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克绘画代表作品,价值2亿美元的画?
这幅价值2亿美金的画,名为《17A号》,由美国著名对冲基金城堡集团掌门人肯尼斯·格里芬(Kenneth Griffin)于2016年购入的。这幅画的作者是美国现代艺术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滴画”,被公认为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
波洛克油画的美用文字怎么形容?
一旦我进入绘画,我意识不到我在画什么。只有在完成以后,我才明白我做了什么。我不担心产生变化、毁坏形象等等。因为绘画有其自身的生命。我试图让它自然呈现。只有当我和绘画分离时,结果才会很混乱。相反,一切都会变得很协调,轻松地涂抹、刮掉,绘画就这样自然地诞生了。”——波洛克
超写实主义风格是否是油画艺术的终点站?
“超写实主义”风格是否是油画艺术的终结?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有一句俗话这样说: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人,方可成就一桩美事。如果从“超写实主义油画”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完全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杨飞云超写实作品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油画艺术主要向着两个维度推进,一种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其艺术理念是抽象再抽象,把油画内容画得离奇古怪,让普通人看不懂,完全颠覆之前所有的油画形式是其主要探索方向。
而另一种则是“超写实主义”风格,把油画画得如同放大版的高清照片,所有细节一览无余,是另一群画家的探索方向。
古典写实·安格尔《埃蒙夫人》
可以说,去除油画创作的中庸化,向两个极端突飞猛进,是当代油画家心照不宣的艺术追求,因为想走其它路线几乎没有可能了,该走的、能想到的创新方法都被用过了。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油画家这样创作是不得已的事。许多艺术技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遵循历史给与的机遇。
古典写实·布格罗《心之苏醒》
上世纪70年代,照相技术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在1975年左右,柯达公司发明出第一台数码照相机,为“超写实主义油画”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那就是:利用高科技光影设备拍摄出纤毫毕现的细节,然后利用投影仪把高清照片投射出来,再用画笔在画布上把这些细节如实描绘出来,对一些局部细节再进行吹毛求疵般的还原,用细节本身的震撼力来打动观者。
冷军超写实作品《小唐》
一批画家玩“超写实”,一方面是为了探索油画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考虑市场的需要,还有一点就是这种画法童叟无欺,人人都能看得懂,因为这三大原因,就促进了“超写实”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超写实仍然很受欢迎。
现在还不能说超写实是不是油画艺术的终结,因为这种技法还在发展期,仅仅才进行了40多年,还是一种比较年轻的油画技法,目前无法对其盖棺定论。
三重野庆超写实油画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超写实为油画提供了一种探索方向,丰富了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超写实油画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比如,过于依赖照相技术,过于看重细节刻画,过于呈现匠人精神,作者给画面情感的投入太过于稀少,很难从画面中读到感性的东西。
波洛克代表作?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男,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
1929年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妻子是李·克拉斯纳。[1]
主要作品有《秋韵:第30号》、《薰衣草之雾:第1号》、《大教堂》、《蓝杆:第11号》等。
世界上最名贵的画都有哪些?
1.《你何时结婚》又译:《塔西提的年轻姑娘》
――[法]高更
成交价格: 3亿美元
2.《玩牌者》――[法]塞尚
成交价格:2.5亿美元
3.《梦》――[西]毕加索
成交价格:1.55亿美元
4.《弗洛伊德像》――[英]培根
成交价格:1.42亿美元
5.《1948年5号》――[美]波洛克
成交价格:1.4亿美元
6.《女人Ⅲ》――[荷]威廉·德·库宁
成交价格:1.37亿美元
7.《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夫人》――[奥地利]克利姆特
成交价格:1.35亿美元
8.《呐喊》――[挪威]蒙克
成交价格:1.199亿美元
9.《旗帜》――[美]贾思培·琼斯
成交价格:1.1亿美元
10.《裸体、绿叶和半身像》――[西]毕加索
成交价格:1.06亿美元
注:①搜索到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
②篇幅有限,对于每幅作品不做详细介绍了,想深入了解的只好自己去查找啦!
最后小编文艺的说一句:只收藏不点赞的都是流氓哦!
有哪些世界名画经常被后人模仿或是恶搞?
世界名画被后人模仿或是恶搞
世界名画经常被后人模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说明后人喜欢名画、敬仰名画。每一个画家都希望自己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能够赏心悦目,赢得大家的赞赏。然而,仅仅拥有自信的想法、经过高等院校的学习训练,并不足以创作出一幅优秀经典的绘画作品。时至今日,由于信息发达,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世界名画以及数以万计的普通画作,为什么那些名画总要比普通画作更有吸引力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名画与平淡普通画作之间的区别在于构图,世界名画的构图总是简约而独特新颖,在有限的画面空间里蕴藏着丰富饱满的内容情节,让人意犹未尽。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画家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的诞生》,19世纪荷兰绘画大师梵高笔下的《星夜》……等等世界名画,历经几百年时间都备受好评,其名画地位并没有被当代画家的画作所替代,
就说《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主题人物就是一个“蒙娜丽莎”,而且还是半身像,画面的背景却是是复杂的自然景观,细看背景处的各个细节,内容景物非常丰富,更主要是即便复杂的背景空间,却不影响主体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鲜明形象,而且蒙娜丽莎魔幻的眼神、神秘的微笑,引发每个人的不同猜测与解读,同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会引发人们不同的猜测与解读,这是画作的最成功之处,这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简单说法,而是名画本身的构图太够巧妙,主题太够丰富,几乎没有哪个人可以完全解读清楚,
综上所述,这就是世界名画之所以受后人模仿的原因,后人想在模仿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构图能力,丰富自身的艺术思想与认知。当然了,有人在模仿名画过程中,也恶搞了名画,比如,被视为艺术界异端的西方抽象派大师杜尚就“恶搞”了达芬奇笔下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杜尚几乎还原了《蒙娜丽莎》这幅画的背景与主体人物,可以说构图几乎一样,在这基础上,杜尚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添了两撇胡子,变成一幅全新风格的作品——《长胡须的蒙娜丽莎》,
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
相比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杜尚的《长胡须的蒙娜丽莎》就是在“恶搞”名画了,稀释了对原画作的模仿程度。那么,在画坛有已有知名度的杜尚为何要“恶搞”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呢?其中的原因或许只有杜尚本人最清楚,不过我们可以去猜测杜尚的大概用意:其一,杜尚从达芬奇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中解读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本人“女性化”的一面,也就是说达芬奇把自己女性化的一面用“蒙娜丽莎”这个女人代替表现出来,简单说“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自己,而杜尚就把蒙娜丽莎隐藏着男性性别的一面展示出来,“胡须”是男性的特征;其二,杜尚“恶搞”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因为第一个“恶搞”的人总是会引起巨大关注,这又让杜尚一夜爆红。自杜尚之后,欧美的艺术家也开始“恶意”蒙娜丽莎了,比如,把她变成胖女人、变成现代女性,戴起太阳镜、戴圣诞老人的帽子等等各种形象,但是无论怎么“恶搞”,都没有杜尚有名气。
杜尚作品《长胡须的蒙娜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