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书法家及代表作品,简述汉代书法特点及其影响?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继秦而兴,西东汉之间有一个短暂的新莽时期,历时400年,经三个时期: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刘玄又于23年~25年一度为帝)、新莽(8年~23年)、东汉(25年~220年)。汉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后来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强盛。
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主要载体。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两汉时期的人们,充分利用这种种有利的因素,对文字本身的美和书写中可能获得的美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书法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形势,创造了大批经典作品;同时,汉末时期理论家们的思考,也成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书论著作,在书论史上影响深远。
一、汉篆
汉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东汉以后才逐渐被隶书取代,但在许多特殊的重要场合仍然被使用着,因而两汉对小篆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期。其书迹遗存主要有:碑刻、碑额、铜器铭文、砖文和瓦当、墨迹等。
1、碑刻
严格意义上的碑刻,在西汉时还没有出现,因此西汉时期的篆书石刻,都不以“碑”称名,如《鲁北陛石题字》、《
况其卿坟坛刻石》、《上谷府卿坟坛刻石》、《郁平大尹冯君孺人墓画像石题记》、《群臣上寿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中殿刻石》等,数量不少,但形制比较简单,不过风格也较为多样。前三种体势较开阔,但还是相对典型的小篆;第四种出于新莽,瘦硬而不失婉转,具有独特的意味;后面几种则间或夹杂着隶书的形意,显然受到了隶书流行的影响。
东汉以后,碑刻大兴,而小篆的地位已经被隶书取代,因而小篆碑刻并不多。代表性的有三类:《开母庙石阙铭》、《少室石阙铭》,体势方正茂密,笔划圆劲;《袁安碑》、《袁敞碑》,体势宽博,与秦小篆的严正不同,用笔浑厚,与秦小篆的婉转不同,一般认为,这两碑是小篆的新开创,代表了汉代小篆的新风格。《祀三公山碑》,体兼篆隶,单字撑满字格,而通篇布局错落,是一种极有创造性的写法。
2、碑额
篆书与隶书相比,毕竟是古老的字体,有其特殊的意义,因而在东汉隶书碑刻大盛时,其碑额却有许多是采用篆书书写的。其中代表性的有:《泰室石阙铭额》(阳文)、《少室石阙铭额》、《景君碑额》、《孔君碣额》、《郑固碑额》、《孔宙碑额》、《孔彪碑额》、《韩仁铭额》、《尹宙碑额》、《王舎人碑额》、《鲜于璜碑额》(阳文)、《华山碑额》、《张迁碑额》、《赵宽碑额》、《白石神君碑额》、《郑季宣碑额》、《樊敏碑额》、《赵菿碑额》、《仙人唐公房碑额》、《尚府君碑额》等。
碑额要求有较强的装饰性,因而碑额篆书往往与一般篆书有较大的不同,概括而言有:首先,由于碑额位置相对狭小,许多碑额篆书的整体布局必须因势利导,随形布势,因而章法比较奇特;其次,这也必然影响到单字结构的处理,往往或长或扁、或方或圆,有时又互相穿插,同严谨的秦篆相比,显得活泼多姿;再次,有时受到隶书的影响,笔划常有隶意,相对丰富得多;最后,有的作品为了突出其装饰性,采用了缪篆体势或类似韭叶的笔划,别具一格。
3、铜器铭文
汉代已经不是青铜器的兴盛期,但是青铜器物的应用仍然比较广泛,主要是一些日常用品,其上铭文,多为器名、使用地点、铸造年月,以及工匠的姓名和器的重量等。近人容庚《秦汉金文录》中收集有大量这类铭文。其成字方法多为契刻,风格约可分为两类:一类笔划均匀,字形端稳,有的接近规范的小篆。如《寿成室鼎》、《长杨鼎》、《黄山鼎》、《安成家鼎》、《南陵鐘》、《池阳宫行镫》、《竟宁雁足镫》、《成山宫渠升》等的铭文。另一类,体势不受小篆格局限制,笔划随意自如。如《云阳鼎》、《杜阳鼎》、《湿成鼎》、《永初鐘》等的铭文。总的来看,无论内容还是书写,都比较简略,无法和前此的铜器铭文相比,但在“简”中也形成了特色。
新莽时期有些例外。王莽复古,试图恢复小篆,因而其间出现了不少制作精美、书写严谨的铜器铭文作品,如《新莽铜量》、《新莽铜衡桿》、《始建国铜方斗》、《始建国铜撮》和《始建国尺》等。布局整齐规范,结构方严刻厉,笔划瘦劲挺拔,《新莽铜量》尤其具有代表性。
4、砖文和瓦当
汉代瓦当文是古代篆书的一束奇葩。以圆形瓦当为常见,一般中央有一乳突,周围用线等分为四。瓦当文记录建筑物的名称或是祈颂吉祥的语句,虽然简短,但由于其形制特异,篆法也极具异彩。最为突出的是它的善于随形布字,文字围绕圆心进行安排。因而常常省改变形,将文字简化或夸张,充分发挥篆书圆曲笔划易于伸展、收缩的特点,创造了既有很强的装饰性又不失篆书本性的新风格。
汉代砖刻在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出土的为最多。它与瓦当相似,但砖面近方,无需作太多的变形处理,因而文字往往于典型小篆近似,只是更为大胆雄放,有时采用印鉴上常用的篆法,形简而意远。
5、墨迹
汉篆书墨迹留存至今的有四件:《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壶子梁柩铭》、《武威姑臧张□□柩铭》和《张掖都尉棨信》,应当都是所谓“幡信”一类的作品,笔划盘曲、穿插,婉转妩媚,结体或突出疏密对比,或强调撑满字格,与历史上所谓的缪篆的特征相近,由于丝织品年代久远变形,更增其纠缪婉曲的特征。古代篆书墨迹留存极少,这四件作品是很有价值的。
历代著名书法家传承顺序?
这里有一个故事,据传说笔法是蔡邕最先得到的,蔡邕是三国时期的人,隶书写的好,蔡邕就是蔡文姬她爹,蔡邕曾做过曹操的老师,还曾经做过“左中郎将”这么个官,但他这个官是大奸臣董卓提拔的,董卓被点了天灯之后,蔡邕可能也是出于报恩,到现场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了一通儿,这个举动把司徒王允给惹急了:“好你个蔡邕,敢跟我反着来,嘿嘿!你这是屁眼儿拔罐子找作死啊!来呀,把他送大狱里去!”后来蔡邕死在监狱,可惜就这么挂了!
关于书法的笔法,传说是有一个神人把笔法告诉了蔡邕,当然了,这种说法是后人编的,但后面的故事却是真事儿。
蔡邕得到笔法之后传了两个人,一个是崔瑷,崔瑷最初是搞文学的,得了蔡邕笔法之后,成书法家了;第二传给了闺女蔡文姬,蔡文姬一般人都知道,大才女一个,创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23岁被匈奴虏去12年,最后是被曹操给接回汉朝的。
蔡文姬又把笔法传给了钟繇,也就是楷书的老祖宗钟繇。
钟繇传给了卫夫人,卫夫人就是中国古代第一号女书法家卫烁。
卫烁传给了中华千古书法第一人王羲之,王羲之乃“书圣”,他就是中国书法的泰山北斗、元始天尊。
王羲之传给了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王献之不用说了,书法水平一点不次于他爹。
王献之传给了他外甥羊欣,姥爷、舅舅书法都那么厉害,羊欣书法能次吗?羊欣曾编了一本书叫《古来能书名人录》。
羊欣传给了王僧虔,王僧虔是王导的玄孙,也就是王导孙子的孙子,王导是王羲之的堂叔。这帮人都是亲戚!
王僧虔又把笔法传给了萧子云,萧子云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萧子云是当时的史学家、文学家。
萧子云把笔法又传给了隋朝和尚智永。
智永在中国书法史上可是大大有名,他本名叫王法极,是王羲之第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个儿子王徽之的六代孙子,也就是说,智永是王羲之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看看,传出去又传回来了!王羲之最有名的《兰亭序》就是智永当时带到法门寺保存起来的。学习楷书都知道有个“永字八法”,据说就是智永的研究成果。
智永把笔法传给了虞世南,虞世南是唐代初期著名书法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三个人并称“初唐四大家”。
虞世南把笔法传给了欧阳询。
欧阳询传给了陆柬之,陆柬之也是唐代著名的书 法家,他是虞世南的外甥。
陆柬之传给了侄子陆彦远。看,又在这个亲戚圈儿里传上了,都快赶上传销了!
陆彦远传给了鼎鼎大名的狂草发明者张旭。
张旭传给了李阳冰,李阳冰篆书写的好,被当时人们称为李斯之后篆书第一人。
李阳冰一使劲传了五个人,有徐浩,徐浩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楷书写的好;有颜真卿,颜真卿就不多说了,一般人都知道;有邬彤,邬彤是唐代中期书法家,书法除了跟李阳冰学,还曾跟张旭学过,他是颜真卿的同学,虽然他的名气比颜真卿差得多,但他曾经教的一个学生却大大有名,就是狂草大家怀素,邬彤和怀素是表兄弟;另外俩人是韦玩和崔邈,此二人不是很有名,但在当时,也是有一定成就的书法家,到此笔法传代说法就结束了。
当然最早说蔡邕的笔法是神人传授只能是传说,所谓笔法,一定是蔡邕在前人的笔法基础上自己总结出来的,因为蔡邕本身就是大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最著名的书学论著《九势》作者就是蔡邕。
十大书法家及作品?
第一: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第二: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第三名:唐代著名书法家一——欧阳询: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楷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者临摹最多的作品。
第四名:“草圣”——张旭: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肚痛贴》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第五名: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是“宋四书法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董其昌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第六名: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玄秘塔碑》——明王世贞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
第七名:北宋书画家、文学家——苏轼:苏轼还擅长行、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八名: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如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
第九名:三国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繇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楷,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传《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隶书古意,多是真书笔法,是钟繇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第十名: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文征明: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对后世影响极大。
两汉书法家排名?
曹喜、杜度、王次仲、崔瑗、崔寔、张芝、蔡邕、师宜官、刘德升、梁鹄。
有什么厉害的书法家?
书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作为一门写字的艺术,它的发展同字体的演进、书写工具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就拿字体说,汉文字从甲骨文算起,以后大篆、小篆、隶书等字体相继出现,又逐渐演变成为现在通用的楷体,而书法艺术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育成热,成为祖国艺术宝岸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甲骨文是我们已经知道的最早的较为成熱的文字,它是用刀在龟甲或兽骨上锲刻而成。今日所见的大部分属于商代,也有少量西周的。这些甲骨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瑰宝。
大篆出现于西周,据说它是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创,所以又叫籀文。商周时代的王室贵族制作了大量的金属钟鼎彝器,上面往往铸刻了铭文,后人称为“金文”。金文的变化显露出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的演化轨迹。
小篆一般认为是秦时李斯、赵高等人制定的,比大篆省改了许多,写起来比较便捷。李斯就是一位大书法家,所写小篆后被称为“玉筋篆”。当时毛笔早已产生,所以较之用刀在甲骨上刻出的文字,具有不同的风貌。
为着书写的便利,隶书也产生了。秦代的称为秦隶。西汉建立后丞相萧何规定书法为学童应试的内容之一,虽然这考试兼及大篆小篆,但是注重隶书。至东汉顺帝时,隶书达到成熟阶段,它的字型“似八字势”,所以又叫“八分体”。东汉末年的蔡邕,隶书造诣极高。灵帝时他将六经书丹于碑,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
到了汉末三国,汉隶又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真书,也就是正楷。汉末锺繇的真书古雅绝妙,人称如“云鹄游天,飞鸿戏海”。
隶书本由追求书写便捷而生。它产生之后,出于同样的原因,又产生了“隶书之捷”的章草。一般认为西汉元帝时史游的《急就章》是最早的章草作品。也在汉代,又有今草、行书等体相继产生。据传今草的首创者为张芝。行书则介于一笔不苟的楷书和狂放自适的今草之间,传说由刘德升草创。
楷、草、行诸体在汉代已经基本完备,以后字体不再有新的变化。
魏晋时,书法艺术继续发展,晋代的书法艺木达到了高峰,出现了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备受后入推崇的《兰亭序》就是他的代表作。
南北朝时,书法也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南方以流美为能,北方则以方严为尚,尤其以北魏的魏碑体态风格丰富多采,对后世影响极大。
隋统一中国,书法又趋于合流,为唐代书法的新发展作了先导。唐代书家辈出,如李阳冰以篆书名,张旭、怀素以草书著。初唐时,崇尚王羲之的风气很盛,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称为初唐四大家。开元以后,颜真卿开创了正而不拘,庄而不险,奇伟秀拔而法度从容的新风格。中唐末期的柳公权等人专主瘦挺,史称“颜筋柳骨”。唐末又有杨凝式,用笔奔放,为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
自宋以降,著名书法家继续涌现。宋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明代文人多擅长行草,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人上窥晋唐,很有影响。
清代的书法,不但出现了一批隶书名家,还出现了邓石如这样的篆籀大家。人们将其与秦李斯、唐李阳冰并称。
东汉的书圣?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诗圣:杜甫,安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认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称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