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王维的代表作品鉴赏 如何理解王维的送别诗

如何理解王维的《送别》?前言说到送别诗,王维的《渭城曲》是千古绝唱:如孟郊的游子吟,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人有六句五言律,王维的诗中,诗人下马饮饯别之酒。王维另有《终南别业》写到,可见诗中的南山未必哪一座具体的山。三、第五句的转折绝句的关键处在于第三句,六句诗的关键处也在倒数第二句,在王维的这首《送别》中,王维知道...

王维的代表作品鉴赏,如何理解王维的送别?

问题:如何理解王维的《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前言

说到送别诗,王维的《渭城曲》是千古绝唱: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过这一首《送别》另有特点。

一、三韵六句的律诗

六句诗有古体,如孟郊的游子吟,也有近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人有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方平”是也..

王维的这首三韵六句诗中,有五句是律句,只有第四句出现了古体诗的三平尾。

王维的诗中,常有律句为主,夹有一处三平尾的现象,例如《鸟鸣涧》里的“春山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又如《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中“红莲衣”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又如《送张五归山》里的“何人归”: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王维的这几首诗,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除了一个三平尾以外,都是律诗的做法,包括拗句与救拗都符合律诗要求。《送张五归山》甚至被归类为五律。

二、前四句的铺垫

首联中,诗人下马饮饯别之酒,并问好友:您准备去哪里呀?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第二联介绍了好友的回答,仕途不甚得意,所以想归隐。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归卧南山陲,此处借用了沈之问的成句,出自《陆浑水亭》

昔予登兹楼,感爱川岳奇。别来虽云远,夜梦常在斯。更以沈痼日,归卧南山陲。弊庐不可见,云林相蔽亏。

这个南山陲,是指洛阳的陆浑山。

王维另有《终南别业》写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这里南山陲是终南山,可见诗中的南山未必哪一座具体的山。

三、第五句的转折

绝句的关键处在于第三句,五七律的关键处在第七句,也就是倒数第二句,同样,六句诗的关键处也在倒数第二句。在王维的这首《送别》中,关键处就是第五句: 但去莫复问。

第三联转折, 王维知道好友的不得已处,因此不去刨根问底,所以说

但去莫复问 。

然后安慰道:

白云无尽时。

南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写到: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

山中的白云有的是,以后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必再为世间的名利而烦恼了。这是解决“不得意”的最好办法。

结束语

王维的这首《送别》是好友之别,与《渭城曲》的区别是,写景少,抒情多。前四句平淡道出,后两句有禅机。不问原因,只看未来。

非常时间,抗击疫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里蹲”。有时间多读几首唐诗宋词。

@老街味道

王维的诗歌风格赏析?

1.独特的绘声绘色、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这是王维山水诗一个显著的艺术风格。《桃源行》是王维十九岁时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是王维“诗中有画”艺术风格在早期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在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两句,使人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立现桃源的场景。“居人共住武陵源”之后的十二句,是全诗的重要部分,展现了“物外起田园”的画面:月光,松影,长栊沉寂,静谧之夜;太阳,云彩,鸡鸣犬吠,喧闹之晨。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取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诗情画意。其中的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态和心理所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

2.对仗工致,音韵铿锵

通过工巧的对仗与和美的音律,使作品铿锵上口,余音绕梁,是王维山水诗的又一个显著风格。“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是王维《田园乐》中的诗句。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格律和音律自由自在,意脉一贯,似行云流水,那么,王维的这首《田园乐》则格律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作品中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词在词意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印记,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联关,而“花落”和“桃”来,“莺啼”就“柳生”,“家童未归”与“山客犹眠”也是应衬妥贴。这首诗表现出的是诗人独具艺术匠心。

3.山水诗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意境

王维的山水诗大多专门描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的色彩。但是,也不乏一些情趣高雅,美学色彩很浓的健康作品。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是一首诗人初冬时分在山中行进时的所见所感。本诗开头上来就表明地点,荆溪,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诗中的荆溪、白石、红叶、山路、空翠等景色跟意境的结合搭配,描画出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景致。诗中已经表明没有雨水,但还是打湿了衣服。所以“山路元无雨与空翠湿人衣”是矛盾的。人行走在空翠之中,被浓雾笼罩着,使整个心灵都受到了感染,恰巧又感觉到了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

4.诗中寄情,意中托怀

王维也不乏风格恬淡、境隽永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一种坚执明朗的生活信念。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出了隐居者的思想。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诗人在静观中所听到和感受到的,诗人将静态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5.幽寂静谧,禅意盎然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写探访香积寺的所见所感。诗人去访香积寺,却不知道它究竟在哪里。穿行数里后,诗人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古树参天的丛林里,杳无人迹,也没有可供人行的小路。突然不知从何处飘来一阵钟声在深山里回响。泉水在嶙峋的石岩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阳光穿过青翠浓密的松林,似乎变冷了许多。诗人由于自身的修为,对佛教的.思想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到佛教和禅宗很深的影响,他有很多诗都包含的深远的禅意,但往往都是诗歌的意境当中,而不是描写出来。而这首《过香积寺》侧直接渗入禅语,直接把佛教的思想说出来。

6.意境隽永,美轮美奂

王维的山水诗,有些看似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但是写得生动真切,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籍之妙。“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这首《归嵩山作》是王维辞官归隐途中的遇景之作。纵观整诗,虽没有惊人的词字和工稳的格律与精巧的音律,但写得非常有层次。

王维有什么传世之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传世作品:《山居秋暝》、《鸟鸣涧》、《使至塞上》、《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汉江临眺》、《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终南别业》、《归嵩山作》、《终南山》、《过香积寺》、《送别》、《送梓州李使君》、《渭川田家》、《西施咏》、《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杂诗》、《辋川别业》、《送别》、《秋夜曲》、《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积雨辋川庄作》、《早春行》……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空山不见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王维写了哪些诗词?

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竹里馆》、《终南山》、《红豆》、《少年行》、《归嵩山作》等等。

强烈推荐几首: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是王维的辋川别业其中的一景。这首诗应当是填报九年(750年)王维的母亲去世后,作者遵制守丧,于是退隐辋川,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这首《鹿柴》就是其中一首,为《辋川集》二十首之一。

语言浅易近人,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幽静的空山夕照图。作者本来就擅长绘画,这首诗只是短短的二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读后使人的心境顿时安静了下来。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也是辋川其中的一景,这首诗也是《辋川集》二十首之一。

独自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着琴一遍又一遍地引声长啸。因为处于幽深的竹林之中,所以没有人知道我,只有一轮明月来相照陪伴我。诗中有孤独、有寂寞,其实这一层意思是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的,作者在政治上倾向于张九龄,但是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的一代名相张九龄却被罢职,王维看着国家政治的日益黑暗腐败,自己却无能为力,却又不愿同流合污,所以才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其实他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

《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名又叫作《汉江临泛》,汉江,即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

诗歌描写了汉江流过的荆门等楚地,把三湘和九派等地方连通了。这汉江好像要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去,山色仿佛似有若无。汉江沿线的城市郡邑好像在水面上浮动着一样,那流动的波涛似乎把远方的天空都给荡动了。襄阳这么好的风光和天气,连我这个山翁都被陶醉了。

这首诗历来被推举为吟咏襄阳名城的最佳诗作。尤其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得极为工整,真是一首名作。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也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诗歌描写了空旷的山谷在经过了一场雨后,傍晚时分,已经能够感受到秋天到来的气息。明月洒下一片月光照耀在松树间,一股清泉从岩石上顺流而下。竹林里发出阵阵喧闹,肯定是浣洗衣物的女子回来了,莲叶摇动肯定是有船从上游划下来。春天的芳菲要消歇就任由它吧,我这个隐居的人自会留下来。

这首诗和王维的其他许多诗歌一样描写得意境空灵,王维的诗歌读后总能使人安静下来,也只有真正懂得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禅意。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是王维晚年的作品(比如360百科、百度百科都说是唐肃宗乾元元年即758年)之后的作品。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是王维中年时期的作品(比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三百首》),王维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后居终南别业时所作,这个时期的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终南,即终南山。终南别业,一说是辋川别业。

诗歌大意:我中年以后颇有点信奉佛学之道,到了晚年甚至把家安置在终南山脚下。每当兴致来临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到处游玩,遇到快乐的事情也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知道。有时我会行走到水的尽头寻找源流,有时候又会去看云朵升起时的千变万化。游玩到林间时偶然遇到一个老人,我和他饶有兴致地谈论,欢声笑语,在这样的兴致中以至于忘了回去的时间。

自从中国人接触到大乘佛教的教义后,领悟到了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这对王维山水诗的创作影响极大,当他从禅定的静室中走出来时,他用一颗宁静的心看待世界万物,则世界万物都是空灵静谧的。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也一直被许许多多的爱诗爱禅之人所喜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句解释:

山东:古时有好几种说法,一说为崤山以东地区;一说为华山以东地区;一说为太行山以东地区。在唐代时,山东一般指崤山和函谷关以东地区。

作者自注,作这首诗时自己仅仅有十七岁,没法想象一个只有十七岁的人竟然能够有如此浓厚和深刻的人生体验,要知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是不可能创作出有大境界的诗歌作品的,从这首诗可以了解到王维也是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另外,这首诗的后面两句还运用了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叫做对面落笔,本来作者重阳节这天登高怀远,自己思念家中的兄弟,但是他却从对面的身上落笔,写遥想到兄弟们今天登上高山,在佩戴朱萸的时候少了我,他们一定在思念我吧!明着写兄弟思念自己,其实表达的是自己思念兄弟,能够把这种高妙的艺术手法和自己强烈的感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恐怕唯有王摩诘一人耳。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又叫作《相思子》。简短的二十个字,写出了作者心中无尽的思念情感。王维擅长以淡笔写浓情,此诗即是典型。

王维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中有画?

王维的诗多有一种超脱的禅意,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的有很多,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鹿柴》中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终南山》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还是这首《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等很多经典诗词都有一种形象立体的画面感。

在王维众多诗画一体的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我取这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出自著名的这首《使至塞上》,全诗情景自然交融,悲壮苍茫。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王维在开元25年奉唐玄宗之命出塞安抚边疆将士的途中所作,虽然是奉皇命在身,被授河西节度使判官,但是事实上,这一次的出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的结果。这首经典的《使至塞上》,全诗之所以体现悲壮的气象,除了因为塞外孤寂苍茫的风光,也因为此诗是王维在悲寂忧郁的心情中所写。

纪行诗《使至塞上》是王维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全诗精华所在,茫茫无际的大漠上孤烟直上天际,奔腾无边的黄河上落日正圆。高远寂寥的边塞风光,悲哀忧郁的心情中又不失一份豁达,无论是塞外奇景,还是诗人情怀,都在这一句里生动的体现,是诗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最好的范例之一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壮观之句,以诗想象,确实如此,见此句,即便没有去过塞外大漠之地,那高远广阔的风光似乎也近在眼前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