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郎代表作品,唐玄宗那么宠杨玉环?
貌美杨贵妃为何没能成为皇后?白居易《长恨歌》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杨贵妃生前,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诗句;杨贵妃被赐死后,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诗句。《明皇杂录》、新旧《唐书》等多种史书的记载,可以证明白居易的描写基本是属实,并非文学夸张。杨贵妃,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备受宠爱的美人,却一直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原因何在呢?
唐玄宗将元配王皇后废为庶人之后,皇后之位一直空着。当初,王皇后为了跟武惠妃争宠,让其兄王守一找僧人帮助。僧人明悟领着他祭祀北斗星之后,“取霹雳木刻天地文及帝讳合佩之”,说是这样可以生子,像武则天一样尊贵。开元十二年,事情泄露,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不久便抑郁而死。王皇后死后,唐玄宗想要册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御史大夫潘好礼的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主要是:曾经搞得李唐王朝鸡犬不宁的武三思和武延秀都是武惠妃的远房叔伯,唐玄宗跟他们有不共戴天之仇。加上当时太子又不是武惠妃所生,而武惠妃本人也是生有儿子的。武惠妃一旦被册立为皇后,争夺太子的事情就在所难免。结果,武惠妃就一直没有被立为皇后。只是在她40余岁死去之后,才获赠了一个皇后的名号。
实际上,杨玉环成为杨贵妃的时候,武惠妃早就已经死了。此后,杨玉环也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对于这件事情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杨玉环进宫前,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来,唐玄宗见到了杨玉环,马上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于是唐玄宗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5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这件事情,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有所记载:“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就是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由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遭到太大的反对。然而将从儿子手中抢来的贵妃封为皇后毕竟有违伦理,虽然其时风俗开化,但纲常伦理的主体还是存在的,让这么得来的妇人做了皇后显然是无法“母仪天下”的。如果封杨玉环为皇后,对寿王李瑁来说,自己的妻子突然变成了自己的母后,必然会激发他的更大怨恨。到时候发生政变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一点使得唐玄宗不得不加以提防。
而且杨贵妃虽然聪明伶俐,能够随时迎合皇帝的心意。但李隆基对她也并不是百依百顺。天宝五载和天宝九载,杨贵妃先后两次被李隆基驱逐出宫。驱逐的原因,史书没有明言,不得其详。当然,每次驱逐杨贵妃后不久,多情、痴情的李隆基就会后悔,思念不已,很快由高力士将其接回宫中,礼遇如初,欢爱如旧。可以说,杨贵妃对李隆基而言,是让他欢喜让他忧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李隆基觉得并不适合做皇后。唐玄宗晚年虽然有些沉湎于男欢女爱,沉湎于声色娱乐,但基本上还是一个头脑比较清醒的皇帝。他也意识到了杨贵妃得宠后仙及鸡犬,她的兄妹亲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经发展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为皇后,必将引起大臣的反对和权力的倾斜,这对维护统治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杨贵妃为皇后。
除了对权力平衡的考虑外,还有一点是唐玄宗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杨贵妃一直没有生育。杨贵妃不生育的原因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没有儿子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因为古代册立皇后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参与,诏示天下,册立的皇后必须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范万众、母仪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儿子也将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因此皇后与太子一般应当是母以子显或是子以母显的,但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杨贵妃又迟迟没能生个儿子出来,所以就没有理由封她为皇后。有唐一朝,杨贵妃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她却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无皇后之名,但得皇后之实,享受的待遇规格早就是皇后的标准了。聪明的杨贵妃也许觉察到,既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极致,得到了天子的万千宠爱,何必还去在乎皇后的名号呢?历史上杨贵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女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宠爱,却没有伸出权力的爪牙,从古至今也是很少见,尤其还有武则天女主天下的唐朝。杨玉环最终是“一代红颜为君尽”,不知道她生命将结束的时候,有没有后悔。
唐朝早期非常看中门阀世族,姓什么比干什么要重要。杨家祖上在南北朝时期都是地方大官,跟李家、长孙家同属关陇集团。到了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这代,只做了一个地方小官,公元719年,杨玉环出生,小名唤作玉奴,奴在唐朝是漂亮可爱的意思,比如唐高宗李治小名是雉奴,可见李治从小长得呆萌可爱。
杨玉环的名字是父亲取得,意在像美玉做的戒指、玉镯一样名贵美丽。玉环出生时,家中已经有一个哥哥杨铦和三个姐姐,一家人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然而杨玉环10岁的时候,父母双双去世,没有了依靠,之后叔叔杨玄璬把她从四川蜀州接到任职的繁华洛阳。
在这里杨玉环见识一下开阔起来,歌舞才艺凸现,没几年就成长为落落大方的官宦人家的闺秀。杨玉环到底胖不胖呢?如果赵飞燕是80斤的骨感美,那么杨玉环可能120斤的丰腴美,据记载杨玉环修长挺拔。
武则天主政时门阀、门第观念被打压,任人唯贤,但是在后宫选秀时门第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李隆基在给儿子们指婚时,并不是全国海选,而是从门阀世族里挑选,能有资格与李家联姻的无非就是武家、韦家和杨家。这也是陈寅恪老先生说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在这个圈子里,杨玉环是出类拔萃的,声名也已传开,据记载杨玉环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嘴、贴脑耳、鬓发腻理、花肤雪艳、眼波流转。
公元734年,唐玄宗李隆基看着自己亲手开创的盛世,带着宠妃武惠妃、武惠妃的儿子寿王以及王公大臣浩浩荡荡的开始第五次洛阳之行,此行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给寿王选妃。
参与皇家接待的杨玄璬四处托人向选婚使推荐自己的养女杨玉环,此时杨玉环已经17岁了,算是大龄女青年,但是最后李隆基和武惠妃还是选中了她,因她的才艺气质实在太出挑。
公元735年,寿王李瑁和杨玉环举行了一场世纪婚礼。李瑁从小就长得端正帅气与杨玉环也成了人们眼中才貌双全的佳偶。婚后第二年,他们随李隆基返回长安。在长安,爱好歌舞的杨玉环又接触到了新的音乐和舞蹈,才艺更加精进。
小两口过着甜蜜的生活,却被母亲武惠妃给打破了,她动了夺嫡的心思。此时太子妃生母赵丽妃已经去世,武惠妃备受宠爱却一直没有坐上皇后的宝座,不管出于什么心思,她跟宰相李林甫勾结,到处散布太子结党的言论。
李隆基一怒之下要废太子,一代名相张九龄阻拦了下来,接着张九龄就被武惠妃等人陷害,被贬官。张九龄的离去也成了李隆基时代的分水岭。太子和另外两个皇子在被陷害下,同一日被杀,着实震惊朝野,震惊世人。
事后,李隆基也后悔了,武惠妃自己给自己吓死了,母亲夺嫡风波并没有对儿子寿王产生太大影响,李瑁平时对权力也没什么兴趣,肯定是没有参与其中,而是和娇妻杨玉环过着小日子。
武惠妃是李隆基的宠妃,她的去世让李隆基孤寂难耐,每天都不知道去哪就寝,于是就想出五花八门的翻牌法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
另一边李瑁和杨玉环婚姻也暴露出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王妃无子,结婚四五年没有孩子,另外就是激情褪去,他们的兴趣爱好差异也凸显出来,李瑁爱读书,喜欢安静,而玉环喜欢歌舞音乐。
看着百无聊赖的皇帝,在华清池,官宦高力士给李隆基出了个馊主意,告诉皇帝他弄了个宫外美女来。杨玉环还是一身素服,毕竟婆婆武惠妃去世三年的孝服刚除,来到华清池,歌舞升平,公公李隆基隆重接待了她。
李隆基之前肯定也见过杨玉环,只不过这次是以男人的视角相见,果然一见倾心,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当即赏赐了很多金银首饰,这个流淌着鲜卑族血统的男人对“转房”应该也没多大的心理障碍。
杨玉环还不明所以久未见的父皇,怎么开始关心她了,而当晚赐浴,听到李隆基要她进宫伴驾,让她惊愕,尴尬,羞愧难当。此时杨玉环22岁,步履维艰的回到寿王府,每一分每一秒都觉得难熬,尴尬。
而56岁的李隆基仿佛焕发青春光彩,回到了长安,他要把杨玉环据为己有,怎么才能做到呢?他想到了一个主意,让寿王妃自己上书,请求出家奉道,为李隆基已故的母亲窦太后祈福,还让人写了一道敕文。
大概意思就是,寿王妃志不在享福,而是想一心出家奉道……。而杨玉环才奉了几天道,就被接到华清池与李隆基共度情人时光,宫中朝堂都知道太真妃了,那么最尴尬的寿王李瑁怎么办?
正好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去世了,李成器曾经抚养过李瑁,于是李瑁立刻上书,请求为宁王李成器守孝,离开了长安。
四年后,李隆基先是给寿王娶了一个韦妃,之后立刻封杨玉环为贵妃,结束了女道士生活。杨玉环与李隆基朝夕相处中,却产生了真感情,他们感情的基础就是兴趣相投。
从父亲相王李旦,到李隆基以及哥哥弟弟都非常擅长音乐,乐器。李隆基不仅擅长笛子还能作词作曲,杨玉环也是歌舞俱佳。是知音,有爱情,这也是杨玉环一生中最歌舞升平的日子。
夫妻总有拌嘴的时候,杨玉环一生都没有把李隆基当作皇帝来爱,而是她的三郎。后宫佳丽三千,杨玉环即使得到再多宠爱,依然吃醋,嫉妒。也有了历史上杨玉环两次出宫。
第一次李隆基把杨玉环出宫后,立刻就后悔了,又让人送去宫里的饭菜,杨玉环也喜气洋洋,当晚李隆基就派人把杨玉环接回来,小别胜新婚,两人更是如胶似漆。
第二次出宫风波,杨玉环也害怕了,李隆基把她接回来,本想惩罚可心又软了,从此两人感情更好了,再也没吵闹过。而平息风波的杨玉环远房侄子杨钊得以上位,李隆基赐名杨国忠,一代奸相就此登场。
腐败的朝堂,终于迎来了安史之乱,葬送了大唐百年荣耀,38岁的杨玉环在马嵬坡用三尺白绫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要说乱政、干政,她没有参与其中,她一直做她的小女人,不参与权力的争夺。但是大唐的危亡责任她抗下了一半。
历史上最浪漫的皇帝是谁?
陈澄认为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937―978),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他和大小周后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比如这首《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最先嫁给李煜为妻的是大周后周娥皇,周娥皇大自己的妹妹十四岁,在周娥皇十九岁的那一年,她被许配给了当时的皇子李煜。周娥皇自小才艺就是分的突出,不仅能歌上我,而且还十分擅长弹琵琶,李煜本身就是一个文学才子,十分的喜欢音乐歌舞这一方面的事情,所以周娥皇一下嫁给李煜之后就备受他的宠爱。
比如这首《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李煜做了皇帝之后,就立马册封周娥皇做了皇后。当时虽然说李煜的后宫中有很多的美女,但是他最喜欢的依旧是才华横溢的大周后,李煜和大周后一直非常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十年后转折出现了,大周后生了很严重的病。
再加上大招后的儿子出了意外去世了,更让她悲伤不已,加重了病情。无奈之下,李煜只好召集她的娘家人进宫陪伴,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契机,李煜见到了小周后,当时的小周后已经出落得十分美貌,而且比起她的姐姐更添了一份活力,李煜一见到她就被迷住了,两个人从此之后就经常的幽会,但是这件事却被大周后发现了,大周后一气之下病情更加严重,没多久就去世了。
李煜还作了一首《采桑子》,希望能与娥皇在梦中再次团圆,其词读来令人心酸。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之后恰逢李煜的母亲离世,为了守孝,李煜想娶小周后这件事就被搁置了下来,直到三年之后孝期一满,李煜就立马册封小周后作为了皇后,十分恰巧的是,这一年小周后也只有19岁。
比如李煜专门为小周后写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但是这个时候的南塘局势已经十分的危险了,但是李煜实在在政治方面没有能力,于是索性抛弃了国事,每天与小周后腻歪在一起,随后赵匡胤灭了南唐,李煜和小周后都面临被俘的局面,一直过着苟且的生活,直到后来赵光义即为,对两个人大肆侮辱,李煜胸中无奈至极只好将情感寄托在诗词上,留下了很多的名篇。
最为著名的就是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家如何评价看待李叔同的一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道尽了人生悲欢离合,流传至今。有一个人,偶然间的一弹一奏便有了这首音乐经典,他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幼名成蹊,字叔同,排列第三,又称李三郎。一个从小含着金钥匙出身,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为什么后来成了苦修律宗的高僧?一个曾在爱情上说“姻缘前定”的痴情男子,为什么后来绝情抛离爱妻?
李叔同的一生究竟有这怎样的传奇故事?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曾有这么一个片段,李叔同母亲死的时候,他不顾家中人反对,强烈要求将侧室的母亲的棺材从正门外抬进来,并坚持母亲的丧礼自己主持。他的这一做法在家族中眼里是大不道行为,李家长辈更是直言李家会败在他手上。
李叔同在母亲丧礼上弹唱的《梦》,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最初外人眼中的“胡闹”成为,变成了对李叔同深深的认可与尊敬。一句“叔同,我死的时候,你能把这首歌也给我弹一遍,好吗?”足以证明一切。
正如他曾说的“母亲死后,自己如游丝飞絮,了无牵挂”,25岁的时候,他留下天津的妻儿只身一人去日本学习油画和音乐。如果说李叔同的才华是在母亲丧礼上崭露头角的话,那在日本留学期间,应该是大进步,大发展的时期。
他曾在日本创办春柳社团,宗旨是“开通民智,鼓舞精神”,把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怀通过戏剧抒发出来。《茶花女》在日本的演出,使春柳社名声大振。春柳社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一百多人。李叔同创办的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他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遇到了自己最爱的日本妻子,他曾深情地对妻子说:“我们的姻缘是前世就定下来的”。他带妻子参加文人聚会,也带妻子泛舟游于西湖之上,他们的爱情羡煞旁人。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后,同样的西湖水上,变成了一个悲情女人求教一个佛门僧人的的对话。她问:“弘一法师,请问爱是什么;他说,爱就是慈悲。”曾经的神仙伴侣也终以李叔同出家而告终。他抛妻弃子的行为也许会被人说不负责任,但他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只做中国的和尚”,并且将之付诸于行动的节操,又让人不忍指责。他是伟大的,对待人生他是认真的。
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时候,他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比如在美术课上,他是第一位将西方裸体课教学引进中国的人;他最早介绍将石膏模型用法用于西话教学;他也是最早撰写《西洋乐器种类概说》的音乐才子。在任教期间,他培育出了一大批有才的人,像漫画先驱者丰子恺,著名音乐家刘质平,曾是中国美院院长的潘天寿,美学界奠基人之一的吴梦非等。
有着旷世奇才的他,在人生的第38个年头又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断发出家。从此,一袭袈裟切断了他与世俗的联系,世间少了一位才子,佛家多了一位高僧。他自认自己罪孽深重,非酷刑不足以灭孽障。于是在有着八万四千法门的佛法中,选择了最难研修,最不受重视,对人要求最苛刻的律宗。律宗在泯灭了八百多年后,因他出现了律宗中兴。他创作的《三宝歌》《云梦》《观心》等也在佛教之中广为流传。
1942年的秋天,63岁的弘一法师沐浴更衣后,保持吉祥卧姿,念着“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圆寂于福建泉州寺。63岁的人生,繁华似锦地登场,跌宕起伏的过往,雨落无声的悄然回归,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赵朴初先生曾在诗中这样评价李叔同,“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纵观李叔同的一生,他出生于富贵之家,多才多艺,出家前对我国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出家后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的一生确实如一轮明月永远照耀着天心。
参考资料:
《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传》
古代女子的内衣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古代男子也穿肚兜?肚兜都能辟邪、治病?古代老年人穿什么款式的肚兜?你知道穿绿色肚兜是代表加官晋爵加俸禄的意思吗?我来带你一一了解。
(前有理论分析,中有朝代演变分析,精彩在后面,可直接翻到后面哦)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每每看到这些雅致的诗句,眼里不由得想到古代女子的魅力。从汉代的心衣罗裙,盛唐时期风靡的齐胸襦裙,再到民国曼妙绰约的雅致旗袍,服饰的遗演变展现着女性的起伏线条和曼妙身姿。这道婀娜迷人的靓丽风景线,内衣不仅发挥着蔽体保暖的服饰作用,还承载和记录了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文化。
中西内衣不同文化语言中国内衣,从汉代的心衣到唐代的抹胸,从宋代的主腰到民国的肚兜,注重于理想化、内敛式、以“藏”为主的理想与爱情寄寓,表达含蓄而内敛,受社会制度与宗法的限制,总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来呈现。古代闺阁女性在内衣创造中的才情表达,都是悄悄、默默、含蓄地进行。
西方内衣,从克里特岛的半裙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紧身胸衣到现代的胸罩与比基尼,以“显”为主,表现身体始终是贯穿的主题。西方内衣以对身体的展现为主,将身体视作线条展现的平台,强调姿色就是力量。
将中西方内衣的生成与衍变视作一部文化史,那么,它是深刻反映各自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审美习俗、生命价值理想的一面镜子。中国内衣的“量”是“思量”,体现道德伦理与节令习俗;西方内衣的“量”是“数的几何形分割”,通过比例及形态来修身塑型。
古人的秘密语言岁月变迁,探索古人难以启齿的隐私,我们只能从历史典籍的只言片语中慢慢探个究竟。毕竟,记载多了估计这些典籍被看作伤风败俗的著作,都流传不到我们手里。
古人称内衣为“亵衣”,“亵”,亵”字词典解释为:从衣,执声。本义:贴身的内衣,也指家居所穿的便服,后引申为轻慢,亲近而不庄重。字面意思多贬义,在古代更是有不庄重的意味,难登大雅之堂。古代女子地位本来就低,所以亵衣就连洗完都不能让别人看到,否则都是很伤风俗的事情!即使时至开放的今天,这也是羞答答的事情。我今天就大胆一点,给大家翻阅典籍看看。
类别在不同的时期,亵衣有“心衣、抱腹、诃子、抹胸、主腰、肚兜”等几种。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这样看来,和艺术品无异。
(不小心翻出特别的裤子,也算内衣吧)
【汉朝:帕腹/抱腹/心衣】帕腹:一块布;
抱腹:由于成本太高减去一半布料;
心衣:就算成本高肩带部位不能省;
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记载:“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 此款内衣的作用在于遮羞、吸汗并且让你的胸遁于无形。汉朝对于女子的内衣:“抱腹”和“心衣”背后都是整个袒露没有遮挡的,肩膀就是两根细带,心衣的区别只是在背后系带的方式而已,但是到了晋朝和唐朝的时候就开始走向保守了。
【魏晋:两当】魏晋时期延续了汉朝的风格,并融入几分北方游牧民族的风味。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两当有两层、衬面和后片,比较厚实,采用了厚实的织棉,色彩也比较丰富。
相比起汉朝露背的装束,魏晋的两当差不多算是看看脖子就成。其外型酷似夏日公园内散步的大爷穿的小背心,功能上也相差无几,你看公园老大爷有胸吗?
(现代的内衣外穿)
【唐朝:诃子】唐代时期,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所倡异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外穿内衣成为唐朝最流行的style。里面穿诃子,外面罩一层轻纱,雍容华贵中带着仙气飘飘的感觉。唐朝女人不但可以内衣外穿,而且经常这样穿着骑马招摇过市。真是一个灿烂神奇的锦绣年代啊。
【宋代:抹胸、抹肚、主腰】宋代朱熹朱老夫子,提倡理学,约束女子行为规范,在理学约束下宋代内衣的创新又呈现了下滑趋势,抹肚比较崇尚雅致和朴素,所以内衣无明显变化,像汉朝的心衣。不过款式更长更大,形状更像现在的V领背,固定方式也是挂脖设计。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
【元代:合欢襟】合欢襟是前扣式的,注意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有点类似的西方束腰。不同的是,它不仅束了腰,胸也一起束了。估计与马上民族有关。
【清代:肚兜】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宝钗来至宝玉房中,看见袭人在做针线,是白绫红里的肚兜,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你以为到这里结束了吗?精彩还在后头清代小孩子、成亲男子、老人家,就连病人都穿肚兜。
1.清代女子爱穿肚兜,但肚兜并不是女性的专属,在清朝,新生儿穿的第一件衣服就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肚兜,肚兜上绣有虎头等图案,寄托的是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
2.清朝未过门的媳妇同样会给未来的丈夫做肚兜,并在上面绣一对戏水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甚至清朝的很多病人也会穿肚兜,他们在肚兜里面放上药材,以达到治病的效果。肚兜让男子第一次知道了穿内衣的好处。(电视上看到男子穿肚兜不奇怪了吧!)
3.肚兜寄寓了不同的意味(1)你有想过有一天你考取官员是因为你妻子的肚兜吗?
官上加官纹刺绣肚兜
源自清代。官禄是指官职、禄位。在传统织绣纹样中,有关加官晋爵的吉祥图纹亦相当丰富。如仙鹤、水浪和朝日构成图纹,取名为“一品当朝”;鹤为羽鸟之长,有“一品鸟”之称,在清代又被用作一品文官的补服纹样,潮与“朝”谐音,“当朝”,意即在朝为官。如在花瓶中插入三支带有红缨的利戟,则取名为“平升三级”,借瓶寓“平”,三戟意即“三级”,寓意为官运亨通等。
(2)穿肚兜穿出长生不老,厉害吧!不用说,肯定是老人家的肚兜,古人的智慧在内衣上展现无遗,都是大有乾坤啊!
长生不老肚兜
许多服饰或者服饰品上直接以文字表述“长生不老”和“长寿”含义,怕死恋生,这是最正常最根本的人性。渴望生命长存,就是要做到民间文化中“积德行善”。因此,常常直接在围兜上绣上代表“善”的“爱心”,这样就可以使长寿的价值无限延伸和增值。
(3)表达各种愿望:希望出嫁的、希望多子多孙的、希望夫妻和睦、希望长寿,希望自己忍让……
鱼纹肚兜
肚兜上的“鱼”纹样,隐喻女子欲婚之意。
连生贵子
多子多孙也是古代织绣纹样中常见的装饰题材,其表现方法有多种,如借石榴多子,寓子孙繁盛;借葫芦多藤,寓万代长久;将莲化、童子、花生(或芦笙)组合成纹,取名为“连生贵子”;还有将莲花、莲蓬组合成纹者,取意与此相同。又童子跨骑麒麟、手持芦笙或莲花,取名为“麒麟送子”,隐喻麒麟自天而降、喜赠贵子。绣如意纹圆领,下端为尖角,橘红色地,中间贴绣五福连生贵子纹,寓意吉祥如意、连生贵子。
新婚肚兜
以新婚喜结连理的纹样,祈盼夫妻和和满满,百年好合。
长命百岁、麒麟送子纹刺绣肚兜
祈望长寿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在寓意纹样中,通常以仙鹤、青松、寿桃、寿山石、绶带鸟或“寿”字为长寿表号。如将仙鹤和青松织绣在一起, 取名为“松鹤遐龄”;将仙鹤和鹿织绣在一起,取名为“鹤鹿同春”等。
其“能忍皆自安”,宣扬女性德行与恪守的伦理规范。
天下为公的愿望,看来这女子颇有先进思想!
辟邪肚兜
应端午节令,借“虎驱五毒”保孩童夏日平安。
我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也得一本正经的看完哦!古人都非常含蓄的表达愿望,古代西方的太显,就不介绍咯!从古至今都出了哪位名人吗?
张王李赵遍地刘,李姓子孙遍天下。大唐盛世之后,李姓逐渐开始成为中华第一大姓,身为李姓子孙的一员,深感自豪。李姓名人太多了,下面列举几位代表人物。
宗教领袖道家鼻祖:李耳(太上老君)老子李耳西出函谷关,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字的《道德经》,由此奠定了道家思想,后来更是衍生出了道教。这本书直到现在依然是各国研究的哲学经典著作,你说他伟大不伟大。
大唐皇帝: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发展了多民族融合之风,一代明君,今人至今怀念。大唐盛世,更是很多人向往的穿越时代。
飞虎将军:李存孝“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论个人武力,可以和霸王项羽掰手腕的牛人。李存孝,唐末五代的头号猛将。
他还是《说唐》中李元霸的原型,此人的武力由此可见一斑。
赵国武安君:李牧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遇到的最难缠的对手,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对抗秦国的名将王翦的克星。可惜赵王中了秦国尉缭子的反间计,听信奸臣谗言除掉了李牧。
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秦国难统。
秦国丞相:李斯李斯,秦始皇统一全国的首席谋划者。
晚清名臣:李鸿章李鸿章因为主持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经常被后人诟病。其实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李鸿章纵使再有能力,也挽救不了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
然而他为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等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不应该轻易被人遗忘。
武术家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李小龙是现代真正意义上融合中西方武术精华的伟大武术家,技击能力在当时也是首屈一指,来到现代恐怕也无人能敌。
唐代诗人:李白大唐盛世诗人里最耀眼的那一颗明星,浪漫诗人唯李白,千载谁堪伯仲间。
总理:李克强李克强,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心怀天下,仁爱万民。
小结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哪里都少不了姓李的人。
李姓子孙遍天下,行行皆有状元才。
还有什么李姓名人呢?欢迎大家补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