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伯代表作品,贺敬之的代表作品?
贺敬之,男,1924年11月生于山东枣庄市峄县(今山东台儿庄),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代表作《回延安》《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有哪些被忽视的文武双全的人?
这就是提到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了。
陈毅既是一个功勋赫赫、威震四海的军事家,又是一个才华横溢、名扬天下的文学家。
作为军事家,土地革命时期,陈毅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中央苏区,经历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率领红军游击队坚守南方。
抗战时期,担任过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又是三野司令员。
陈毅身经百战,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跻身十大元帅,当之无愧,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华。
作为一个文学家,陈毅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不朽佳作。
说起文武双全,怎可不提陈毅?
陈毅元帅礼服照01、诗人元帅众所周知,陈毅有诗人元帅之美誉,当别人问起陈毅对这个称呼的看法时,他笑着评价道:“对朋友,我是诗人;对敌人,我是元帅。”
确实,陈毅位居十大元帅之列,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事家,而且他还是作诗最多的开国元勋,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佳作。
诗人元帅,实在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实际上,陈毅在参加革命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军事家、政治家,他最想成为的是作家。
从少年时代起,陈毅就对文学创造非常感兴趣,后来陈毅回忆道:
“那时我实在的兴趣是集中在政治和文学方面。辛亥革命以后四川不断的军阀内战,引起我对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注意。而我少年时代的教育和我在成都遇见的几个精通中国文学的老师, 以及成都四周富于文学艺术史迹的自然环境, 又把我推上倾心于文学的道路。”
“我的兴趣不在军事, 更不在战争。我的兴趣在艺术, 我愿意做记者, 我喜欢写小说……”
年轻的陈毅可惜,中国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让陈毅这个文人走向了成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之路。
1919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礼。
不久,他赴法留学,又受到法国文学的熏陶,从而开始新文学创作。
不仅如此,陈毅在欧洲还接触了进步的革命思想。
1921年,陈毅与周恩来、蔡和森(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好友,与毛泽东并称“湘江三友”)等人一起,发动和领导了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因此被法国警察逮捕。
这年10月,陈毅和蔡和森等人被遣送回国。
12月14日,陈毅写下了自己的处女作——《赠勤工俭学同人》,并于12月26日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正式发表。
这是一首白话文新诗歌。
别了!别了!苦朋友们!
永别吗?不可知!能再见吗?更不可知!
不管他吧──
只望“分头进行”却能精神统一。
你们回忆往事么?
勤工,苦工,至于苦工而不得;
枵腹,露体,至于无有寄处;
请求,呼号,反至触怒被囚;
绝食,跳墙,乃至押送归国,
再至于不敢还乡……(篇幅有限,本文仅截取部分章节,欲读全诗,可百度搜索《赠勤工俭学同人》)
实事求是地说,陈毅此诗过于直白,文学技巧略显生疏。
但诗以言志,文贵有情,陈毅在诗中回顾了两年留学的经历,喊出了自己心中的呐喊,以喷薄而出的愤怒,控诉敌人的迫害和压迫,也算是一篇佳作。
陈毅文学创作之路正式起航。
1922年,21岁的陈毅在蔡和森的介绍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陈毅决意“用马列主义观点来影响中国的文学”。
1923年,陈毅应聘担任重庆《新蜀报》主笔,陈毅文笔不俗,写了很多抨击时弊和鼓动反抗军阀暴政的文章,入木三分,影响深远。
他因此俘获了很多知识青年粉丝,甚至有女大学生直接来到报社,向陈毅表达爱意。
但陈毅也因此得罪了四川军阀,这年10月,四川军阀杨森强行逼迫陈毅离开四川。
陈毅来到新文学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
不久,在颜昌颐、肖振声介绍下,陈毅转为正式党员,任北京西部区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
陈毅年轻照02、声名鹊起那时候,党刚成立2年时间,经济来源很少,活动经费捉襟见肘。
为了资助经费,陈毅又拿起笔,向报刊投稿, 赚些稿费。
陈毅在投稿时认识了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郑振铎、矛盾、金满城等人。
1924年秋,陈毅结识《晨报副刊·文学旬刊》的编辑王统照,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王统照被陈毅的文笔和才华所折服,鼓励陈毅多向《晨报副刊》写稿、投稿。
《晨报副刊》是当时中国四大文学副刊之一,鲁迅曾在《晨报副刊》发表了《阿Q正传》等50多篇作品小说,影响深远,是一个绝佳的创作平台。
对文学创作很有兴趣的陈毅,当即答应下来,定期投稿。
1924年12月14日,陈毅创作了自己第一篇小说《她》。
陈毅在小说中,刻画了的女主人公蓬姑,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乡村妇女,她爱上了大学生周先生。
可势单力薄的蓬姑在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中以失败告终。
小说以悲剧结尾,发人深省,洋溢着反封建的现实主义精神,成功地刻画了蓬姑形象。
尽管陈毅在塑造周先生等人物形象时略显苍白,但他在文中巧妙的倒叙结构,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细致的感情,也颇有称道之处。
陈毅的这篇处女作小说,不失为一篇优秀作品。
《她》发表后,陈毅才思泉涌,喷然而出,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晨报副刊》以及附属的《文学旬刊》、《西山文社成立通讯》等文学报刊发表了近百篇作品。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散文《西山埋葬》、《归来的儿子》、《十年的升沉》、《报仇》、《文学家你走那一条路》,诗歌《春光》、《游云》、《夜雨读拉马丁〈默想集〉》等作品。
仅凭这些文章,陈毅足以跻身民国文学大师之列。
同年冬天,陈毅在王统照的介绍下,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正式成为一名作家,与郑振铎、茅盾、叶圣陶、许地山、周作人、蒋百里、冰心、朱自清、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徐志摩等人同在一个文学社。
一时间,陈毅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中国文坛一颗明日之星。
03、高产诗人1926年8月,陈毅奉李大钊之命,离开北京到四川杨森部队做响应北伐的兵运工作,马不停蹄地开展自己的革命事业。
在杨森部队,陈毅结识了朱德,开始了两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友谊。
这年10月,在朱德介绍下,陈毅被派往达县川军田颂尧部胡翼旅任党代表,并在学生界开展工作。
12月,陈毅与杨闇公、刘伯承、吴玉章等人领导、组织、发动了顺泸起义,起义准备让陈毅起义军政治部主任,可惜这次起义失败了。
12月25日,陈毅被任命为川军第28军第3师政治部组织科长,这个诗人、作家就此开始了军事生涯。
此时的陈毅绝想不到,从此自己就将征战沙场,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军事家。
1927年5月,陈毅被派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工作,以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公开身份作掩护,任军校党委书记。
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
军校学生被改编为第二方面军教导团,陈毅仍以准尉文书身份隐蔽在连队。
8月2日,陈毅率教导团离开武汉奔赴南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
8月4日,教导团被张发奎下令缴械,陈毅率特务连连长肖劲光等人经过3天日夜兼程的赶路,于8月7日在抚州赶上起义军。
8月10日,前委书记周恩来任命陈毅担任第11十一军25师73团团指导员,随军南下。
10月,起义军进入赣南后,陈毅成为唯一一个团级政工干部,他辅佐朱德,稳定人心,鼓舞士气,继续战斗,一路南下。
而后,陈毅与朱德一起领导发动了湘南起义。
1928年4月,陈毅、朱德率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会师后,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第10师师长,毛泽东任军党代表兼第11师师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兼第12师师长。
此后,陈毅历任红6军前委书记,红6军政治委员;赣西南特区委员会书记;红22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西方军总指挥等职。
中央红军长征后,陈毅又领导留守苏区的红军部队坚持战斗。
戎马倥偬之余,而陈毅元帅则是有感而发就写诗,高兴的时候会写诗,生气的时候也会写诗,夸人的时候会写诗,骂人的时候也会写诗,战斗的时候会写诗,休息的时候也会写诗。
陈毅想到什么就会写什么,别人写什么,他也写什么。
抗战时期的陈毅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1936年写下的千古名诗《沁园春·雪》,引发全国文坛大论战。
蒋介石组织一帮御用文人,写了很多《沁园春》展开攻击,妄图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比下去。
郭沫若、柳亚子、崔敬伯、吴景洲、黄齐生、邓拓等人纷纷和词,展开还击。
陈毅一口气就写了三首《沁园春·雪》的和词
有一首是这么写的: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因此,陈毅成为一个高产诗人,著作丰富,经典名篇,层出不穷。
比如《梅岭三章》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比如《赠同志》中的:“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比如《兴国旅舍》中的:“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04、梅岭三章在陈毅坚持革命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诗词,其中以《梅岭三章》最为出名。
1936年12月,陈毅、项英率中央分局和游击队驻扎在梅岭斋坑。
当时,中央分局已经与中央断绝联系2年,急需和中央接头。
可就在关键时刻,奉命在敌粤军50师做兵运工作并充当接头人的陈海叛变,陈毅险些被擒。
而后,陈海带着敌人悄悄上了梅岭斋坑,把红军游击队指挥机关驻地包围起来,一围就是20多天。
陈毅只好率红军游击队翻山越岭, 不停转移,雪上加霜的是,陈毅突然患了重病,病得都快虚脱了。
当时陈毅已经做好了时刻牺牲的准备,游击队濒临绝境之时,陈毅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挥笔写下了三首豪气入云的“绝笔诗”藏在衣底。
红军时期的陈毅这三首诗就是著名的《梅岭三章》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三首绝笔诗是陈毅最得意之作,也是他最负盛名,最为出众的不朽之作,尤其是“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称得上是千古名句,激励了无数革命同仁。
05、绝笔诗陈毅一生写了很多诗词,由于战事紧张,大多都已散佚,他究竟写了多少首诗已经不可考。
不过,陈毅平生最后一首诗作却和食堂的家乡——江西萍乡安源有关。
1967年10月1日,刘春华先生创造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度展出。
该画一经问世,引起巨大轰动。
1968年5月,《人民画报》以《毛主席去安源》为名、用彩色夹页首次发表了该画。
同年7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再次以彩色单页形式隆重、热烈、公开发表。
最后该画的单张彩色印刷数量累计达9亿多张(不含转载),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油画是以毛泽东去安源领导革命运动为历史背景。
安源是我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在我党的领导下发动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罢工运动。
这是我党历史上领导的第一次工人罢工运动,也是中国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罢工事件,最后取得了成功。
1924年末,当时全国仅有900名党员时,其中300多人就来自安源路矿。
因此安源被称为中国小莫斯科。
而毛泽东和安源有着不解之缘,仅在1920年至1930年,他就曾10次到安源。
某种意义上来说,新中国革命之路就是从安源开始的。
1968年,《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引起轰动后,陈毅写了一首同名七言长诗。
陈毅在诗中回顾了毛泽东去安源的历史意义和毛泽东从去安源到建立新中国的革命过程,也回顾了自己革命旅程。
诗中陈毅写道:
清末修建汉冶萍,工人阶级应运生。
历史不走循环路,人民革命日日新。
冶铁炼钢造兵器,电气纺织同时升。
安源煤矿独突出,有热有光动力根。
煤层如山无量数,潜力万丈埋得深。
何年何月谁为此?何人点火天地崩?
赫赫煤矿强有力,日夜下井建功勋。
舍己为人不辞劳,革命意志铁铮铮。
远见卓识毛主席,一次大会完沪滨。
会后决心上安源,实践马列最认真。
太平辛亥成往事,五四风云何处奔?
论坛争鸣过稷下,谁愿发动工农兵?
我不发动谁发动?我不献身谁献身?
我若能往人亦往,做出榜样转乾坤。
秋阳未曝起身早,布衣飘飘伴晨星。
撑开雨脚一把伞,踏破山头布鞋蹬。
白云清风来相送,修竹茂林两边分。
独行踽踽为何事?闯开时代斩荆榛。
无亲无故如何办?军警林立难插针。
意志坚决不可挡,艰难困苦豪气吞。
一到安源作调查,访问工友访乡亲。
群众找着好领袖,领袖先作好学生。
众志成城无畏惧,罢工发动全国惊。
罗霄山脉播火种,一点起爆万点跟。
秋收暴动大发展,井冈山上建红军。
白色恐怖被突破,土地革命播福音。
直抵长城真好汉,一柱撑天非虚声。
八年恶战敌伪顽,抗日神州万国欣。
一九四九号炮响,毒龙被逐虎就擒。
世界高唱东方红,欢呼东方太阳升。
工人阶级是领导,青年结合工农兵。
安源点火四七年,条条教训是黄金。
这首诗,简单明了,语言直白,囊括了新中国革命胜利过程,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
一幅影响最大的油画,一个首绝笔诗,这为陈毅的文学创造生涯更添一份传奇性。
结语、因此,若论文武双全的天才,我总是会想起陈毅。
由于陈毅元帅是开国元勋,很多人只注意到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却忽略了陈毅本身是一个才华横溢、卓尔不凡的文学家。
实际上,就算陈毅没有参加革命,以他的文采,依旧可以成为民国文学大师,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如此全才,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有此天才,民族甚幸,国家甚幸。
诚忠堂剧情介绍大结局?
乔映霁放下仇恨放过崔望百 乔映霁莲花车站依依惜别
崔望百忽然想起了最后一张王牌,一直被秘密关押的莲花,此时,莲花已经在监狱里为乔映霁生下一个女儿,两岁了,名叫小莲。崔望百把乔映霁带去见了莲花和小莲,这让乔映霁无比震惊,两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临死之前还能见到彼此,两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此时,崔望百告诉二人,奉了金甬的命令今天就要处决他们。与此同时,有人已经报告了金甬阎锡山的人已经叛乱了,不能在杀人了,金甬意识到情况不妙,赶到崔望百处,及时的制止了崔望百杀死乔映霁三口人,并命人把崔望百押往死牢。
金甬回去的时候,发现曾知县要逃走,曾知县劝金甬也和他一起走,到他的老家去躲避,金甬刚动了心思,金保就来报告阎锡山的人打进来了,曾知县拉着金甬就赶紧逃命,金保断后被阎锡山的人杀死。吴正勇带人闯进来,没有抓到金甬,打电话汇报给了阎锡山,阎锡山命令必须抓到金甬,崔望百兄弟也一并关押,晋商们可以都放了,乔映霁潘为严不能放,他们仍然是山西官银号银子丢失的重要嫌疑人,但是,他们可以改善伙食,可以放风,可以看报纸,让他们随时了解天下大事。
乔映霁从报纸上看到袁世凯病死的消息,知道阎锡山等的时候已经到了,乔映霁立刻让栓子收拾东西,准备随时出牢房。吴正勇亲自来到监狱释放乔映霁,并且态度极其诚恳,希望乔映霁以后还能继续为山西的金融业做出贡献,最后也把崔望百兄弟交给乔映霁处理,并给乔映霁留下了一把枪,崔望百本以为乔映霁会动手杀了他,岂料,乔映霁却放了他们,崔望百把崔望实赶出了牢房,牢房里只剩下乔映霁和崔望百,乔映霁告诉崔望百,他早就不恨崔望百了,因为他觉得崔望百不值得他去恨,因此让崔望百也离开,崔望百却认为这是在羞辱他,羞辱他一败涂地,在崔望百看来乔映霁就是瞧不起他,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可是乔映霁还是不杀他,因为就是瞧不起他,崔家一直都在输,崔望百感叹老天不公平,乔映霁告诉崔望百他只所以会输,因为从来他都不是一个真正的晋商,晋商是真的为国家着想,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崔望百要做一个坏人,乔映霁表示不是他看不起崔望百,是崔望百一直都看不起他自己,并认为崔望百不值得他尊重,也不值得他讨厌,让崔望百好自为之,之后就离开了牢房。
崔望百似乎大彻大悟,没想到点醒自己的居然是一个仇人,在崔望百的心里有太多的不认可,不服输和不乐意,他拿起了桌子上 的枪顶住自己的下颚,想要自杀,可是却没有勇气真的对准自己开枪,而是对着上空开了一枪。
乔映霁和喜凤去把莲花母子接回家,莲花不知道孙中山的革命是否真的能救中国,提出想去俄国寻找解救的方法,把孩子留给乔映霁,乔映霁虽然不舍得莲花,但是也尊重莲花的决定。
回到家里,莲花看着新房的一切都没有变,乔映霁告诉她,当时以为很快莲花就会回来,所以让家里不许动所有的一切,随时等着莲花的回来,莲花非常感动,扑进乔映霁的怀里。
晚上,王宗禹着急的跑来乔家,让乔映霁赶紧跟着一起离开山西,因为阎锡山也要和金甬一样限制乔映霁出山西,重建山西官银号。乔映霁立刻决定带着莲花他们跟随王宗禹乔装改扮混出了山西境地,出了娘子关。
途中休息时候,王宗禹告诉乔映霁小拉斯普订和乔映霙都活着,他们当时出去做生意突然失去联系,小拉斯普订把生意做到了美国,过些日子就会回来和他结账,而当初三个少爷带出去现在都出息了,尤其是乔映霙,现在唐努乌梁海,他在唐努乌梁海和朋友们一起打通了这条茶路,乔映霁非常兴奋,认为是天大的好事。此时,吴正勇带人追来,希望乔映霁能跟着返回山西,并且诚意邀请和乔映霁一起做好山西官银号,并表示和金甬绝对不一样,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乔映霁表示他以后的根本之地会是在天津,也会做像天一样大的生意,如果阎锡山真的要为山西做事情,可以派人到天津细谈,同时告诉吴正勇转达阎锡山不管作什么都要诚信为本,吴正勇知道今天已经带不走乔映霁,只好带人离开,并表示话会带给阎锡山。
乔映霁送莲花到火车站,两人都有万分不舍,莲花表示从俄国回来一定还会见面的,并让乔映霁照顾好孩子,也照顾好自己。两人都是微笑看着对方,相互道一声保重,商议一起转身离开,乔映霁却在转身离开的时候,眼泪不自觉的滑落脸颊,两人几乎是同时的又转过身来,奔向对方,紧紧的抱在一起,亲吻对方,舍不得撒手,乔映霁轻声告诉莲花他一定会在家里等着她回来,四目相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火车开了,乔映霁和莲花挥手告别,乔映霁定定的站在那里,看着列车驶向俄国,眼睛里充满不舍,充满希望。
贺敬之的主要作品?
谢邀!
贺敬之,山东枣庄人,著名诗人、剧作家。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曾任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剧本》月刊和《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二届、十三届中共中央委员。
贺敬之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白毛女》的创作是在1944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时的贺敬之参加文工团已有两年时间,是在经过深入生活和参加秧歌剧创作的基础上接受创作任务的。当时,周扬和张庚提出要以“白毛仙姑”的传奇故事为题材创作一个表现人民斗争生活的,具有创新意义、民族化、群众化的新歌剧。《白毛女》虽然有现实的故事作为依据,但是要把它转化为艺术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厚的功力和艺术创造力。执笔写《白毛女》剧本的时候,贺敬之的情感也像戏剧般高潮迭起,荡气回肠。剧中主人翁喜儿的命运,紧紧的揪着他的心。他一边写着,眼睛里时而流着泪、时而冒着火。创作的激情仿佛是洪水决堤,一泻千里,一部划时代的剧本就这样诞生了。《白毛女》的剧本完成后,在鲁迅艺术学院礼堂进行了彩排,反响非常强烈。后来专家们建议在结尾处加一场重戏,但此时的贺敬之由于连夜苦战,身心俱疲,便由丁毅改写并完成了最后一场戏。《白毛女》上演后,反响非常强烈,观众们不住地擦眼泪,哭成了一片。在那个年代,《白毛女》以它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使得千千万万受压迫、受剥削、受蹂躏的中国劳动群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它不但在当时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而且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感染、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在学习和继承我国民歌、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大胆吸收外国诗歌特点,根据时代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的。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诗歌作品《回延安》、《又回南泥湾》、
《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三门峡歌》、《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现代中国有没有比苏轼文学成就更高的人?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上没有谁能说自己第一。
苏轼是宋朝大文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包罗万象,无所不精,实在是太全面了。
很难说,有谁能在文学成就上超过苏轼。
可如果论谁能在写词上比苏轼更豪放,文学水平更高,这人一定非毛泽东主席莫属。
唐诗宋词,唐诗分很多种类,宋词基本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45岁的苏轼谪居黄州,写下一首著名的豪放派开山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三国赤壁之战古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周瑜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以及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南宋词论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称赞道:“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清代词论家徐轨在《词苑丛谈》中称赞道:“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有意思的是,毛泽东主席曾写下三首著名的同词牌《念奴娇》,分别是《念奴娇·鸟儿问答》、《念奴娇·井冈山》、《念奴娇·昆仑》。
一首《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这词是毛泽东主席1965年5月所作,采用寓言的方式,借用鲲鹏和雀儿的对话、问答的形式,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一首《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这词也是毛泽东主席1965年5月所作,当时他正好巡视大江南北重上井冈山,他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了两首以“井冈山”为题的诗,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也是经典之作),另一首就是这首《念奴娇·井冈山》。
此词开篇先描绘了一幅井冈山壮丽的总体风景画图,引出下文词人观览感受,随后又写自己回忆从前的革命事迹,对过去非凡峥嵘的岁月的追忆。
该词以白描写景,寓景抒情,融合古典诗词,追忆往昔,宏伟壮丽,气势磅礴。
还有一首《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毛泽东主席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该词上半阕写昆仑山一年四季壮丽之美,昆仑向来是中国的象征
“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北宋诗人张元“七星仗剑搅天池,倒卷银河落地机。战退玉龙三百万,断鳞残甲满天飞。”引用自然贴切。
而后,毛泽东主席以昆仑比祖国。评说祖国历史功过是非,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下半阕,毛泽东主席将昆仑拟人化,和昆仑展开交谈,甚至是豪气丛生,命令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化用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自信满满,战意勃勃,迎接敌人的挑战。
毛泽东主席深信,革命必将成功,欧美列强通通不是我们的对手。此等豪情壮志,多少豪杰能及?
三首《念奴娇》,当属《念奴娇·昆仑》水准最高。
至于能不能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就见仁见智了。
事实上,毛泽东主席写了很多豪放诗词,比如《沁园春·长沙》、《忆秦娥·娄山关》、《浪淘沙·北戴河》、《采桑子·重阳》、《清平乐·六盘山》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其中,“粪土当年万户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
抱歉,毛泽东主席经典诗词实在太多,食堂这里没有一一引用。
在毛泽东主席众多豪放诗词里,水平最高的当属《沁园春·雪》。
1936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三),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后不久,组成东征军,毛泽东主席率军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抵达清涧县袁家沟一带,随后修整了16天。
当时正好天降大雪,万里雪飘,千里冰封,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黄河上下,顿失滔滔。
久居江南的毛泽东主席面对如此壮丽的北国风光,壮志凌云,激情澎湃,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上阙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带读者进入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毛泽东主席对这片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阙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代君王,歌颂当代英雄,显示了毛泽东主席博大胸怀,雄伟气魄,磅礴大气。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睥睨六合,气雄万古。
尤其是最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思接千载,洞悉未来,震撼云霄,傲视古今,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
毛泽东主席写下此词后,并没有公开发表。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主席以大无畏的气魄率领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进行著名的重庆谈判。
当时,毛泽东主席的至交好友柳亚子先生就在重庆。
正好当时柳亚子先生为完成好友林庚白先生遗愿,正在编写《民国诗选》,录选当时的诗人词人所做之诗词。
毛泽东主席当时很少公开发表诗词,他的水平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柳亚子先生太清楚了好友的水平了。
如此大家,没有诗词入选,未免太遗憾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毛泽东主席名作《七律·长征》。
而后他去征询毛泽东主席,经过交谈后,当年10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返回延安前夕,给柳亚子先生写了一封信,亲手写下《沁园春·雪》附在其中。
柳亚子先生收到此词后,立即和词一首,并希望重庆《新华日报》发表。
但《新华日报》考虑没有得到毛泽东主席同意,只发表了柳亚子先生的《沁园春》。
不久,柳亚子先生将自己的这首词和《沁园春·雪》给好友画家尹瘦石观看。
尹瘦石看完立即赞不绝口,当即在两人的“柳诗尹画联展”上将毛泽东主席亲手书写《沁园春·雪》,正式展出。
会展上,都是当时文化界的精英人士,所有人看过此词都赞不绝口。
王昆伦先生脑筋转得最快,当即手抄一份。
几经流转,被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主编吴祖光看到了这首词。
吴祖光看过之后,评价这首《沁园春·雪》道:“从风格上的涵浑奔放来看,颇近苏辛词派,但是找遍苏辛词再找不出任何一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词作,真可谓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
吴祖光(1917—2003),江苏常州人,是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也是民国当时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
他对这首《沁园春·雪》的评价不可谓不高,他说的苏辛就是豪放派词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
吴祖光认为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也不如毛泽东主席这首《沁园春·雪》这么大气磅礴。
11月14日,吴祖光将这首《沁园春·雪》刊发在《西方夜谭》上,并在后面写上自己的跋文:
“毛润之氏能作诗词似少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瞧瞧吴祖光的评价“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既拍案叫绝,击节称赏,又符合事实,毫不夸张。
而吴祖光正是发表《沁园春·雪》的第一人,
《西方夜谭》发表后《新华日报》、《大公报》等重量级报刊纷纷转载。
从此,《沁园春·雪》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瞬间引起全国文坛大轰动。
11月29日,著名经济专家、时任财政部副署长崔敬伯也和了一首《沁园春》,由此拉开《沁园春》步韵唱和的帷幕。
郭沫若、吴景洲、黄齐生、邓拓等人纷纷和词,诗人元帅陈毅元帅更是和了三首《沁园春》,由此在全国范围之内形成一股附和《沁园春》的浪潮。
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沁园春》热潮,国民政府坐不住了。
老蒋的文胆陈布雷对他说:“毛的这首词写的很是得体,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如今良多人都为之陷溺,无论是敌是友他们都在唱和着,已经引起了良多人的正视,我们应该考虑考虑后果了。”
于是,他们开始造谣《沁园春·雪》不是毛泽东主席所作,而是毛泽东主席好友柳亚子先生操刀之作。
但柳亚子亲自出来辟谣,国民政府没办法,又下令让人在内部写出一首更加出彩的《沁园春》,但是搞了很久,根本就没人写得出来。
最后他们组织一帮御用文人,在《中央日报》、《和平日报》、《益世报》、《合川日报》、《大公晚报》等报刊发表《沁园春》,企图将《沁园春·雪》比下去。
蚍蜉撼树谈何易,在正义之声面前,所有的喧嚣也不过是杂乱无章的犬吠,国民政府的反击通通以失败告终。
有人直接对蒋介石说:词藻可以更华丽,步韵可以更精准,气势终无法取代,其豪放不羁,汪洋肆溢之气魄,举世无与之抗衡。
敌人的评价有时候是最客观的,连敌人都自愧不如,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一个人能写出和《沁园春·雪》同水平的作品。
气得蒋介石直接爆粗口,却也只能无可奈何。
这么说吧,仅在《沁园春》上,毛泽东主席真可以说:我于人间全无敌。
而仅在豪放词上,豪放派开山祖师爷苏轼也不是毛泽东主席的对手。
简单来说,就是,毛泽东主席在豪放诗词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旷古烁今!
崔寒柏兰亭奖作品?
崔寒柏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作品
楷书《辛稼轩词》
崔寒柏,1963年1月生于天津。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市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主任。
获奖及参展经历:第三届兰亭奖,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册页展优秀奖,全国首届楷书展优秀奖,第四届国展,第八届国展,首届行书展,首届草书展,四届正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