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易卜的主要代表作品

是在鲁迅的《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里。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演讲里说:那时的鲁迅不再是一个作家的名字。我有口无心地读着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作品,可是仍然不知道鲁迅写下了什么。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沉闷、灰暗“除了写批判文章时需要引用鲁迅的话,其他时候鲁迅的作品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不知所云。再从一个词...

易卜的主要代表作品,余华对易卜生是怎么看的?

易卜生与鲁迅(余华)

2006年5月的一天,我坐在井然有序的哥本哈根机场的候机厅里,准备转机前往奥斯陆。我的目光穿越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停留在窗外一架挪威航空公司的飞机的尾翼上。我被尾翼上一个巨大的头像所吸引,我知道自己过会儿就要乘坐这架飞机前往奥斯陆。为了消磨时光,我心里反复思忖:飞机尾翼上的头像是谁?就在飞机从跑道上腾空而起的刹那间,我的思维豁然开朗,我想起来他是谁了。同样的头像曾出现在一本中文版的《培尔·金特》里,他是易卜生。看着窗外地面的哥本哈根逐渐远去,我不由笑了起来,心想这个世界上有过很多伟大的作家,可是能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恐怕只有易卜生了。我降落在易卜生逝世一百周年之际的奥斯陆,绵绵细雨笼罩着奥斯陆的大街,印有易卜生头像的彩旗飘扬在大街两旁,仿佛两行头像的列队。很多个易卜生从远到近,在雨中注视着我,让我感到他圆形镜片后的目光似乎意味深长。

我想起了我们的鲁迅。易卜生的名字最早以中文的形式出现,是在鲁迅的《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里。这是两篇用文言文写作的文章。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演讲里说:“走了以后怎样?易卜生并无解答;而且他已经死了。即使不死,他也不负有解答的责任。"然后鲁迅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给予解答:娜拉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鲁迅认为,妇女要摆脱任人摆布的地位,必须获得与男人平等的经济权。鲁迅在此用他冷嘲热讽的语调说道:“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要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挪威航空公司飞机尾翼上巨大的易卜生头像,以及缩小后又飘扬在奥斯陆的大街上的同样的头像,让我感受到了易卜生在挪、威的特殊地位。当然,这位伟大的作家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可是我隐约有这样的感觉,“易卜生”在挪威不只是一个代表了拥有几部不朽之作的作家的名字,可能已经是一个词汇了,一个已经超出文学和人物范畴的重要词汇。

就像我小时候的“鲁迅”。我所说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鲁迅”。那时的鲁迅不再是一个作家的名字,而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词汇,一个包含了政治和革命内容的重要词汇。“文革”是一个没有文学的时代,只是在语文课本里尚存一丝文学的气息。可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只有两个人的文学作品: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还有毛泽东的诗词。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十分天真地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名叫鲁迅;只有一个诗人,名叫毛泽东。那时“鲁迅”已经从一个作家变成了一个词汇,一个代表着永远正确和永远革命的词汇。我有口无心地读着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作品,从小学读到高中,读了整整十年,可是仍然不知道鲁迅写下了什么。我觉得鲁迅的作品沉闷、灰暗,无聊透顶。除了写批判文章时需要引用鲁迅的话,其他时候鲁迅的作品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不知所云。也就是说,鲁迅作为一个词汇时,对我是有用的;可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时候,让我深感无聊。

“文革”之后,鲁迅不再是一个神圣的词汇,他回归为一个作家,也就回归于争议之中。很多人继续推崇鲁迅,也有不少人开始贬低和攻击鲁迅。鲁迅在中国的命运,从一个作家到一个词汇的命运,再从一个词汇回到一个作家的命运,其实也折射出中国的命运。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可以在“鲁迅”里一叶知秋。时光来到了1996年,一个机会让我重读了鲁迅的作品。一位导演打算将鲁迅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请我为他策划一下如何改编。然后我发现自己的书架上没有一册鲁迅的著作,只好去书店买来《鲁迅小说集》。当天晚上,我开始在灯下阅读这些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作品。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狂人日记》——我已经完全忘记了里面的内容。小说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另外一些没有才华的作家也想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这些作家费力写下了几万字,他们笔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孔乙己》是那天晚上我读到的第三篇小说。这篇小说在我小学到中学的语文课本里重复出现过,可是我真正阅读它的时候已经36岁了。读完了《孔乙己》,我立刻给那位导演打电话,希望他不要改编鲁迅的小说。我在电话里说:“不要糟蹋鲁迅了,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第二天,我就去书店买来了“文革"以后出版的《鲁迅全集》。我沉浸在鲁迅清晰而敏捷的叙述里。后来我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迅猛,就像子弹穿过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文革”结束以后,我阅读过很多其他作家的作品,有伟大的作品,也有平庸的作品。当我阅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时,一旦感到无聊,我就会立刻放下这部作品,让我没有机会去讨厌这位作家。可是“文革”期间我无法放下鲁迅的作品,我被迫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因此鲁迅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我告诉挪威的听众:当一个作家成为一个词汇以后,其实是对这个作家的伤害。

成语什么什么什么经?

答:成语什么什么什么经有:

1、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出子于明朝《李自成》;

2、闳大不经:释义:指不着边际,不合常理;近乎荒诞,没有根据。出自于汉朝《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3、皓首穷经: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 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出自于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

4、夺席谈经:夺:强取;席:席位。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凭传》;

5、正儿八经:正经的;严肃而认真的。出自于唐朝《唐书》。

四柱预测学这本书是邵伟华写的吗?

邵伟华是出版有一本叫《四柱预测学》的书。我是1993年9月买的,书中标明是1993年7月第一版,节一次印刷,8元钱。在1990年,出版有一本《周易预测学》,6元钱。两本书,我都认真读过。之后,冠以“邵伟华著“的书还有多本,但我不再买,也不再读。

当年民间,曾掀起一股“邵伟华"热,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狐假虎威,藉邵伟华大旗去迷人骗人,还有假帽为邵伟华嫡传弟子的去行骗。动不动就把“邵大师“搬出来压阵。开始,我也曾好奇,认真读了邵伟华的两本书,当然也认真读了《四库存书/术数部》里的一些书,对术数学,玄学有深一些了解之后,就发现邵伟华著的书,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用“著”字,说是编辑或变相抄录,会更妥切一点。两书里列举的一些例子,有的就真是邵的用心“杰作”,这部分才可算是“著“。

只读邵伟华的《四柱预测学》而不再读其他命理书,那么起四柱八字有可能会,立命宫排十二宫就会有错了。因为立命宫以过“气”论,邵书中是没有说到这一点的。我就见过许多崇拜邵伟华,以邵为马首是瞻的人,排四柱八字也常排错,不知有时区差,只会生搬硬套,结果,关键时就犯错。

八字四柱算命术,八卦占卜,经邵伟华变说成“预测学”之后,一些人就认为是具有科学性的了。其实预测也是个中性词,可褒可贬,预测有科学的,也有不科学的,更有心理上迷信的,不是说成了预测就科学了。易卜,四柱算命,有其哲学心理意义之存在,但不能就可说是科学的,当然,也不可全否为迷信的,哲学心理的东西最值得思考研究的,但不应先入为主,持全肯定或全否定态度。

为什么说清代文学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面总结?

清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确实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其中《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规模是《永乐大典》的3.5倍。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四库“馆臣先后共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失传文献500余种,其中380余种收入《全书》,120余种列为《存目》。

《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所据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贵善本,如宋元刻本或旧抄本;还有不少是已失传很久的书籍,在修书时重新发现的;也有的是从古书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有385种。《四库全书》的编纂,无论在古籍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给后来的学术界以巨大的影响。

《四库全书》保存中国历代不少接近失传的典籍,并校正典籍中的讹误脱漏,但修书期间同时抽毁及禁制一些书籍。《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帝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四库全书》突出了儒家文献和反映清朝统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献,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

综上所述,《四库全书》虽然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但它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总结上起到了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玩偶之家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

易卜生 亨利克·易卜生是19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玩偶之家》戏剧,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ibsen作品?

生平: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年—1906年5月23日),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培尔·金特》(1874~1875),社会悲剧《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海达·加布勒》(1890);其象征性剧作《野鸭》(1884)、《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 。

2、《社会支柱》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于1877年创作的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其实描写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它们之间的对比和反差,以及这种对比之后所自然得出的价值判断。这两个世界即:男人的世界与女人的世界,以及挪威这个古老陈旧的社会与美国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社会。它们的代表分别是博尼克与楼纳这一对沾亲带故的男女。他们既是胞兄妹,也曾是恋人,然而他们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式却大相径庭,形同水火。

3、《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玩偶之家》戏剧,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4、《群鬼》是易卜生最具争议的作品。一出版便引起了轩然大波,遭遇暴风雨般的谴责。但在1883年首演后却在世界迅速蹿红,一跃成为一个国际奇迹。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