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北方戏剧圈代表作家作品 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

故事讲述湖北道台的女儿冯素贞不顾一切救夫,讲的是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本属于《再生缘》里面的女主角,才女孟丽君救被小人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华一家,元成帝看出孟丽君是女扮男装,却根本不在一个年代的人物结合在一起的虚假故事。黄梅戏以爱情居多,窦娥卖身葬母的悲惨故事,新科进士四个小伙子对抗严嵩父子的故事,主要是有志...

北方戏剧圈代表作家作品,中国戏曲五大剧种指的是哪五种?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戏剧的五大剧种是: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评剧。

1、黄梅戏

黄梅戏,本来的发源地是湖北黄梅,但是成名于安徽安庆。是安徽主要地方戏曲。

代表作有许多,特别出名的有如下:

《女驸马》:故事讲述湖北道台的女儿冯素贞不顾一切救夫,期间经历曲折磨难,终于如愿以偿,有情人终成眷属。

基本是人与人的爱情。

《天仙配》:讲的是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

人和仙的爱情故事。异地恋,还有娃挺不容易的。

《红楼梦》:也是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富贵人家的爱情故事,两个小屁孩懵懵懂懂的感情。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

普通人家的爱情,被婆婆拆散的悲剧。

《长恨歌》:唐玄宗和杨玉环,帝王的爱恨情仇离别。

《孟丽君》:本属于《再生缘》里面的女主角,才女孟丽君救被小人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华一家,自己女扮男装去京城,中举,做丞相。

元成帝看出孟丽君是女扮男装,就要据为己有,丽君不从,经历一番波折,救出皇甫少华一家并完婚。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真实的人物,却根本不在一个年代的人物结合在一起的虚假故事。

爱的是惊天地泣鬼神。

黄梅戏以爱情居多,人和人,人和仙等等的剧情,但是基本没有圆满的结局。

2、京剧

京剧就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戏剧,被认为是国粹。

《六月雪》:窦娥卖身葬母的悲惨故事,张驴垂涎窦娥美色,想害死其姑,却意外害死自己母亲,就贿赂官府,窦娥不想婆婆受苦,就自己抗下罪名,行刑之时,六月飞雪。后得到高宗洗冤。

《四进士》:新科进士四个小伙子对抗严嵩父子的故事,主要是有志之士和奸臣斗智斗勇的故事。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草菅人命的不公待遇。

《秦香莲》:著名的铡美案,陈世美辜负前妻的故事。

《打严嵩》:古语严嵩父子祸国殃民,陷害忠良的故事。

《空城计》:广为流传的诸葛亮的故事,由于马谡操作失误,丢失街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不得已上演一出空城计。

《霸王别姬》: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千古流传。

《智取威虎山》:现代革命故事。

不难发现京剧的题材更为大气,兼顾历史题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不局限于儿女情爱的故事情节。

从中可以让听众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

3、越剧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追鱼》《碧玉簪》《情探》,民国的时候还创造出《花木兰》、《冯小青》、《范蠡与西施》等剧目。

主要是声音优美,唯美动人,江南气息明显,主要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居多。

4、豫剧

豫剧发源自中原(河南)。

豫剧代表作:

《红娘》:从西厢记的故事变出来的剧本,爱情故事。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破洪州》:说的是穆桂英打仗的故事,算是杨家将里面的一个分支。

《五世请缨》:也是杨家将的故事,后来的十二寡妇西征,平定西羌,得胜还朝。

豫剧剧本大气,有英雄气概,战争故事居多。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5、评剧

评剧,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刘巧儿》:陕甘宁地区少女因为父亲贪财,便退了一开始许诺的小伙子,嫁给财主,但是女孩不愿意,就去政府告状,马专员解决了此事,根据抗日根据地真人真事改编。

《花为媒》:源自聊斋的小故事,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杨三姐告状》:清末一出命案,杨三姐替姐姐伸冤,冲破千难万险让凶手伏法。

剧本丰富,贴近现实生活,努力改变不公的命运。

纯手工作答,如果这个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

大家喜欢的耳熟能详的戏曲都有哪些?

我最喜欢北方坠剧,都是连本戏,就象现在的电视连续剧,难怪老百姓都说:卖了被子也的看坠子。有包公案,刘公案,施公案,大宋金鸠记,絲绒记,金钱记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传统大戏。

广西有哪些地方戏曲?

桂剧: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流行于流行于广西汉族说北方话(官话)的地区,如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市和梧州北部地区说“官话”的城乡,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桂剧是在清代嘉庆年间,湖南祁剧传入桂林后,经过一段时期的语言变化,才渐演变为桂剧。其存在历史大概有二百年左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因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创作、改编、新编桂剧《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而成为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

邕剧:

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邕剧属皮黄声腔系统,声腔导源于湖南,旧时习称为广戏、老戏、本班戏、本地班、五六腔等,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且用邕州(南宁的古称)官话演唱而称为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曾经流传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越南、柬埔寨等地。

广西师公戏:

广西师公戏:壮族戏剧的一种。又称壮师戏。流传于广西贵港市北部和来宾、武宣、合山、忻城、象州、金秀等县(市)。在师公(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原是由师公在法事活动中戴上各种神灵面具(又称戏面)跳娱神舞仪,唱酬神故事;清同治年间,发展成为分角色演唱民间故事,称为师公戏。师公既是做法事的巫师,又是演师公戏的艺人,均系男性,女角由男子反串。早期各地的师公教馆和师公班逐渐变成传授师公戏的活动场所和组织。至1948年,师公戏班已发展到150多个。1950年后,师公戏班脱离巫师法事活动,由爱好文艺的男女青年组成的业余师公戏剧团达280个。师公戏的剧目较丰富,其中大多是壮族民间故事和歌颂壮族民间英雄的题材,亦有一部分是地方化了的汉族故事,或自小说和其他剧种改编、移植的。演唱形式原为一唱到底,以蜂鼓、锣、钹伴奏,后间加道白,并采用管弦乐器伴奏。经过整理提高,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彩调剧:

彩调剧俗称调子、彩调、彩灯、哪嗬嗨等,属灯戏系统,源于广西桂林地区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对子调”。彩调剧约500种,从形式上看有独角戏、对子调、大调戏、三小戏、出头戏、对台戏等。彩调剧原是桂北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

牛娘剧:

牛娘剧又称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在岑溪民间歌舞舞春牛基础上衍变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解放以后定名为牛娘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有说、有唱、有戏,娱乐性很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

桂南采茶戏:

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桂南采茶戏于明末年(公元1628年前后)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由唱竹马发展为载歌载舞的唱采茶。根据衬词的特点,又叫“吁嘟呀”。它广泛流传于广西南部的玉林市博白县所辖的33个乡镇及其周边地区,以及相邻的钦州市部分地区。传入博白后在清代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到了民国期间,逐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戏曲史中一个独特剧种。

广西壮剧:

广西壮剧,是在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壮族戏曲剧种。壮剧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流行于广西的西部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一带。

广西侗戏:

侗戏,侗族的戏曲剧种。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后流传到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区。侗戏,作为发源于清代的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侗民族特色,是民族民间戏剧艺术瑰宝之一。

你对中国梆子戏的鼻祖秦腔有怎么样的认知?

陕西人不要动不动就自以为是。秦腔只是京剧的鼻祖,西北五省也不是秦腔一统天下,而是豫剧独占鳌头。从唱拿吹打的形式就可以直观看出,各个本地剧种都有自己的形成基础,而剧种之间就会有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总不能说京剧改编借鉴了豫剧的《穆桂英挂帅》,豫剧就成京剧的老祖宗了。

拿豫剧来说,其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当时在开封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明代又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

四大音乐名剧是哪四部?

《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四剧居首。

这四大名剧曾被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昆剧院以及上海昆剧院分别排演过,成为各大昆剧院团的经典保留剧目。

《桃花扇》由清代著名戏剧作家孔尚任创作,讲述了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在历史大变革背景下的悲欢离合。《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牡丹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它由我国的“莎士比亚”——优秀剧作家汤显祖创作,讲述女子杜丽娘为了追求自

己的爱情,死而复生,终于与柳梦梅结合,显示了爱情的最高境界。其中最有名的一段唱词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西厢记》根据同名文学名著改编。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在封建传统社会里难免遭到父母们的反对,但是在机智聪敏的贴心丫鬟红娘的牵线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据说“红娘”专指媒人这一词也是由于此剧而来。

《长生殿》清代著名戏曲家洪升的名剧。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吗?唐玄宗和杨玉环,一尺白绫,香消玉殒。

河北保定有哪些历史名人?

保定是一方文明的沃土,古往今来哺育的彪炳史册的人物灿若星河,在中华文明悠长的册页上不乏保定人写就的不朽华章,其中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进程有影响的保定名人。

开启中国原始文明之路的唐尧

唐尧(约公元前21世纪)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生于今顺平县西部的伊祁山,故姓伊祁氏。初封于唐(传说在今唐县),号陶唐氏,名放勋,尧为其谥号,史称唐尧。他统一华夏大地,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宏远钟声。他制定历法,敬授民时;建造房屋,结束了巢住穴居时代;治理河道,占用大洪水;清正廉洁,创立了传贤不传子的禅让制度。《史记·五帝本纪》说唐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金台招贤中兴燕国的燕昭王姬职

燕昭王,名姬职(?—前279),战国时燕国国君,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在燕国生死存亡之际即位,实施人才战略,“卑身厚币”广纳贤士,留下了金台招贤的佳话,使燕国日趋强大,命乐毅率军征伐齐国,几乎灭掉齐国。又令秦开拓展北部大片疆土,设郡管理。创造了燕国的辉煌时期。

燕赵义士荆轲

荆轲(?—前227),战国时期卫国人。为人豪爽,喜好读书击剑,后游历到燕国,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行刺秦王。易水送别,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悲壮。在秦王殿上荆轲刺秦王不中,被杀。荆轲刺秦王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的源头之一。

东汉末年名臣卢植

卢植(?—192),字子干。东汉涿郡涿(今涿州)人,少年时拜马融为师,通古今学问,好钻研精义而不拘守章句。在东汉末年名望甚高,在经学、政治和军事上均有建树。董卓乱政时,他敢于挺身而出,犯颜抗争。著作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柳城过涿郡,下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卢植后人以儒学显,以忠义相传,人才辈出。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今涿州)人。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建立者,221—223年在位。与关羽、张飞意气相投,在涿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带着千余人的队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建安十二年(207),“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联吴拒曹,占荆州,夺益州,取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其“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三顾茅庐”“甘露寺结亲”“白帝城托孤”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

张飞(?—221),字益德,又称翼德。东汉涿郡涿人。与刘备、关羽意气相投,结成生死之盟,世称“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张飞、关羽和刘备聚集乡勇起兵涿县。张飞在当阳长坂坡据水断桥,横刀立马,拒退曹兵。进川路上,生获巴郡太守严颜。刘备占领益州后,在巴西(今四川阆中)大破曹操将领张郃。与关羽同称“万人敌”。在民间影响深远,为后人树立了“忠不顾死,义不负心”的典范。

“闻鸡起舞”的一代名将祖逖

祖逖(266—321),字士稚。西晋范阳逎(今涞水)人。青年时和刘琨同在司州做主簿,以豪杰自许,常共被而眠,谈到深夜。半夜闻鸡叫,两人即起床舞剑。即“闻鸡起舞”典故由来。西晋永嘉变乱后。祖逖率宗亲逃往南方。向琅邪王司马睿建议北伐,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进,“击楫中流”,发誓收复中原。在北方汉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前锋北达黄河沿岸,完全占领了黄河以南地区,迫使石勒不敢渡河。祖逖死后,中原人民十分悲痛,谯、梁等地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涞水县城内原建有祖公祠,有祖逖塑像。

巧思解算学闻名世界的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范阳遒(今涞水)人。他收集和阅读了大量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文献,学习钻研的同时,进行了一些精密推算和实际测量工作。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数学方面,把圆周率推算到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人们称之为“祖率”。他还编制出《大明历》,是当时比较先进和精确的历法。设计制造了久已失传的指南车,制造了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在月球背面有以祖冲之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被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的郦道元

郦道元(约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今涿州)人。自少年时代起,就博览群书,访求名胜古迹,养成了“访渎搜集”的习惯。撰《水经注》40卷,文笔清丽,因山记水,因地记事,不仅描绘山川面貌,而且介绍风土人情、历史古迹和神话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及自然环境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中国地理学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郦道元被人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对佛教中国化起到关键作用的慧能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俗姓卢。范阳(今涿州人)。因听人诵《金刚般若经》,心有所感,发愿学佛。在蕲州黄梅(今属湖北省),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因做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弘忍认可,授以法衣。后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开讲佛法,弘扬禅学,提出“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说。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极为深远。其说教后由弟子们汇编成书,称为《六祖坛经》,是中国人自创的唯一一部佛经。

开创赵宋王朝三百余年基业的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宋史·本纪》载:“姓赵氏,涿郡人也。”《宋史·河渠志》载其父赵弘殷籍贯为“宣祖以上本籍保州(治今保定)”。后周显德六年(959),随世宗北征,收复益津(今河北霸州)、瓦桥(今雄县)等关。周世宗病危时,封其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中的最高统领。显德七年(960)初,率大军前去御敌,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创建宋朝,改元建隆,史称宋太祖。登基后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先后平后蜀、南汉、南唐。并亲征北汉,初步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同时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16年,庙号太祖。

主持重建保州城的张柔

张柔(1190—1268)字德刚。定兴河内村人。金贞祐年间(1213—1217),曾任金骠骑将军,留守中都路。后降蒙古军,被授予保州(治今保定)等处都元帅。主持重建当时因兵燹荒废的保州城,修整街道,建衙署、民居、军营,引泉入城,疏浚沟渠,排泄污水,使保州成为北方一座军事重镇,燕南一大都会。参与蒙古军队对金、宋战争,屡立战功。

元杂剧“梨园领袖”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一斋,已斋叟。祁州蒲阴(今安国)伍仁村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约在元成宗元贞年间(1295—1296),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其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多关注社会,力倡人道,诅咒战争,向往和平,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着意表现人民。关汉卿的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巨大而广泛的影响。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关汉卿共创作杂剧60余种,著名者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

王实甫(生卒不详)名德信,字实甫。定兴易上村人。约活动于元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所作杂剧今知有14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芙蓉亭》《贩船记》各存一折曲词,另存散曲数首。王实甫曾在金朝任县令,声誉颇佳,升陕西行台监察御史。40多岁时弃官隐居,从事杂剧创作。王实甫的杂剧以词藻华丽著称,《太和正音谱》谓:“如花间美人,玉环(杨贵妃)之出浴华清,绿珠(晋代美人)之采莲洛浦。”“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被誉为“花间夺魁之作”。代表作《西厢记》,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有很高成就,对元杂剧和后来的戏剧发展有巨大影响。

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正值严嵩当道,广收义子,结党营私。杨继盛看透严嵩专权窃国、贪婪残暴的本性,决心仿效比干,不惜一死,以求得君之一悟、政之一改。遂上《请诛贼臣疏》,历数严嵩“十罪五奸”,被史家称为“明史上的一篇大奏牍”。严嵩得知后,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牢。杨继盛身受酷刑,三年后被杀。在他被害后12年,隆庆皇帝昭雪前代冤案,他被列为遭严嵩所害的8位直谏诸臣之首,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建旌忠祠于保定。清顺治皇帝极力褒扬继盛,御制《褒忠录序》《褒忠录论》,清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画像。

明末军事战略家孙承宗

孙承宗(1564—1638)字稚绳,号恺阳。高阳西庄村人,晚年居县城南街。明末军事战略家。孙承宗专理边防战守,修筑宁锦200里防线,统领军队11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崇祯九年(1636),后金改国号清,举兵南下,欲困高阳城。孙承宗率家人英勇拒敌,因寡不敌众,城破。孙承宗以弓弦自缢。他的6个儿子、11个孙子也同时战死。孙承宗作为抗击后金的军事统帅,重用并培养了袁崇焕、马世龙、祖大寿、满桂等军事将领,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一生著述甚丰,军事著作有《车营百八扣》,文学著作有《高阳集》等。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孙奇逢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祖居贾家庄(今容城贾光村)。明末,孙奇逢率领亲族乡人抗击清兵。晚年,孙奇逢讲学于苏门夏峰(今河南辉县夏峰村),兴办百泉书院,广收生徒以教之,从学者数百人,终老于教授著述生涯。从明至清,孙奇逢前后11次被皇帝征召做官,均坚辞不就,被称为“孙征君”。孙奇逢一生专心教授著述,理学成就突出。他初仰陆九渊、王守仁之说,后倾慕程朱理学,终成两派调和论者。孙奇逢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颜李学派”宗师颜元

颜元(1635—1704)字易直、浑然,号习斋。博野北杨村人。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一生以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他和学生李塨创立的颜李学派,讲求经世致用,是清代初期思想领域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术流派,提倡“实学”,主张“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与清初官方提倡的宋明理学相对立,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被称为“颜李之学数十年,海内之士靡然成风”。

以小说《红旗谱》享誉中华的梁斌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蠡县梁家庄人,当代杰出的人民作家。梁斌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他一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学巨匠和造诣精深、风格独具的书法家、国画家。他创作的革命题材长篇小说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深受读者喜爱并广为传颂。

被誉为“材料之父”的师昌绪

师昌绪(1920—2014),河北徐水人,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55年,师昌绪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冲破重重阻挠返回祖国。他是我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研制出多项国家急需的战略材料及部件,丰富和发展了凝固理论、相变理论、性能评价方法;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纳米科学技术、碳纤维、金属腐蚀与防护、生物医用材料、镁合金等学科的快速发展;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与工程科学的杰出人才;就我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新材料研究等重点科技领域发展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多项重要建议,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