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萨的代表作品,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有哪些?
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有:
音乐之父——巴赫(德国)
音乐神童——莫扎特(德国)
古今乐圣——贝多芬(德国)
歌曲之王——舒伯特(德国)
音乐神灵——韩德尔(德国)
指挥之王——卡拉杨(德国)
歌剧之王——威尔弟(意大利)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意大利)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
进行曲之王——苏萨(美国)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英国)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交响曲之王——海顿(奥地利)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法国)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国)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法国)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法国)
钢琴诗人——肖邦(波兰)
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俄国)
v字仇杀队改编自?
你好,影片《V字仇杀队》改编自艾伦·摩尔的同名漫画,虽然在剧情的暴力表现上,评论界争议颇多,但仍然没能挡住它在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的过关斩将。
有人说,《V字仇杀队》片是为了挑战人们对于暴力固有的观念,那么,娜塔丽·波特曼接拍这部影片想要挑战的,恐怕就是突破自己一贯美艳的外形了。
片中,她舍弃了以往的形象,剃了光头,而这一惊人之举,果然也为该片带来了不少好运,使其以一千二百多万美元的周末票房,位居北美电影票房排行榜的亚军宝座。摘自网络
桂河桥进行曲原唱?
波基上校进行曲,又称作布基上校进行曲。
英国作曲家奥尔福德作于1914年,铜管乐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
作者奥尔福德擅长写作进行曲,所作的进行曲发表时常以弗雷德里克·约瑟夫·里基茨为笔名。
他一生作有大量进行曲,唯有本曲最为流行,曾被获1957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桂河大桥》用为插曲,因而广为流传,故又名《桂河进行曲》。
肯耐·约瑟夫·奥尔福德
(Kenneth Joseph Alford,1881-1945)英国作曲家。
早年在军乐团吹短号并弹奏钢琴和管风琴,后任乐团领队,同时创作进行曲。
代表作品有著名的《波基上校进行曲》,《在甲板上》和《达尼丁》等。
其本人被称为“英国的苏萨”,即英国的进行曲之王。此外还作有圆舞曲,幻想曲,狂想曲以及多首木琴独奏曲等。
世界各国的堪称第二国歌和第三国歌的歌曲大家能介绍介绍吗?
孙杨的日本国歌难听引发日本强烈不满,日本国歌到底好不好听,孙杨也因此发表道歉声明来化解因“不当”言论而引发的口水战。
这里抛开国人对日本人的偏见,以及两国因历史和现实过国家纠纷与矛盾,让大家来评价日本的国歌到底是不是像死了人在追悼会演奏的哀乐,我这里特意下载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歌,恭请大家来做一个恰当的评判
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美国国歌为星条旗之歌(The Star-Spangled Banner),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现在经常被译作“星条旗永不落”。虽然这种译法使该曲与美国国家进行曲《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 and Stripes Forever)重名,并且与英文原意不符,但该译法的使用依然相当广泛。
歌词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的美国律师,在1814年英美战争期间的巴尔的摩,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经过英军炮轰后仍在要塞上空高高飘扬时感慨万分而即景写下的。歌词写出来后,在一名法官的建议下,配上了英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创作的《To Anacreon in Heaven》,并取了现在的名字,从此流传开来。直到1931年被美国国会正式定为国歌。人们常常对美国国歌与曲谱是“进行曲之王”苏萨(John Philip Sousa,1854年-1932年)的著名代表作《星条旗永不落》进行曲(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产生混淆。其实听过两曲的人都能迅速地将其分辨开来。
英国国歌《天佑国王》
英国国歌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原名《天佑国王》,1837年至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和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后改称《天佑女王》,它是称颂英国国王的歌曲。
当英国处在殖民帝国的高峰期时,《天佑女王》不仅是英国本土的国歌,也是它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国歌。如1788年到1974年,澳大利亚一直用《天佑女王》作为国歌,在英国女王或联邦总督出现的场合,要演奏《天佑女王》。美国曾采用《天佑女王》的曲调填词,作为本国国歌或第二国歌;沙皇俄国曾于1815年开始采用《天佑吾王》的曲调进行填词后作为本国国歌,后于1833年被《上帝保佑沙皇》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曾采用该曲曲调填词后作为国歌。列支敦士登的国歌,至今还唱着《天佑女王》的曲调。2013年为止,世界上至少还有十几个国家的国歌采用的是《天佑女王》的曲调
苏联国歌(俄罗斯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
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又称作《神圣的联盟》,是苏联国歌的中文非正式曲名。原为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歌,作于1939年,由瓦西里·列别杰夫—库马奇作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作曲。伟大卫国战争中,苏联政府决定做一首能激励人心的新国歌,于是在弗拉基米尔·米哈尔科夫和加布里埃尔·艾尔—雷吉斯坦两人合作写出新歌词后,《牢不可破的联盟》于1944年3月15日首次在苏联的电台上播放,正式取代《国际歌》成为苏联国歌。
在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的国歌是《上帝啊,保佑沙皇》。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联以《国际歌》代为国歌。1918年1月,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国际歌》作为国歌,1922年苏联成立后它成为苏联国歌。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苏联宣布社会主义胜利后决定更改国歌。斯大林领导时期,开始在全国征集国歌,最后选中由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和埃利.列吉斯坦作词、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作曲的歌曲《牢不可破的联盟》,1943年12月苏联人民委员通过批准新国歌的决议,到1944年3月15日,新国歌在全国被正式采用。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在苏共党内批判斯大林的运动中,原歌词作者之一的米哈尔科夫对国歌歌词作了修改,剔除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成分。1977年5月27日最高苏维埃批准了修改过了的国歌。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以米哈伊尔·格林卡的《爱国歌》为国歌(无歌词),直到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00年12月8日通过关于国歌、国旗和国徽的法律草案,决定把《牢不可破的联盟》修改歌词后重为国歌。现在的俄罗斯联邦的国歌名字叫《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虽然歌词有所改变,但曲调完全照搬《牢不可破的联盟》。
法国国歌《马赛曲》》
马赛曲》(法语:La Marseillaise),法国国歌,也译《马赛进行曲》,原名《莱茵军团战歌》(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
词曲皆由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在1792年4月25日晚作于当时斯特拉斯堡市长德特里希家中。同年8月10日,马赛志愿军前赴巴黎支援杜乐丽起义时高唱这歌,因得现名,马赛曲亦因此并风行全法。1795年7月14日法国督政府宣布定此曲为国歌。此歌的官方国歌地位在拿破仑称帝后被取代,直至1879年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定为国歌。此后的1946年以及1958年通过的共和国宪法皆定明马赛曲为共和国国歌。
马赛曲在其后的波旁复辟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被禁。延至1830年七月革命过后,再次为人传唱[1],并由著名音乐家柏辽兹进行管弦乐编曲,此成为后来官方指定的管弦乐版本。
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王韬1871年在香港出版的《普法战纪》中第一次将马赛曲翻译成中文,名为《麦须儿诗》[2]。
马赛曲的曲谱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俄国临时政府配上俄语新词,作为俄国国歌《工人马赛曲》,但随即在十月革命后被废除。
德国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歌词采用的是19世纪德国诗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所写的一首反映当时德国人民心愿的诗《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所创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是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
德意志之歌(德语:Das Deutschlandlied)或德国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现行国歌。曲谱为著名古典音乐家海顿作于1797年,后被定为奥匈帝国国歌的《帝皇颂》(即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德国版歌词为自由主义诗人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教授(Prof. August H. H. von Fallersleben, 1798年-1874年)作于1841年8月26日晚。1922年全部歌词曲被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首次定为德国国歌。在纳粹德国统治时期,第一段特别受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2年,在联邦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西德政府定此曲为国歌,但除了第三段歌词统一、法制和自由(德文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以外,其余几段歌词可能引起争议,不被采用为官方版歌词。1991年8月19日,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德意志之歌”被正式确认为统一后德国的联邦国歌。这首歌也也常以首句歌词「德意志胜过一切」称呼,但事实上从未以此为正式曲名。二战后同一时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国歌是《从废墟中崛起》。1990年德国统一,只有第三组歌词统一、法制和自由确认为统一的共和国国歌。然而,统一、法制和自由只是西德的国家格言,并非德国。
《德意志高于一切》 即海顿皇帝四重奏的第二乐章Deutschland über Alles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über alles in der Welt,Wenn es stets zu Schutz und TrutzeBrüderlich zusammenhält,Von der Maas bis an die Memel,Von der Etsch bis an den Belt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über alles in der Welt.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Sollen in der Welt behaltenIhren alten schönen Klang,Uns zu edler Tat begeisternUnser ganzes Leben lang.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Und im Unglück nun erst recht.Nur im Unglück kann die LiebeZeigen, ob sie stark und echt.Und so soll es weiterklingenVon Geschlechte zu Geschlecht: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Und im Unglück nun erst recht.
汉译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无论何时,为了保护和捍卫,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从马斯(Maas)到默默尔(Memel),从埃施(Etsch)到贝尔特(Belt),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高于世间所有万物 。德意志如少女,德意志如忠诚,德意志如美酒,德意志如歌声;遍及世界,却永远保持他们古老而高贵的名声;激励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即便要用去我们的一生。德意志如少女,德意志如忠诚,德意志如美酒,德意志如歌声。统一、主权和自由,为了德意志祖国;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象兄弟那样团结起来,献出我们的双手和真心。统一、主权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为了实现这使命的荣誉,为了德意志祖国永远的繁荣昌盛!
日本国歌(君之代》
君之代(君が代,Kimigayo)日本国歌,原曲由宫内省式部察乐师奥好义(おくよしいさ)谱写,后又经雅乐师林广守(はやしひろもり)编曲。“君之代”歌词是由日本古代一首短歌“わがきみは”经过改写而成的。歌词大意是:“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曲子短小,总共只有十一小节,曲调富有浓厚民族特色。1999年以前是传统上的国歌,1999年正式成为日本国国歌。
中译:吾皇盛世兮,千秋万代;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长治久安兮,国富民泰。
版本1君王你的朝代,一千代八千代到无尽期,直到小石变成巨岩,岩石上长满藓苔衣。版本2愿我皇长治久安,愿我皇千秋万代,直至细石变成巨岩,长出厚厚的青苔版本3我天皇陛下之大治,千代万代永世,直到细石凝成巨岩,直到巨岩遍布苔藓。直译帝之代千代…… 八千代 ……细石成 岩青苔 生
属于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有那些?
《义勇军进行曲》、《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
拓展资料进行曲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军队进行曲
曲调激越昂扬,威武雄壮,用管弦乐队或钢管乐队演奏,并广泛使用打击乐器。
(1)《义勇军进行曲》 (1835) 田汉词、聂耳曲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
“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当他读到歌词,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
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最后一个作品。
(2)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18年前后。
作品音乐语言朴实流畅,形象逼真生动,通俗易懂,曾被改编为钢琴独奏和管弦乐曲。
该曲为复三部式。
作品为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
音乐的引子形象地模拟军号的音响和小军鼓的节奏,高亢嘹亮。
第一部分为带反复的单三部曲式。在富于跳跃感的伴奏音型衬托下,A段主题描绘出士兵行进时的雄姿,颇具色彩。
A段反复后经过门出现建立在小调基础上的B段主题,它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随后A段再现。
第二部分的间奏与引子基本相同。
该段主题由A段主题发展变化而来,柔美而富有歌唱性,调式的变化使乐曲的色彩更显得绚丽多姿。
最后是再现部。
2.婚礼进行曲
速度一般较快,表现欢乐的气氛。
(1)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
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
这首婚礼进行曲是降B大调,2/4拍,中速,复三部曲式。
前面有一个短小的、庄严的引子。
A段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副题。
然后是乐曲的中段,它转到了D大调,这个曲调是从A段发展而成的。
最后是主题再现A段,转原调,接尾声结束。
这首《婚礼进行曲》充满着欢乐和幸福的气氛,但我们现在听到的录音,多是用这个旋律改编的管弦乐曲。
(2)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4/4拍。
第一主题从辉煌的号角开始,引出热烈而隆重的旋律.
第二主题是从上面这个主题发展而成,它仍然保持着热烈的气氛.中段旋律柔美、情意甜蜜,给人以幸福感。
最后,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再现,接尾声。
瓦格纳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是齐名,
人们习惯地把这两首《婚礼进行曲》一并使用,
瓦格纳写的作为新人入场时举行婚礼的庆典音乐;
门德尔松写作为礼成之后,新人退场,进入洞房时的音乐。
3.丧礼进行曲
速度较慢,常用小调,情绪沉郁哀伤。
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
4.其他
如“凯旋进行曲”,“典礼进行曲”等
(1)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
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
但实质上拉德斯基是一个铁腕人物,曾残酷镇压了邻国的人民起义,可以说是一个反动军阀。
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
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
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
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
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2)《星条旗永不落》
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是苏萨的代表作,创作于1897年(另一说1896年),管乐合奏曲。
这首进行曲充分发挥铜管乐队的表现功能,以磅薄的气势和热烈的情绪歌颂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颇有鼓动力。
音乐在降E大调、2/2拍子快速的引子之后,出现了雄壮奋进的旋律。
随后出现舒展明快的第一主题,先由木管声部弱奏,并立即由以长号为主的铜管乐器强奏而出。
随后,音乐进入降A大调,第二主题流畅欢快,由木管乐器主奏。
在长号的雄壮的过渡之后,音乐第二次进入第二主题,并有短笛作装饰性的演奏。
当音乐第三次进入第二主题时,情绪饱满而高涨,低音声部响起长号的对位旋律,
同第一主题和短笛演奏的曲调相重叠,进入高潮,在异常热烈的情绪中结尾。
v字仇杀队是漫威的吗?
《V字仇杀队》不是漫威的。
《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是美国DC漫画公司创作的漫画作品。这是未来的伦敦,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游荡街头的艾薇·哈蒙德撞上心怀不轨的秘密警察。
这是颠覆的遭遇,这是一个奇怪的男子:披着斗篷、头顶高帽,戴着伪善笑容的面具。
这是黑暗的未来,这是一个集权的社会:大领袖亚当·苏萨牢牢紧攒国之命脉,他的爪牙遍布每一个角落。人民将窃窃私语埋入肚中,高谈阔论几成奢望,直到那晚照亮整座伦敦的轰鸣声,沉默了许久的黑夜开始发起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