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汉隶代表作品,西汉碑刻隶书的代表作有哪些?
首先:西汉很少有碑刻石传世,隶书更少。再者西汉时期以汉简为主,隶书刚刚形成,碑刻并不盛兴!而在书写方法上大量出现的是一种“草篆”的折笔和拖笔笔法。
关于西汉碑刻少的现象还另有种说法,王莽篡汉朝建立新朝历史,对西汉碑刻全部扑磨净尽。如宋尤袤《砚北杂记》说:“西汉石刻文,自昔好古之士,固当博采,竟不之见。闻自新莽恶称汉德,凡有石刻,皆令仆而磨之,仍严其禁。”这一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司马迁著《史记》,对秦始皇刻石,几乎是有文必录,如果西汉曾出现大量刻石,他是不会一无所采的。好大喜功、尤敬鬼神之祀的汉武帝对泰山五年一修封,每次封禅都有赞享之辞,但《史记》中后人所补《孝武本纪》也从未提到刻石纪功事。《汉书》亦如《史记》,这方面无所著录。看来,西汉碑刻存世不多主要是由于“西汉人不重立碑”。
西汉碑刻大概统计以下
1.现存最早汉篆刻石,为河北卢龙县《娄山石刻》,刻有“赵廿二年八月”等15字一行,另刻“群臣上寿”4个大字,字径3寸余,左侧有北魏时人题名,左上下方有唐人题名,可见此石被人发现甚早。此刻石为赵王刘遂的属下向赵王献寿的纪念物,时间在汉文帝刘恒后元六年(前158)。书体为小篆,结体已由长方转为方正,有较浓的隶意,书写不工,却朴茂雄浑。
2.在霍去病墓前有《左司空刻石》、《霍巨孟刻石》,前为篆体,后为无波磔隶体。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廊的《鲁孝王刻石》(亦称《五凤刻石》),为汉宣帝五风二年(前。56)之物。金代明昌二年(1181)重修孔庙时出土于鲁灵王殿基西南太子钓鱼池中。此刻明清以来迭经著录,仅残存“五凤二年鲁州四年六月四日成”13字,隶书,略带篆势,无波磔,“年”的字脚长拖,为前汉简牍常见之古趣,反映了其时文字由篆向隶演进的大趋势。此刻风格浑成高古,拓本以故宫博物院所藏为最佳。
3.清道光年间在四川巴县出土的《汉巴州民杨量买山地记》隶书5行27字,结构浑朴,波磔劲拔,意在篆隶之间,与《鲁孝王刻石》相近。
4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云南昭通出土一截残碑,称《孟璇残碑》(又称《孟广宗碑》、《孟孝琚碑》),立碑年月不明,罗振玉考订为汉成帝河平四年(前27)所刻。隶法古朴可爱,为云南唯一汉碑,故为世人所重。西汉刻石仅此数石,且文字多为“勒物工名”,但不能代表西汉书法水平。
5莱子候刻石
补充:汉隶碑刻十大代表作:
一、《石门颂》著名摩崖石刻。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
二、《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礼器》、《史晨》并称“孔庙三碑”,历为书家所重。
三、《礼器碑》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藏山东曲阜孔庙。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四、《华山碑》
汉代隶书代表,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碑原在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毁于地震。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八字。
五、鲜于璜碑
《鲜于璜碑》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是建国以来所发现的最具价值,最具影响的名碑。
六、衡方碑
《衡方碑》也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在转折和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圆的效果。其结体方正,波、磔、撇、捺皆不张扬外露,体方整严峻,有下紧上松之感。
七、史晨碑
《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史晨碑》是孔庙珍品,与《礼器碑》《乙碑》一起,并称为孔庙三大名碑。
八、西狭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成县县城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鱼窍峡中,碑文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颂文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摩崖颂碑呈长方形,纵3.06米,横3.75米。
九、曹全碑
曹全碑汉中平二年(公元185)立。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十、张迁碑
《张迁碑》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曹全碑怎么写好看?
谢谢悟空邀请!
《曹全碑》字形呈横势,撇捺舒展,如展翅飞翔的大雁。中宫紧密。比例得当,结构匀衡,重心平稳。婀娜之中含刚毅,灵动而典雅。
《曹全碑》用笔特征:
一,折画有的方中带圆。有平肩的,有耸肩的。有的是圆折。
二,捺钩与捺相近,蚕头燕尾,角度有的斜,有的平。
三,弧钩像半圆,起笔头圆,收笔尾圆。
四,竖钩平出钩。
五,竖点头方尾圆。
六,捺点头圆尾尖较厚重。
七,平捺前段微微向上弯曲,尾部如燕尾。
八,直撇头圆尾圆,行笔果断。
九,弧撇有头方尾方和头圆尾圆。
十,竖画有的头圆尾尖,有的头方尾圆。竖画悬针竖居多。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曹全碑》局部。)
隶书代表作?
金农《华山碑》、伊秉绶《留春草堂诗抄》、韩择木《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大智禅师碑》、蔡邕《熹平石经》、徐诰《嵩阳观记》,唐玄宗《石台孝经》等等。
汉碑隶书六个碑的简介?
汉碑分类 根据汉碑的书体特征和风格倾向,汉碑可概括分为以下三类: 方拙朴茂,峻抒凌厉 这类汉碑有《张迁碑》、《鲜于璜碑》、《建安六年残碑》、《衡方碑》、《张寿碑》、《耿勋碑》、《刘熊碑》等。
这派汉碑在图式上尚保持着早期汉隶朴拙博大的气象和自然意味,是最能体现汉碑雄强一路的作品,它们没有同期大多汉碑所表现出的精丽典雅、八分披拂的装饰意味,笔法方拙简真,尤见刀意。从隶变渊源来看,这类碑刻受简帛书法的影响极少,而是直接从西汉石刻嬗变而来,所不同的是,西汉石刻由于未脱篆意,线条追求圆厚,而这类作品则以刀掩笔,呈现出方拙峻厉的意态。这类碑刻以《张迁碑》为代表。由于在笔法方面与同期汉碑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后世对其笔法往往大加诋詈: “其字颇精,惜摹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清万经语)所谓“全无笔法”是指《张迁碑》不合汉碑蚕头雁尾,左规右矩之旨。事实上,《张迁碑》笔法在隶变趋于终结的东汉晚期出现,已具有楷隶之变的超前意义,其用笔开魏晋风气,是楷化的滥觞。康有为认为:“《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由此,以《张迁碑》为代表的方笔派汉碑在书史上不仅具有风格类型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书体变革意义。典雅凝整,法度森严 这一类汉碑根据笔法可分为二类:A:肃括内劲:代表性汉碑有《礼器》、《史晨》、《乙瑛》、《华山庙碑》、《娄寿碑》、《张景碑》、《建宁残碑》、《朝侯小子残碑》、《李孟初神碑》等。这类作品皆为典型的庙堂正体,因此,刻写具精,八分披拂,装饰意味极浓。由于这类作品受儒家中和美学思想的整体笼罩,因而,其审美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对早期汉隶庶民化倾向的遵循,将简帛书法的“逸笔草草”做了有效的限制,而使其呈现出情理交融,文质彬彬的审美风范。在笔法上,这类碑刻在充分吸取汉简笔法的飘逸灵动的基础上,又加以刀法的融摄,从而使线条呈现出刀笔结合所特有的遒劲肃括、内敛潇落的颜致;B:灵动飘逸:这类碑刻有《孔宙碑》、《尹宙碑》、《韩仁铭》、《仓颉庙碑》、《孔彪碑》、《曹全碑》,这一类碑刻纵逸飞动、笔势开张,左右分驰,极尽其势,“虽规短整齐,一笔不苟,而姿媚却自横溢,此类汉碑直接由简帛书法演化而来,在笔法上充分吸取了汉简的灵动韵致,刀不掩笔,注重笔墨书写意味的传达,这是《孔宙碑》、《仓颉庙》碑,与《礼器碑》、《史晨碑》最大的不同点。因为庙堂正体,一为典重萧括,一为飘逸灵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二类碑刻对刀笔的不同倚重所致。奇古浑朴,诡谲多变 这类碑刻有《夏承碑》、《礼三公山碑》、《鲁峻碑》。此派汉碑气格高古,带篆籀遗意,隶变程度不高,具有强烈的复古{顷向。与一般汉碑在书体,笔法方面差别很大。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夏承碑》云:“其字肃中带篆及八分。洪承相为奇怪,真奇怪也。有疑其伪者,然笔致有一股英豪之气,决非后人所能及。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书“高浑”,并云:“然有芝英、龙凤之势,盖以为中郎书也。吾谓《夏承》自是别体,若近今冬心,板桥之类。以《论语》核之,中非中郎·书也。”在笔法上,这类碑刻崇尚圆笔,极意波发,“凡勒笔、磔笔、擢笔,挑起处极丰肥。”(清万经语)《鲁峻碑》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杨守敬《平碑记》云:“丰腴雄伟,唐明皇、黍季海亦从此出,而肥浓太甚,无此气颧也。”这类碑刻由于追篆籀笔意,存有明显的复古倾向,因而在汉碑中处于非主流地位,影响很小,存数也不多。不过,此类碑刻对唐代隶书及北朝中后期摩崖经体书法却产生较大影响。汉碑由庶民化的-早期汉隶演变而来,因而,作为庙堂正体的汉碑虽然出于文化功用目的而不得不对其所自出的早期汉隶——简帛、孽崖书法进行图式修正,但它却无法从整体上消除掉早期汉隶所具有的强烈的生命感,整体性力量和气势,由此,简帛、摩崖书法基于审美自由的生命原初力在很大程度仍然支配、影响着汉碑的风格生成,这也是构成汉碑千姿百态,风格类型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史因。隶书选曹全碑还是张迁碑?
初学最好选《曹全碑》。此碑也是传世的东汉隶书重要碑刻,隶法纯正,是宜于初学的范本。
(来楚生临曹全碑)
通过初步的学习,可掌握汉隶结字点画的基本特点,以“节度其手"。在临写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再学方正雄强的《张迁碑》或者《礼器碑》,以增强笔力,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学比较好?
因为汉隶碑刻。相对来说,分为秀丽纵逸和方峻拙茂两大类。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曹全碑》以端庄优雅,秀丽洒脱的笔法而著称。属于平正规矩一路,
此碑秀润之中内含筋骨,有篆书中锋用笔之意,其结体收放疏密关系对比强烈。因字变化,一任自然,用笔爽朗之中见浑圆。
而《张迁碑》"方古中有倔强气”。虽然是方峻茂朴风格的代表。然而可以归入外方正实险绝一路。
其外形方正拙朴。实际内秀灵动,笔法结体欹侧险绝,错落多变,拙中寓巧,外实中虚,用笔以方为主,然而方中寓圆,用笔含蓄。
加上由于《张迁碑》刻工草率、笔意不甚明显,临习者要透过斧凿之迹和斑驳之貌洞窥古人用笔走势,没有一定的临写基础,对于初学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往往结字得其方峻,却失其灵动,用笔过于僵直,却有生硬乏韵之病。
再从难易和辨识度来说,由于保存较好,《曹全碑》碑帖笔迹清晰可见,可以较快入手的特点,这对于没有书法基础,又想快速入门的人来说,学习效果明显,可以激发学习书法的自信心。
从笔法结构的变化来说,《张迁碑》不仅对于初学者,即使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来说。都是一块顽皮又难啃硬骨头,自古称《张迁碑》为"汉碑之极",可见无论其笔法多变,还是结体取势复杂多样。都是堪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使人难以在较短时期内掌握其运笔技巧和规律。
(梁启超临张迁碑)
再说说一下学习《曹全》应注意的问题。一般认为《曹全碑》外柔内刚,如无一定基础,很容易学到了柔媚而把握不住内刚,用笔熟而无骨,意态媚而流俗,当纵时放不开,当敛时收不住,用笔流于柔弱,此种弊病,要深以为戒。
所以初学曹全碑是好的选择,待笔法结构有一定基础,摸到了汉隶书写规律。最好再转而学习《张迁碑》或《礼器碑》,用张迁碑的拙朴,雄强,内敛,弥补曹全碑秀媚,委婉的精致,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的好方法。
请老师们帮忙看一下这几幅隶书作品有没有收藏价值啊?
大家好,我是景行书苑。
也来交流一下对几幅字的看法,欢迎一起探讨。
这三幅隶书作品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功夫,前两幅出自礼器碑,较为劲秀,后一幅多一些古拙质朴意味,应该取法张迁碑一类。
学习隶书取法汉代经典是非常高明的,汉隶风格多样,艺术水平高。这几幅作品均出自汉隶经典,有一定的价值。但都略显稚气,应该处于学习上升阶段,个人认为算不得精品,但可以收藏。
附上两幅我的隶书作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景行书苑旨在建立一个传承专业学习理念,展示景堂书法日课,分享文化艺术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将始终秉持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临帖和创作作品展示给朋友们,坚持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景行书苑,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分享、转发,谢谢支持!
景行书苑设立“景行书友会”与“景行书学院”两个圈子,欢迎加入一起交流学习书法艺术,欢迎定制收藏景堂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