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殷墟青铜器代表作品是什么 司母戊鼎是哪一朝代的青铜器

殷墟青铜器代表作品是什么,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

殷墟青铜器代表作品是什么,司母戊鼎是哪一朝代的青铜器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什么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重要的?

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1986年后殷墟出土多少青铜器?

1986年后殷墟出土上千件青铜器。

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殷墟是谁创造的?

是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创造的。

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

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殷墟和司母戊鼎的区别?

殷墟是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当时也称商邑,在今安阳境内。司母戊鼎是在殷墟发掘出来的最著名的青铜器(殷墟考古发现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主,都是祭祀礼器、祭祀占卜用品),代表了商朝文化发展水平,是商朝文明程度的象征。

现代考古认定,司母戊鼎应该为“司母后鼎”,所以新的历史教科书改成"司母后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四羊尊”和“司母戊鼎”等。

1、“尊”是一种古代酒器,鼓腹侈口,高圈足,呈圆形或方形,形制比较多,用以盛酒。

2、“四羊尊”四角各浮雕一大卷角羊,羊头突出器外,羊身及羊脚分布在尊的腹部及圈足上,威严挺立,栩栩如生,因此得名。

3、“鼎”是一种古代炊器,用以烹煮和盛放肉食等。商周时,国家为了庆祝诸如出征、胜利、求雨、婚嫁等某一件大事,往往用鼎进行祭祀,并逐渐演变为国家社稷的象征,故有“问鼎中原”的成语。

4、“司母戊鼎”为直口,宽边,立耳,耳廓饰双虎噬人头纹,深腹,腹周边饰兽面纹,中间为白地,方腹四角各有一道廓棱,平底,四条粗壮的柱状足。

据考证,“司”为祠,意思为“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谥号,说明该鼎是文丁为祭祀“母戊”而铸。“司母戊鼎”为现存最大的殷代铜器,造型雄伟庄严,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堪称国宝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