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代表作品,京剧的代表作品全部?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 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流 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扮 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代表作:《廉吏于成龙》《奇袭白虎团》《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三击 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等等。
京剧中的二黄?
1、京剧中的“二黄”、“西皮”是戏曲的腔调。2、“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la~mi)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la”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mi”音。“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sou~re)弦,即里弦为简谱带一个低音点的“sou”音,外弦为不带高、低音点的“re”音。3、不同的定弦是由于两种声腔的来源属性不同而造成的。同时,这种不同也形成了两种声腔各自的音乐特点和风格。“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无论它源于宜黄腔还是徽调总之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4、京剧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西皮相比,二黄一般较为沉着稳重、凝练严肃。另有反二黄腔调,又叫二黄反调,也包括导板、慢板、原板、散板等板式,旋律升降起伏较二黄为大。
皮黄两用京胡的特点?
皮黄是“西皮”和“二黄”两种形式的简称。
西皮和二黄各有其板式类别。从京胡演奏风格上看,西皮的曲调刚劲有力,音程跳动较大,节奏形式多
样,具有高亢活跃的特点;二黄流畅干和,节奏比较稳定,有端庄凝重的特点。皮黄腔在正调之外又发展出反调,具有鲜明的调式、调性对比,更加丰富了表现力,皮黄演奏,相得益彰。
西皮二黄的寓意?
西皮”和“二黄”本是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了西皮;二黄是由吹腔,高拔子演变而成。 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又有反西皮腔调,也包括二六、摇板等板式。是京剧的主要唱腔。
红木京二胡和红木二黄京二胡有什么不同?
二黄京二胡是京二胡的一种。 京二胡系列包含以下: 按照音高低排列1,娃娃琴 2,西皮 3,二黄 4,大二黄。希望对您有帮助。
穆桂英挂帅属于西皮还是二黄?
应该是西皮快板。
西皮快板和西皮流水很相似,但快板速度上更快一些。快板在戏里常常用于矛盾异常尖锐的时候,或是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表态,急于辩理的时候。如《定军山》中黄忠唱的“我主爷攻打葭萌关”的唱段,《战太平》中花云唱的“怀中抱定小姣生”的唱段,《斩马谡》中诸葛亮唱的“见马谡跪在宝帐下”的唱段,《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唱的“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的唱段等;《锁五龙》中单雄信唱的“一口怒气冲天外”的唱段,《铡美案》中包拯唱的“驸马不必巧言讲”的唱段等,都是西皮快板。
流水板是一拍子(四分之一)形式,是由二六板进一步紧缩而成。其结构是第一句从板上开口,最后一处亦落板上,随后的句子无论上下句均从板后(即板的后半拍)开始,最后一字落板上。流水板的唱句节奏比较紧,故在每个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太明显,各分句的落音变化亦较多。流水板是叙述性较强的一种板式,适合表现轻快的或是慷慨激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