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黑天鹅代表作品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

影片开始于亚瑟怀揣着单口喜剧人的丰满梦想,但现实却是亚瑟在简陋的集体扮演小丑的化妆间,即使小孩母亲通过小卡片知道亚瑟病情,亚瑟还有一个精神状态同样病态的母亲潘妮要照顾。正在让亚瑟心中的小丑慢慢苏醒。最后亚瑟变成了小丑。这似乎也在暗示着亚瑟是一位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亚瑟和内心的小丑也有着对抗,这时候的亚瑟一直相信母亲潘妮的一句话:而亚...

黑天鹅代表作品,菲尼克斯凭借小丑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对于《小丑》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能够触动到我,下面总结了这些观点来展现有哪些表演触动到我。

影片开始于亚瑟怀揣着单口喜剧人的丰满梦想,但现实却是亚瑟在简陋的集体扮演小丑的化妆间,准备街头卖艺赚取微薄的收入。

广播中放着民风淳朴的哥谭市,正处在混乱的边缘,人们无心工作。

在化妆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小丑,把自己的悲伤掩盖在白色粉末小丑妆背后。

相比于其他人,亚瑟此时面容更为憔悴,他用手强行扯开自己的嘴巴,狰狞的让自己强行欢笑,此时亚瑟一滴眼泪交织着眼妆流了下来。

在街头,亚瑟扮演着小丑,为一个快倒闭的琴行拉生意,结果却被一群未成年的小混混戏弄殴打。

亚瑟有病,他正在接受着心理咨询治疗,还吃着7种混合药剂,来稳定着自己的情绪。

甚至他还得了一种不自觉的颠笑症,随时随地就能放声大笑,在公车上,亚瑟逗笑一个小孩,却被小孩母亲排挤,结果颠笑症发作,即使小孩母亲通过小卡片知道亚瑟病情,却依然像看到怪胎一样避之不及。

在家中,亚瑟还有一个精神状态同样病态的母亲潘妮要照顾。

这就是亚瑟所处的现状,让我们回到影片一开始的疑问,亚瑟在梳妆台为何哭泣,为何看起来心力憔悴,或许在影片开始之前,亚瑟遭遇了类似小混混的殴打遭遇吗,可能这些遭遇对于亚瑟来说,已经都是家常便饭了。

又或许,亚瑟正在遭受着精神的折磨,但影片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电影开始之前,亚瑟怎么了。

咱们先说结论好了,《小丑》的解读空间和角度有很多也很广,影片充斥着幻觉和现实,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交错,这些就像电影开始亚瑟的眼泪一样,我们找不到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所以在这里,我选择相信影片所比喻的,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代表着压抑,无序,暴力,傲慢,混乱,癫狂,仇恨等等所有人性的负面和恶。

而亚瑟的精神状况和周遭的经历,正在让亚瑟心中的小丑慢慢苏醒。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小丑》最早的第一支根本不算预告的先行片段吗,只有短短几十秒,亚瑟站在黑暗中,期间一层层光影飘过,光影中是小丑的投影,最后亚瑟变成了小丑。

这似乎也在暗示着亚瑟是一位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而分裂出来的,正是小丑,当然,这里探讨的人格分裂是隐形的,就像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中的角色,白天鹅与黑天鹅互相纠缠和成就。

在《小丑》中,亚瑟和内心的小丑也有着对抗,共生,分裂的关系。

影片开始的亚瑟,还算正常,他极力想争取社会的认同,想制造欢乐去换取别人的微笑。这时候的亚瑟一直相信母亲潘妮的一句话:“要始终摆出一张笑脸,你有一个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

而亚瑟心中渐渐被唤醒的小丑,却每天都在试着争夺亚瑟的精神控制权,这让亚瑟倍感煎熬。

影片一开始亚瑟的那滴泪,就是亚瑟强压心中小丑所流下的痛苦之泪,所以当亚瑟把双手放进嘴巴,扯出夸张狰狞的笑脸,也是亚瑟在和内心小丑互相拉扯的外露表现。

我们也能看到,亚瑟不仅精神受到折磨,他身体也在受着小丑的摧残,亚瑟瘦成僵尸一般的身体,在平时走路时,都像吃力的背着一个人,而背着那个假想的人,正是小丑。

但让亚瑟精神舒缓和轻松的,就是当亚瑟看莫瑞的喜剧脱口秀时。

甚至亚瑟还幻想他和莫瑞有着亲密的互动和交流,影片也正是这样呈现的,在亚瑟看着莫瑞的节目时,亚瑟陷入了幻想,亚瑟幻想自己去做了莫瑞节目的嘉宾并被翻牌,莫瑞邀请他上舞台,并鼓励和支持亚瑟,两人拥抱,形同父子。

之所以说这是亚瑟的幻想,是后来亚瑟和莫瑞真正见面时,莫瑞表现出并没有见过亚瑟,而且亚瑟幻想被莫瑞点名时,亚瑟提起和自己母亲住在一起,结果莫瑞说他曾经也和母亲住一起,有过一段艰难日子。

两人如此相似的经历联结,都印证了这些只是亚瑟对莫瑞美好形象的塑造。从小缺少父爱的亚瑟,也同时把莫瑞当成自己的父亲一般,亚瑟幻想着莫瑞从精神和行动上,都在支持和鼓励着自己成为喜剧人的梦想。

但这种幻想并没能成为亚瑟走向光明人生的灯塔,在现实中亚瑟因为琴行的广告牌被杂碎,而被老板不近人情扣了工资。

之后亚瑟为了发泄,在街角的垃圾堆一顿狂踢,可能他踢的是垃圾,也可能踢的是一只野猫或老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是亚瑟第一次展现了暴力,亚瑟心中的小丑逐渐被唤醒了。

就如亚瑟在被老板数落时,亚瑟露出令人发寒的诡异笑容,这个笑容或许就是亚瑟心中的小丑所表现出来的。

而此时一直和亚瑟称兄道弟的蓝道,给了一把枪亚瑟来护身。

晚上在家时,亚瑟就把玩起了枪,不小心还走火打穿了墙壁。

值得注意的是,亚瑟此时开枪用的手,是左手,而亚瑟抽烟化妆写字,用的都是右手,一个右撇子用左手开枪,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也象征着左手代表了小丑,右手代表了亚瑟。

之后影片只要亚瑟用到枪时,用的都是左手,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亚瑟两手共用,但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在写着日记,这一段的影射非常明显了,代表亚瑟的右手,写了一段话:“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

这时亚瑟突然换成了代表小丑的左手,歪歪扭扭写下:“人们莫过于想让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

而且在英文字母O上,还有一个小丑的笑脸符号,暗示人格分裂小丑在找存在感。

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是如果不幸患上精神疾病,那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要表现得像正常人,而不能完全释放自己精神疾病的自由。

亚瑟用代表小丑的左手写下:“人们莫过于想让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正是小丑苏醒和挣扎的信号,因为小丑不需要表现得像个正常人,要不然他怎么会叫小丑呢。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影片开始亚瑟和心理咨询师聊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看到亚瑟的日记中,有重复印记粗体写到:“我的死能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从字体来看,是亚瑟用右手写的,这是亚瑟一种悲观的宿命论,写给自己,也是写给心中的小丑。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亚瑟可以通过死来解脱,解脱对于亚瑟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第二层意思是小丑可以通过死,来获得重生,从而实现小丑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可以说贯穿整部电影,到最后亚瑟和小丑之间,通过这句话做出,了了结,别着急,后面会继续聊到这句话更深的含义。

亚瑟有了枪后,结果在一次去做儿童医院小丑表演时,不小心把枪露出,一直和亚瑟称兄道弟的蓝道,在关键时刻摆了亚瑟一刀,蓝道向老板告密,亚瑟被炒了鱿鱼。

这个举动又把亚瑟往小丑的深渊往前推了一大步。

而正式让亚瑟内心的小丑初次登场的,则是亚瑟在地铁上,遇到了三个金融烂人,此时亚瑟的颠笑病再次不合时宜的发作,三个金融男唱着格尼斯.琼斯的《小丑入场》send in the clowns,缓缓靠近亚瑟。

《小丑入场》这首歌的选用,也明显暗示了亚瑟内心小丑的初次登场。

于是,亚瑟终于拔枪,快速干掉了这三个人,此时亚瑟开枪的是代表小丑的左手,这也暗示了此时开枪的人,是亚瑟心中的小丑。

当亚瑟跑到厕所时,跳起了一段极为艺术的舞蹈,在舞蹈的过程中,亚瑟极为镇定和从容,或者说,此时厕所的亚瑟,是内心的小丑,小丑在完成一个杀人后的仪式。最后亚瑟(小丑)对着镜子,展开双手,完成了小丑的初次登场仪式。

这时影片镜头巧妙对着镜子中的亚瑟,暗示着小丑虽然初次登场,但还只是镜子里的小丑,还没有完成对现实亚瑟的全面吞噬。

小丑的吞噬

亚瑟的第一次杀人,让亚瑟更有自信,从而让亚瑟有勇气跑去亲吻暗恋已久的同楼道邻居苏菲。

是的,亚瑟和苏菲的相识到相恋,同样也是亚瑟彻头彻尾意淫出来的谎言与幻想。

如果说亚瑟对莫瑞的幻想是对理想和父爱的渴望,那么亚瑟对苏菲的幻想,则是亚瑟渴望被正常人认可的需求。

苏菲作为正常人,在银行上班,有着年幼的女儿,但在母女俩的生活中,都缺少一位叫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此时暗恋苏菲已久的亚瑟,正好用他自己的幻想,填补了苏菲母女俩丈夫和父亲的缺席,而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认可满足感。

影片第一次呈现亚瑟和苏菲在电梯见面,亚瑟看到苏菲带着女儿进电梯,电梯途中中断,这正是亚瑟对苏菲产生幻觉的开始。

苏菲因为电梯中断而抱怨,然后和亚瑟互动,苏菲用手比作枪自杀,其实这一切根本没有发生,这些都是亚瑟自己幻想出来的。

因为后来亚瑟进入苏菲家中时,亚瑟做了同样用枪自杀的手势,苏菲惊恐万分,这说明这个动作根本不是亚瑟从苏菲身上学来的。

再者,不要忘了亚瑟日记本的那句座右铭:“我的死能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这句话的本身,就有自杀的意味。

之后亚瑟还幻想了苏菲去俱乐部支持他的脱口秀,苏菲陪他逛街,两人在甜甜圈欢快聊天,苏菲在医院陪伴亚瑟中风的母亲等等。

这些都暗示了亚瑟在陪伴和感情上,想要被正常人认可的极度渴望。

在苏菲幻想谎言的包裹下,亚瑟短暂的出现了对生活充满希望时刻,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约会回来后,和母亲在客厅飘飘舞蹈,电视中莫瑞节目放着片尾曲,是弗兰克.西纳特拉的《这就是人生》(that's life)。

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表达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其中歌词有一段大概翻译是:“五月份被击落,但我知道我会改变这种音调,当我回到最顶端时,那会是六月。”

这首歌要表达的是困难只是暂时的,人生就是会起起伏伏跌跌撞撞,这就是人生。

但反过来,亚瑟多次对苏菲的幻想,也是精神分裂严重化的表现,这也预示了小丑正在慢慢吞噬着亚瑟,因为当苏菲幻想谎言被捅破时,对亚瑟的打击是巨大的。

而且,亚瑟不光对苏菲产生了幻想,在俱乐部的脱口秀表演中,亚瑟一上台颠笑症就发作,显然这是已经失败的表演,却随着一首背景音乐《Smile》(微笑)响起,亚瑟的表演起死回生,引得观众阵阵欢笑。

当《smile》歌声响起时,也正是亚瑟的幻觉启动了,按照现实情况,亚瑟上台颠笑症发作,再加上他本身并不好笑的段子,必定这场表演是以失败收场,而亚瑟这时则选择了自我蒙蔽,幻想除了苏菲的到场支持外,还幻想了自己演出的成功。

《Smile》这首歌,出自卓别林《摩登时代》,歌词的第一句是:“当你的心在疼,但还是要微笑”。

可以看出,这首歌非常应景此时亚瑟在俱乐部的成功演出,只是一场自我安慰的假象。

关于亚瑟想象出来的幻觉,我一度怀疑亚瑟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亚瑟的假想对象。

首先我们来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代表着积极和正面的心态,是亚瑟内心渴望倾诉的出口,这样的出口在什么时候被关闭了?

是在小丑初次登场,也就是亚瑟杀了三个金融男后。

亚瑟第二次去找心理咨询师,结果心理咨询师告知亚瑟,由于预算削减,心理咨询会被中断。

而亚瑟也第一次和心理咨询师摊牌,说他现在脑子里全是负面情绪,这也比喻了小丑正不断吞噬亚瑟仅存的正面积极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亚瑟咨询时,办公室挂在墙上的钟,显示的时间是11点10分。

当心理咨询师问亚瑟待在哪比较好时,亚瑟说在精神医院比较好,这时画面转到精神病院,出现了亚瑟撞击病房的门,此时病房墙上也挂着一个钟,时间也是11点10分。

而亚瑟的穿着,正好和结尾亚瑟在医院时是一致的。这样时间的巧合,暗示着心理咨询师的场景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亚瑟第一次和心理咨询师会面时,亚瑟颠笑症发作狂笑,心理咨询师虽然面露难色,但可以看出她清楚亚瑟的病情。

但在结尾亚瑟和心理咨询师见面时,亚瑟由于颠笑症发作狂笑,心理咨询师居然问,有什么事情那么好笑,似乎心理咨询师和亚瑟,是第一次见面。

所以很多疑点都能感觉到,心理咨询师是亚瑟幻想积极面的镜子,但当亚瑟内心小丑不断壮大时,这面镜子就破碎了,于是就成了影片中呈现的,亚瑟被中断了咨询辅导和停药。

以上说的这些,是亚瑟内心的小丑对亚瑟的内部精神进行吞噬,而现实部分的冲击,则从外部把亚瑟压垮。

亚瑟母亲潘妮年轻时,是托马斯韦恩的佣人,如今母子俩落魄,潘妮想通过写信来获得托马斯韦恩的救助。

而其中的一封,被亚瑟拆开偷看,亚瑟得知一个惊天秘密,蝙蝠侠的父亲,哥谭市最富有,最有权力的男人托马斯韦恩,居然是亚瑟的父亲,亚瑟居然是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一开始亚瑟对此事信以为真。

这个秘密对于亚瑟来说是复杂的,一方面亚瑟兴奋终于知道了亲生父亲,另一方面他又对托马斯韦恩并没有好感。

光是托马斯韦恩对他们母子的求助不闻不问,就让亚瑟不爽,再加上之前亚瑟地铁枪杀的三个金融男,全民把小丑当成英雄,市民仇富心态高涨,导致哥谭市陷落。

而此时正在竞选市长的托马斯韦恩,发表小丑是懦夫和混乱的祸端言论,这些都让亚瑟对托马斯韦恩的无知和傲慢嗤之以鼻,同时亚瑟也有诸多疑问需要和韦恩对峙。

于是亚瑟去到韦恩豪宅,亚瑟也终于和布鲁斯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可以看到,亚瑟见到布鲁斯后,给布鲁斯变魔术,表现都还算正常,但之后亚瑟把可爱的布鲁斯扯出一张笑脸。

因为此时亚瑟已经假定自己是韦恩家族成员,他对生活和未来又似乎燃起了些许希望,当亚瑟看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布鲁斯时,自然用变魔术扮小丑表达了善意,就像在公车上,亚瑟给前排小孩扮鬼脸一样。

而亚瑟把布鲁斯嘴巴扯成笑脸,是因为他认为有着同样血亲的弟弟布鲁斯,应该要了解自己的遭遇,亚瑟他自己就是经常扯出笑脸的痛苦人,所以他觉得布鲁斯应该要感受到哥哥的痛苦。

此时阿福管家前来阻止亚瑟,而且阿福居然知道潘妮这个人,但阿福告诉亚瑟他母亲患有精神妄想症,托马斯韦恩和潘妮并没有热恋,也并没生下亚瑟,这些都是潘妮自己幻想出来的,在亚瑟小时候,潘妮还被送往过阿卡姆精神疗养院。

这一打击对原本找到火种的亚瑟,再次被无情的现实重重反扑。

而此时亚瑟的母亲因中风住院,在医院里的电视中,莫瑞节目还拿此前亚瑟在俱乐部出糗的脱口秀嘲讽,亚瑟内心的莫瑞父亲形象,也就此坍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院时,有两位警探调查到了亚瑟,最后警探质疑亚瑟的颠笑症,是真的还是装的,亚瑟回答,你觉得呢。

亚瑟的回答看起来不耐烦,但其实很意味深长和有解读空间,前面我们说了亚瑟内心一直有小丑,而且在不断试着吞噬和控制亚瑟。

我们都知道DC小丑的标志性特征,除了嘴上的笑脸,还有就是小丑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而亚瑟的颠笑症,同样听了让人十分不安。

来让我们复盘一下亚瑟出现颠笑症的时刻,都正好是在亚瑟想要得到社会和人们认可的时候。

比如在公车上,亚瑟给小孩扮鬼脸,当亚瑟正试着和小孩母亲解释时,颠笑症发作,这可以理解为亚瑟内心的小丑,想让公车所有人都反感亚瑟。

比如在心理咨询的时候,亚瑟颠笑症发作,仿佛内心的小丑在阻止亚瑟治疗。

比如在地铁里,亚瑟突然颠笑症发作,招惹了三个金融男,这也可以理解为小丑在试着挑事,从而突破亚瑟的忍耐,激发亚瑟的愤怒,从而枪杀了三个金融男。

再比如后来亚瑟和托马斯韦恩见面,正当亚瑟试着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托马斯的时候,颠笑症发作了,亚瑟内心的小丑想要阻止亚瑟和托马斯两人的交流。

亚瑟这些种种的颠笑症表现,都一一对应了是亚瑟内心小丑所为,所以,亚瑟是装的吗?或许不是。但颠笑症是一种单纯物理性疾病吗,或许也不是。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亚瑟的这个颠笑症的寓意,正是亚瑟内心小丑发出的笑声。

潘妮的中风,让亚瑟再次试着找到托马斯韦恩,而正好托马斯在自家的韦恩大厦,举行了一次慈善晚宴,里面都是权贵和上流人士。

讽刺的是,晚宴的外场,是一群带着小丑面具的市民,在抗争着富人对哥谭市的不作为,对贫穷和疾苦的无视。

亚瑟穿过其中的人群,也跟着挥舞自己的双手,但我们能看到,亚瑟对这些充满浓厚政治的活动,根本提不起兴趣,只是觉得好玩和有趣,毕竟这整件事情是由他而起。(亚瑟和小丑信徒之间的关系,后面会详聊)

之后亚瑟换上侍从的衣服混进内场,外场有讽刺,内场的讽刺更深,一群上流人士不顾外场的市民的呼声,在内场看起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是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主演的一部默片电影,也是卓别林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讲述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卓别林饰演的工人查理不停歇的干活,最后做到发疯进了精神病院,在这过程中,又阴差阳错成了好多社会大事件的主角。

当年影片上映后颇受争议,其实一直到今天,《摩登时代》依然有很高的前瞻性,大家在现今也依然对《摩登时代》里的讽刺和寓意众说风云。

在《小丑》里不光配乐用了《摩登时代》的smile,在慈善晚宴这场戏更是选用这部电影。

《摩登时代》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对底层工人的同情,还有对资本所有者形象的丑化,而这部默片此时正在被哥谭市一群资本家观看着,笑着。

这样荒诞和讽刺的场面,传递了《摩登时代》和《小丑》两者想要共同探讨的议题,那就是救助者(富人)对求助者(底层人)的要求,采取了直接的无视和冷漠。

这些上流之人,无视着外场底层人们的痛苦,而且还冷漠看着同样是有着底层人悲剧的《摩登时代》,甚至这群上流之人,似乎真的把《摩登时代》当成一部纯喜剧在看。

亚瑟在电影中有句台词是:“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但其实它是一出喜剧”。这句话无形中对应了《摩登时代》故事核心是一出悲剧,却被这群上流之人看成了喜剧。

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从中影响着亚瑟对于内心小丑的投靠,因为从人设来说,失败者亚瑟一无是处,而小丑则万人膜拜,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人设呢。

亚瑟之后在厕所找到了托马斯韦恩,托马斯说要签名可以就直说我可以给。呵呵,我相信只有自大自负自恋的人才能说出这句话吧。

从这句话我们也能感受到,影片一改之前漫画和影视作品中托马斯正直善良人设,加入了更多阴暗和更多想象的空间。

而最后亚瑟非但没有证实托马斯是他父亲,反而从托马斯口中得知亚瑟居然是被潘妮领养的。

这一晴天霹雳的消息让亚瑟内心的小丑近乎完全笼罩了亚瑟,亚瑟回到家后,有一个奇怪的举动,就是把冰箱所有东西搬出来,自己躲进了冰箱。

这个行为艺术我理解为是亚瑟要把自己冰封起来,又或者,是亚瑟内心的小丑正在结茧孵化,等待蜕变的寓意,那个白色冰冷的冰箱,正是小丑结的茧。

亚瑟为了找到真相,他去到阿卡姆精神疗养院,查询当年母亲潘妮的精神病历史,经过一番抢夺,亚瑟终于看到了当年的病例。

原来潘妮确实患有妄想症,还有虐待倾向,并且是看着自己的男友虐待小时候的亚瑟,而资料也显示,亚瑟确实是领养的。

当然基于影片解读的多角度,这份资料的真实程度我们先放一边,就当这是真实的亚瑟被领养的证据。

这证据直接让亚瑟对人生仅存的一点点星火,都灰飞烟灭了,此时的亚瑟颠笑症再次发作,但这次亚瑟却在医院楼梯口放声大笑,没有制止自己。

就像我前面分析的,颠笑症是小丑出现的象征,这次小丑的再次显现,代表着小丑完全吞噬掉了亚瑟的精神。

小丑诞生

自从亚瑟从阿卡姆得知自己真正身世之后,亚瑟的心智和行为,也正式以小丑人格为主导,也正因为如此,亚瑟的言行举止更为夸张,说话方式更加自信和怪异。

而相比较于亚瑟一开始如同行尸走肉的移动身体,此时亚瑟的行动变得更为轻盈,尤其是亚瑟化完小丑妆,在每天行走的城市楼梯狂舞那段,感觉亚瑟(小丑)就是天生的舞蹈家。

不过虽然疯癫小丑的人格取得了亚瑟身体的控制权,但小丑的诞生,还需要完成最后几件事情,才能真正毁掉亚瑟。

为此亚瑟(小丑)有几场戏很能够突出华金·菲尼克斯的演技。

第一:亚瑟杀了自己的母亲潘妮。

很多人都惊讶于亚瑟的举动,但是如果大家一路按着我对亚瑟精神问题的分析,就会知道此时的亚瑟,已经不是原来为母亲处处着想的亚瑟了,更不是潘妮口中的那个happy。

如果说亚瑟可以承受世间所有对他的冷漠和不公,对他的谎言和排斥,那么压死亚瑟最后一根稻草的,则是亚瑟母亲潘妮的谎言,原来亚瑟一生都活在潘妮编织的谎言中,亚瑟的童年并不快乐还受尽虐待,而托马斯韦恩,也根本不是自己的父亲。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研究个体心理创伤中指出:“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亚瑟的不幸童年,他同样试着用一生去治愈,但亚瑟最后选择的治愈,是彻底疯癫和复仇。

亚瑟在弑母前说道:“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但其实它是一出喜剧”。

这句话除了前面说的那个含义,更重要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在解释亚瑟最后选择的治愈童年的方式,就是用绝望永不原谅的方式,结束掉母亲的生命,从而让自己的悲剧人生,变成一出小丑式的荒诞喜剧。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也提到过一个论点:“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这句话怎么理解,潘妮的一生一直包裹在自己编织的美好幻象中,潘妮幻想着托马斯韦恩和她爱的死去活来,还生下亚瑟。

而一直包裹在身世谎言下的亚瑟,也幻想着冷漠的哥谭市和某些人,对他报以好感,比如邻居苏菲,蓝道,莫瑞等等。

但其实母子两人都是现实生活中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的失败者。

所以当亚瑟结束掉潘妮的生命时,他也不需要对世界报以任何的幻想和希望,亚瑟内心的小丑需要断掉和母亲的关系(弑母),才能更完全的释放小丑本身。

第二:亚瑟杀了苏菲

这里在影片中没有明说,但当亚瑟去到苏菲家中时,显然苏菲被吓得不轻。

而亚瑟回到家中时,外面明显有救护车的声音,而且救护车的急救灯还照进了亚瑟的家,这些暗示都在表明,亚瑟从苏菲家中出来时,苏菲凶多吉少。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亚瑟离开苏菲家,受惊的苏菲八成会选择报警,而警察也会因为私闯民宅的罪名逮捕亚瑟,而这些都没有发生,原因就是有可能亚瑟杀了苏菲。

第三:亚瑟杀了蓝道

这是亚瑟暴力的宣泄,对背叛的处决,这也是全片我觉得最血腥的一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亚瑟为何放走侏儒盖瑞的原因,因为在哥谭弱肉强食的社会,盖瑞因为身体缺陷(侏儒),天生就是社会的失败者。

而侏儒用自己矮小身体特征来演小丑,制造一些喜剧效果,其实内核依然是悲剧的。

对应我这句话的,是影片中盖瑞在逃离亚瑟家时,结果逃到门口却被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门连锁阻挡了,这一幕我所看的影院很多观众都笑了,包括我,因为这场戏确实这有一种让人唏嘘的喜剧效果。

这一段戏同样也表达了亚瑟说的:“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但其实它是一出喜剧”。

所以在亚瑟眼里,盖瑞和亚瑟都是社会终究被淘汰的人,盖瑞是天生失败者,而亚瑟则是天然的失败者,天生和天然,此时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亚瑟自然就会放盖瑞一条生路。

第四:亚瑟自杀

亚瑟在被邀请莫瑞节目前,在家中反复练习登场,亚瑟想要在节目上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生命,表面上是吸引眼球,实则是想要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

很多人会质疑,亚瑟自杀,那么内心的邪恶小丑不也不复存在了么。

在这大家首先要确立一个大前提,我前面一直强调亚瑟日记中写的:“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这句话,是亚瑟和小丑两个模糊的人格定义出来的人生目标。

所以亚瑟想用自杀去获得生命的释放,而小丑则想用自杀来获得绝对的自由。

不管是亚瑟和小丑,两人对于死亡的理解都是疯癫和崇拜的,所以亚瑟(小丑)想要在莫瑞节目中自杀的念头,也是符合小丑诞生的条件的。

只不过在最后,亚瑟(小丑)在节目上改变了主意,把目光转移到了莫瑞身上。

第五:亚瑟杀了莫瑞

所以,亚瑟在上莫瑞的节目时,对着直播的摄像机,控诉了这个无情无法救药的哥谭市,控诉着在场的每一个冷漠排斥他的人,控诉莫瑞邀请他上节目,只是为了再次嘲讽他。

最后,亚瑟把他心中的理想的丰碑莫瑞给枪杀了,如果亚瑟一直把莫瑞当成是父亲一样的角色,那么此次亚瑟就是弑父。

弑母和弑父亚瑟(小丑)都做了,那亚瑟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此时的亚瑟还能有什么世间的道德规则秩序感呢。

这就像亚瑟在莫瑞的节目中说的,大概意思是,笑话的定义都是由你们这群人来定义,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今天就要我来做主,我才是喜剧。

这句话就在表明亚瑟(小丑)已经无视文明世界的运转规则,同时也在破坏或推翻这种规则和秩序,亚瑟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那就是没有秩序,混乱不堪。

所以亚瑟(小丑)把众人都认同的喜剧之王莫瑞杀掉,他用这种方式来向众人强行证明,自己才是喜剧之王。

亚瑟彻底疯了,疯成了无恶不作的小丑。

亚瑟之后被警方押送,在途中遭遇了车祸,受伤严重昏迷的亚瑟,被两位小丑信徒抬出,这个场景和画面如梦如幻,亚瑟在小丑信徒的欢呼声中,渐渐醒来,亚瑟站到车顶上,手舞足蹈,并用自己嘴上的血迹,在脸上画出一张笑脸,这也意味着小丑正式登场了。

亚瑟(小丑)在车顶上跳的舞,和之前杀了三个金融男后,亚瑟逃到厕所跳的舞风格很相似,甚至可以说就是同一支舞蹈体系里的,所以这也可以理解为,当时在厕所初次登场的小丑(亚瑟),是在预演和排练着正式登场的舞蹈。

当时亚瑟(小丑)杀金融男后还无人欢呼,而如今亚瑟(小丑)干掉莫瑞,则演变成全哥谭在燃烧,万人膜拜。

在这场车祸中,以前那位懦弱,有着童年悲惨遭遇,背负着人生悲剧的亚瑟,已经在车祸中死了,此时站在车顶的亚瑟,重生成了完全癫狂残忍混乱的小丑。

更意味深长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布鲁斯韦恩一家从戏院逃出来,布鲁斯的父母在阴暗的小巷被扮演成小丑的无名人士杀害,一位悲情超级英雄正在小丑的对岸冉冉升起。

小丑真相

不管是漫画还是影视作品,包括如今探讨的这部《小丑》,都指出小丑是混乱的根源,或者说小丑就是混乱本身。

但事实真的如表面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吗。

影片最后亚瑟杀了莫瑞被警方带走后,哥谭市陷入混乱,亚瑟(小丑)在警车放声大笑,此时的亚瑟或许颠笑症发作,或许是发自内心的颠笑,但到底是哪一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此时亚瑟就是小丑,小丑就是亚瑟。

当时警察有愤怒回应亚瑟的颠笑,警察说整座城市的混乱,都是因为亚瑟你引起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亚瑟(小丑)是混乱的祸根,可真相并非如此,影片一开始描绘哥谭市的背景,是垃圾工人不工作,整座城市就连富人区都是垃圾臭气冲天,鼠患严重,底层的民众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影片镜头下的哥谭市,不管是在街道上,还是在地铁,没有看到哥谭市的一丝干净,到处都是涂鸦和萧条,人们过度自我保护渐渐变成互相冷漠,过度冷漠形成互相排斥,排斥的极端则是无止境的暴力和混乱。

我前面研究亚瑟的人格心理的剧情分析,一直没怎么提到亚瑟和哥谭市之间的关系。

其实在哥谭市这样的环境下看来,亚瑟是真的混乱根源吗,亚瑟其实也只是一个受害者而已。

如果当初亚瑟扮小丑没有被抢广告牌,就算被抢了广告牌后也有路人相助。如果公车上小孩妈妈对亚瑟能友好些。如果心理咨询师再能和亚瑟交流再深入些,次数再多一些。如果邻居苏菲真的能和亚瑟做朋友。如果蓝道不出卖亚瑟。如果莫瑞不去嘲讽亚瑟。

如果托马斯韦恩能对亚瑟再耐心一些,甚至还能资助亚瑟,甚至托马斯代表的城市管理者,对哥谭市的管理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选择无视和无知。

如果亚瑟母亲潘妮能早些和亚瑟坦诚他的身世。

太多如果了,这又让我再次想起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或许哥谭市的贫富差距,民众的仇富心态,富人阶级的歧视和剥削,管理者的视而不见和冷漠,才是混乱真正的根源。

亚瑟一开始是混乱的受害者,后来变成了混乱的帮凶,再到最后亚瑟成为制造混乱的元凶,但至始至终,亚瑟都没有也不会是混乱的根源。

亚瑟在最后精神病院里,年老的心理咨询师再次出现,从最后亚瑟从病房出来时的血脚印看出,心理咨询师估计也被亚瑟杀害了。

这时候亚瑟成了混乱的化身,撒旦的象征,可能这个时候,亚瑟对于哥谭市的未来,才是混乱的根源。

此外,影片还要一个真相值得我们讨论,那就是亚瑟的母亲潘妮,她的精神幻想症是真的吗,托马斯韦恩真的没有碰过潘妮吗?亚瑟真的不是潘妮和托马斯的亲生儿子吗?

在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在化小丑妆准备去莫瑞节目,他拿起潘妮年轻时一张照片,照片后面写着托马斯韦恩署名的情话。

这真的是托马斯写的吗?还是潘妮自己意淫写在上去的?影片对此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给了一个极为开放的结局。

如果这句情话真的是托马斯所为,那整部电影的方向将会更加暗黑。

因为那就证明了潘妮当初没有说谎,托马斯和潘妮确实有一腿,而亚瑟可能真的就是他们的儿子,托马斯为了保持自己的名声,把潘妮逼成了精神病,也就是说,亚瑟从精神病院看到的资料证据,都是托马斯只手遮天伪造的。

当然,影片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让大家去猜想,并不是真的真相,其实《小丑》很多场景,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也并不十分明确什么场景是在幻觉中,什么场景是真实发生过的。

或许,这一切,都是小丑在精神病院幻想出来的。

这就像影片中的很多角色,充满了虚伪和谎言,而最后亚瑟,则变成了影片所有消极和负面的产物。

小丑警示

最后我们再探讨电影之外的话题,《小丑》这部电影是真的负面到极致的电影吗,影片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非常具有煽动性吗。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我解析到现在,我才第一次提到“煽动性”三个字。

我觉得影片并没有带给社会煽动性,因为真正的现实,会比《小丑》要复杂得多,真正的社会正面和负面的能量,都不是一部电影能承载和解释的。

相反我觉得《小丑》的警示作用很强,影片甚至能看成是一个寓言性的实验方向,让人们去展开讨论和研究,这也是《小丑》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影片虽然有不少充满极端暴力和血腥的画面,但正如昆汀的暴力美学逻辑一样,当我们直面暴力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暴力,因为影片暴力的背后,是让人们看到真正的残忍和反感。

而且影片并没有把社会描绘成万恶的地狱,也没有让亚瑟和观众有共情或共鸣联结,亚瑟虽然遭遇很惨,但他本身也疯得让人可恨。

亚瑟每次杀人时,他自己都是极度痛苦和扭曲的,这就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亚瑟的疯癫无序狂妄,而不是亚瑟复仇的快感。

影片这样的表现目的,就是让观众清楚影片的价值目的态度:不是煽动,而是中立。

《小丑》一直都试着保持克制冷静的价值态度,影片并没有偏袒任何正面和负面,而是静默观望。

或许吧,这样的没有态度也是一种态度,但我解读到更多的,是影片用压抑负面的暴力情绪,去让观众体会到现今文明社会的来之不易,绝对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燃烧的哥谭市,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文明大厦有时候是很脆弱的,在文化沙漠中建起一座文明大厦可能需要几百年上千年,但是想要毁灭它,可能只需要一瞬间。

我们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代表着暴力,无序,混乱,嫉妒,贪婪等等负面价值,但我们自己,同样可以选择去感化他,认可他,同情他,改变他。而不是像电影中被小丑控制了自己。

人性这个东西,就是人在神和魔鬼之间签下的契约。这或许正是《小丑》对于我们的警示。

终于絮絮叨叨聊完了,如果能看到这里的,那一定都是真爱,那也希望大家能真正的多多点赞转发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本尊最大的动力。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意义?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一部芭蕾舞剧有如此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这出古典芭蕾舞台剧经典中的经典,历经时代淬炼,在观众心中留下无可取代的地位,其艺术价值非凡。

好美的故事,好美的音乐,故事有了音乐,变得更扣人心弦;音乐有了故事,变得更耐人想象。作为一部永恒的经典,即使一百年,一千年以后,这部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也是无法忘却的。

你认为最好看的百合电影或电视剧是什么?

【1】首推《指匠情挑》(Fingersmith)(有些翻译成《荆棘之城》)BBC姬片三部曲之一,个人认为最好看的一部,三个小时分上下部,不但有颜值,剧情还有大反转!!Ps.两个主演的手都敲好看!手控一本满足

【2】《布卢明顿》(Bloomington)师生恋首推,老师是个既有颜又有身材无敌美腻的御姐(御姐控一本满足) ?但是结局貌似并不是很好,萝莉是个童星,后来因为拍戏和御姐分开了。

【3】《同心难改》主演是Lisa&SS,第一次看的时候被开头浓郁的印度风给吓到,第二次看发现是部好片,里面有一段两人去旅游,在宾馆里跳舞,那种欲拒还迎暧昧不清的氛围营造的炒鸡棒。结尾皆大欢喜还有一段很hot的船戏哟。

【4】《看不见的世界》主演也是Lisa&SS,背景是南非种族隔离盛行的时代,与《同心难改》两部是同主演同时期拍摄,故事背景不同,攻受不同,算是我的入坑姬片,迷了有段日子。Ps.千万别入真人坑,千万别入真人坑,千万别入真人坑!

【5】《四角关系》一部喜剧片,女主在婚礼上遇见花店老板然后一发不可收,女主之一是权力的游戏里的色后,里面的男主很暖,第一次看姬片心疼男主的。Ps.该片证明该弯的直不了啊哈哈。

【6】《卡罗尔》(Carol)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15年最火的姬片,大魔王掰弯了无数天朝迷妹。

【7】《吻我》(Kyss mig)还不错,讲述了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男友力Max,眼睛敲漂酿!(当时就是看混剪喜欢女主的眼睛才去看的)

【8】《面子》一部喜剧,女主怂的可爱,围绕面子展开一些关于文化的探讨。女主好像是美籍华裔,普通话很别扭,女主的妈妈跟一个比她小很多的男的在一起还有了孩子,最后女主跟女朋友在一起,女主妈妈也跟小男生在一起,皆大欢喜。

【9】《Yes or No》泰国很有名的姬片,难得的女主之一非常的男性化,但是看了很舒服,不像某些国产烂片(对没错我说的就是错了性别不错爱)P开始的时候对T有偏见,后来一步一步被感动。唯美的校园爱情。

【10】《阿黛尔的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船戏,啧,看的人脸红心跳,但凡有人问我姬佬怎么爱爱我都直接说:去看阿黛尔的生活吧。

【11】《年轻的女王》(The Girl King)讲的是十七世纪瑞典女王克里斯提娜的故事。女王穿上戎装超帅气!主要讲的是女王的生平,感情戏并没有很多。

【12】《克洛伊》影片讲述了阿曼达演的高级应召女郎受摩尔阿姨演的直女御姐医生所托,勾引貌似出轨的丈夫结果爱上医生最后死了的故事。「be预警」

【13】《南茜的情史》又名《轻舔丝绒》BBC姬片三部曲之一,讲的是女主的情史,个人并没有觉得很好看,但是貌似挺多人喜欢的。

【14】《灵契》BBC姬片三部曲之一,女主是个贵妇,探监的时候看上了一个女囚,女囚自称可以和鬼魂交流是个灵契,坑蒙拐骗在女主的帮助下越狱结果和女主的女仆远走高飞了,最后女主悲伤欲绝跳河自杀了。「be预警」

Ps.BBC姬片三部曲都是改编自Sarah Waters的同名小说,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原著(然而一般没人有勇气去啃原著吧…)三部中个人最爱《指匠情挑》

【15】《裂缝》绿娃颜值担当,病娇的最高境界。青春期的孩子在封闭而缺少成人管教下,将人性中黑暗和暴力的一面激发出来,讲述了“儿童残忍的本性”。「be预警」

【16】《呼吸》法国电影,不推荐,只有女主的颜值还看的过去,剧情非常的boring,片子有些压抑,最后女主把女二闷死了…「be预警」

【17】《恋恋师情》呐,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师生恋,个人觉得一般般,没有布卢明顿好看。(听说有两个版本的结局)

【18】《植物学家的女儿》李小冉主演,故事背景是80年代的中国,最后两个女主被判死刑了,看完心好痛,当时的社会观念真是太可怕了。「be预警」

【19】《油炸绿番茄》毒妈颜值爆表!因为电影比较早,百合情节比较隐晦,原著是妥妥的百合。

【20】《意乱情迷》也是病娇,女一和女二在亲热的时候被女二的妹妹看见了(论锁门的重要性)然后女二为了免受谣言之扰跟一个男生在一起了还说是女一骚扰她,女一有些中二,跟女二的男朋友决斗,最后跳楼死了…「be预警」

【21】《同窗的爱》一个直女被掰弯的故事,小金毛rio可爱,主演一个像娜塔莉一个像斯嘉丽,最后是he。

【22】《自梳》号称中国第一部女同电影,毕竟挺早的,有些地方看起来有点傻,还刷新了我对刘嘉玲演技的认知。但那种战火纷飞中的感情还是挺感人的。

【23】《惊世狂花》(又名《大胆的爱,小心的偷》)两个女人偷黑帮的钱并且逃离的故事,用了插叙和倒叙的手法,女主智商超高,后半部分太刺激了,欲罢不能。镜头转换棒呆!Ps.这部电影是黑客帝国导演的处女作。

【24】《彼时曾相伴》一部师生恋的微电影,讲的是语文老师和课代表之间的故事,真人真事改编,豆瓣上有原帖。毕竟微电影,有些地方不够精致,主演的台词也有些生硬,初看有些地方会觉得有点尴尬,但是整个故事还是很美好的,在微电影里算是良心作品了。Ps.课代表的情书写的rio棒啊!

【25】《夜幕低垂》女主是个神学老师,女二是马戏团的,个人觉得并没有特别好看,女二的那个马戏团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人,最后是he,女主有条狗,好像是象征着她的爱情,所以那狗死了最后又活了,有点魔幻。Ps.b站上的名字改掉了,叫《黄昏之后》

【26】《游园惊梦》王祖贤(荣兰)、宫泽理惠(翠花)、吴彦祖(邢志刚),这颜值绝对有保障。翠花是荣兰的表哥的五姨太,卖唱求生,和荣兰互生情愫(个人感觉不太明显),荣兰是老师,后来和邢志刚有一腿…不得不说剧情有些狗血,而且配音也有点奇怪。颜值是亮点,祖贤开始的时候穿西装梳大背头帅惨了!长手长脚抽烟都帅哭我!宫泽理惠超瘦,手超好看!彦祖全裸洗澡(镜头一直到人鱼线),然后和祖贤滚了床单(彦祖你长得帅,但是拆百合cp我不能原谅你)。彦祖挺晚才出场,但是一出场cp就乱了,祖贤貌似有点渣啊…后来荣兰还是选择了翠花,最后貌似翠花死在了心爱的荣兰的怀里?分不清be还是he了,自行分辨吧。

【27】《冰雪奇缘》算不算百合个人看法不同,但是腐眼看人姬姐姐有魔法,因为小时候不小心伤到了妹妹就一直把自己隔离起来,妹妹每天都在姐姐房门口唱歌让姐姐陪她玩,后来妹妹要跟一个刚认识的王子订婚让姐姐失控了,姐姐让整个国家陷入严冬然后逃到了深山老林,妹妹去找回姐姐半路又遇上了另一个男人(一路相处互生情愫?)妹妹找到姐姐结果又被姐姐伤到了,心被冻住,然后会逐渐冻住全身,要真爱之举(高亮)才能使之融化,于是回去找王子,结果王子是个坏银要杀姐姐,妹妹上去帮姐姐挡剑刚好全身被冻住,姐姐非常伤心,上前抱住妹妹哭,然后妹妹就解冻了!都没后来那个男人什么事,所以姐姐才是真爱嘛!总的来说画面还算精致,但是貌似是歌舞剧(不确定该如何定义…),话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跳起来了…剧情除了最后那段百合姐妹情不按套路出牌其余还是挺老套的,个人觉得稍微有点幼稚。

【28】《橘色》被"全程iPhone5s拍摄"所吸引,然而主角是两个变性妓女(男变女,有dick)只有色调和BGM还不错,剧情嘛,就是撕逼…好奇和不怕雷的可以去看看…(话说这到底算不算百合片?)

【29】《男孩不哭》女主性别认知障碍,天天撩妹,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真爱,被俩人渣开枪打死了,结局接受无能。「be预警」

【30】《罗马的房子》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西班牙母亲和一个一周后就要嫁人的俄罗斯姑娘在罗马相遇,短短一晚上的相处让她们深陷爱河,算是一个一夜情的故事主题曲《Loving Strangers》很能揭示什么,主演身材都不错,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都是没有穿衣服的,船戏尺度也挺大。

【31】《时时刻刻》三个故事由一部小说——《达洛维夫人》串联起来,妮可饰演的伍尔芙是写故事的人,摩尔是读故事的人,梅姨与书中角色的经历吻合,是演绎故事的人。三段故事交叉进行,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转场巧妙,背景音乐十分契合,三个奥斯卡影后的演技也都不错。三个主角都有与同性之间的感情戏,但是同性并不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最主要的东西,主要想表达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对自由的向往和在孤独中对灵魂的救赎。Ps.看这部电影需要一定阅历,否则很难产生共鸣还有单纯为了看百合的还是放弃吧,百合线都只是点缀没有深入。

【32】《被拒人生》摩尔演的警察被查出肺癌晚期,她想死后将养老金转到同性伴侣名下,但是提议一直被一群委员会的直男癌拒绝,她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起了一场同性恋平权运动。(我才不会说我泪目了好多次)

【33】《一个完美的结局》讲了一个中年富婆找不到生活的激情于是找了一个妓女结果两人相爱的故事,最后富婆得癌症死了……(片中有大量无意义的镜头切换,有点无聊)

【34】《黑天鹅》一点都不姬,只有一小段貌似是女主臆想出来的船戏,还是以剧情和悬疑为主,波特曼的颜值和演技都还不错。

【35】《副作用》并不是百合为主,里面有一段百合情节,麻辣的演技棒呆,剧情也值得看。

至于为什么喜欢看,你懂滴??

柴可夫斯基十大名曲赏析?

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是世界古典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有很多名曲。

如《如歌的行板》,这部作品旋律婉转动人,每一个音符都散发着高贵而纯净的芬芳。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天鹅湖》采用交响乐写作手法,构建了一个宏大的音乐场景。《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悲怆》它是老柴生前自认为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龙族3零号是谁?

是江南著作的幻想系列小说《龙族》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在《火之晨曦》中首次登场。

外貌是十三四岁的少女,自称十八岁。虽然个头不高却有着惊人的美艳度,穿上高跟鞋后俨然女王殿下。

曾经身份为黑天鹅港的38号雷娜塔·叶夫根尼娅·契切林娜。

13岁与被死死禁锢在病床上的零号成为朋友,圣诞节(同时也是雷娜塔的生日)当晚在黑天鹅港被炸毁之前与零号一起逃离并立下约定:这一路上我们将不彼此抛弃,不彼此出卖,直到死亡的尽头。

在燃烧的圣诞夜立下新约,零号表示“在你对我还有用的时候,我是不会放弃你的。”

后与零号一同来到莫斯科,正赶上苏联解体。零号用十万卢布在雷娜塔的父母手里买下了雷娜塔,并杀死了舍弃她的父母。自此雷娜塔改名为零,跟随零号一起前往中国。

天鹅湖独舞介绍?

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作品名称

芭蕾舞天鹅湖

外文名称

Ballet Swan Lake

创作年代

1876年

文学体裁

芭蕾舞剧

作者

柴可夫斯基

取材

民间传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