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的代表作品,如是我闻作品?
《如是我闻:张德宝版画作品》以水印版画为主,并且运用“独幅版画”的创作技法,严格限制了印数,使其作品无论是在艺术性、技术性,还是在市场接受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其创作的一系列套色花卉木刻水印版画作品,构图现代,色彩鲜艳,高雅艳丽,具有鲜明的当代性,深受版画爱好者的喜爱。
雕版印刷的代表作?
雕版印刷术在元代得以发展,元代统一中国以后,恢复和发展了雕版印刷事业,其中代表作有《全相平话五种》,刊于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制版精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雕法圆润爽朗,既继承了唐、两宋的优良传统,又奠定了明代版画的根基,不愧为元代杰出作品。
版画的审美价值?
“新兴木刻运动”,是倾向于政治意识形态意义的,这一时期的版画艺术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现代性,而且有很深的时代关联性。从美学特征上来讲,新兴木刻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语境发生模式,套用苏联和欧洲的话语形式,进行文化审美上的一种现代性想象。当时的中国还并不具有明显的都市文化和工业经验,在意识形态下照搬的话语形式,必然形成不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版画艺术并不是一个政治宣传的工具,但新兴版画自发韧之日起便赋有政治现代性意义,这是整个中国国情,整个时代使然。新兴木刻以最单纯最直接的艺术形式传达出了整个中国社会现状,它和当时的左翼文学一起建构着中国的文化体系,并以强烈的视觉批判重构着中国的文化现代性。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木刻作品应该是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和胡一川的《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作为艺术品的木刻版画,是中华民族的真实写照,怒吼的雄师将要苏醒。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呈现了文化现状的中国反映,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化表征。《到前线去》以一种蒙太奇的特写镜头表现出中华儿女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紧张对抗的艺术特点表征出文化上的视觉批判。
中国现代版画发展到“两区木刻”时期,继续传承着新兴木刻运动以来的革命战斗精神,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在扬弃国外版画技法与观念的同时,不断吸取中国民间美术优秀的艺术形式,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传达出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情境下的文化批判意义。“从直观上看,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木刻具备了三个层次:表现上的艺术水准、情感深度及社会政治面和早期现代大众传媒的启蒙。”解放区木刻的歌颂性具有一种意识形态下的社会主义色彩,选择的题材大都是新四军、解放军关键战役的大获全胜,生产建设的情场面,打土豪、分田地的动人场景。它歌颂社会主义的同时,批判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所表现的大都是绝对的好人,绝对的坏人。国统区木刻的抗争性具有政治意识下的社会批判,以中国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进步知识分子遭受迫害,对进步思想的压制等为表现对象,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批判国民党破坏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解放的罪恶行径。解放区和国统区木刻,在创作风貌上已显现出本民族的风格特点,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上都较以前有所深度与广度,具有意识形态下的文化审美特征。当时的木刻版画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为题材传播激进的革命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两区木刻”以更为尖锐的视觉批判表征出理想式的社会主义,就如朱其所说,“两区木刻的文化现代性,从情感层面看,表现为一种现代主义的自我分裂和古典主义和英雄主义成分的混合。”如张漾兮的《我们自己的队伍来了》表现中国大众渴望解放、翻身做主人的强烈愿望,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表现的是军民团结的血肉关系,视觉上的革命图式显而易见,美学上的文化建构不过是基于社会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想象。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西方文艺观念不断引入中国,都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科学文化艺术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便踏入的文化现代性的征程中。针对这种情境,版画艺术积极的应对机遇与挑战,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的艺术形式与艺术理念。在文化现代性上,中国版画表现出的不全是模仿和学习西方而是要赶上和超越西方激进理念,同时又带有一种自由主义精神。特别是进入当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把全球带入一个激流交错的平台,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渗透与影响。版画艺术为谋求与时代语境的融合,大胆的实验与革新,积极的回应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印刷工艺与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对版画艺术不论是技艺与工具材料还是本体语言与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版画不再是关注其外在发展,进而转向自身内部的求变与革新,特别是在艺术观念上,不断的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的精神解读,倾向于一种自我无意识的完全释放。对当下文化现状的深刻表达,徐冰的《析世鉴》是一个较好的例子,他用中国传统的木刻语言刻制了密密麻麻谁也看不懂的“天书”,传达出碰撞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前卫艺术观念在当代社会的文化现状。语言形式的革新,艺术观念的求变并不能盲目进行,应当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需要的吸收先进艺术理念,照搬与套用只能使我们的文化角色更加的没有特点。所以说,民族文化依然是我们创新的根基。
中国版画从20世纪三四年代到今天,是一个有现象面貌同一到复杂且多样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单一政治诉求观念到关注自我及自我生存环境的精神意识观念的衍变过程,是一个文化审美的外向对抗,渴望自由解放、乌托邦式的理想追求到自我内心表现、自我精神意识释放的哲理思辨过程。进入当代以来,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背景下,由于社会结构和时代语境发生改变,中国版画不再具有以前革命性的艺术功能,进而转向自身的本体性研究。
中国现代版画自新兴木刻开始,作为新美术的代表,对中国的文化性建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它所产生的动员与革命效应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比拟的,利用自身易于复制、适宜广泛传播的特性传播着中国社会主义视觉文化图式。中国现代版画一开始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是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中生成的,并不是自身固有。新兴木刻和两区木刻对社会文化现状的表达具有德拉克洛瓦式的浪漫主义,以对抗紧张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诉说着中国贫苦大众的困苦遭遇,以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见证着那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新兴木刻所流露出来的激情与愤懑完全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是和人民大众的血肉相连,它所传达出来的精神使我们不得不忽视它的技法简单,形式单一。传承着新兴木刻文化精神的两区木刻依然是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对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化重建具有不可磨灭的革命现实意义,以其强烈的视觉图式和革命精神继续着社会主义的文化性建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版画不断进行着它的现代转型,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越来越丰富。在激流多变的社会语境中,始终坚持自身传统扬弃着外来技术与观念。因此,版画的文化审美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板年画是什么?
相传中国之年画,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是班姬、赵飞燕、王昭君、绿珠的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印制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唐卡能否画在木头上?
唐卡可以画在木头上的,也可以雕刻在木头上。木刻浮雕唐卡又称立体唐卡,它延续传统唐卡题材,粉本主要源自德格八邦寺印经院版画唐卡。涌泉木刻浮雕唐卡作品创新整合了汉藏佛教文化艺术特点,不仅融合了传统汉藏佛教文化,而且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汉藏木雕工艺,体现了汉传、藏传佛教文化交流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怎么样?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年画形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富有装饰性。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如日本浮世绘就受到了桃花坞年画的影响。
年画介绍:
桃花坞木刻年画主要形成是门画、中堂和屏条。内容主要为“辟邪纳福神像”和“新年欢乐节庆”两大类,山外还有“石俗生活”,“名胜时事”、“戏戏颇事”“花鸟蔬菜”等内容。
采用木版套印。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民间气质和民族特色,刻工精细秀雅,构图丰满热闹,色彩鲜艳明快,造型简练夸张,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
购买介绍: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吴地文化中一枝独特的艺术之花,成为我国南方的年画中心,与天津杨柳青相互辉映,世称“南桃北柳”。山塘街年画铺的作品种类丰富,价格适中,很适合作为手礼。专卖店展出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出品的十几种作品,如天官五子、花开富贵、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等,生动再现了绘、刻、印、裱等年画制作的传统手工技艺。专卖店中除了年画和利用桃花坞元素开发的相关工艺纪念品外,并有桃花坞木刻年画继承人在现场进行刻版、印刷表演。
所属类型:地方特产店店铺地址:苏州市金阊区山塘街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