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顿的代表作品,2020年欧洲冠军杯主题曲?
这首歌叫《Champions League》,是欧冠的主题曲,由英国作家布里顿受欧足联委托,于1992年所作,取名就叫《冠军联赛》。它模仿了著名颂歌《Zodok the priest》的风格,后者是一首被选为历代英国国王加冕时所唱的歌曲。因此每当听到它时,都会有一种走入足球圣殿的感觉。该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将这项欧洲俱乐部顶级赛事的伟大历史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完美的演绎了出来。交响乐是什么意思?
交响乐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人们常把它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它是交响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也可以说,它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什么是交响音乐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如中国作曲家郑路、马洪业的《北京喜讯到边寨》 交响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1740年奥地利作曲家蒙恩(1717--1750),第一次在慢板乐章和快板乐章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注:法国一种三拍子的舞曲)乐章(第三乐章),这种四个乐章的套曲形式,渐渐演变成了古典交响曲的固定形式。四个乐章是这样布局的: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注:它是古典音乐作品的一种基本曲式,无论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乐章,都得用它。)它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呈示部)有两个主题——正主题(第一主题)、副主题(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正主题是冲突性的、戏剧性的,副主题可以是抒情性的、歌唱性的。也有的奏鸣曲里面,这两个主题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歌唱性的。 第二部分:(展开部)就是把呈示部的主题进行不断地分裂、模进,在配器、节奏、力度和调性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展开。 第三部分:(再现部)再现呈示部的两个主题,调性上有严格的关系,比如在呈示部里,主部的主题是主调(C大调),副部的主题是属调(G大调),而在再现部里,副部的主题也要回到主调(C大调)上。奏鸣曲式通常开始有一个引子或者序奏,结束有尾声。这样的曲式常常表现宏大的构思,反映深刻的哲理,当然也有非常强烈的抒情性和描写性。 第二乐章——行板或慢板。抒情的、以歌唱性音乐见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它们是轻快、幽默、典雅和风趣的。 第四乐章——终曲。它通常是快板,经常采用回旋曲式(A+B+A+C+A)或者回旋奏鸣曲式。(所谓的回旋奏鸣曲式和奏鸣曲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呈示部中主题出现两次,也就是主题——副题——主题,然后是展开部、再现部) 我们刚刚讲的这种固定的形式,只是在古典交响乐时期,它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也有特殊的例子,比如:海顿就写过六个乐章的交响曲。至于快、慢乐章之间的对比也会有变化,他写了一部“告别交响曲”,就是以慢板结束的。至于乐章的多寡,作曲家们根据不同创作的要求,也有很多的变化,有三个乐章的,也有两个乐章的,如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就有五个乐章、还有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多达十一个乐章。因此,交响曲的乐章构成和快慢乐章的对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8世纪中后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兴起及一些天才作曲家的伟大创作,使得交响乐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在这里我们首先提到的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他一生共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莫扎特一生创作了41部交响乐,他的交响乐较之海顿的交响乐不论是在形式的完整、内涵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刻等方面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他以其天才的神来之笔,为交响乐这一独立的器乐形式,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活力。他最后的三大交响曲——《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及《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则是他全部交响乐创作的顶峰。这三部交响曲集天才的音乐性、丰富的思想性和新颖的创造性,成为古典交响乐创作中的光辉典范。 贝多芬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人物,在其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世界交响音乐艺术史上,他的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而他的作品则是跨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 罗曼-罗兰曾称赞贝多芬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最伟大的音乐诗人,是最生动地描绘了拿破仑时期的暴风骤雨的艺术家;他的描绘包括人民的苦难、悲伤;战争的紧张以及自由精神那沉醉的狂欢。” 贝多芬的交响乐较之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乐,形式更加严谨、内容更加丰富、技法更加娴熟。而由为使人关注的是,他的交响乐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他第一次将交响乐具有了社会启示性和斗争性的深刻内涵。他的交响乐创作成就在于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重大开创。如:在形式结构上,他扩大并完善了交响乐的组织框架——奏鸣曲式。同时,以动力更强的谐谑曲(注:也称诙谐曲,她们大多是3拍子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常有突发的强弱对比)取代了过于温和的传统小步舞曲,从而赋予交响乐以更加丰富的有机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达到表现社会性重大题材和人类斗争性及精神境界的目的,他将交响乐队的编制扩充到了更加合理的程度。同时为了达到他的整体艺术构思,甚至将人声增加了进去,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合唱队演唱的“欢乐颂”揭示了一种无比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实践,则充分地说明了贝多芬作为一代交响乐宗师,所表现出的非凡魄力和杰出天才。 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分为无标题和有标题的两类,他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和第八交响曲是无标题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和第九(合唱)是有标题的。他的这两类交响曲形成了两种创作路线,对后人的交响乐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贝多芬在音调创作方面,给后来的交响乐创作也给予极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第五(命运),是迄今为止最为简短的主题,它只有四个音,而这个命运动机始终贯穿着四个乐章。 另外,贝多芬完善和扩大了乐队编制。在他的交响曲当中,我们发现他运用了海顿和莫扎特时期不曾运用的乐器。比如说短笛、低音大管、长号和一些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大镲、大鼓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引用了人声。我们面对贝多芬交响曲,让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贝多芬精神。 贝多芬的座右铭是“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他的音乐是面向全人类的,我们的时代现在仍然需要刚毅、英勇、勇往直前和百折不挠的贝多芬精神。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渗透到音乐领域当中。舒伯特带有艺术歌曲交响化性质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柏辽兹和李斯特的标题交响乐《幻想交响曲》和《但丁交响曲》,舒曼充满诗意的《春天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四部充满传统精神但却有浪漫主义内涵的交响曲,柴科夫斯基和德沃夏克带有浓郁民族性的一系列交响曲,此外,圣桑、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等作曲家们的各种交响乐作品,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音乐创作的珍品。19世纪晚期,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谱写了十部交响曲,在这些交响曲中,他为了表现自己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而将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发展到了极限。如他的《第八交响曲》,被人们称为“千人交响曲”。除去马勒之外,在19世纪晚期,各国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中,也有许多人应该被称为交响乐大师。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捷克的雅那契克、俄罗斯的格拉祖诺夫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创作,都在某种程度上,为世界交响音乐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世纪和20世纪相交之际,许多象征着新时代艺术风格的思潮,开始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从德彪西(法)的印象主义、理查-施特劳斯(德)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奥)的早期无调性技法,都渗透到交响乐的创作中,为20世纪五花八门的交响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众多的作曲家中,为交响乐及其它体裁的创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数不胜数。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俄国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美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等等。他们所创作的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狂想曲、随想曲等许多作品,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交响音乐宝库。并由此构成了20世纪交响音乐创作的重要篇章。 交响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突飞猛进紧密相连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世纪乃至将来更远的时期中,它也必将作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交响乐队常识 1、交响乐队组成形式和形成过程 交响乐队的真正形成是在近几百年内,严格来说就是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兴盛的时期。在这之前,交响乐队的结构组成并不完善,还只是一些编制不全的管弦乐队。如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中,乐队的编制和规模也仅仅限于室内乐特征的小型乐队。交响乐队形式和编制是在贝多芬的创作中达到最终完善的。如在贝多芬交响乐的创作中,双管或三管编制的交响乐队得到了基本确定。后来,在整个19世纪早期到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全过程中,交响乐队编制和组合形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大型四管交响乐队的出现和各种特性乐器的加入,更加丰富了交响乐队的音响效果和艺术表现力。这些特征在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及20世纪现代作曲家普罗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创作中体现的由为充分。 2、交响乐队的编制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它们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对于一些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一些乐器,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 由于交响乐队采用了这么多的乐器编制,所以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交响乐队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它又分为编制上的不同。如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等等。 发展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
如何培养较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做了10年的编曲和混音,我觉得,首先你得知道音乐鉴赏能力包括这什么。不知道的话就算你听再多都是白听。因为正常听歌,每个人都会,关键是你从歌曲中你能听到什么,听到的东西是什么,听到的这些东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很多人推荐多听多读书,这个没错,但是多听多读的目的是什么?多听什么?多读什么?
音乐鉴赏包括有:词鉴赏,曲鉴赏,背景鉴赏 三个部分。
最简单明了的就是词鉴赏,因为这个是最具象化的内容,相当于我们本身的语言。
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歌词本身描述的内容是否健康,作者通过歌词想表达什么,表达的表层意思是什么,表达的里层意思是什么。歌词是否有深意,是否处理得艺术化,韵律是否做的好,词牌如何,平仄是否编排的好,押韵有没有好的变化。而要了解什么是好的。需要你又一定的文学功底,除了多读好的文学作品以外,还要去看一些文字分析的书籍,去了解什么是“好”。
接下来是曲鉴赏,这个是最抽象的内容,因为我们听到的说实在,仅仅是节拍跟音符的有机组合,而如果你仅仅知道听,一点乐理功底都没有,可以说,你没有任何办法听得出来曲子中的任何奥妙之处。仅仅是觉得好听或者不好听。而这个好坏,也仅仅是你的个人主观喜好,而非客观分析。
曲子鉴赏,需要你懂的音阶,调性,调式,和声,配器,编曲等等,并且有好的听力,能听得出来歌曲中以上的内容。只有能听得出来,并且懂的用乐理去分析,你才能知道歌曲中的音乐成分是否做得好,是否合理,是否与众不同。需要有这样的能力的话,只有通过学习乐器或者声乐,才能有可能去深入了解。否则,你光看乐理书,也是徒劳的。没有结合实际操作, 理论再多你也不知道实际上的感觉到底是怎样。而且听力也不可能因为你懂很多纯理论而提高,那是需要长期器乐学习中锻炼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涉及到物理声学的内容,尤其是去鉴赏一些现场演出,是否制作精良,那就必须懂得录音,混音,等等的,后期制作的知识。
还有一个是曲子的风格,如果你想做到一听就知道一个歌曲是什么风格,那么得先反过来,专门找某个风格比较标志性的作品,去听,去了解里面用到的音阶和声等,还有曲式,编配等等。然后去总结这个风格的共同特性,最后再去试着求证一些不知道风格的歌曲是否是你听过的那些风格。反复去做,直到你从感官上提高分析水平。
最后是背景鉴赏,这个估计是最容易了解到的内容。因为歌曲创作的背景历史等等。尤其是过去的作品,例如大量的古典作品,现在都能在网络上,或者很多鉴赏书籍上去了解。
我们通过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去了解音乐希望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心情,想表达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处境,经历着怎样的事情。而这个也是可以通过资料直接学习。当你了解这些,你再去听作品的时候,作品给予你的影响,才会比较客观。
想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这个不是一个简单能做到的事情,需要你又深厚的知识功底,音乐功底才能做到。
有哪些月季品种能耐低温?
坐标西北。
每年十月底温度降到零下,次年三月中旬上升到零上。全年最低温度零下二十度。
我在院中养了一百多棵三十多种不同花色花型香味的月季,十年了,—直很健康的绽放着。
/开春时的样子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曲式结构?
1. 1945年二战胜利,英国上下洋溢着欢庆氛围与乐观情绪——需要创作符合这一氛围的管弦乐。 2. 随着古典乐向各阶层的普及——需要所有人都能听得懂的管弦乐。 3. 英国政府拍摄教育影片《Instrument of Orchestra》(管弦乐队的乐器),用于向青少年介绍管弦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布里顿创作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便是为此影片而写的配乐。
曲目结构+解说词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共三个部分组成: 主题呈现(Theme)——合奏+四组乐器分奏+合奏
西方音乐代表人物有哪些?
现代乐派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乐派之后,直至今天的全部西方音乐创作。现代音乐的特点是追求探索性、开拓性以及新意尤其讲究自由的结构、奇特的节奏、不和谐的和声语言、繁杂的多调性及无调性、奇异.的音响效果,因而往往带有很大的刺激性;以上的标新立异,也并不是所有作曲家都追求的,更有一些作曲家主张将古典主义音乐和本民族风格、现代作曲技巧完美结合,创造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现代乐派自然也有很分支,例如表现主义音乐、十二音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镶贴音乐、事件音乐等。不细说了。霍尔斯特(1874-1934),英国作曲家,代表作:《行星》组曲。艾夫斯(1874-1954)是他那个时代最进步、最富冒险精神的美国业余作曲家。他常常预示别的作曲家在多年以后才会想到的主意。他不仅被公认为美国第一位大作曲家,而且被认为是最进步的现代音乐的先驱。有五部交响曲等。
德彪西是音乐史上解放和声和节奏的第一人,他的作品置古典的形式于不顾,使音乐得以挣脱了水平的、垂直的组织羁绊。
勋伯格(1874-1951),美籍奥地利作曲家,20世纪音乐巨人之一。他首创了“十二体系”的无调性音乐,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乐派。听勋柏格的作品需要洞察力及耐心。代表作:《一个华沙幸存者》、《五首管弦乐曲》、《乐队变奏曲》、《净化之夜》。麦克道威尔(1861-1908),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第二(印弟安)组曲》、《二钢协》。
ZoltanSzekely和巴托克合影
巴托克(1881-1945),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民族音乐家。代表作:《供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用的乐曲》、《两幅肖像》、《乐队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钢协》。
柯达伊(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家。他的成名作是大合唱《匈牙利诗篇》。
格里埃尔(1875-1956),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声乐协奏曲》、《第四弦乐四重奏》、舞剧《青铜战士》、《大提琴协奏曲》。
米亚斯科夫斯基(1811-1950),俄罗斯作曲家、教育家。前苏联功勋艺术家,五次获斯大林奖金代表作:《二十一交》、《二十七交》、《大提琴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代表作:舞剧组曲《火鸟》;舞剧《春之祭》、《彼得鲁什卡》。
韦伯恩(1883-1945),奥地利作曲家。作品有《眼光》等。
贝尔格(1885-1935),奥地利作曲家。作品有歌剧《沃采克》等。
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代表作: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第一交响曲》。
格罗菲(1892-1972),美国作曲家、乐曲改编家。代表作:《大峡谷》组曲。
米德米特(1895-1963),美籍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交响曲《画家马蒂斯》。
格什文(1898-1937),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音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蓝色狂想曲》
(又译《布鲁斯哈里斯(1898-1979),美国作曲家。代表作:《三交》。
科普兰(1900-1990),美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演讲家、作家。代表作;舞剧《小伙子比利》组曲、《阿帕拉契亚之春》组曲;管弦乐曲《墨西哥沙龙》、《林肯肖像》。
罗德里戈(1902-),西班牙盲人音乐家。3岁双目失明,像命运是作为补偿似的赐与极其灵敏的听觉,使他得以有可能重要作曲家。代表作: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一译《阿朗费斯协奏曲》)。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俄国作曲家。20世纪苏联音乐界三大巨星之一,著名的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人民音乐家”。代表作:第一、五、七、十、十一交响曲;管弦乐《森林之歌》。
梅西昂(1908-),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主要作品有《哈拉维爱情与死亡之歌》、十乐章大型交响曲《罗兰利亚交响曲》等。
巴伯(1910-1981),美国作曲家。代表作:《第一乐队散文》、《弦乐柔板》,序曲《造谣学校》。
凯奇(1912-),美国作曲家、钢琴家,他是最直接向传统挑战,在破坏建设两方面都有相当成就。他领导了美国先锋派音乐数十年,帮助美国年轻一代卸除了欧洲音乐所加在他们身上的沉重包袱。这方面,他有资格赢得最高的评价。
布里顿(1913-1976),英国作曲家,他的出现使世界感到震惊,更使英国乐坛大放异彩。他的《战争安魂曲》被誉为布里顿继《彼得·格莱姆斯》之后的又一部巅峰之作。1965年,布里顿应邀为联合国写了一首联合国国歌《今天的声音》,歌曲在伦敦、巴黎、纽约同时举行了首唱仪式。
几千年的音乐史,单是近四百年就涌现了众多的音乐家,仅以以上81位音乐家(还有未列条目的人)作为代表,可大致反映出几百年的音乐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