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杜莆的代表作品 诗圣杜甫的诗歌有何特点

杜甫耳闻目赌了社会的黑暗,(图片来源网络)杜甫一生留下1424首诗。杜甫诗歌内容博大精深,诗人从各个角度艺术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杜甫的诗堪称唐代由盛而衰的诗史,杜甫在诗中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悬殊的贫富差距,杜甫在《兵车行》中有形象的反应,《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用集...

杜莆的代表作品,杜甫诗歌有何特点?

谢邀!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人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坎坷,小年游历吴越齐赵各国,成年后应举科考,几试不第,官场不得志。“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开始流转各地。杜甫耳闻目赌了社会的黑暗,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写出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三别》,被后人称为“史诗”。

杜甫的诗歌有以下特点:

1.内容方面:社会现实与个人生话相结合。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厚的时事气息。

2.艺木方面:语言精炼,善于概括,抓主要矛盾,具有波澜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一首史诗《石豪吏》,足见“诗圣”之伟大:

暮投石豪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家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图片来源网络)

杜甫一生留下1424首诗?

杜甫诗歌内容博大精深,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既是他伟大人格的写真,又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人从各个角度艺术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其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不仅同时代人无法比拟,也是古代文学史上任何一个诗人难于企及的。

杜甫的诗堪称唐代由盛而衰的诗史。

杜甫在诗中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悬殊的贫富差距。

天宝时期玄宗穷兵黩武,不仅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也大大加剧了对农民的盘剥。对此,杜甫在《兵车行》中有形象的反应: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用集中概括、典型对比的手法,揭露了造成黎民百姓饥寒交迫的根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安史之乱的爆发,更是加剧了统治阶层对人民的掠夺: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三绝句》其一“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岁晏行》“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无家别》

像杜甫诗这般刻画如此众多的群相,如此广泛反映他们的生活,深刻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的确是前无古人的。

忧心时局、关心百姓是杜甫诗“诗史”特质的另一表现。

安史之乱的祸根早在天宝时期就已埋下。

杜甫对内廷诸杨的奢靡、跋扈早已关注,《丽人行》铺陈了诸杨游宴曲江的侍从之盛、饮食之精、衣着之丽,揭露其骄横: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而对玄宗骄纵安禄山的做法,他也有揭露: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后出塞》其五

安史之乱,时局动荡,诗人忧心如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北征》

而当两京收复,又写下《洗兵马》一诗。

诗人见微知著,所论多切中时弊。

杜甫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其叙事性较强的五七言古诗,多以安史之乱前后的民生百态为对象,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对电影人物的叙写,使诗歌情感在具体事件的铺陈过程中自然流露,也体现出浓郁的诗史特点。

如“三吏”“三别”,不仅深刻广阔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还通过对百姓生活的谱写表达其同情。

《新婚别》摄取新婚夫妇“暮婚”而“晨告别”这一战乱年代特有的事件,在场景转移种传达出时代悲剧气氛。

诗中既有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痛,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又表现出女主人公的通情达理,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表达了广大人民深明大义,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感。

杜甫在抒发闲情逸趣的题材中,也常融入身世飘零、忧国忧民之情,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个性特征。

杜甫的《秋兴》《登楼》《登高》《旅夜书怀》等皆将眼前江山、胸中社稷、国家兴衰与个人坎坷浑然无间溶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悲令人长久喟叹。

他的思亲念友之作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羌村三首》其一“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

他并未沉溺于个人和家庭的不幸,而常能推己及人,并由此深化对社稷苍生的关怀。

其胸怀之博大和人品之高尚,由此可见。

杜甫的诗歌有“诗史”的美誉。他的那些具有历史纪实性的诗篇,以及那些记述自身经历而折射出历史面目的诗篇,乃是他生命与历史相随而饱经忧患的结晶,是浸透他个人心酸血泪的。

杜甫诗歌的诗史特征,标志着杜诗的写诗手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叙事性史诗在唐代的新成就,对后代长篇叙事诗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杜甫被世人称为什么?

杜甫,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我们知道李白被大家称为诗仙,杜甫呢,也被我们尊称为了“诗圣”。

为什么会称杜甫“诗圣”呢?从小我们就学习杜甫的诗歌,留下了很多绝妙诗歌。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极高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当中流露出的心怀苍生的情操。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沉稳朴素是他的诗歌独有的风格魅力。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出唐朝的社会风貌,以及盛衰过程。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政治倾向。

杜甫的作品总的来说可以用“抑扬顿挫”这个词来涵盖他的诗风,他的文字以及用词都是简朴易懂通俗而又十分写实的。

综合以上就是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的由来。

杜甫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杜甫名字中的甫(fu),意思是指在田里长得壮健的新苗。男子之美偁也。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杜甫介绍20字左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大约有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简论李白杜甫诗风之不同?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中国两种文学风格———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两位宗师,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们所代表的两大门派,暗合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产业政策。

李诗想象独到、恣意汪洋,难以模仿和学习,可说是内容溢出形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痛快淋漓,天才之极,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又美妙奇异,不可思议。

杜诗有雄豪壮伟的气势,但在内容上更贴近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形式上更为工整规矩。因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规整,杜诗可成为效行的范本。

我们可以在他建立的规矩方圆中去寻求美、开拓美和创造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