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岩波代表作品 一个在日本的中国孩子告诉你答案

本来还应该在学校的教室里朗朗读书。记者没有办法确认这位中国少年是否在心理上受到冲击,所以那位中国男同学就居在其间用磕磕绊绊的日语和中文帮助这位中国少年和日语老师进行沟通,这位中国少年都是和同班日本同学们一起上的,他无法和日本同学们沟通交流,学校老师很快通知了他的保护人——他的父亲。他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这位中国少...

岩波代表作品,海上之道的作者?

《海上の道》是2005年岩波書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柳田国男 。

日本民俗学创立者。原姓松冈。东京大学政治专业毕业。早年曾投身于文学事业。30岁时离开文坛,开始研究民俗学。曾任《朝日新闻》评论员,1932年辞职后,专攻民俗学。创立了民间传说会、民俗学研究所。著有《后狩词记》、《远野物语》、《海南小记》、《蜗牛考》、《桃太郎的诞生》等许多民俗学著作。后刊有全集36卷。1951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

如何带孩子去日本上学?

一个在日本的中国孩子,本来还应该缠绕在父母身边撒娇顽皮,本来还应该在学校的教室里朗朗读书。如今,他却被关押在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浜少年院——相当于中国的少年犯管教所。这,显然是一起个案;这,无论从哪角度说,都是一场人生悲剧。

从日本媒体的报道来看,这位中国少年是2015年进入日本的。赴日之前,他在中国就读初中三年级。他的父亲呢,也已经在日本艰辛打拼了10年,那是一个满怀梦想、追求梦想的10年。

这位中国少年刚刚到日本的时候,也是满怀梦想的。他的梦想之一就是“我要好好学习日语,在日本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于他不会日语,所就读的日本公立学校把他做了“降级”安排,插入到初中二年级学习。中日两国许多微小的文化差异会对人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学校的这种“降级”,显然是为了学生能够切实有效的学习,但在中国学校这叫做“蹲班”,是学生知识和品行相对较差的一种现实评价性的安排,得到这种安排的学生乃至于家长都会感到脸上无光的。

记者没有办法确认这位中国少年是否在心理上受到冲击。记者能够了解到的就是学校在校内为他开设了日语课。和他一起上日语课的,是一名来自隔壁班级的中国男同学。教授日语的老师完全不懂中文,所以那位中国男同学就居在其间用磕磕绊绊的日语和中文帮助这位中国少年和日语老师进行沟通。

除了日语外的其他课程,这位中国少年都是和同班日本同学们一起上的。班级里,只有他一名中国人,再加上完全听不懂日语,他无法和日本同学们沟通交流。日益浓厚的孤独感将他团团围住,他每天在教室里只是默默的看着黑板。

两个月以后,这位中国少年开始逃学了。学校老师很快通知了他的保护人——他的父亲。但是,他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在血缘上,他们是父子。在生活上,他们行同路人。再加上父亲每天早出晚归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父子间就有着无法消除的陌生感。面对父亲的连连追问,他没有办法倾诉苦恼,只说了一句轻描淡写的谎话,“我不是逃学,而是早上起不来床。”

在第一学期结束的那个暑假前,这位中国少年向所在的日本学校申请退学,因为他认为自己能够在中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以后也可以在日本考大学的。在办理退学手续那天,他的日本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对他的未来表示担忧。这位中国少年看着日本老师的嘴巴一张一合,却完全理解不了日本老师表达的意思。

退学后的这位中国少年和曾经一起在校学习日语的那位中国男学生走得很近。两个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附近的繁华街闲逛。他父亲日日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能回来。他无法在忍受了白天校园的孤独以后,再忍受家庭夜晚的孤独。而街头那耀眼夺目的霓虹灯以及那份喧嚣、那份异景,才能让他躁动的心得到一些安慰。当初他要努力学好日语并在日本争得一席之地的梦想,也就渐渐抹灭在这浑浑噩噩的日子里。

在这位中国少年居住的城市里,约有500多名外国儿童。但他们受教育的情况却不在地方政府机构的把握的范围之内。因为按照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要求,“《国际人权公约》规定受教育是所有人的权利。因此在日本,尽管是外国国籍,只要本人有意愿就要安排上学。”但说到底,这是要看个人意愿的。个人可以凭意愿接受教育,也可以凭意愿放弃。

2017年冬天,这位中国少年和朋友通过暴力从一位在日华人男性手里“弄了点儿钱花”,被日本警方以涉嫌犯有强盗伤害的罪名逮捕。由于他还未成年,2018年被送进了位于神奈川县横须贺的久里浜少年院。入院一个月后,他的母亲也从中国赶来,和父亲一起去探望他,“孩子啊,让我们三个人在日本重新开始吧。”这位中国少年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久里浜少年院,是目前全日本唯一一个可以对应外国人少年犯的管教机构,里面设有“国际科”。这里,不仅能够教外国人少年犯学习日语,还教他们在日本的生活常识、习惯文化。比如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位少年的日语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能够阅读日文书籍,由岩波文库出版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他最喜欢的书。他告诉媒体记者,这本书自己已经反复读过很多遍,将来的梦想是开个网店。“因为不懂日语,我曾经迷失了自己。但我相信,只要我学好日语,就又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为了自己,我也会坚持学下去。”

记者能够看到的一幕,是这位中国少年在那个冬日的午后,正坐在教室里学习。在他正对面的黑板上,挂着一幅可以学习日语字母的五十音图。

关于日本,我们专业,赴日工作留学,加weixin:monsterxinzi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书籍?

一、《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以虚构的人物连理文为引线,真实记述了中国农民起义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艺术地再现其中许多关键性历史事件。

书中一系列的故事描绘,步步扣人心弦。通过对上帝会的歌颂和对清军以及官吏腐败行为的嘲讽,作者立场跃然纸上。全书内容丰富,笔法生动,情节曲折,意向明确,启人深思。

陈舜臣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小说家。他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祖籍福建泉州,40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不下百余种,涉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文化随笔、风土游记等,曾获“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等日本文学大奖。

1992年,陈舜臣获日本文化界的至高荣誉“朝日奖”。近年来,他以历史小说走红日本,其主要著作有《风云儿郑成功》、《鸦片战争实录》、《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本书内容包括太平天国与现代中国,太平天国的母体——拜上帝教,拜上帝会与客家人的关系——一个试论,太平天国的举兵经过与年代,初期太平天国10名战士的供述书。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民间宗教,民众运动的思想,平均主义的历史性及其社会基础,太平天国对外观念的变化,呤唎之墓,关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三次参加太平天国讨论会。

小岛晋治,1928年生于日本茨城县。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与思想》(东京研文出版社),《亚洲眼中的近代日本》(东京亚纪书房),《洪秀全——实现乌托邦的目标》(东京集英社)。

《原典中国近代思想史第1册》《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研究指南》(均为共著,东京岩波书店),《中国农村的画像》(共译,东京研文出版)等。

三、《太平天国不太平》

《太平天国不太平》是于2004年出版 的一本书籍,作者是史式。该书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由兴起到跌落期间一系列的大事件。

史式,字执中,1922年8月生,安徽省全椒县人,幼年失学,自学成才,走过了一条坎坷而漫长的治学道路,现为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顾问、民革中英孙中山研究学会顾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主编《中华民族史研究》多辑、《太平天国大词典》等书,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太平天国史实考》、《台湾先住民史》、《汉语成语研究》等书。

四、《太平天国资料汇编》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是一部大型资料书,全书约计一千万字。它所收集的,是清朝方面的官僚和地主文人关于太平天国或关于镇压太平天国经过的各种记载。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包括了除清朝的正式官书以外的各种类型的资料。其中有经过清方人士编纂的综合性资料,如最近出版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平定粤寇纪略》、《中兴别记》和《粤氛纪事》,《湘军志》,等等,除了记载许多具体的史事以外,还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也有从太平天国统治地区或经过地区的几百种地方志中选录的有关太平天国的记事,详于太平天国在本地的活动。

五、《太平天国史》

《太平天国史》凡四册,洋洋大观154万余字,2700多页。全书八十八卷,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第二部分为“纪年”;第三部分,列前后期百官职爵表;第四部分为“志”,内含上帝教、政权、政体、食货、刑律、外交、文艺等二十节;第五部分为“传”。

共四十七个方面,收太平天国领袖将领八十三人,女官十三人,省郡行政官五人、洋兄弟三人,会党领袖二十四人,叛徒二十三人,合收169人小传。

罗尔纲(1901.01.29~1997.05.25),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

他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形成了擅长考据的独特学术风格;主持筹建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开创了“综合体”的通史新体例;并将唯物辩证法成功应用于考据学从而改革了历史研究方法。

一生出版学术专著约50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共900余万字,搜集、整理、编纂出版太平天国文献和资料3000万字。其主要论著有:《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绿兵志》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不太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资料汇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史》

在曰本最有影响的唐代诗人是白乐天吗?

确切地讲,在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唐代诗人就是白居易,而不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在中国更著名的诗人。

至于原因,其中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巧合的关系。

汉语使用的限制,让日本诗坛从模仿六朝到模仿中唐

我们现在能看得到,日本文字当中是有很多“汉字”的,甚至国际上也有一个种类叫做“日本汉字”,但这种文字也是后来创造出来的,显然是借鉴了汉字。

那么,日本在没有创造出本国文字之前,使用的是什么文字呢?

根据历史的记载,日本使用的是汉字,是从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百济”传入的,时间大概在公元4世纪末。当然这个时间推断是根据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史书,日本史书的记载要早一点,但鉴于其史书造假太多,时间并不准确。

往后300年,日本和中国的交流所写的国书是用汉字写成的,多出于归化的汉人之手,直到圣德太子执政的时候,“十七条宪法”的出现才表明日本国内人士可以完全驾驭当时的汉语。

他们学习的对象正是六朝时期,而这一阶段汉语正好是崇尚骈俪文风的,自然也对日本的语言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尤其是在文坛上,他们所模仿的对象是中国的《文选》,文章注重骈俪,诗歌看重五言诗。

像当时一本非常著名的诗文集《怀风藻》,一百二十首诗歌中,七言诗只有七首,其他都是五言,而风格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像:

惊涛共弦响,哢鸟与风闻。叶落山逾静,风凉琴益微。

但是可以想见,这种语言风格是比较难以模仿的,它对于文字架构的技巧性要求很高,当时汉语在日本上层社会也只是刚刚普及,显然很多文人还是不能完美应用的。

这也就导致了这一阶段日本的诗歌往往都是“有句无篇”,偶然会出现一两句好诗,但几乎找不到一整首都非常出色的作品。

就在这个时候,白居易的写作风格传入了日本。

我们知道,《文选》这样的作品,初唐和盛唐都是要学习和模仿的,比如李白就曾经“三拟文选”,杜甫也是走的“永明体”新体诗一路,对于作诗要求有很高的技巧,写出来的作品也非常雅致。

但是白居易不用,他的诗歌以“浅近”为主。越易懂越好,能达到“老妪解诗”的程度才叫妙。

而从题材上来说,社会上底层生活状态也可以写入诗歌,很容易就在底层百姓之中出现共鸣,其传播自然就很快,诗人成名也比较容易。

正当这些日本文人为汉语的繁复所困扰的时候,突然传入了另一种更为简便的作诗方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对象。

白居易迅速在日本文坛上火了起来,江户时期的史学家林鹞峰曾经这样说:

《文选》行于本朝久已,嵯峨帝御宇,《白氏文集》全集始传来本朝,诗人无不仿《文选》、《白氏》者。

是讲当时嵯峨天皇在位期间,白居易的文集,也就是《白氏长庆集》传入了日本,一时间所有的诗人都对其进行了深入学习。

这种学习到了什么程度?说出来有点疯狂。

这本书被当时的文人视为瑰宝,从诗题、文辞、韵律、意境等等方面都有人对其进行模拟、揣摩甚至剽窃。

这是汉语对于日本文坛的限制所致。

或许有人问,为什么日本没有很早地创造出自己的文字。

我们来想一个问题,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创造文字?自然是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而人们也需要文字来进行精神层面的建设。

最迟在中国的三国阶段,根据魏国派到日本的使臣的叙述,当时的日本是“衣服无针功”,连服饰文化都比较落后,更别说产生更高等级的文明。

而经受了中国的文化影响之后,因为汉字的出现完全能解决日本国民使用文字的需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创造出本国文字。

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最广,和其传播性有关

说起白居易诗歌在日本的流传,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巧合性,这和日本如何得到白居易诗集的方式有关。

我们知道,白居易在国内的读者也有很多是底层社会的百姓,因为他主要是为低层社会写诗,表达他们的诉求让上层统治者知晓,同时还要引起很多普通百姓的共鸣和得到他们的支持,用以声援其在朝堂上的改革。

所以,白居易的诗歌在民间是有很多人自发传抄的。

而这些传抄的诗集哪去了呢?有很多就被放在了寺庙当中,供人免费取阅。

寺庙主要是一些底层百姓经常去祈福烧香还愿、甚至是举办一些聚会的场所,作为公共场合,其凝聚力还是比较大的。很多人都把抄下来的东西放在寺庙里,像莫高窟中就发现了很多手抄的作品。

而日本派来的遣唐使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他们不仅要和唐朝修好,向其学习,还要在唐朝买大量的物资。

这些物资包括丝绸、陶器、服饰等等,甚至包括唐朝的钱币,这在当时的日本也是可以流通的,甚至比本国的货币还要受认可。

当时的日本比较穷困,并没有太多的钱,除了唐朝会赠予一些物资之外,大部分都需要自己去采买。这一部分花销是非常大的。

那么,这些在寺庙当中免费就可以获取的书籍就成为了这些遣唐使们非常钟爱的物资。

这些书籍的种类很多,五花八门都有,而诗人中白居易的诗集尤其多。

这样一来,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流传就非常广泛了。

恰恰他的诗歌数量还是非常多的,目前存世的唐诗大概5万多首,白居易就占了3000多首,比李杜加起来还要多;而最迟在宋代,白居易的诗歌流传有近4000首之多,那么在唐代就更多了。

这些诗歌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足够日本文坛的学习。

至于再之后,日本文坛的风向就开始学习苏东坡、黄庭坚等宋朝文人了,唐朝的诗风不再流传。

所以说,有唐一代在日本最著名的诗人,就是白居易。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想了解日本历史的人?

谢邀!

我个人觉得读完日本人山冈的『德川家康』,对日本由武士、战国、募府等时期的过渡,及日本的发展史会有很深的了解。或者读『日本简史』会对日本有史以来的发展历程也会很有帮助。

哪些影视作品在国内赔的一塌糊涂?

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

2021年春节档影片《你好,李焕英》票房口碑双高,以8.1分评价拿到超五十亿票房,让很多人大呼神奇。

为什么《你好,李焕英》如此受观众欢迎呢?其中一个要素是感人的亲情,该片将母女情作为一个重点主题获得了成功。

不过,《你好,李焕英》的神奇票房不代表所有亲情片都能成功,至少在二十多年前,有一部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就失败了,虽然该片获得了8.6分的高分评价,但其票房成绩比《你好,李焕英》还让人感到惊奇。

零票房!

同样是亲情电影,同样是高评价,一部是母女情,一部是父子情,一部五十多亿,一部为零,触目惊心。

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那山那人那狗》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邻国日本该片获得了极大认可,不仅拿下8亿日元票房,还获得了广泛称赞 。

本文就说一下属于《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奇迹。

一、唯美且深刻的亲情片

在大山深处,有一位老邮递员(滕汝俊饰),每次出去送信就要三天两夜,几十年来他风雨无阻,服务了山民却忽略了家庭。这一天,他终于退休,由儿子(刘烨饰)接班继续当邮递员,父亲还是不放心,他决定陪儿子再走最后一趟送信的路。

父子俩带着一只大黄狗就出发了,由于父亲对家庭的长期缺失,父子俩的关系有些沉默,儿子不理解父亲,父亲不善于表达。在经过几个村子看到很多事之后,儿子才更深入认识了父亲,了解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感情和渊源,也清楚了邮递员的责任,父子俩的关系慢慢变热。

当儿子背着父亲过河时,儿子一句“你还不如邮包重,以前觉得你高大,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背得动你”瞬间戳中泪点。

这部《那山那人那狗》不论是从故事、景色、构图还是演员演技方面几乎都无可挑剔,每一个镜头几乎都可以当成一张画一样。

那为什么这部电影票房为零呢?

二、三无电影

《那山那人那狗》拍摄完成后根本找不到愿意发行该片的公司,最后只有一家小公司签了,卖出去一份拷贝,上座率和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后该片只能48万元卖给了央视电影频道,这就等于放弃了院线市场,直接上电视给观众免费看了。

虽然电视观众们看了《那山那人那狗》反响很好,但对剧组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为什么一部优秀的电影会出现如此惨淡的票房呢?

原因在于该片是一个特殊的“三无”电影,无明星,无场面,无喜剧。

无明星,该片虽然有刘烨和陈好,但在当年他们俩还是青涩的在校大学生,演技虽好但名气全无,主演滕汝俊演过《红高粱》和《北洋水师》,但却属于名气不大的实力派老戏骨,没有票房号召力。

无场面,《那山那人那狗》的景色非常唯美,但这种田园诗一样的画面如果放在二十年后可能还有一定市场,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卖点可言。

无喜剧,全片的气氛平静祥和犹如泉水一样没有波澜,没有任何惹人发笑的地方,和当年流行的贺岁片完全不是一挂。

总之,《那山那人那狗》上映的2000年左右正值中国电影市场步入转型期,大场面和喜剧片的趋势不可逆转,该片只能沦为电影市场转型期的牺牲品。

三、票房奇迹

2000年,一位叫深泽一夫的日本发行人偶然看到了《那山那人那狗》,他马上被吸引了,这位仁兄曾经将《聊斋》引进到日本,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且痴迷,因此他马上托人找到了《那山那人那狗》的导演霍建起,要求买下该片在日本的发行权,最后谈成的价格是8万美元,估计是参考了卖给央视电影频道的价格,也就是说,《那山那人那狗》一共获得的收入加起来也就一百来万人民币。

日本人拿到《那山那人那狗》的版权之后没有马上在日本上映,他们做了一系列让中国电影行业可以借鉴的发行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将影片的内容、背景、地理、演员等详细信息做成宣传画册,将比较文艺的电影名字改成了平铺直叙的《山村邮递员》,是不是有点儿高仓健《铁道员》的感觉?

然后,他们从《那山那人那狗》小说的原著作者彭见明手里买了其他六篇小说版权,将几部小说编辑在一起,以《那山那人那狗》为主发行了日本版小说,为电影造势。

接着,日本方面还邀请了《那山那人那狗》的主创人员导演霍建起参加电影节和宣传活动,霍建起在日本跑了五天,每天光专访就要接受四次,虽然非常累,但他坦然告诉记者:“面对日本发行方对我的“剥削”,我很愉快。”

2000年4月份,《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的岩波影院开始长期上映,由于宣传效果不错,更由于电影质量好,打动人心,因此该片口碑迅速发酵,很快其他日本城市的院线也都纷纷引进该片,最后票房超越过了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拿到了八亿日元的成绩。

八亿日元大概是什么概念呢?在当年基本上相当于五千来万人民币,在当年的日本电影市场则相当于好莱坞大片《木乃伊归来》总票房的四分之一,要是放在我国,则可以位列全年总票房第二名。

相对于《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的零票房,日本市场的八亿日元算是创下了一个票房奇迹!

不过,这个钱并不是我国电影人给赚了,而是日本人赚了,没办法。

四、“五好”影片

《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火了,甚至于一些政府机关尤其是邮政部门将这部电影的海报贴在办公室,还号召员工一定要去观看。

此外,原著小说也被日本有关部门指定为汉语教材,还被制作成盲人读物。

《那山那人那狗》为什么会获得日本观众的青睐?

首先是日本的电影市场已经度过了嘈杂的成长期,观众观影心态比较平和,对于深刻的电影有很强的接受能力。

其次是城市化极高且节奏极快的日本社会对于田园诗一样的《那山那人那狗》也有着极强的向往。

再一个就是《那山那人那狗》中有着日本社会比较推崇的敬业精神、传承精神和工匠精神。

因此,有日本观众给《那山那人那狗》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好剧本、好演技、好风景、好影像、好演员。

就这样,一部在我国零票房的“三无”电影,在日本成了获得八亿日元票房的“五好影片”。

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对我国电影从业者和观众带来一些启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