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朱辂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史卷之九近体诗2

1、卷之九近体诗(2)2、比长沙小六倍的汝城县在历史上出过哪些改变历史的人?3、郊祀歌中关于秦人五帝信仰的那几篇叫什么名字?中国古代文学史卷之九近体诗(2)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晓钟鸣上苑,宫莺次第翔”欲惊啼暂断。方朔金门侍“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与君聊一寻。寄言尘世客,王昌是东舍。河汉九泉开,疑是大夫哀,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朱辂的代表作品,以及朱辂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卷之九 近体诗(2)

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晓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听宫莺

春树绕宫墙,春莺啭曙光。《文苑英华》作“宫莺次第翔”。欲惊啼暂断,移处弄还长。隐叶栖承露,攀花出未央。攀,一作“排”。游人未应返,为此思故乡。《文苑英华》作“为此始思乡”。

早朝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城乌睥睨晓,乌,《文苑英华》作“鸦”。宫井辘轳声。方朔金门侍,侍,《文苑英华》作“召”。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

愚公谷三首

原注:青龙寺与黎昕戏题。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吾家愚谷里,吾,顾可久本作“愚”。此谷本来平。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归临,一作“窥林”。

杂诗

双燕初命子,五桃初作花。初,一作“新”。作,凌本作“结”。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过秦皇墓

秦,《文苑英华》作“始”。○时年十五,《文苑英华》作“时年二十”。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功德冠群英,弥纶有大名。轩皇用风后,傅说是星精。就第优遗老,来朝诏不名。留侯常辟谷,常,一作“尝”。何苦不长生?

谋猷为相国,翊赞奉乘舆。赞,一作“戴”。乘,《文苑英华》作“宸”。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齐侯疏土宇,汉室赖图书。僻处留田宅,仍才十顷余。顷,《文苑英华》作“亩”。

旧里趋庭日,新年置酒辰。闻诗鸾渚客,献赋凤楼人。北阙辞明主,阙,顾可久本、《文苑英华》俱作“首”。东堂哭大臣。犹思御朱辂,不惜污车茵。

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谁言断车骑,言,《文苑英华》作“将”。空忆盛衣冠。风日咸阳惨,笳箫渭水寒。无人当便阙,应罢太师官。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忽见刍灵苦,苦,顾可久本、《文苑英华》俱作“善”。徒闻竹使荣。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返葬金符守,守,刘本、顾可久本俱作“宇”,非。同归石窌栖。栖,一本作“妻”为是。卷衣悲画翟,持翣待鸣鸡。容卫都人惨,山川驷马嘶。犹闻陇上客,相对哭征西。

涂刍去国门,秘器出东园。太守留金印,夫人罢锦轩。旌旄转衰木,箫鼓上寒原。坟树应西靡,长思魏阙恩。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二首

锦衣余翟黻,黻,一作“茹”。绣毂罢鱼轩。淑女诗长在,夫人法尚存。凝笳随晓旆,行哭向秋原。归去将何见,谁能返戟门?

石窌恩荣重,金吾车骑盛。将朝每赠言,入室还相敬。迭鼓秋城动,悬旌寒日映。不言长不归,环佩犹将听。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歌二首

刘本、顾可久本俱作《送奚侍郎夫人寇氏》,非。《文苑英华》题上多“吏部”二字。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能令谏明主,明,一作“皇”。相劝识贤人。劝,《文苑英华》作“助”。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女史悲彤管,夫人罢锦轩。卜茔占二室,占,《文苑英华》作“瞻”。行哭度千门。秋日光能淡,寒川波自翻。波,《文苑英华》作“浪”。一朝成万古,松柏暗平原。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树转宫犹出,笳悲马不前。虽蒙绝驰道,京兆别开阡。

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骑吹凌霜发,旌旗夹路陈。恺容金节护,恺,一作“礼”。册命玉符新。傅母悲香褓,君家拥画轮。射熊今梦帝,今,顾元纬本作“非”。秤象问何人?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心悲阳禄馆,阳,一作“四”,非。目断望思台。若道长安近,何为更不来?

西望昆池阔,东瞻下杜平。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五校连旗色,千门迭鼓声。金环如有验,还向画堂生。

成按:五诗中,羊祜事凡二用,晋明帝事凡二用,王子晋事凡三用,魏邓哀王事凡二用。右丞全不以此为诗病,若使今人下笔尔尔,有不訾其俭于书卷者乎?

比长沙小六倍的汝城县在历史上出过哪些改变历史的人?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属于郴州市,与广东、江西相接,属三省交界之重要通道。

汝城县历史悠久,早在东晋时期便以“汝城”设县,是湖南乃至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那么汝城县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名人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就是唐代中期著名宰相宋申锡。宋申锡虽然曾高居宰相之位,但在与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的对抗中,宋申锡没有发挥好自己的宰相职责,致使朝政甚至是皇帝都被宦官所节制,虽然这一结局与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朝政格局有非常大的联系,但宋申锡等人的个人能力与魄力也占据很重要的因素。

其次就是宋初著名文臣邵晔。邵晔是汝城县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进士,邵晔为人正直,为官清廉,颇得宋太宗赏识。

接下来就是宋代另一位大臣朱辂了。朱辂也是进士出身,与邵晔一样,是一个清官,不仅如此,他也是出了名的孝子,他曾因母亲年老而坚决辞官,回家照顾母亲,在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朱辂的行为无疑是天下人的榜样,也因此他受到了当时朝廷的嘉奖。

明朝成化年间两广总督兼太子少保朱英也是汝城县人,朱英为官清明正值,嫉恶如仇,爱民如子,文治武功俱佳,为大明朝的边防安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史称:“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朱英死后,颇受两广百姓追念,正德年间,朝廷追封朱英谥号为“恭简”,被朝廷追封谥号,也是大臣死后无上的光荣和对他最大的肯定了。

除了以上这些人外,像工部尚书曾鉴也是著名大臣,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太子太保;清末两广总督,湘军出身的何明亮也是汝城县人。

不仅如此,汝城县还是有名的红色县,曾涌现出了李涛、朱良才两位开国上将,宋裕和中将,我党早期革命女前辈朱舜华,我军早期优秀将领邓毅刚,抗日英雄叶振宇等诸多名人。当代著名诗人朱子奇、地理学家李洪光也都是汝城县人。

除此之外,汝城县还有一段非常值得记住的历史,那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曾在汝城县当过县令,而就是在汝城县的这段时间里,周敦颐写下了传诵千年的《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篇《爱莲说》可是当年必备的课文,而且也是为数不多的读起来不那么枯燥甚至还有点想象和憧憬的古文。

虽然周敦颐不是汝城县人,但因为这段经历和这篇《爱莲说》,将周敦颐划为汝城县人也无可厚非,毕竟周敦颐在这里留下的众多文化印记永远都属于汝城县。

郊祀歌中关于 秦人五帝信仰的那几篇叫什么名字? 中国古代文学史

秦朝祭祀的上帝,只有四个,分别为:白帝、青帝、黄帝、赤帝,少一个,其中原因,谁都不知道。

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位五帝。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太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吕氏春秋`召类》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月祠,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拜於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刘邦)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史记 封禅书》

五郊谓东郊、南郊、西郊、北郊、中郊。古代礼仪,帝王于五郊设祭迎气。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 ;立秋前十八日,迎 黄灵 于中兆,祭 黄帝 后土 ;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 白帝 蓐收 ;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 黑帝 玄冥 。《后汉书·明帝纪》:“是岁(中平二年),始迎气於五郊。”

《汉书.礼乐志》谓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命司马相如等作郊祀歌十九章,其目多以歌之首句为名。以用于郊祀天地。以后历代王朝的这类歌辞,大都沿袭汉代之旧。

天子是上帝之子、是奉天承运,即奉天命而治理天下。人间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方上帝轮流所感应而生的,因此也称为“感生帝”,如尧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黄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汤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苍帝所感生。封禅,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白虎通义》曰:“受命之君,天之所兴,四方莫敢违”。司马光于《册问王道》中谓:“王者受天命,临四海,上承天之序,下正人之统”。

中华文化中,五帝是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仅次于“单独郊祭上帝(共五个,又称:五方上帝、五天神)”,五帝属于大祀,祭祀内容包括作为主祭的五方上帝,以及各自配帝、各自从祀官、各自从祀星、三辰、四方七宿等一起组合祭祀的仪式,一年一次,于孟夏之月,必须见龙星,即可开始祭祀。

雩五方上帝于雩坛,五帝配于上,五官从祀于下。

帝,牺牲用十太牢,即:每帝一牛,共十头牛。笾豆之后的,与郊祭数量一样。有无少牢(羊)一般各朝各代会有区别,但是,此为最高等级祭祀,所以,自古以来,牺牲均为“牛”,唐朝左右,在祭祀中,取消了特牛。只有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特殊。

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六种说法: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五帝祭祀内容,合计如下:

1.上帝:东郊青帝 配帝:伏羲 从祀官:句芒 从祀星:岁星 另有从祀:三辰、东方七宿

(代表:春天 神兽:青龙 五行:木)

2.上帝:南郊赤帝 配帝:神农氏 从祀官:祝融 从祀星:荧惑 另有从祀:三辰、南方七宿

(代表:夏天 神兽:朱雀 五行:火)

3.上帝:中郊黄帝 配帝:轩辕 从祀官:后土 从祀星:镇星

(五行:土)

4.上帝:西郊白帝 配帝:少昊 从祀官:蓐收 从祀星:太白 另有从祀:三辰、西方七宿

(代表:秋天 神兽:白虎 五行:金)

5.上帝:北郊黑帝 配帝:颛顼 从祀官:玄冥 从祀星:辰星 另有从祀:三辰、北方七宿 (代表:冬天 神兽:玄武 五行:水)

中国从秦朝开始,合并、统一祭祀礼仪,“五方上帝大祭祀”、“山川五岳”等大祭祀的传统,始于秦始皇,从此结束了混乱的局面。但是,秦朝仅仅是简单合并,由于祭祀礼仪制定中,有很多术士参与,神仙迷信色彩浓厚,祭祀中,等级仍很混乱,以祭山为主,尤其以泰山为最重要。祭祀山川用牛,而祭祀上帝用马,与“周监二代”一样,秦朝祭祀,马,比牛更加尊贵,为“第一等”。

五方上帝,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称为五帝、五方帝、五天帝、五方天帝、五方天神等。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六辂祭祀: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其中,昊天上帝为自然上帝,即苍天;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五帝有先天五帝和后天五帝之分。先天五帝为统治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之天神、天上之帝,即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后天五帝即天下之帝,为华夏上古五位圣王贤君,即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人们相信其死后亦成为神,辅佐昊天上帝和先天五帝统治五方。先天五帝在儒教和道教信仰中有不同的称呼。

依中华传统,祭祀五方上帝是极为重要的宗教祭祀。如隋朝分三种规则等级的祭祀,《隋书·礼仪》载:“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五方上帝紧随昊天上帝并列为大祀。以郑玄为代表的神学体系认为上帝为天之别名,总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与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为一方天帝,分别为中央土德黄帝含枢纽、东方木德青帝灵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纪。以王肃为代表的宗教系统认为五行人帝可称为上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上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称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称天。《隋书‧礼仪》:“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五经通义》:“天皇大帝亦曰太一。”郑玄云:“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即五方上帝为昊天上帝佐。

五方上帝分别配五行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黄,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颛顼水德、赤帝火德、黄帝土德。五方帝又称五行帝,又皆为人帝,故又称五行人帝。

中国古代的郊庙祭仪是国家祭祀体系的中心,经历了从远古到清代的漫长演变过程。“郊”简言之即南郊祀天,北郊祭地,“五郊”祀五帝,另外还有日月、山川、风雨雷电诸祭仪。“庙”即古代皇帝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庙。“帝”在郊天祭仪中指天帝,在宗庙祭仪中则指部落始祖。“帝”在甲骨文中或做束薪形,辞例有四百余版,为“燔柴祭天”之禋祀;或做花蒂形,古音与帝相近之字多有“根基”、“原始”等义,古帝如黄帝、炎帝、帝喾、帝挚等很可能是从始祖之意而称为“帝”的。当然,单从字形上来判断上帝的神格是困难的。西周时代,对上帝的称谓很多,如《大雅·云汉》吴天上帝,《月令》皇天上帝,《尚书·吕刑》、《师询簋》皇帝,《大雅·文王》上帝,《周颂·思文》、《大丰簋》天,《大雅·文王》、《井侯簋》帝,《召诰》、《大克鼎》皇天,《周颂·吴天有成命》昊天等。对上帝、祖先的祭祀专名为“禘祭”,内容复杂,但大要不出祀天、祭祖两类。前者为“外祀”,实际上即殷周时代的郊社之礼;后者为“内祭”,为宗庙之礼。郊社之祀主要为“禋祀”,即升烟祭天,加牲体与玉帛于柴上焚烧,因烟气上达以致其精诚。《尚书·虞书》:“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周颂·维清》:“肇禋”,郑笺:“文王受命,始祭天而征伐也。”《洛诰》:“明禋”,《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在祭祀仪式中,周代保存的远古大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漤》、《大武》都得到了应用。

殷周祭祀制度对汉唐郊庙仪式具有很大影响。汉唐祭祀礼仪活动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对“天神”(即上帝)、“地示”(即后土)及“人鬼”(即“先妣”、“先祖”)的祭祀是汉唐国家祭祀的主要内容,并且逐步定型为南郊祀天、北郊祭地、宗庙享人祖的仪式活动。郊祀仪式中,皇帝自称“天子”,通过“绝地天通”,祭祀天神与祖先,获得沟通神圣世界的独占权和神圣权威,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

朱辂的代表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朱辂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朱辂的代表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