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但焘代表作品 活着和死去的区别在哪里

曾扮演主旋律作品《闯关东2》里讨人喜欢的“之前看过一个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特别是在公共厕所抱着孩子强忍泪水的镜头让我感触最深,最后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熬过那段为时不长的艰难时期,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淮南子》是由汉初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人共同编撰的一部集大成作品,是在《山海经》之外搜罗神话最为宏富的著作。卷二...

但焘代表作品,焘字用于人名好不好?

焘字详解

拼音:tāo 简体总笔画:11 部首:灬

繁体:焘 繁体总笔画:18 康熙字典笔画:18

五行:火 浮图塔起名推荐用字

流行度:

知名度:

主要字义:焘是个多音字,念tāo时,多见于人名。念dào时,意为覆盖,荫庇,承受等。

含有“焘”字的四字成语:暂无。

含有“焘”字的名人用字:

赵锦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2002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曾扮演主旋律作品《闯关东2》里讨人喜欢的“小半达”、《沂蒙》里令人感动泪流的“继成”,被称为“主旋律小生”

活着和死去的区别在哪里?

活着会在我们不知不觉中,熬过那艰难的时期,还记得这样一句话“你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

之前看过一个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里面的主人公克里斯用全部的积蓄购买医疗器械,并每天奔波于各家医院和诊所,但却并没有成效。于是决定转行,和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争抢证券公司实习机会。

他的妻子无法忍受平穷的生活而逃离落跑,被房东刚出去,最后不得已只能和儿子一起流落街头,在火车车站,公共厕所过夜。特别是在公共厕所抱着孩子强忍泪水的镜头让我感触最深。

虽然克里斯这时候生活,工作,婚姻都不顺利,但他也没有轻生的念头 。一天一天的过,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最终成功的打动了公司领导,成为了一名股票经纪人,熬过来那个最艰难的时候,自此事业一帆风顺。

影片中还有一个镜头,是克里斯走入人群中,从一开始的逆行,迷茫,到调转方向,含泪鼓掌,再到大步前进,微笑行走,我想这也是克里斯人生的一个影射。

所以在面对困境,巨大压力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做好每一天,最后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熬过那段为时不长的艰难时期。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而中国的文学传统是由抒情性诗歌和记叙性散文开创的,但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淮南子》是由汉初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人共同编撰的一部集大成作品,是在《山海经》之外搜罗神话最为宏富的著作。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当时这部耗费精力巨大的“百科全书”,现在流传下来仅存《内书》二十一篇,分别为:卷一、原道训;卷二、俶真训;卷三、天文训;卷四、地形训;卷五、时则训;卷六、览冥训;卷七、精神训;卷八、本经训;卷九、主术训;卷十、缪称训;卷十一、齐俗训;卷十二、道应训;卷十三、氾论训;卷十四、诠言训;卷十五、兵略训;卷十六、说山训;卷十七、说林训;卷十八、人间训;卷十九、修务训;卷二十、泰族训;卷二十一、要略。就是今天的《淮南子》。

该书虽然主要宗旨属于道家,但亦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梁启超曾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也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作品内容突出神话特色

1.四大神话

《淮南子》最大的功绩是完整记录和保存了著名的四大神话,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其中的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先秦时代已有记载,但以《淮南子》的记载最为完整;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则是第一次出现,属于中国的创世神话和洪水神话。

例如对于后羿射日在《淮南子》之前,还有一些其他相关记载。《山海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是指,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值班,并未酿成祸害。《楚辞·招魂》说后羿射下太阳,只剩一个,但并未说明具体细节。《淮南子》则交代了后羿射日的原因,并丰富了射杀九个猛兽以及受命于尧的信息。

2.缤纷神仙

《淮南子》记载了缤纷的神仙形象,举凡天地日月、雷雨风电,莫不有相应的神仙。例如,太阳是一切能量的源泉,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因而成为古人的想象重点。

3.天地通道

《淮南子》还记载了两条通天的途径:一个是南方的都广山,“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都广山是天神从天上往人间的通道,建木是登天的天梯,但不大为人所知。二是西方的昆仑山,是著名的登天之路。昆仑山至高,看上去很容易与天相连。对比看一下,《山海经》说:“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又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这里,昆仑山又成了天帝和百神的居所。

《淮南子·地形训》对昆仑山有详细描写,认为它由大禹治水而成,有增城九重、宫室千间,又有名木佳树、精美宝玉、园圃流水。昆仑山顶上的“悬圃”,乃“帝之平圃”,清水出泉,温和无风。

昆仑早期的意义是承载死亡的神秘场所,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黑暗的墓丘变为仙界的乐都。至迟在战国后期,昆仑山的想象已趋于正面。《淮南子》所记载的昆仑山,完全是升仙和光明的所在。

刘安死后,民间逐渐流行升仙的传说,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东汉王充《论衡》力辩淮南王成仙说为虚妄之谈,认为“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淮南之国,在地东南,如审升天,宜举家先徙昆仑,乃得其阶;如鼓翼邪飞,趋西北之隅,是则淮南王有羽翼也。今不言其徙之昆仑,亦不言其身生羽翼,空言升天,竟虚非实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王充时代昆仑山已是唯一的天地连接通道。

文学风格成因,凸显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系统总结

我们知道,在先秦,我们的文化承续,主要是由孔子集三代文化之大成,把它流传民间,方使文化不曾因王室遭兵燹而彻底断裂。在这之前,中国的道统文化属于王官学,也就是帝王御民之术。只在王室继承人身上传授,非常神圣,由历代史巫掌管。到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王权式微,可能逐步也向分封王室后裔传授。尽管没有文字说明记载,但也应该是符合客观的史实判断。到孔子出世后因其好学,热爱搜集整理文化,所谓“礼失求诸野”正好是这种热爱搜集整理文化的自述,方对我们的文化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

后儒称之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学生子张和司马迁《史记》也记载,说他“学无常师”,加之当年当过几年鲁国司寇(相当今天的司法部长),能够调阅鲁国王官学史料,这便为他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提供了条件,从而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系统主干──道统儒学,把它传授给三千弟子,使它流传至今。

而鲁国属于周公旦的封邑,据说深藏在周王室的王官学典章,在周成王长大成人后,为感周公旦辅国之德,由他一分为二也密藏鲁国宗庙,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那个时候的文化经典,其实都是记载远古先圣治国的经验和道理,就是今天说的国家最高机密档案。所以,由于礼崩乐坏,孔子为匡扶时世,有教无类把这些道理传播民间。这应该就是前三代王官学文化,之所以后来能成为诸子百家争论不休的直接原因。也是孔子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化至圣的原因。

其实所谓的诸子百家,都只在认道的观点上不能达成某种一致有分歧。这种现象在孔子以前绝无仅有,更没有诸子百家一说。到了汉代才把各种不同认道观点分类成儒、墨、道、法、名、农、杂、医、阴阳等家,称这种现象为诸子百家。这些家起初就是孔子一个再传弟子的个人观点,后来一直流传至今。而其文化的核心争论都是如何认道本、归道本、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治国分歧。即“天人”究竟该如何“合一”的分歧,今天称之为社会和谐的政治方法。其实要解决的也是民本问题、民主问题、权力制度问题;而儒学总称为“生生之道”,也就是民生之道,对礼乐制度的肯定与否问题。所以,称之为万年道统文明。

关于这种分歧原因,在淮南子的《要略》中,为我们提供了和《史记》一样有价值的研究材料。淮南子告诉我们:最早所谓儒、墨两家的显学分歧,不过是因“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因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另起炉灶。

可见儒是主干,墨才是枝叶。至于其它诸子分丫、则更不消说,比如公孙龙、李斯、韩非没有一家不是出自儒门。对于墨子是孔子哪个再传弟子的门人,司马迁和刘安都没详细说明。这是今天国学回归,各种学术争吵,崇儒、崇墨、抑或崇道,必须全面了解的史实。免得国学回归,在今天的学术界也仍然老是各执一词、偏激偏论,不研究整体,总是各以为是,这家那家,争吵不休,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尽头。

作品评价

对于《淮南子》一书,正好为我们认清中华文化的整体提供启示和借鉴,它是刘安网罗当代文学博士广泛搜集古今文化的成就,也是同时兼采民间传说的文化成果。显然,所谓该书系杂家就是他不赞成肢解文化,主张“和而不同”的取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本书也不乏撰写人的认道观点。但总体来说,是较为客观的阐明了道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才是《淮南子》一书对中华文化继承上最珍贵的贡献。

《淮南子》因其内容包罗万象,文章又具有汉大赋般的铺排之风,用辞繁复,骈俪色彩浓重,故向来号称难读。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归于道家。

《淮南子》的作者问题及创作动因等,由于刘安诸侯王的身份,以及身负的“谋反”罪名,而致众说不一。所有这些,直接影响到对此书的评价,褒之者赞其“焘天载地”“无所不载”(高诱《淮南鸿烈解叙》),而贬之者则视其为拼凑之作。因此,在研读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淮南子》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

从这现存的内书二十一篇内容来看,上述涵盖的知识内容也依然并存。他从开篇的《原道训》讲起,显然是王官学的第一内容。在《要略》中明确指出,为什么以此开篇,首先是要向人们介绍中华文化的道统世界观。所谓:“原道者,卢年六合(无论时间空间),混沌万物(无物不含),象太一之容(象征太极所包容),测窈冥之深(能以检测玄奥深妙的道理),(用)以翔虚无之轸,托小以包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福,动静之利害。”从而达到“尊天而保真”“足以自乐也”的知识境界。

这种自然论道,其实是对老庄哲学的具体诠释。他把自然人性与道的合一解释为:“人生而静,天地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也;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从而得出人性的功利私欲乃由“好憎形成”的结论。所以“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由此而主张“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这种“返性于初”、“游心于虚”以归“道本”的治国主张对蓄养生息是有好处的,然而这种“心性”学观点因忽视人欲的自然,对富国强民、和谐社会,缺乏儒学中庸之道所理解的人的自然心性,不得不是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消极。

这些观点可能就是汉初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立国思想。与论孟老庄等先秦著作相比,汉初出现的《淮南子》,在认知度及影响力等方面,要逊色一些。但作为一部“结古代思想之总帐者”(胡适《淮南鸿烈集解序》)的巨制,《淮南子》以其兼包百家的综合性,具有先秦子书所没有的多元色彩。它与《吕氏春秋》并列为“杂家”的标志性著作,代表了诸子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了解秦汉之际社会思想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徐昌盛,《淮南子》里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传说的魅力

如何评价易中天因为批评乾隆而被乾隆后裔投诉?

最近网上易中天教授又火了一把,不过这次他不是品三国,而是在讲座中“辱骂”乾隆被努尔哈赤后人举报的事情,视频我看了,易中天教授认为乾隆就是王扒蛋,在位60年没干啥好事!然后这个事情就被一个叫做爱新觉罗·焘赤的满清皇族后裔给投诉了,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看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件事情投诉对不对呢?小编的看法是不对的,当然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们每个人的祖先被骂大家都是接受不了,尤其是易中天这种文化名人,他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被人们过分解读,不过乾隆属于历史人物,他对于历史人们的评论本身和小说家或者电影编剧在作品中评论乾隆,本身的性质是差不多的,当然这也类似于我们普通人在评论历史人物的时候,做出自己的一个好与坏的判断,比如杨广的评论就是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有人也认为他是暴君昏君,难道我们评论杨广就可以,评论乾隆皇帝就不行吗?所以易中天这个事情如果放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去看,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于乾隆的评价也是不会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易中天在演讲中如此爆粗口的评论,略显不雅,作为公众人物应该道歉。

再来看看易中天的行为算什么性质呢?作为法律知识,小编不太了解,不过这种辱骂历史人物的事情,充其量也就是侵犯名誉权或者侮辱罪之类的性质,按照《刑罚》的规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够构成犯罪。而且死者并不能够成为侮辱罪的侮辱对象,显然易中天这种“辱骂”乾隆的行为并不能成为侮辱罪。

那么名誉侵权呢?通常的解释是指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当然我们都不是职业律师,如果断定我们不好判断,但是这种自己祖先被“辱骂”的行为,我们作为后裔真的有权力投诉吗?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应该只有直系亲属才有权力进行投诉,而爱新觉罗·焘赤并不是乾隆的直系后裔,他的祖上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后裔,他与乾隆的血缘关系已经很远了,这就好比刘备和东汉皇帝攀亲戚差不多,虽然刘备是汉室宗亲,但是血缘关系差的太远了,其实两者差不多的性质,而他自称乾隆后人,其实并不是正确的,不过易中天的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应该构不成犯罪,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所谓的乾隆后裔不是直接告到法院,而是反映到民族事务委员会了,如果这种行为也构成犯罪的话,那么历史上什么刘邦后人、李世民后人、杨广后人甚至秦桧后人等等,都是可以随意投诉那些辱骂他们“祖先”的行为了,岂不是我们都不能够随意评论那些历史人物呢?

其次,我们来看看易中天教授说的事情对不对呢?

对于乾隆皇帝,我们有了解多少呢?不要说那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比如金庸的《书剑恩收录》、《宰相刘罗锅》或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这些都是文学艺术创作,自然有虚构的成分在里面,这里面的人物形象与真实历史人物肯定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否则的话,《三国演义》不就是历史了吗?

那么乾隆一辈子都干过什么事情呢?首先最被人们称颂的也许就是“康乾盛世”了,更是被冠以“十全老人”的称号,这里我们去看看“康乾盛世”,其实古代历史上真正能够被冠以“盛世”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朝的“开元盛世”,我们通过杜甫等人的诗歌就能够看出,开元年间百姓是真的富有,粮食非常的便宜,可是“康乾盛世”呢?康熙晚年就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矛盾,否则在雍正上台后也就不会推行“新政”了,因为如果国家处于盛世,雍正只要沿着他爹打下的基础继续实行就好,完全没有必要改革啊,既然推行改革也就说明也就说明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等到乾隆时期,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阿桂、傅恒、福康安等人平定各地的叛乱,显然这不是一个盛世应该出现的局面,所以这样的称呼,完全是清朝人的自娱自乐或者自欺欺人而已,而且乾隆这个人好大喜功,总是想要超越康熙,所以花费大量钱财下江南,举办千叟宴等等,要不是他爹雍正给他留下了大量的钱财,也许这个国家早在他的挥霍下迅速走向衰落了,其实在乾隆晚期,整个清朝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只是乾隆以及朝臣们不愿意承认而已。

其次,乾隆对待下属非常刻薄。

当然这里主要说的是对待汉族大臣,可以说对待满族大臣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皇亲国戚,比如在雍正刚刚去世后不久,他就将雍正的政敌全部平反了,除了康熙的大皇子,其余的皇叔老八、老九、老十以及老十四等等,还平反了被打成奸臣的多尔衮等人,当然对待福康安以及和珅等人,乾隆也是非常信任,福康安获得了宗室的贝子爵位,和珅给予了几乎所有的重要权力,但是对待汉族重臣就比较刻薄了,比如雍正钦点的辅政大臣张廷玉,一代老臣被乾隆一顿戏耍,张廷玉为朝廷一辈子付出辛劳,帮助乾隆稳定政局,不过乾隆却看不惯张廷玉,后面扶持刘统勋就是为了制衡张廷玉,在张廷玉希望乾隆给出配享太庙的承诺的时候,也是百般刁难,要知道这是雍正许诺的待遇,最后乾隆直接给取消了,甚至将张廷玉的爵位也给撤销了,这样张廷玉悲愤中去世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配享太庙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得到承诺,不过乾隆在张廷玉去世后,还是给了这个待遇,也让张廷玉成为唯一没有爵位的配享太庙的功臣;后面的刘墉,也是百般刁难,一直不给刘墉升大学士,最后给刘墉升了大学士,但是还要告诉他实在是没有人了,而刘墉直到乾隆去世后才册封殿阁大学士,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再次,践踏文化。

乾隆留给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就是《四库全书》,这是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不过伴随这部书的出现,消失的是数以万计的古代优秀书籍,很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书籍,都在这场编撰中被废弃了,从此无数的图书从我们的社会中消失,而留给我们的仅仅是记录在《四库全书》中的一份书单而已,这不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践踏吗?除此之外就是文字狱的泛滥,真的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这就是清朝统治者的“愚民”政策,阻碍了思想的进步。

最后,乾隆晚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由于过分信任和珅,造成了官场的贪腐,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家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土地兼并也必然越来越严重,等到嘉庆继位后,不断出现的农民起义就是社会矛盾尖锐的重要表现,而且当西方关进的科技传入中国,乾隆也是不以为然,对待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感冒,这无疑阻碍了中西方的交流,可以说清朝的没落从乾隆晚年开始的,所以说从这几点去看的话,易中天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乾隆身上也是对中国历史有着积极影响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打败了准噶尔的叛乱,让清朝的疆域达到极盛,可以说奠定了我们如今的疆域版图,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乾隆也是有着积极影响的,当然他一生作诗四五万首,却不曾让我们如今的学子背诵一首,减轻了我们学生时代的负担,这一点我们还是要感谢乾隆的,否则的话,如果是李白或者杜甫、苏轼等人创作了四万多首诗歌,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什么才叫做崩溃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