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代表作品的诗集什么,艾青第一个高峰的六首诗的主旨?
艾青抗战爆发前的诗歌创作:当新月派、现代派的诗风(后期走向颓废)弥漫诗坛的时候,艾青、田间、臧克家等青年诗人为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1932年,他在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及其他八首诗,后来结成他的第一个诗集《大堰河》。除此而外,在早期,诗人还写了许多短诗,其中《太阳》、《春》、《黎明》等构成了一组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诗篇。
艾青早期的诗作初步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带着深沉的忧郁,语言朴素而形象,形式自由不受拘束,一方面,他抒发了自己对旧世界的诅咒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和光明的向往。
抗战时期是诗人创作的高潮期。这一时期,诗人的视野扩大了,诗的主题开掘更深了。短诗集有《北方》、《献给乡村的诗》、《旷野》、《黎明的通知》等等;这一时期,诗人将对祖国苦难的忧郁和对光明、对理想的欢愉结合在一起,对祖国苦难的认识更深沉,对光明的认识逐步深化。
抗战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是他创作的第二高峰期,代表作《光的赞歌》。
有多少人能读懂当代诗人写的诗歌的?
我在今日头条上,一个余秀华,一个贾浅浅,使我认识了她俩,也懂得了诗歌。为了学习鉴赏,我尽力不断地学习,两个人称作女诗人,却写出的诗并不高雅。一个吃喝拉撒睡,一个屎尿裤档诗,一个假结婚大炒作,一个靠父出书要获奖,如今又进作协门,两个人的奇葩人生观,足以让人汗颜。
东方甄选中的董宇辉出现,使我眼前一亮,那吹捧喧嚣声中,竟然让人厌倦,平凡普通人里,竟走出真正懂得天文地理,儒雅随和而能理解写出说出真正的诗歌人。
我知道余秀华是个残疾人,受过苦难别人的冷眼,靠诗歌发泄支撑着生活,我不明白余秀华名利双收后的奇葩作派,起伏跌宕,放荡不羁性生活自由的追求,是否在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假结婚网络炒作,欺骗群众也欺骗着自己,身败名裂挨打直播,又在打谁的脸,一切为了流量而活的诗,能有多少高水平。如果你拿她写的诗对照,她是镜中人。
消声灭迹有半年多的贾浅浅,因屎尿等低俗三句半诗出名而获大奖,只因父亲是作家贾平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有戏二代,艺二代,如今又出现了文二代,贾浅浅的狂妄自大是真优秀,还是推波助澜。
那些吹捧拍马屁的人,没有问心无愧吗?说贾浅浅的诗深刻,不拿古诗词来对比。那你们不觉得三句半的屎尿诗有些小学生的水平,幼稚又可笑。中国传统文化文明优秀的诗歌,竟要被拉低到尘埃吗?谁是诗歌的鉴赏者,仅是诗协的几个人吗?
难道诗歌不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传承创新传颂,歌唱祖国,歌唱新生活,赞颂新时代。毛泽东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诗圈里的人。
为什么总是有人无视人民利益,而为少数人谋权私利,为什么总是有贪婪无厌之心。曾经人民日报指出此诗:“或可自赏,莫可流觞。”却为什么要大力吹捧场宣扬,无视群众口碑。
诗歌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和力量。当你没有做人的道德时,贾浅浅的屎尿诗不该以父之名,畅通无阻,入书荻奖,难登大雅。央视己评贾浅浅争议:文学不该世袭。
夏津有哪些历史名人?
引用的资料 应该够了 崔光(449―522)北魏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长仁。(世居今山东省夏津县白马湖镇崔庄村)孝文帝赐名光。崔光幼年家贫,嗜书好学,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赡养父母。482年(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崔光仕魏为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后李彪解职,史事由崔光专任。后因谋略功,实授太子少傅,迁右光禄大夫。516年(孝明帝熙平元年)封为平恩县侯,加授太子太保。518年,崔光奏请修补《石经》。 郭四维(1533―1602)字汝张,号北野。今夏津县城南栾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隆庆进士,官至都察院副都御使。 四维相貌伟岸,聪敏过人。少时就读于村塾,塾师与之对语常自叹不如。解元潘龙(夏津人)非常赏识郭四维的才华,遂收于自己门下,亲授举子业。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四维赴乡试中举。1568年(明隆庆二年)登进士第。先后实授内邱、紫阳、清苑三县知县。后补升刑部给事中,不久迁转兵部。曾出守池阳,在任清理刑事积案,劝课农桑,深得民众敬服。后擢为河南按察司副使,负责整饬霸州(今河北霸县一带)兵备道。在任多有建树,以“博大有谋,沉雄能断”升为都察院副都御使。曾出巡宣府(今河北宣化),并赞理军务。郭四维治军,恩威并济,将士无不感其德威而竭力用命。他勤于职事,驻守边塞,督理长城事务达十余年。终因积劳成疾,于天启年间卒于任所。 马仁�r(约于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在世)夏津人。膂力过人,勇猛善射。被后周太祖郭威召为将军。高平(今山西晋城一带)之战周军失利,形势危急,马仁�r跃马出阵,引弓搭箭,毙敌数十人,周军声势大振,遂大败后汉军。960年(宋建隆元年)宋太祖即位,马仁�r被授为都指挥使,随太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后出任密州(今莒南,胶县一带)防御使。曾奉诏率师巡边。马仁�r治边,恩威并济,契丹畏服,边事绥靖。后赴兖州之战,敌势悍猛,马仁�r率骁卒十余骑,冲入敌阵,擒获敌首,大获全胜。马仁�r为官清正,执法如山,其侄曾因杀人被判死罪,有人替他开脱罪责,马仁�r不允,说:“我为长史,而兄子杀人,此怙势耳,岂敢以私亲乱国法哉!”,于是按律斩首。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以后,升为辽州知府,曾随宋太宗征太原,因军功擢迁为朔州观察使。 宋九嘉(?―1233)字飞卿,金夏津人。诗人。为人刚正豪迈。少时曾游太学,从李纯甫读书,才思敏捷,文章清奇,很得士人推重,与雷渊、李经齐名。1213年(金至宁元年)登进士第,历授蓝田、高陵、扶风、三水四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明,百姓无不称颂。后擢迁翰林应奉文字。金哀宗正大年间,因病辞官,殁于癸巳之难。宋九嘉的诗多反映人民疾苦。其《途中述事》一诗真实地反映了在天灾人祸重压之下,饥民逃荒的悲惨情景。 朱应昌(约于明代中期在世)字会期,号敬斋。今夏津县城东南小朱庄(今属夏津镇)人。明成化丁未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使。朱应昌天赋颖慧,黾勉好学,乡试名擢“经魁”。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登进士第,授元城(今河北大名)知县。到任后,劝农兴学,兴修水利;剖理狱案,明允无冤。以官绩卓著擢为浙江道监察御使,后逝世于南京,灵梓运葬故里,其墓在今县城东三里庄东。 栗祁(1537―1578)字子登,号东岩。城东栗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嘉靖壬戌科进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栗祁天资聪颖,幼年丧父,得其伯父栗科接济,抚育,母肖氏课其识字。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登进士第,授徽州推官。当时徽州民俗粗劣,狱讼叠积,有达十余年而不决者。栗祁到任,循循教化,积压狱案得以剖理,社会风尚日渐淳朴。同年严嵩坐罪,栗祁曾奉南京御使林润之命,缉拿严嵩党羽林龙文归案。1567年(明隆庆元年)迁南京户部主事,不久升为郎中,专管杭州税务。栗祁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吏民所称颂。后调湖州知府,到湖州上任临行时,差役欲将一铜盆拿到船上,准备路上用。栗祁坚执不允,言道:“衙中之物,并非私有,不可妄动”。到任后,“轻徭平赋,废除苛条,劝事农桑”,“郡饶谷钱”,后擢为山西按察司副使,专任整饬怀隆兵备。其“缮治亭障,秣马训兵,居三年,虏不敢进塞”,复拜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不久卒于任所。后其子扶柩回故里,葬于夏津县城东南,人称“栗兵备墓”。 许宗海(1861―1941)字潮升,号岱东,又号文珊,城西韩桥村(现属白马湖镇)人。自幼读书,18岁中秀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科岁贡,授试用训导。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宣统三年(1911年)任长清县劝学员长,在职创修劝学所,创办官立初等小学、模范小学、女子小学、初届单级养成分所、城区公立初等小学、简字学塾、半日学塾各一处。此后,在夏津县二屯、韩桥、武城县闫庄、清平县马佛寺(现属临清市)等村执鞭任教,学生遍及四方。许宗海擅长书法,行草、楷书造诣颇深,墨迹流传于世颇丰。1942年,适值许宗海逝世一周年忌日,他的100多名学生集资为他立碑一通,记述他的治学业绩;碑额题字“一方泰斗”[2]。 范步瀛(1876―1960)原名煜坦,字蓬洲,号阆仙。城西李堂村(现属双庙镇)人。幼读村塾。清光绪年间,范赴童子试,中秀才。此后,读书益加刻苦,炎夏汗湿衣衫,隆冬手冻成疮,仍然秉烛达旦。1910年,入山东优级师范文史科,三年毕业,成绩优异,赏以举人资格,选任山东省会慈善公所秘书。他所拟文稿,意理明晰,言辞峭洁,为同僚所推崇。1919年,在临清筹建省立第十一中学,范步瀛受聘为该校第一任校长。他广聘饱学文士,到校任教,著名诗人臧克家当时曾在该校任教。他本人在主持校政期间,仍亲授文史课,博采古今,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趣谐,教学成绩卓然,颇受师生敬重。十一中学建校历史虽短,却成为省重点中学之一。1933年,编纂《夏津县志》,范应聘任总校,为续编县志成书,宵旰操劳。1938年,日军南侵,范誓死不任伪职,遂弃官闲居。 新中国成立后,范步瀛仍热心于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1956年,应夏津县人民委员会的聘请,出任王堂完全小学名誉校长。1958年1月,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至1958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二届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范步瀛一生酷爱收藏古籍,晚年致力于文史研究兼习书法。曾著诗集二卷名《野老庵集》,惜均散佚
一个充满争议的女人?
余秀华是可怜又有点可敬的人。
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她身上有着两个明显的标签:诗人和脑瘫病人。她的成名不是因为才华,恰恰是因为诗的粗鄙引起了巨大争议。
脑瘫使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尽管她的语言很丰富,但很多人不愿意听她口齿不清的表达,这大概是她把情感付诸于文字的原因吧!
她把心里对生活,对生命,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所有看法融入到她的文字里,用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她直白到有些赤裸,她的文字往往能揭下所有虚伪而让很多人感到一种不安,甚至难以直视,有人说她粗鄙,有人甚至说她的语言粗俗下流,有人说她的诗歌不能称之为诗歌,只不过把碎碎念分成一段一段,那实在不能叫作诗歌。甚至有人因此骂她为荡妇。
但又有人说,她将自己活成了一团火,她是勇者,将自己的生命从废墟中开出了火红的花朵。她成了董卿节目的坐上客,也被鲁豫邀请成为节目嘉宾,这是很多女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余秀华做到了。
有人说余秀华的成名和爆红,跟她身体有残疾有关,否则以她诗作的水平,是很难有知名度的,换句话说,她的诗歌,配不上她的名气。
余秀华的诗很多都是一种日记式的随笔,而诗歌的重要特征我认为它应该体现语言的凝练和思想的精华,在余秀华类似的诗歌里,我们看到的是随意泼洒的文字,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看作是如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般的通俗,但如果这样的诗也能叫作诗歌,并印书成册,而且在文学上给予她地位的话,我是反对的。
如果说把余秀华作为一个女人,她以坚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地活着这样的生活态度作为一种标杆去宣传去推崇,我是赞成的。
她是复杂的,她的诗歌里,有很美的句子,但远没有到舒婷像竹子那般秀丽又坚韧,她更像一株荒地里的野花,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显得花朵特别鲜艳。
这是我随手拍下的一簇蒲公英花,可能你看图片不会有什么感触,但在当时,我和我朋友同时发现了它,我们都拍下了这簇小黄花,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么艳丽,而是它长在一家社区门诊的水泥墙下,周围几乎寸草不生,只有它一株开得非常鲜艳。
还有下面这株小花,如果在万花丛中,它算不得尊贵,算不得艳丽,甚至算不得娇美,但因为她从水泥缝里顽地生长出来,而且你放大图片可以看到,它因为花叶太重,从根部已经折弯,纵使枝干躺在了地上,依旧开出一朵毫不逊色于花池中那些花朵的粉红色花朵。
它之所以引人注目,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它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命力的顽强。
我是在检测站门口拍下的这张照片,当时发现它在一堆水泥砖块中显得格外耀眼,走近一看,发现它的枝干已经折弯,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绽放。
余秀华就像这株花,坚强不屈,又丰富多彩,因为她能从荆棘中开出花朵来。
然而如果就此认为她的所有就值得学习,似乎又缺乏事实依据,余秀华的很多做法中,的确有让人难以去正向评价的地方。
在很多人习惯的认知里,以为脑瘫病人智力有问题,事实上,很多脑瘫患者很聪明,就像余秀华。很多人都说余秀华的成名是因为炒作,是的,余秀华在主观意识上有炒作自己的明显意图,她用脏话怼网友,包括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高调秀恩爱,一方面她是对世俗眼光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逆向炒作,你不爱看什么,我就给你来什么,你看不惯来骂我,正是我想要的效果,这样她的热度就不会掉。
正如她写下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爱他就要去睡他”,她在直白地表达欲望背后,也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另一种欲望。
对于她来说,这无可厚非,因为她首先得活着,然后才能谈其他。普通人追求的名节,对她而言并不重要。
但她成功的方式你无法效仿,因为即使能够效仿,你也未必愿意,毕竟,有谁愿意走路跑偏,五官歪斜,说话口齿不清呢?
余秀华是从荆棘中艰难爬行过的人,她深知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底层逻辑,她对生活有追求,但没有幻想,哪怕她和杨储策的婚姻,也是她对生活抗争的表现,她想证明别人有的东西,她也能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她还能拥有。她的性格和她的诗歌一样,有闪光的地方,也有让人难以去赞赏的一面。
不知道我这样的评价是否客观,但如果你看过她的诗集后,相信你会认可我的部分观点,《我身体里有一列火车》是她诗集中的一首,这首我是比较喜欢的,就以她诗中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文章吧:我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这首诗最能说明余秀华。
何为现代诗?
小一时空 2017-12-19 10:50:02
-
这几天因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很多人都在重读吟诵《乡愁》。
是啊,现代诗歌,或乡愁,或爱意,或畅叙欢聚,或感慨离别,自有一种别样的浪漫情怀和美学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食指的《相信未来》、
还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致橡树》…
这些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你还记得吗?
-
-
-
-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新体诗诗歌。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有《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
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等。
-
其中首推胡适。
他的《尝试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胡适认为古今文学革命运动总是从文体的大解放入手,因此提出:"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谈新诗》)。
他作为倡导以白话写诗的第一人,主张新诗的文体是自由的和不拘格律的观点,直接导致了"五四"新诗最初的自由诗派的形成。
然后是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 郭沫若《女神》是新诗地位确立的标志。
-
(图片及史料源自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和网络)
臧克家诗集被誉为什么?
臧克家被誉为世纪诗翁。2000年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世纪诗翁”臧克家为“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如此崇高的荣誉,中国诗歌界史无前例。臧克家,一个与诗并辔而行的名字,一个和他的诗同样光辉的名字,像明亮的星斗,高标于中国诗坛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