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邓石如书法代表作品释文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

本人的看法是楷书是书法的基础”隶书才是书法最好的基础不知从何时起,2、楷书是现在运用最广泛的书体。3、楷书是书法间架结构的基础,那个时候的书家没有楷书基础的照样能写好书法,楷书为书法的基础已经成为很多书家的共识,篆书和隶书都可以是书法的基础,楷书将书法中最难掌握的绞转简单化,最好从头来学篆隶书,但是楷书的慢节奏书写并不是书法唯一的基础...

邓石如书法代表作品释文,练字为什么有人说不能从隶书开始?

个人练书几十年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很高兴与大家分享!

本人的看法是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不完全正确,隶书才是书法最好的基础

不知从何时起,“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一句话开始流行,我小的时候,对此深信不疑,楷书就是书法的基础,直到长大后,对书法有了全面的了解,才知道“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并不完全正确。

为何是不完全正确?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由于楷书具有端正、美观、易识别的特征,而且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楷书当之无愧地成为小学生的首选学习字体,因此学校重点学楷书字体,篆隶行草四体只是属于课外知识。由此,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端正的汉字成为很多老师家长的共同目标。

至于行书,则基本不会被老师所认同,笔者当年初中写作文使用行书字体,直接被老师说写的太丑,认不清,一直强调要写好楷书。

于是,课外书法培训机构的巧妙利用这一点,大力鼓吹楷书的重要性,不管是对高考作文、还是学习态度等方面,都说楷书很重要,直接说“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学楷书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现在,我们将“楷书是书法的基础”的论据总结如下:

1、如古人言:“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认为学习书法就必须先从静的、节奏慢的开始,连走的不会,跑就更不会了。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先学楷书,后学行草,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

2、楷书是现在运用最广泛的书体,写一手漂亮的楷书即有助于考试学习,也很容得到身边人的夸奖。

3、楷书是书法间架结构的基础,只有写好了楷书,过渡到行书、草书就很容易了。楷书能够锻炼个人对结构把握。

我承认楷书在日常生活和考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那只是写字,那是被动的学习,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

楷书不是书法最好的基础,只是写字最好的基础

注意:书法和写字不是一回事。

楷书为何不是书法最好的基础?

1、从书法史的角度上看

书法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算甲骨文,就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在楷书形成之前,就有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楷书是最晚形成的书体,而书法早在楷书形成之前就已经很完备,汉朝的隶书和魏晋的行草都是非常辉煌。那个时候的书家没有楷书基础的照样能写好书法,草圣张芝就是典型的例子。

至于王羲之也只有小楷的功底,而魏晋小楷与唐楷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我们所说的楷书专指唐楷,那么没有唐楷功底的王羲之怎么能成为书圣呢?

唐以后,楷书的地位得以确立,楷书为书法的基础已经成为很多书家的共识。

可见,楷书不是书法唯一的基础,篆书和隶书都可以是书法的基础。

2、从笔法的角度上看

楷书的笔法相对行草书、隶书而言,较为简单,楷书将书法中最难掌握的绞转简单化,取而代之的是提按,所以学楷书的人很难转化去学行草书。最好从头来学篆隶书,才有所改观,就是因为楷书的笔法与其他书体有着本质的区别。

至于说先学会走、再学会跑,这句话不无的道理,行草书的书写节奏确实要快写,但是楷书的慢节奏书写并不是书法唯一的基础,从这方面讲,楷书是为书法的基础,但是不是唯一的基础,也不是最好的基础,书法最好的基础是隶书,其次是篆书,楷书只能排在最后,因为绞转在楷书中体现的不够明显,而在篆书、隶书中体现很明显,隶书写好了,楷书很容易写好。

所以学好楷书就能快速学好行书这句话完全是不正确的,楷书不是书法最好的基础,而是隶书。

3、从结构的角度上看

对于“楷书能训练个人对字间架结构的把控能力”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楷书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会对今后我们写行草书打下结构的基础,不至于写的太不得法。

但是,大多数人是从唐楷开始的,对于大多不懂书法的初学者很容易走进端正美观的“馆阁体”道路中,这与书法追求的艺术理念是相违背的。行书、草书的结构与楷书的区别很大,楷书结构较为端正,行书、草书结构则变化很大,唐楷的那种端正甚至是行草书最忌讳的。楷书的结构,特别是唐楷的结构很容易让人走进程式化的道路中,而隶书相对要好的多。

因此,从这方面讲,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但仍然不是最好的选择,隶书要比楷书强多了,隶书和篆书也能很好地训练个人对结构的把控能力,起作用和效果都大于楷书。

由以上分析,书法的基础基本上是篆书、隶书和楷书。行书、草书由于节奏太快不适合初学者,而楷书由于不具备明显的绞转笔法,使得篆书与隶书更适合作为书法的基础,其中隶书是最好的选择,而篆书就当做练习中锋用笔的书体就够了。

为何楷书是写字最好的基础?

1、从实用的角度看度

简体楷书是当今国内最流行、最普遍、最实用的书体,写的一手好的楷书是很荣耀的事情,对于日常生活极其普遍,对于小学生,更是老师在课上教学的板书,楷书当然是写字的最好基础。而篆书和隶书都不是实用书体,甚至学了也没什么用。

2、从非艺术的角度看

书法中的艺术与写字是两种概念,书法不仅具有写字的所有特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门系统的艺术门类,有人写了一辈子的字,却终究不入艺术之门,更不知书法之真谛。

相对于其他书体,楷书很容易走进端正呆板的美术字,特别是学唐楷,更容易堕入非艺术的写字状态,因为唐楷较为规整,没有艺术涵养的人容易写成“馆阁体”,这就是米芾大骂贬低唐楷的重要原因。魏碑和小楷则相对要安全的多。

而这种非艺术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写字,写的是端正流美的美术字、印刷字和千篇一律的馆阁体。你仅仅只是在写字而已,不是书法艺术。所以你只是写字的话,楷书是最好的选择,是最接近你喜欢的端正流美的书风。

3、从学习难度的角度看

楷书因为节奏慢,对于小孩和初学者而言容易掌握,节奏较快的行书、草书不适合初学。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4、从结构的角度来看

对于端正流美的风格,如果你能很好的掌握楷书的结构,基本上,其他书体的结构很好掌握,剩下的只是笔法问题了。所以,对艺术没有追求的话,楷书是写字最好的基础,你练好了楷书,写其他书体就很容易了。

结语

“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笔法、历史、结构等方面来看,楷书并不是书法最好的基础,业界流传“隶书是书法最好的基础”是非常有道理的,往上可学篆书,往下可学楷行草。

如果你对艺术没什么理解和追求,偏爱千篇一律的馆阁体,楷书是你最好的写字基础,楷书写好了,其他书体结构写起来很简单,剩下的只是笔法的问题了。

希望以上个人的一些观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鲁迅的字是否是书法?

@东庭雨竹

鲁迅先生的字当然是书法,只不过是文学成就太高,掩盖了而已。

鲁迅不仅喜爱中国书法,而且对传统书法评价很高。

“它不是诗确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确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确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确有歌的旋律。”这也成为了鲁迅对书法的追求。

郭沫若对鲁迅的书法有着很高的评价:“鲁迅先生无心做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鲁迅的书风特点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突出了“清”和“雅”,即清劲自然、古雅有致。

何为书法?书法本于汉字的书写,作为艺术的书法是中国所独有的。书法是书写文字的行为,是一种具备特殊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感染力的书写艺术。

中国传统书法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可以使人从中感悟到一定的生命感和宇宙感。而这魅力是直接从其内在的审美特征生发出来的。

1.以字为根的形态美

书法的形态美依赖于汉字而又超越于一般的汉字书写。成功的书法作品,虚实处置得当,才有可能寓悠远神韵于尺幅之中,在有限的笔墨与无限的意境之间架设起一座无形桥梁。

2.寓动于静的气韵美

气韵生动本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艺术体现,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本性。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中用'舞'来加以概括,认为'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并对其做了生动的描述:'于空虚中创现生命的流行,絪缊的气韵。'

欣赏书法的静中之动,从形态美追寻气韵美,需要心神的主动投入,想象的自由发挥,因此更有一种特殊的意趣。

3.借字传情的抽象美

感情是艺术的内在灵魂,艺术是感情的真正家园。书,心画也。

书法师法自然,不是简单地师法自然之形,而是能动地师法自然之神、自然之理、自然之趣、自然之势。书法家总是将自然的启悟,经过心灵的折射,转化到笔画、结体、篇章之中,使书法的抽象美与自然的现实美之间在神、理、趣、势上达成高度的契合。

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决>中描述过书法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书法这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在以抽象形式根据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来表达情感这一点上,与现代艺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是东庭雨竹,欢迎互相关注,共求进步❤❤❤??????

大篆之类的专业知识的书?

专讲甲骨文的有《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编写者为国内著名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书写规范精美,字数齐全,查阅方便,每个部首按《说文》排列,最后,把涉及到相同字附的甲骨文列出,是个创见。其编攥经过是把当时见到的甲骨文汇总在一起,精心研究,反复考证,呕心沥血,最后定稿而成,集众人智慧为一体的研究成果。它把能够认识的每一个字,经爬罗剔抉,从形音义,做了解释。对于学者是个很大的帮助,既是入门书,又是钻研提高的好书。

这本字典由于成书在九十年代后期,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字没有收入进去,个别字解释有失误。语言有的晦涩难懂,需要有一定基础阅读才好。

近些年还有个人编写者,也不乏精深见解,多囿于一己之见,可当参考,学之既久,自当分辨。如《新编甲骨文字典》(刘兴隆)《甲骨文说文解字》(阳生编)。其它甲骨文入门的普及读物亦不难买到。

金文最好的是《金文编》(容庚编)收集资料齐全,有的重文多达一百多个,摹写精美。有小篆和楷书对照,并注明每个字的出处。它的不足是①无字形来源解释,叫人不易理解字形。如果有一定古文字基础者,使用最好。②少数金文混而未分,属于误解。如把金文里的“頮”见于《散氏盘》《颂鼎》等,与“眉”混为一字,其实眉是一个借音通假字,白璧微瑕。③近年新出土金文无法补录,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大篆从古文字角度讲,有六国古文,有《石鼓文》,《楚简帛书》和《侯马盟书》,也有《说文古文》等。学者结合古代汉语字典,在掌握六书原则基础上定会登堂入室。

学在专精,贵在有恒,坚持不懈,定会成功。

杨凝式韭花帖的好?

《韭花帖》所体现出来的书法美,是通过用笔所体现出的具有杨凝式个人独特风格的书法内在精神美,即笔力、神韵。而非一般俗书仅仅临仿王羲之或前代名家书法的字形外表,也就是宋代黄庭坚观杨凝式书法跋诗所说:俗书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黄庭坚借杨凝式的精彩书法叙说了一个书法学习继承的真理:书法成功要脱胎换骨,写出个人面貌,而不是鹦鹉学舌、依样画葫芦,停留在临帖阶段。即学习传统经典,为的是创新个人风格。也就是苏轼所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可惜真正懂书法能成家的人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就拿北宋时文化书画氛围浓郁的时代来说,竟然也有人对书法不识货,又怕被人笑话,于是对杨凝式的书法“口是而腹非”!嘴上随声附和说好,肚子里却说这么难看的书法有什么好的?碍于面子只得不懂装懂。

那么《韭花帖》究竟好在那里?

好在神采,不在字样:

一、体现在用笔:笔力坚实入木三分。二、体现在结体:笔画组合虚实变化。三、体现在章法:形式疏朗气势流畅。

尤其是第三点,是《韭花帖》的最大特色,这个章法疏朗的特点被明代董其昌发现了,学到了,老董的书法在娟秀中多有疏朗之处,这就是《韭花帖》的绝世之好。

同时练习曹全碑与邓石如的篆书有冲突吗?

沙曼翁先生说:"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书法要古拙,就得通篆隶。

(曹全碑局部)

篆书和隶书的横画是平的,在结构方面不像楷书那样有许多斜线条,造成结构复杂倾斜不易掌握。从隶书和篆书入门初学相对于楷书来说,要容易一些。

(释文)南抵石涧夹涧

(释文)有古松老杉大

同时练《曹全碑》与邓石如篆书没有冲突,在书体上是传承演变关系,而且隶书中杂有篆书笔意。在隶书《曹全碑》中,以圆笔为主,这点就是继承的篆书用笔。《曹全碑》篆意浓。所以学学邓石如的篆书是有借鉴启示作用的。

(释文)仅十人围高不

(释文)知几百尺修柯

邓石如先生是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派篆刻创始人。擅长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加入隶意,结字重心偏上,上密下疏,如棉裹铁,方圆互用,峻爽大度。苍浑高古。达到了清人王澍说的篆书三要:圆乃劲、瘦乃腴、叁差乃整齐的标准。

(释文)戛云低枝拂潭

(释文)如幢树如盖张

(释文)如龙蛇走松下

(释文)多灌丛萝茑叶

(释文)蔓骈织承翳曰

(释文)月光不到地北

(释文)据层岩积石嵌

(释文)空奇木异草盖

(释文)覆其上绿荫蒙蒙

(释文)朱实离离不知其

(释文)名四时一色

(以上篆书作品《庐山草堂记》为邓石如先生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泰山嵩岳以立身?

意思是:内心净化得像镜子般明亮、像不流的水一样澄澈;用泰山的 崇高来约表自己的品行;做事要清正廉明,

不偏袒徇私;待人要心胸坦荡,没有不能 告人之事。也就是要求我们心如止水,稳如泰山,光明磊落,诚恳待人。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不利条件,我们要有足够的心智来应对,不能够体现出不好的一面。对待别人要诚恳,而且要选择一个真诚的待人之道,体现足够的诚意。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