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明代李日华的代表作品,以及明代李日华的代表作品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竹 (明)李日华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 这首古诗是什么
这首诗名为《竹》,作者是明代画家李日华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与竹有关的诗,是说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柳树和绿竹似乎都已入眠,作者也以古书为枕,进入梦乡,在梦中独独记住了筼筜这一篇。筼筜念作“yúndāng”是竹子的一种。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西厢记的作者是谁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下面跟着我来看看西厢记的作者是谁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两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曲词;另存散曲数首,曲词优美,《西厢记》尤为出色,是他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崔莺莺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中,她内心强烈地追求着爱情和幸福。她和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中相遇,张生的痴情和才华博得她的爱慕,但相国小姐的身分和她所受的教养,使她感到不能自由表达爱情的苦恼。张生解普救寺之围,本应与她结为夫妻,但老夫人的变卦,给她以沉重的打击,反抗的意识开始觉醒。她逐渐从犹豫动摇、怯弱和顾虑中解放出来,终于突破束缚,和张生美满结合。
张生(张君瑞)
张生先父官礼部尚书,可见他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幼在此环境熏陶下,勤奋学习,学成满腹文章以求金榜题名。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多次应举,均名落孙山,因此“书剑飘零,游于四方”。由此可见,张生的愿望是:但求功名日,光宗耀祖时。但这位饱学之士在偶遇莺莺时,却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将23年的艰辛与努力置于十八层地狱,义无返顾地把追求自由爱情放在第一要务。于是经史子集却成了他追求爱情的幌子,在之后的岁月里他相思难寐,更别说读书学习了,在普救寺英雄救美,绞尽脑汁争取爱情,终于爱情有望,却遭崔夫人拒绝,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未料到自己的爱情却建立在功名的基础之上“得官啊,来见崔夫人;驳落啊,休来见崔夫人”的确,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未遇莺莺时,张君瑞“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遇莺莺后,他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
红娘
红娘不仅仅是一个婢女,而且是剧里剧外的联络人,她作为作者代言人,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着剧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红娘奔走于崔、张之间,周旋于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中,老夫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维护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要打破它,就需要红娘这样具有大胆的反抗精神而又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侠气角色,她见义勇为,情缘反礼,愿为“有情人终成眷属”扫除障碍铺平道路,因此,她在剧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老夫人
老夫人是一个多苦多难的、已经衰败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长。丈夫刚刚去世,能够担负起家庭支柱的小儿子尚且年幼,显赫的相府之家转眼之间变得只剩“至亲三四口儿”,而客居萧寺,后面会遇到什么麻烦,她一无所知。老夫人的丧夫之痛和对未来世事难料的苦楚,不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莺莺小姐所能体会和理解的。老夫人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她的一段“子母孤霜途路穷”的唱词,反映了她对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感伤,这对老夫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她痛感门庭冷落、处境凄凉,所以她特别想为女儿寻一段既可以维持崔家贵族之家的社会地位,又能给女儿带来幸福的婚姻,因而,如张生这般之人断然不是老夫人的理想人选。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莺莺传》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张生却勇于追求爱情,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既可爱又感人。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更是强烈,在与张生互生情愫后,她全然不顾世人的眼光,主动接近张生。送张生进京赶考时,她对张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归来。这种毫不掺杂物质诱惑的纯洁爱情观,令人动容。除了男女主角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红娘形象也相当突出,她本受崔夫人之命,去监视小姐的一举一动,结果却成了帮助小姐追求自由爱情的好帮手。她聪明机灵,有智有谋,周旋在张生和崔夫人之间,每每都会将强横的崔夫人逼得无言以对,说她是张生和莺莺的爱情军师,一点儿都不为过。两人最后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要多谢红娘从中穿针引线。
除了饱满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和明确的主旨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唱词也十分突出,极富诗意,读起来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极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后世影响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历代文人对《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译本,影响所及,遍布全球。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不仅在戏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还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927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由侯曜执导,第一次出现在荧屏上;1940年,张石川导演、范烟桥编剧,由周璇主演了另一版本的《西厢记》;1961年,香港赵一山导演了一出越剧戏曲片《西厢记》;1965年,香港邵氏兄弟出品的电影《西厢记》,由岳枫导演,凌波、李菁、方盈等主演;1994年,马加奇导演了6集剧集版《西厢记》;2006年,苏舟导演了3集电视剧《西厢记》;2013年,由路奇执导的30集电视剧《西厢记》上映,除了保持原著中以爱情为核心的主线之外,活泼娇俏的红娘在剧中也有了生死之恋。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李日华的人物轶事
李日华与宿迁
李日华(1565-1635),是中国明代的大名士,他精于鉴赏,号称“博物君子”,他有两多,一是著作多,二是别号多。在晚明文人画界,明代士大夫都有好古博物之闲趣,以董其昌、王惟俭、李日华为最负盛名。他们时与闲居江南众多明代遗民画家、名士寄情于山水、借画抒怀,广集民间闲闻轶事。
据《名人书画集》图录,明崇祯三年(1630年)李日华作《宿迁溢水图》轴,成为传世作品。《明史》记载:崇祯年间,黄、淮涨溢,议者复请开高堰。淮、扬在朝者公疏力争,议遂寝。然是时建义诸口数决,南达宿迁之黄墩湖、骆马湖,从董、陈二沟入黄河。引泗合沂济运道,以避黄河之险。李日华所绘《宿迁水溢图》轴,写实描绘了宿迁水溢之灾,成为图录宿迁溢水的开山画家。从李日华现存世的山水作品《枫林钓舸图》、《仿古山水》、《竹懒三绝》、《兰石图》中,我们可领略到受江南文化滋养和孕育的李日华画风。他的画作渗透着江南文人追求的是一种儒雅、雍容、悠闲、精致、细腻、含蓄的审美情趣,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圆通透彻的灵根悟性,精湛融会的多种艺术才华。透过李日华的《宿迁水溢图》画作,欣赏其潇洒自如、典雅不俗的绘画风格,我们又可以看到他内心关心国事民生、浓烈如火、慷慨激昂的另一面。
宿迁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酒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商周和春秋时期,这里为诸侯属地。秦汉设县,东晋称郡,唐代宗宝应元年改县名为宿迁至今,宿迁哺育过无数英雄豪杰,西楚霸王项羽就是最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境内迄今亚洲大陆发现最早的双沟醉猿化石,其重要性,不仅是科学意义上的发现,同时,也是对中国自然酒的生态环境起到值得深入研究和加以保护的文化价值。
书画题诗与酒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之后,他们“解衣盘薄须肩掀”,从而使“破祖秃颖放光彩”,酒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有不少有关酒文化的题材,可以说,诗、书、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日华便是其中的酒、诗、书、画大家之一。
公元1621年初春,山始桃花盛开的时节。董其昌等名士应李日华之邀,在紫桃轩书斋饮桃花酒,论古今书,纵谈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传世名篇《酒德颂》:“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又品赵孟頫《酒德颂》帖,董其昌说:“行草书中,章草笔意,则有潇洒,精巧之风,颇具创意,不愧元大家赵孟頫秀逸章草之作。”酒意诗情之中,李日华邀董其昌醉书刘伶名篇《酒德颂》,董其昌酒兴正浓,欣然而书,由于记《酒德颂》原文有误,且有几字出入,如“醒”写作“醉”字等,皆属于董其昌酒后醉书之故。此作与其《白居易琵琶行》、《草书怀素自叙帖》的代表作相比,毫不逊色。后来李日华说:“几字出入,当为瑕不掩玉之美。”由此可见书法历史上大多颠峰之作都与酒结缘。
李日华的诗歌跌宕风流,通脱潇洒,吐属不凡,以平易亲切的语言构造出清新明朗的意境,其题画诗大多与酒有关,读来别有风味。他在《题画长幅》上写道:“休将物色撩诗句,且读闲书纵酒杯。”又在《辛亥春莫题扇与细君》题写:“家住江南杨柳村,春来酿得百花樽。平生解笑刘伶妇,酒国同游胜鹿门。”题扇诗是李日华的又一风雅行止,在《题画尔瞻扇》上书道:“瓦盆注酒,石盆注墨。酒尽墨酣,颠倒狼藉……”
李日华爱画兰竹,因其最泼得出,最可练笔力、笔法。兰竹之题材,古人多为之。元明两代,画兰竹者特多,但成功者究属少数,李日华可算画兰竹大家之一,其题《兰竹》诗又多与酒相关,且有“一枝香露能醒酒,几叶清风伴读书。”;“飒然清风来,醒我昨夜酒。”;又有:“忘却酒瓢深草裹,醉醒月出又来寻。”的题兰竹诗句。
明代李日华的代表作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代李日华的代表作品是、明代李日华的代表作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