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代表作品 过五丈原,唐代咏史怀古作家?
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主题:
1.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警醒当世的君主.
2.借史咏怀,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追怀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
主要特征:杂采史事,叙而成篇,对于史事的隐括成分偏多,兴寄的成分反而相对的减弱。
代表作家作品:骆宾王《于易水送别》杨炯《广溪峡》陈子昂《白帝城怀古》《登幽州台歌》《燕昭王》
陈子昂《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诗中既表现了现今世路的坎坷,又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寄托着诗人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而无处施展的愁苦与愤懑.
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该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沈德潜说:“(子昂)追建安风骨,变齐梁之绮蘼,寄兴无端,别有天地.”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主题:
1.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及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成为主导性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风貌.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2.借史抒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主要特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
重要诗人:张九龄 高适 王昌龄 李华 刘长卿
代表作家:王维 李白 杜甫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重要代表.咏史诗主要有《李陵咏》《西施咏》《息夫人》《夷门歌》.
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的重要代表.咏史诗主要有《越中览古》《古风》(五十九首)《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盛唐现实主义诗人的重要代表.咏史诗主要有《述古三首》《咏怀古迹五首》《蜀相》《五侯庙》《八阵图》等.
王维《夷门歌》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赢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赢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这首诗并没有单纯的咏史写事,在诗中寄寓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成名的热望.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诗人登临吊古之作,它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表达了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这篇吊古之作,写景,叙述,议论相结合,承递自然顺畅,而语语寄情,寄慨颇深,体现了杜诗的主导风格,堪称杜诗中怀古诗的佳作.
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整首诗歌采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既是对诸葛亮功绩的叙述,又包含着诗人自己的评价,二者结合得十分完美。情感真挚也是这首诗一个重要的特征。杜甫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咏赞了这位历史上的英雄,同时又对他的历史遗憾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⑶中唐咏史怀古诗: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主题: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是中唐诗歌的重要主题.吊古伤今,针贬时弊内容直指当时日益恶化的社会政治.
特点:一是作家作品的大量出现;二是咏史怀古诗的总体水平较高。
作家作品:刘禹锡是中唐咏史诗人之冠。刘禹锡的咏史诗多采用七言律诗或绝句形式,如《乌衣巷》、《石头城》、《西塞山怀古》等都堪称传世名作。其他还有刘禹锡《秋词》《蜀先生庙》《金陵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李白墓》柳宗元《咏三良》《咏史》鲍溶《隋帝陵下》张祜《过石头城》《邺中怀古》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以小见大,以微见著,语言流畅,朴素自然,却又给人以历史的深邃和凝重,不愧为千古佳作.
⑷晚唐咏史怀古诗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归纳主题:无尽的追忆和感伤;繁华逝去的殆尽,沉重的哀叹,伴随着晚唐的诗人们,并成为晚唐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特点:一是艺术技巧趋于成熟;二是咏史怀古诗的题材更为广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家作品: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杜牧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七言咏史绝句,如《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金谷园》等是此时名作;李商隐的咏史诗大多是托古讽今之作,如《吴宫》《汉宫》《隋宫》、《咏史》《楚吟》《过楚宫》《马嵬》《贾生》、《筹笔驿》等。其他如温庭筠《经五丈原》《苏武庙》《过陈琳墓》
唐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
唐朝经历了初盛中晚的历时性发展,咏史怀古诗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成长变化,从诗歌的主题到诗歌的艺术特征,咏史怀古诗也经历了一个成熟完型的过程,它做取得的思想和提书成就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咏史怀古诗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和统一,是咏史怀古诗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古诗如酒?
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
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鸣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月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的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该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少年游?
温庭筠未写过少年游,只写过“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
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但诗的最后一句,“月照高楼一曲歌”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也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
温庭筠的词坛地位是怎样的?
温庭筠的词坛地位是怎样的?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看看这首歌~~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温庭筠
大家都熟悉的甄嬛传的主题曲《菩萨蛮》的词便是温庭筠所做。
温庭筠在词坛有着极高的地位,历代的诗论家对他的评价都极高。他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温庭筠的词对两宋婉约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惜的是,温庭筠的许多作品现都已失传。不仅如此,连许多关于他生平的史料也是如此。现存的关于他的生平的史料都是支离破碎的,且很多都是存在矛盾,真实性难以考证。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大约有三种观点,即“元和说”、“贞元说”和“长庆说”,这三种说法皆取材于《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一诗,此处不再赘述。温庭筠年少便聪慧,兴趣、汗水一样不少,这才得了一身艺业,不仅擅于吹拉弹唱,更擅长诗词。《旧唐书》有云,“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孙光宪《北梦琐言》更云其“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温庭筠年近四十,应举而不中,仅以京兆府试得榜副贡生,实受宫廷斗争遗害。唐文宗近谗,庄恪太子李永尚且被逐身死,温庭筠能以身免,可谓不幸中的万幸。
唐懿宗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温庭筠再试,因其“救数人”的外号,得到主考官沈询的重点“关照”,召其于帘前相试,温庭筠因此而大闹考场,甚至有传闻,虽有沈询“虎视眈眈”,温庭筠也在场中助了八人。当然,祸乱考场,不抓你起来砍几刀就算你走运,自然又是不中的。
温庭筠才名极盛,常出入于相国令狐绹府中。唐宣宗喜欢《菩萨蛮》,令狐绹私下请温庭筠填了首对付上去,不料温庭筠不当回事儿大加宣扬,为令狐绹所忌;后来,唐宣宗赋诗,无人能对,于是让未第者出言,温庭筠脱颖而出,得到皇帝奖赏。令狐绹不知温所言,向他请教,被温庭筠言语讽刺其读书少。温庭筠曾经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以刺令狐绹无甚赏识……凡此种种,终于激怒令狐绹,向上言其人有才而无行,不可使他及第。
据传,温庭筠于传舍遇微服的宣宗,以言语诘之,为皇帝恼恨。所谓“空穴不来风”,无论这些事迹是否真实,温庭筠在当时可谓声名狼藉。
搅扰考场后,温庭筠被贬了个隋州隋县尉。后来,温庭筠在贫穷道路上渐行渐远,终于到了迫乞于扬子院的地步。因犯了宵禁,被巡夜兵士暴打一顿,牙也落了几颗。并诉诸于其时出镇淮南的老相识令狐绹,但兵士未受到处置,还极言其形迹丑陋。温庭筠本来名声就不咋地,经此一事,更是难堪,只好只向往长安致书公卿以求公道。
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温庭筠以高才出国子助教,第二年,监国子试。温庭筠感其身遇,遂“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又因为“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的文章内有指斥朝政都。
不久,温庭筠便被贬了方城尉,于同年冬,抑郁而逝。
温庭筠的诗有什么特点?
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的八行诗?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泉子·楚女不归》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