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题材诗歌的代表作品,归纳诗的体裁及代表作?
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
诗歌的类型有哪些?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很多类别。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一、古诗分类:
1、按音律分类: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2、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二、新诗分类: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有哪些好的诗歌?
诗人神舟的诗:
《水调歌头•万里秋光泻》
题记:今年北疆秋景很好,天气晴好温和。10月12日前,秋光无限,秋景怡人。13日始寒潮突袭,天阴欲雪,气温从零上3度一下降到零下几度!周边几个地方都下了雪,原野色彩斑斓的树叶都被一夜冰冻!再来一场秋风,林木就只剩下喜鹊嬉闹的冬枝、秃杈了!有所感触,小诗表意。
2019.10.15。——神舟
万里秋光泻,山川披彩虹。
登高极目北疆,白云舞长空。
满目斑斓秀色,处处都在画中,无由诗意浓。回首雁已去,风过叶同行(xing)。
添感触,思绪重(chong),忆故人。
岁月荏苒若水,流去悄无声。
任由寒潮飞渡,尽掠彩锦无数,落叶葬秋风。
喜鹊冬枝闹,春归绿更浓。
注释:泻:倾泻的意思,指到处都是美丽的秋景。
尽掠彩锦无数:指寒潮一下子把美丽的树叶(彩锦)都给带走了。
落叶葬秋风:落叶在秋风中回归大地,化作肥料泥土,为下边的“春归绿更浓”做铺垫。
冬枝:北方冬天落叶后光秃秃的树枝。
中国新诗三大家的主要代表作品?
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三大重要诗派:“自由派”“象征派”“格律派”。
象征派:在题材上,它表现了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颓废的思想感情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的狂热”的追求;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段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微妙世界。如:李金发的《微雨》。
自由派:新诗感情浓烈,想象丰富,具有飞动之致,克服了初期白话诗歌泥实、琐屑、忽视诗歌内在特征的缺点。如:郭沫若《女回神》。
格律派:在提倡现代诗歌格律化的同时,强调对诗歌语言词汇的运用,在诗歌创作中体现文学美的意境。如:徐志摩《答再会康桥》。
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在中国新诗派的作品注重诗歌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
当代诗歌除梨花体外还有哪些?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一提起诗歌,必然想起的是古典诗歌。而对于现当代诗歌,则是陌生的。如果提起上世纪的诗人,还有很多人会说出徐志摩、骆一禾、卞之琳、艾青、戴望舒、冰心、席慕蓉等,以及80、90年代的海子、顾城、北岛、西川等名字。而对于21世纪后的诗人,绝大部分国人则连一个诗人的名字也说不出。
当然,近几年,某些“诗人”借助网络火了起来,比如余秀华、赵丽华(梨花体)、车延高(羊羔体)、乌青(乌青体)等,且不论他们算不算诗人,艺术水平如何,但喧嚣过后,谁又能记得住他们的诗呢?除了余秀华的诗尚可以外,但余秀华的诗歌太注重个人的生命体验,没有对社会、对所处阶层现象的反思和观照。她自己也说:“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
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余秀华的诗歌格局太小,题材狭窄。当然,她的身份以及所处位置,没有更高的追求也是理所当然。只不过诗歌除了注重个人的情感以及思想表达,多少还是要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的。
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念是崇高的,诗以言志,应该是严肃、高雅的艺术精华,追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并且要能够文以载道,反映社会现实。这种传统在周朝就开始有了,周代为了下情上达,观民情,知风俗,特设采诗之官。
《汉书·艺文志》记载:“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古典文学的断代,中国的诗歌总体上是从高雅向世俗演变的。而又因为新诗没有约定成俗的审美标准和高尚的追求,写新诗的作者虽然多如过江之鲫,但整体泥沙俱下,也正因此,导致当代诗歌的读者越来越少。
但话又说回来,当代诗歌的遇冷,不仅关乎质量与其内涵主旨,也在于对读者的不友好。很多诗歌的内容,对读者来说有着隔阂,难以读懂到底要表达什么。再者,当下社会,民众的精神食粮可选择的对象太多了,比如网文、电视、电影、漫画、音乐、体育等等,还有层出不穷的追星文化,这些精神食粮无论相对诗歌高雅与否,但至少是亲民的,是能够被当下人理解和解读的,也能够参与互动。而新诗,明显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诗歌不仅要有人文关怀,也要记录时代,打工诗人群体中,近些年比较知名的如许立志,在这些方面反而远超上述四位“余、赵、车、乌”等大诗人。许立志的诗歌,虽然语言艺术水平一般,但能反映和思考其打工阶层这一群体的生存和精神状况。当然,总体而言,中国当前的诗歌对社会的反思,对人民精神状况的关注都不够。
知名学者赵毅衡曾对中国当下诗歌的自我放纵加以贬斥道:“他们曾经都是诗人,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改写小说,因为他们认识到写诗现在完全是一种孤芳自赏、自我陶醉的卡拉OK式艺术。”
当然,中国的新诗,或者说当代诗歌,也并非没有辉煌过,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曾拥有摇滚巨星般的地位。
彼时的北岛、西川、海子、顾城都正年轻,风华正茂,对理想都怀着赤城之心。
在1986年12月,成都举办了“星星诗歌节”,北岛、顾城、舒婷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其实那个活动举办的会议室很简陋,也就是大家轮流上台吟诵自己的诗歌,参加的诗人每个能获得100块演出费,但是大家都很开心。顾城还带着自己的妻子谢烨,像个小孩子一样,两个人在望江公园玩的不亦乐乎,拾取枯藤编成环戴在头上。
在回去的车上,北岛带着大家唱《三套车》,唱得兴起时,车子两边的行人都纷纷侧目。北岛唱着唱着忘词了,大家又笑作一团。“那时候诗人们虽然很贫穷,每天早上都要算计吃什么最便宜,但是很快乐,是简单纯粹的快乐。
时隔多年后,北岛去了国外,在异国他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依然难以释怀。
在80年代,有一种流行语是:随便扔一块石头过肩,肯定能砸中一位诗人。
但是,这种繁荣只是由部分先锋诗人带动的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风气的转变,精神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和流动性已经开始急速加剧和多样化,人们很快不再关心诗歌,而开始关心金钱。
80、90年代的那些先锋诗人,有的接受不了这种剧烈的转变,加之个人的精神状况等问题,部分选择了自杀,那些好好活着的诗人,也变得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再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突破,转而向其他方面发展。
但其实,现代诗歌被边缘化,不仅发生杂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美国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鲍勃·派里曼曾在一篇短诗中说:
诗歌的边缘化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人倾听诗歌但问题就变成了谁是 Jack Spicer?在意他的诗人应该知道当然,虽然大部分诗歌变成了一个诗人与诗人之间自产自销的文学形式,但其实喜欢现代诗的读者还是有的。只是这部分人,太小众了。无法形成一种正向的反馈,对诗歌的发展和建议,也提供不了来自大量读者解读作为蓝本的良形互动。只能依靠偶尔冒出来的“网红诗人”供普通大众消遣、调侃一番。
出塞和凉州词都是以什么为主题的诗歌?
出塞和凉州词都是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
《出塞》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凉州词》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