又缺少油画材料的学画者,往往从摹绘油画印刷品入手,并使用各种代用颜料、油料,绘制基本上是中国传统风格的油画作品。直到出洋学画的青年陆续回国,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 最早出国学习油画的广东画家李铁夫,于1887年到美国,曾受业于J.S.沙金,并以作品奖金和卖画所得,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辛亥革命以后,出国学画的人渐多,他们的去向主要是欧美和日本。较早去欧、美学画的有李毅士、冯钢百、吴法鼎、李超士、方君璧等人,后又有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周碧初、庞薰□、颜文□、常书鸿、吕斯百、吴作人、唐一禾、周方白、吴大羽等。继李叔同之后留日的有王悦之、许敦谷、陈抱一、胡根天、俞寄凡、王济远、关良、许幸之、倪贻德、卫天霖王式廓等人。40年代赴法国学画的有吴冠中、刘文清等人。

中国留学生初到西欧时,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已在画坛取得稳固地位,学院派古典主义虽有人支撑,但其影响已趋式微。在日本,以黑田清辉为代表的新进画家,已经以印象主义的艺术观念改变了日本美术教育的内容。由于日本不像法国那样具有深厚的油画艺术传统,所以留日学生(包括最早的李叔同)在艺术上普遍倾向于印象主义以后的各流派。留欧的李毅士、吴法鼎、李超士、徐悲鸿、颜文□、常书鸿等人,提倡古典的写实主义美术。留学生归国后,通常都以美术教学为职业,通过所在的学校,传播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

1912年刘海粟、乌始光兴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19年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是中国正规美术学校的开端。继此之后,中国第1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艺术学校(后改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第 1所高等美术学院国立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以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都于20年代先后成立。这些学校陆续开设油画课,成为发展油画艺术的基地。著名油画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曾主持这些学校的教学,他们不同的艺术主张,使这些学校的油画教学各具特色。徐悲鸿于20年代初在巴黎美术学校学画,接受学院派绘画训练,他尊崇坚实的素描基础和严谨的油画造型技巧。林风眠20年代在法国第戎、巴黎美术学校学画,他既受过学院派绘画的薰陶,也吸收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的艺术影响,因此很重视感情和个性的表现,追求东西方艺术精神的融合和平衡。刘海粟曾于20年代到日本、西欧考察美术教育,他所心仪的是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大师。但在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中具有兼容并包的气度。他对世界绘画潮流趋势敏锐感受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也相当突出。

20~30年代,艺术旨趣相投的画家曾组成各种社团。成立较早的东方画会、天马会、晨光美术会虽然都以油画家为骨干,但活动内容不拘一格。30年代由庞薰□等人发起的决澜社,倡导和介绍西方现代绘画;由留日学生组织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则宣扬超现实主义绘画。由于这些画会的活动偏于上海一隅,活动时间又较短促,未能发展成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但可以看出中国油画家在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绘画方面,存在着矛盾。1929年初第1届全国美展期间,徐悲鸿与徐志摩关于西方现代画家评价的论争,便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徐悲鸿贬斥印象主义、野兽主义某些画家的绘画,称P.-A.雷诺阿、P.塞尚、H.马蒂斯的作品为“无耻之作”。徐志摩则起而为之辩护,力争这些新派画家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价值。从当时从事油画艺术的画家看,学习印象主义以后诸家的人数较多,学习古典油画的画家较少,真正掌握古典油画技巧的画家则更为罕见。抗日战争爆发后,油画家们以绘画为武器和工具,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各种不同艺术见解的画家在这些活动中达到思想感情的一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体验了普通人民的悲欢离合。深入大后方和西北、西南边陲,使中国油画家的艺术出现了新的感情色彩,并为新的艺术突进积聚了力量。与此同时,新派画(指印象主义以后诸流派的绘画)在战乱的环境里停止发展。许多在战前从事新派画创作的油画家,在抗战中转而采用写实形式参加宣传活动。徐悲鸿曾撰文论及“吾国因抗战而使写实主义抬头”,并因新派画之销声匿迹而大感“痛快”。抗日战争胜利后,现代派风格的绘画重新出现,1945年林风眠、倪贻德、关良、李仲生、郁风、赵无极、于衍庸等人在重庆举办的独立画会首次展览即其代表。但新派画的复苏仍是短暂的,他们的创作活动只维持到1949年为止。

在陕甘宁边区的艰苦环境里,仅有个别画家从事油画创作。但解放区画家在较为轻便的绘画形式方面的成功探索,和思想、情感上的锻炼,为新中国的油画艺术准备了一支新生力量。

50~70年代末 1949年以后,中国油画家面临全新的历史时期。老解放区和国统区的画家汇成团结的队伍,巨大的社会变革使油画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油画家面临新的课题: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深入群众生活等。新、老油画家都有一个调整或改变原有的艺术面貌,以适应新时代的任务。通俗的写实手法,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成为油画创作的共同面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罗工柳的《地道战》,是两个经历、修养不同的画家,为表现新的时代殊途同归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颇具代表性。50年代的油画创作以表现革命历史、反映社会主义劳动和建设为主。1949年前占据油画创作主要位置的风景、静物越来越少。吴作人的《黄河三门峡》、《齐白石像》(见彩图《齐白石像》(中国现代)),胡一川的《开镣》、莫朴的《入党宣誓》、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见彩图《红军过雪山》(中国现代))等作品,与30~40年代的油画迥异,显示了油画家个人风格的重大转变。

50年代,国家选派留学生分批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美术。同时,聘请苏联画家和罗马尼亚画家,分别在北京、杭州执教。全山石、肖峰、李天祥、郭绍纲、张华清、林岗等人都曾在苏联留学。冯法□、王德威、秦征、高虹、何孔德、王流秋、于长拱、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等人曾在苏联画家任教的油画训练班进修。学习苏联绘画对中国现代油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7~1958年前后,极“左”思潮使蓬勃发展的油画艺术受到严重挫折。60年代初,文艺政策有所调整,油画创作得到恢复和发展。油画教学方面,由罗工柳主持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3个工作室的开办,使油画教学充满生机,几年之内既出人才,又出作品,堪称建国以来前30年油画艺术的高峰。《毛主席在井冈山》(罗工柳)、《东渡黄河》(艾中信)、西藏及长征路线写生组画(董希文)、《刘少奇与安源矿工》(侯一民,见彩图《刘少奇和安源矿工》(中国现代))、《决战前夕》(高虹)、《出击之前》(何孔德)、《延安火炬》(蔡亮)、《狱中斗争》(林岗)、《宁死不屈》(全山石)、《英特那雄耐儿就一定要实现》(闻立鹏)、《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靳尚谊)、《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延河边上》(钟涵)、《三千里江山》(柳青)、《在激流中前进》(杜键)、《金色的季节》(朱乃正)、《罪恶的审判》(哈孜艾买提)……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一种共有的特征,那就是高亢激越的英雄主义精神,汪洋恣肆的表现形式。50年代被忽视、甚至被误解的风景、静物,在60年代初也有一个短暂的繁盛。颜文□、吕斯百、常书鸿、卫天霖、余本、李瑞年、吴冠中等画家都有佳作问世。

1964年以后,“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油画的发展。从推广“三结合”创作方法(即领导出题目,群众提要求,专业人员完成创作任务)到全面批判文艺界“黑线专政”,正常的油画创作活动几乎完全停止。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感情的伪造,和对个人崇拜的狂热而拙劣的渲染。全国各地出现了数以万计的领袖油画肖像,这些肖像除了临摹某些样板画像外,全是临摹照片。绘制这种油画的人数之多和油画题材的单一,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点。随后又出现了表现那种高、大、全式的所谓革命英雄人物形象的油画作品。

70年代末~80年代 1978年以后,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画家和观众对虚套、粉饰的反感,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的开拓。有些画家以深沉凝重的笔调,对当代生活作历史性的考察;有些画家则以诗人的眼光,表现美的心灵和美的意境。《1968年×月×日雪》(程丛林,见彩图《一九六八年×月×日雪》(中国现代))、《不可磨灭的记忆》(杜键、高亚光、苏高礼)、《峥嵘岁月》(林岗、庞涛)、《红烛颂》(闻立鹏)、《蒋家王朝的覆灭》(陈逸飞、魏景山)、《高原的歌》(詹建俊)、《春华秋实》(朱乃正)、《塔吉克新娘》(勒尚谊)、《钢水、□水》(广廷渤)、《迎新娘》(鄂圭俊)……这些作品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老画家吴冠中、韦启美和中年画家罗尔纯、妥木斯、曹达立等人在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富有个性色彩的表现方法的探求上作出的成绩,显示油画家对绘画形式和个性特色的关心。《父亲》(罗中立)和《西藏组画》陈丹青,(见彩图《西藏组画—进城》(中国现代))的出现,从创作思想上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一个旧时期的终结。大批新起的青年画家,则完全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和艺术。他们广泛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观念,进行大胆的艺术试验。长期存在于中国油画界的作品面貌单调、贫乏的弊病,正在得到矫正。从画家、作品及观众的关系来看,油画已经成为能够表现中国人的心理和感情,又能为中国人所充分理解的中国艺术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