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词文代表作家及作品,唐宋八大家宋朝占六个?
唐宋八大家宋唐宋八大家宋代有六位,分别是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1、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宋词《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
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2、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3、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4、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
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5、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6、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
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宋代有名的八大作者都是谁?
没有这个排名和说法,只有唐宋合在一起的八个出名的文人作家,分别是唐宋八大家的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希望能帮助到你。
北宋八大诗人是哪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与唐诗并称的宋词就是中华文化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光耀千古,传诵至今。今天,我们在那灿若繁星的宋代词人中,盘点一下前八位都有谁。
1、苏轼:祖籍河北栾城,生于四川眉山,宋代豪放派的开派祖师,后人称其为“词圣”,另外,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百年难遇的奇才,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后人称为“诗神”,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位列“唐宋散文八家”,是北宋文坛第二代领袖,其书法更是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2、柳永:福建人崇安人,一代词宗,在宋代词人中,柳永的文学地位可以说是最高的,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是小令,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
3、辛弃疾:山东济南人,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4、周邦彦:浙江杭州人,被后世称为“词中老杜”,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5、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6、晏殊:江西南昌人,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称为“宰相词人”。
7、秦观:浙江高邮人,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8、晏几道:江西南昌人,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很多学者认为其宋词地位高于其父,他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我想深入了解苏轼的人生和诗词?
深入了解苏轼,宜先读其传记。较好的传记有:
1,王水照《苏轼传稿》(中华书局)
2,王水照等《苏轼传》(天津人民出版社)
3,曾枣庄《三苏评传》(上海书店)
4,林语堂《苏东坡传》(多种译本)
5,莫砺锋《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
传记也引用不少苏轼诗文,宜细读。
深入了解苏轼,更要读其著作,较好苏轼诗文集有下列几种。
选集类:
1,王水照《苏轼选集》(上海古籍)
2,陈迩冬《苏轼诗选》(人民文学)
3,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
4,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
全集类:
1,黄任轲等点校淸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
2,孔凡礼点校清王文浩《苏轼诗集》(中华书局)
3,孔凡礼点校明茅维《苏轼文集》(中华书局)
4,《苏东坡全集》(中国书店,影印1936年世界书局本,白本)
5,《苏轼全集》(上海古籍,白本)
6,《东坡诗,山谷诗》(岳麓书社,白本)
7,《东坡乐府笺》(龙榆生,上海古籍)
8,《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
上列书目中,白本是指只有原文,不带任何注解的本子。
一般读者,不作专门研究,传记类可选读王水照林语堂莫砺锋的书即可,选集类以王水照,龙榆生书最佳,全集类以上海古籍《苏轼诗集合注》,中华书局《苏轼文集》最合适。王水照,曾枣庄,孔凡礼都是目前国内苏轼研究的顶级专家,其著作代表了当前苏轼研究的最高水平。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当然要看他们的书,特别是王水照的书。
《苏轼全集校注》,用现代汉语作注,便于阅读。但卷帙浩繁,二十巨册,价三千余元,显然不宜一般读者购置阅读。有经济实力的人也不妨购上一套,也堪作传家之宝。
读了上面的这些书你就会知道“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纯属小说家言,就会知道“苏轼只会写诗不懂政治“是何等荒谬!与朋友交流关于苏轼的问题时,你就有底气了!
唐宋八大家中那几位是宋朝时期的?
谢邀!
首先我们说下“唐宋八大家”是怎么来的。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明初,朱右最初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尤其以苏轼更是现代人认可的文学上的巨匠,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各有成就和特点。韩愈的散文,艺术上既雄奇奔放,变化万千,又层次清楚,流畅明快。柳宗元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严谨缜密。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王安石的散文论理精辟、雄健峭拔。苏轼的散文如行云流水,变幻随人……堪称大家。
1.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唐代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3.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现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4.苏洵
苏洵(1009年至1066年)字明允,四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迁陈州项目城令。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5.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6.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年号颍滨遗老,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7.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今存《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
8.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
什么是宋词?
曲子词来源于乐府诗,又从唐诗哪里借鉴了写作技巧,慢慢发展成了成熟的词。五代是词代替唐诗地位的关键期,逐渐扭转了词在文人圈的地位。最终到了宋朝成了宋词,使词不仅替代了唐诗成了主要文学,还使词的成就达到了鼎盛。我们也不难发现,词是诗的一种变体,因此词也被称为是乐府或近体乐府。词仍然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只是诗的一种分支,或称为一种新的进化。后来宋词又进化成了元曲,被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也仍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
词的风格发展也经历了五个阶段,例如《云瑶集》代表的民间词多粗造通俗,《花间集》代表的花间派多艳丽,南唐词多清秀,北宋词多婉约,南宋词多豪放。宋词的发展阶段和派别分类,相对唐诗来说更简单些,发展阶段可分为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派别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以婉约派为主,南宋以豪放派为主。北宋时期格律较为松散,南宋时期通过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人的努力格律变得严深,整体来看宋词的格律略比近体诗的格律略宽松些。
婉约派词人有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南宋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蒋捷、张炎等人。豪放派词人有北宋的苏轼、贺铸等人,南宋的陈亮、岳飞、陆游、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刘过、刘辰翁、刘克庄等人。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核心代表,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核心代表。柳永被称为宋朝第一位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位对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李清照被称为宋朝第一女词人,也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苏轼被称为宋朝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被称为南宋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在宋朝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取代了诗歌的主流地位,但是仍有一大批文人在大量的进行诗歌的创作。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的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他们三人被称为江西诗派三宗,他们以学习杜甫为主,因此杜甫自然也成了江西诗派的远祖。同时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促使宋朝诗歌进入第二个繁荣时期。江西诗派三宗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以写诗为主,写词较少。
婉约派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唐末五代时期,花间词的艳丽、南唐词的清秀均属于婉约的先声。第二个时期是北宋初期,柳永开始对词进行全面的变革,创造了慢词,篇幅变大,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成为了民间词派代表。宰相词人晏殊依雅入词,他是宫廷词人的代表。欧阳修极力反对西昆体的浮华和太学体的苦涩,他们共同开创北宋婉约词风。第三个时期是北宋末南宋初期,以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开始严格讲究格律要求,刻意求工,他们正式开始给词装上了格律的束缚。第四个时期是北宋中期,以吴文英、史达祖等人推动宋词的格律走向基本定型。第五个时期是北宋末期,以“宋末四大家”蒋捷、周密、王沂孙、张炎彻底完成了宋词格律的定型,但以张炎为代表的宋词最后的词人,也标志着词在宋朝走到了尾声。
豪放派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萌芽期,北宋初期范仲淹以边塞风格写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出了豪放派的先声。第二个时期是开创期,北宋中期的苏轼为了脱离柳永婉约词的约束,开刻意采用豪放的词语来写词,正式开创了豪放派。第三个时期是中转期,北宋末期的贺铸在豪放派发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北宋的豪放词风传递到了南宋,尤其对辛弃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四个时期是鼎盛期,南宋前期的辛弃疾是豪放派集大成者,这个时期南宋不断地被北方的金辽侵略,出现了大量的边塞词人,开始大量的写豪放词,例如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等人。第五个时期是延续期,南朝后期的“辛派三刘”,即刘过、刘辰翁、刘克庄对豪放派的词风进行了延续。
词发展到了宋初最先出现了西昆体 ,是由杨亿、刘筠、钱惟演创立的一种诗歌派别,在当时最为流行。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西昆酬唱集》是由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宋朝馆阁文臣应和而作,主要学习李商隐的诗风,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浮华空洞,缺乏现实性,缺乏真实情感。同时和西昆体相互对着干的是石介为首的太学体,词风险怪奇涩,为当时的太学生所追捧。当时的诗、词、文风改革的主将欧阳修,极力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因为西昆体和太学体使词的创造进入了两个极端,一个太肤浅,一个太怪涩。欧阳修不仅对词风进行了变革,同时在他的努力下开始了第二次古文运动,因此宋朝的诗文发展走上了正路,对宋朝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阳修也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诗文皆好。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苏辙、曾巩均是他的学生。据说欧阳修成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对采用太学体写诗文的太学生一律都没给录取,从此高傲自大的太学生改过自新,开始写古文,北宋诗风文风从此大振。欧阳修对词的变革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延续李煜后期的词风,用词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二是让词走出宫体浮华和苦涩走向通俗,这点是和柳永对词的努力是一致的。欧阳修词的代表作有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等,我们分享一首欧阳修的著名词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在暮春黄昏的闺怨。全词分为两片,上片描写了少妇独孤一人在庭院中忧伤,想见到自己的意中人,而意中人却没有回来。下片描写了少妇在暮春的黄昏独自观看落花,而感到美人迟暮,对无法留住自己的青春而发出了感慨。全词句句都在写凄美的景物,用来存托少妇内心的悲凉和忧伤。我们读完全篇没有看到一个字写忧伤悲凉,但当我们走进了词中的场景中,会不由的感到一丝丝悲凉和忧伤。我们从这首词中能读出李煜词的味道,语言流畅朴实,感情真挚,用凄美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心境,对生命的感悟。我们可知欧阳修写词也多从李煜哪里得到了精华。此首词最大的亮点就是首句的“深深深”三字,写的是如此的巧妙,三个“深”字不仅增强了音律感,更加增强了景色的深、感情的深、意境的深。如果这首词去掉了这三个“深”字,自然就会失去最亮的色彩。后来的李清照从这三个“深”字得到了灵感,写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加具有艺术高度的叠词,这七组叠词也成了千古名句,凡是读李清照词的人皆知。叠字叠词从诗经开始被大量的使用,唯独欧阳修和李清照的两首词用的最为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