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剧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远古时代12大著名的神话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宇宙最初如一圆卵,盘古睡于其中。盘古忽然苏醒,伸一个懒腰,站立起来,阳清升扬而为天,阴浊下沉化为地。盘古顶天立地,永不停息地成长,宇宙迅速扩张演化,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2/女娲补天造人。天漏了,水倾泻而下化为海洋。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蒼天,拘黄土和水以造人,万民生。
3/夸父追日。夸父与时间赛跑,追日竞走,不舍昼夜,不知走了多少个世纪,口干舌燥,伏身喝光了咆哮奔流的河渭水,北寻大泽未至而死。抛下木杖化为邓林。
4/羿射九日。古时天有十日,本应轮流值班,却同时出现在天空。大地干裂,草木成灰,民不聊生。羿为救万民,弯弓射下九日,唯留一日照耀人间。
5/燧人氏钻木取火。燧人氏发明了钻木燧石取火。发明取火,掌握了用火的诀窍,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是人类最终脱离兽界,自主掌握命运的分水岭。人类的最初的照明丶驱兽丶取暖丶熟食,乃至制作陶器丶冶炼矿物金属丶煅造工具都离不开火。火让人类进化发展成了人。后世人类只有发明了发电,才可与之相媲美。
6/神农尝百草。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培育种植五谷丶果蔬丶中草药,使中华民族的祖先脱离了靠狩猎丶采摘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进入农耕社会,功盖千秋。
7/精卫填海。女娃不慎为东海浪涛呑没,化为精卫鸟。从此衔草木填海,从未停止。这种百折不挠丶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世的人们。
8/伏羲画卦。伏羲发明阴阳八卦图。代表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辩证思维方式的诞生,影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至今。
9/有巢氏造屋。有巢氏发明了建造房屋,中华民族走出洞穴,垒土木造屋,遮风丶避雨丶御寒。
10/仓颉造字。仓颉发明了中国的方块象形文字,标志文字文明的开始,人类经验及历史由此可以文字的形式世代相传。
11/炎黄之战。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始祖。黄帝打败了炎帝。但早期的中华先民,不以胜败论英雄。尊炎帝为中华民族千秋文治的始祖,黄帝为中华民族百代武功的始祖。
12/嫘祖养蚕缫丝。嫘祖为黄帝之妻,发明养蚕缫丝,使中国有了丝帛绸缎。通过“丝绸之路”,传遍世界。“丝绸+玉雕+茶叶+瓷器”为中国上古时代更为古老的“四大发明”。
古代有哪些音乐?
古代音乐有四大类别,分别是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其中宫廷音乐的地位最高,民间音乐传唱度最高,文人音乐逼格最高,宗教音乐大多数为巩固思想。
一、宫廷音乐宫廷音乐其实分为很多类别,但是按照是主要的功能来分,大体上可以分为雅乐和燕乐。
雅是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为了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宫廷雅乐的风格往往庄严肃穆,音律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
燕乐也称“宴乐”或“乐”,是宫廷饮宴时供统治者欣赏、娱乐的音乐。这类音乐往往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比雅乐更具活力。在商周时期不怎么受重视,一直隋唐时期,才逐渐的取代了雅乐。
宫廷音乐大概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到了汉代、唐代是其发展的两个巅峰,因为汉唐作为大一统而且又极为强盛的两个王朝,其音乐也不断地发展。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退,宫廷音乐也随之衰退了。
二、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最悠久的一支,早在原始时期就存在了,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调查,我国拥有345个说唱品种、317个戏曲剧种、17636种民间舞蹈,以及不计其数的曲目。
民间音乐共有五大类,分别是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蕴含着山歌、小调、曲艺、戏曲、乐器演奏、小令、评弹、口技等无数种传统艺术在里面。
基本上我们现在还流行的相声、评书、大鼓、京剧、古筝、竹笛等等与声音有关的艺术,在古代全都是属于民间音乐。也正是这些民间音乐的出现,大大的丰富了古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生活。
三、文人音乐如果说民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作下里巴人的话,那么文人音乐一定就是阳春白雪了。文人音乐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的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文人音乐在先秦时代就已产生,孔子、庄子、屈原、宋玉都精于音律、善于抚琴。可是直到魏晋南北朝,文人音乐才真正开始成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文人音乐家。
比如东汉后期的蔡文姬、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阮咸等人,都是精通音律者。到了宋朝,很多的词曲作者都是跟音乐有关联的,比如李清照、柳永、秦观、苏轼、辛弃疾等人。
尤其是宋杂剧的出现,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词曲音乐的热爱,以致于到了元朝,文人每作一词必谱曲,甚至先谱好了曲子再填词,所以元朝的词又叫曲。
四、宗教音乐宗教音乐是由宗教信仰者演奏,为了宜扬宗教而演奏的音乐。它与宗教紧密相连,具有神秘的性质,是最为特殊的一种音乐。我们身边有一些有信仰的人,他们一般都会唱宗教音乐。
我国古代的宗教音乐分为两个类别,是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主要有鬼神、祭祀、法事这一方面,在早期还是有很多的,但最后有不少都发展成了戏曲,比如现在的傩戏,就是早期祭祀的音乐演变而来的。
而佛教音乐就比较多了,现在在网上搜一些佛歌,会发现到处都是,在古代和尚比道士多的多,因而佛教音乐也流传的很广泛,尤其是有很多朝代,都以佛教为信仰的宗教。
在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派人搜集整理宋元以来流行的佛教音乐,多达四百多首,这还是没有网络传播的情况下,他还将这些佛歌编成了《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一书。
古代戏剧与文学的关系?
我认为古代戏剧是文学作品一个分支。它具有娱乐意义的同时,还是当时人民的生活方式的一个记录。还能反应那个时代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
关于戏剧的诗句?
关于戏曲的诗句
1. 描写戏曲的古诗
1、宋·苏轼《戏子由 》
原文选段: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释义:
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2、宋·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原文选段:
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
释义:
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3、唐·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选段: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释义:
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
4、宋·苏轼 《古意》
原文选段:
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释义:
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5、唐·白居易《长恨歌》
原文选段: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释义:
戏子舞女的鬓发已经白了,宫中的侍女也青春不再。
2. 描写戏曲的古诗
1、宋·苏轼《戏子由 》 原文选段: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释义: 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2、宋·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原文选段: 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
释义: 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3、唐·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选段: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释义: 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 4、宋·苏轼 《古意》 原文选段: 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释义: 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5、唐·白居易《长恨歌》 原文选段: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释义: 戏子舞女的鬓发已经白了,宫中的侍女也青春不再。
3. 形容戏曲的诗句
年代:现代 作者: 老舍
《赠河北梆子剧院跃进剧团》
全民齐跃进,戏曲奋争先。
壮士劈山去,英雄拦马前。
红旗明晓日,粉墨好青年。
八月秦皇岛,歌潮浪接天。
年代:唐 作者: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
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
光武休言战,唐尧念睦姻。琳琅铺柱础,葛藟茂河漘。
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裴王持藻镜,姚宋斡陶钧。
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名卿唯讲德,命士耻忧贫。
杞梓无遗用,刍荛不忘询。悬金收逸骥,鼓瑟荐嘉宾。
羽翼皆随凤,圭璋肯杂珉。班行容济济,文质道彬彬。
百度依皇极,千门辟紫宸。措刑非苟简,稽古蹈因循。
书谬偏求伏,诗亡远听申。雄推三虎贾,群擢八龙荀
中国古代文学转型时期的作品有哪些?
1、起源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
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刘义庆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2、发展阶段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3、转化阶段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代表作品:《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等。
4、成熟阶段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清代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
红楼梦中有哪些戏曲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之上不可多得的“奇书”之一,有人甚至称之为是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因为在这本书中,我们大可窥得有清一朝,尤其是清朝贵族家庭的众生百态。
戏曲,作为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的“消遣品”,清朝贵族也自然会时常听听,而曹家本身就是高门贵族,自己家中就养着家班为自己演戏,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甚至还自己写过剧本,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曹雪芹对于戏曲文化的见解也自然不会低。
正因为这些个缘由,在《红楼梦》书中,不乏有中国戏曲的影子,而这也使得它成为了后世探索清代戏剧文化一个很好的蓝本。(ps:不过在此我们只简单说说前八十回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中有关戏曲的部分,后四十回他人续写的便不再赘述)。
一、清代戏曲内核“派系之争”这个派系之争,其实在清代就是著名的“花雅之争”。在当时一般来说,“花雅之争”之中的“雅”指的就是昆腔,而这个“花”则是指乱弹,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除了昆曲以外的所有声腔。
清初,戏坛大哥的名头还是被昆腔占据,但是弋阳腔已经开始有了发展的苗头,而到了乾隆年间,北京戏坛上,弋阳腔已经开始能和原本的“大哥”相抗衡,在进行改良之后,实现了转换,成为了紫禁城里的御用声腔。但也正是这样的转换,使其失去了原本的乡土气息,这种失去对于弋阳腔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它同时也失去了大规模的民众基础,而在上流社会之中,它本身也并没有昆腔那样强大的基础,于是渐渐衰落。
弋阳腔衰落之后,秦腔逐渐崛起,开始成为了花部和昆腔争夺“花雅”究竟谁上谁下的领头大哥,但是统治者并不喜欢秦腔,甚至还专门限制秦腔的演出。乾隆年间就有“除昆、弋两腔仍听其演唱外,其秦腔戏班,交步军统领五城出示禁止”的相关条例。虽然说统治阶层已经明令禁止,但是除却京城之外,秦腔在中华大地之上还是迅速流传开来,但是从此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心中,这一场“花雅之争”还是“雅”占了上风。
直到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掀起了另一波花部高潮,北京的戏坛的“花雅之争”达到了高潮时期。
而曹雪芹的一生中恰好历经了这个时期,经历过这个清代“花雅之争”最为强烈的时候,有了这个时代背景作为依托,这些东西自然也会在他书中有所体现,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
实际也确实如此,《红楼梦》之中出现的剧目共有30出,从“热门”的《牡丹亭》到《占花魁》,从《玉簪记》到《长生殿》,当时热门的剧如同当下热门的电视剧一样,频繁出现在书中,而正是从这些描写之中,我们可以相当直观的看出“花雅之争”的盛状。
二、作者对于两派系的看法一般来说,作者本身的观点是会呈现在书中的,而从书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曹雪芹是站在“雅”这一方的——因为在书中所描写的剧目共有30处,而昆剧剧目达到了二十多出,一出杂剧也是昆剧的保留项目(前文有提到昆代表雅)。
而除此之外,在书中其实还有更加明确的字句能够表现出作者的观点。比如说在书第十九回中,宁国府便请来了戏班子演弋阳腔,而男主人公贾宝玉对于弋阳腔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独有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向各处先耍。”大家都应该清楚,很多时候书中主角贾宝玉其实都是曹雪芹自己的映射,那么贾宝玉对于弋阳腔的看法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是曹雪芹对于弋阳腔的看法——那就是不喜欢,甚至可以说是厌恶。而对弋阳腔这种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其对“花”的不看好(弋阳腔属“花”一类)。
除了主角,我们再来看看贾府,其实在贾府中也是以昆腔为“尊”。在书中有提到,贾家还专门从姑苏买来了小戏子,花了重金培养她们,但是这戏并不是贾家戏班上演的,而是“定”的,还是说明在贾府心中,戏曲“尊”者还是昆腔而非弋阳腔。
而至于曹雪芹为何会喜欢“雅”,这其实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有关。上文已经提过,曹家是高门大户,属于统治阶层,古人喜欢“雅”,尤其是上流社会,更是把“雅”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雅”的代表的昆腔自然更加能够获得上流社会的欢心。
三、戏曲的载体“戏班子”戏班在有清一代有很多种分类,而有一类则是家班。家班就是一些高门大户之中专门豢养的戏曲团体,这种“文化”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属于私人置办的,专门为自家演出,豢养家班的代价十分高,一般是家中经济实力雄厚才可以。
那为什么当时的贵族阶层的人喜欢养家班?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
第一是为了娱乐。古代人的娱乐生活十分贫乏,远没有现代人的丰富多彩,戏曲所带给他们的剧烈的视觉刺激、感官刺激和思想刺激对于古人而言已经足够,在家中养了家班就可以随时随地听戏,随时随地享乐,连想听什么戏都可以自己点选,还可以自己写戏让家班来演,既然家里不缺钱,为什么不花钱让自己快乐?
第二是趋势所向。在明清,尤其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还喜欢听戏,皇帝这样干了,下面的人自然是跟着这个风尚。
而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此,那反应现实的《红楼梦》自然也会有所体现。比如在书中,那些家中养了家班的人家,也都是些豪门贵户,一般人家是万万养不起的,比如说在书中,贾家为了迎接元妃省亲所置办的家班就足足花了几万两银子。
而且在书中,贾家还专门从姑苏高价聘请来了教习来特意教小戏子们戏。为何专门从姑苏呢?这其中也有讲究,昆腔指的是昆山腔,起源于江苏昆山,而昆山正是属于苏州,也就是书中所说的姑苏,从姑苏请来的教习自然是最为正宗的。高价聘请正宗的教习特意教学,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对于家班的重视程度。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虽说这些小戏子是花了重金培养的,但是这些小戏子的地位却并不高。府里的一些丫头小子还有自由,而他们却只能够在一亩三分地里学戏,这些戏子的命名权也都交给了主人家,主子想叫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是正当红的,也是贵族们想让他改什么名就叫什么名,还要谢抬举。
在《红楼梦》中,也表现出了这个倾向,赵姨娘直接骂芳官“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在古代,姨娘也不过是身份高一些的“仆从”而已,这样身份的人能说出这种话,更能看出来在当时戏子的地位。
结语《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用词遣句方面的水平自然不必说,而在文化层面来看,这本书也确实当得起“百科全书”这一个称号。我们就本文来单论戏曲文化这一方面,其实就可以比较直观的反映当时戏曲文化的精髓来。
在清代的戏曲中,“花雅之争”是当时戏曲文化的主要内核,家班戏子则是其表达该内核的一个最为主要的载体,而这些恰恰在《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