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律诗代表作品,诗词曲赋骈文区别?
诗有五言、七言,分为绝句、律诗。词,也叫小令、长短句。曲,指元朝散曲,有十二大调,可单独成曲,也可成套使用。赋,可为文体可为表达方式,为文体时常夹叙夹议,为表达方式时常见于诗经。骈文,古代散文,属于文体赋,大量使用对偶句式。
律诗,常见的有严格的韵脚和句式要求。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颈联,除了押韵还要对偶。另外律诗还有排律,例如《长恨歌》、《琵琶行》。
诗词曲三者关系紧密。诗是基础。词曲便于抒情。赋与骈文很紧密,赋包含骈文,骈文专指一类运用四六对偶句式的文章。
春江花月夜哪首属于长篇古体诗?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是一首长篇古诗。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是张若虚本身的视野开阔,他的胸中仿佛蕴藏了盛唐的万千气象。这首诗虽然反复地提及春、花、江、月、夜五种意象,但是真正的主角是写明月。
张若虚写明月,不像一般诗人,卑微地站在地面上仰望明月,他把自己置身于和明月同等的高度去看明月。明月鉴证了繁花似锦的人世的沧桑变迁,而张若虚又鉴证了明月对人世沧桑的这种鉴证。
这种俯瞰人世的视角,以及用五种意象打造出的“五音变奏”似的描写方式,被张若虚运用到了极致,在诗歌的领域内,后来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七言长律诗的规则?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长篇诗词有哪些?
长篇诗有《琵琶行》、《孔雀东南飞》、《陌上桑》、《长恨歌》、《木兰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1、《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2、《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3、《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经文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4、《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现代律诗欣赏12首?
1.新昌飞龙栈道
直上飞龙栈,长梯起九渊。
玄云抬望眼,翠岫动吟肩。
暮岭通旷廓,新畴袅野烟。
险峰藏胜迹,相伴有婵娟。
玄云:浓云。
2.剡中清风湖泛舟
骚客登临处,鲈鲜水未腥。
友来花岸坐,舟入鸟声听。
岭上含秋紫,阶前挂果青。
联床仍夜话,月色印茅亭。
3.游明岩寺
金秋登铁甲,径仄接禅林。
嫩草犹垂露,新苔未染襟。
轻烟看欲烬,暗雨觉相侵。
想得寒山句,泉清净我心。
铁甲:铁甲山。
4.白马湖·春晖园
白马江南秀,春晖半日游。
荷花清气爽,芦叶碧波浮。
名校传佳话,轻舟过湍流。
芸窗频报捷,天道乃勤酬。
5.百丈飞瀑张岱隐处
飞瀑九霄泻,红枫掠眼经。
来风吹雾壑,未雨望山亭。
隔岸悬渔网,栖湖啼彩翎。
岱君如可访,遂意足忘形。
6.过王郎地
羲之留迹处,樟树十人围。
墨茧生残壁,鱼花逐断矶。
闻樵林唱晚,看鸟谷栖飞。
书圣今追缅,心中念炳辉。
鱼花:鱼苗。
7.布达城堡山
霞峦秀色堆,霜月映楼台。
雨止尘埃浥,云飞友党来。
明河天一色,胜景酒三杯。
极眺襟怀壮,睛眸豁朗开。
明河:多瑙河。
8.安德拉大街
初月新霜淡,横街夜气凉。
妙龄人冷艳,高阁桂清香。
灯火明穷夜,虫声暗逼床。
异乡才数日,游子念家乡。
9.萧山河上雅集
交情笃可欣,河上水氤氲。
诗忆钱塘雨,琴弹永兴云。
流泉林麓响,煮笋户庭殷。
携友吟怀爽,何须酒气醺。
10.谒戴逵墓
雕塑神犹在,衣冠长竹根。
南都惊赋笔,北首鼓琴魂。
小隐名偏盛,英贤迹有痕。
羡君松柏质,奇节世间存。
11.黄箭坂整固提升
又绿溪边岸,花香鸟雀喧。
赏春黄箭坂,寻古越乡根。
退耕村民梦,还林父老论。
乡园新气象,农户足鸡豚。
12.还乡
院落青山下,回乡众口传。
曦晨啼野鸟,里舍袅炊烟。
村妇频看燕,田翁偶饮泉。
家园颇遂意,岁稔喜丰年。
杜甫的登高为什么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
《登高》被称作古今七律第一,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
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唐朝以来,作为格律诗中篇幅适中,适合记事抒情的格式,七言律诗产生了无数名篇。
而在到底谁才是冠军,崔颢的《黄鹤楼》和杜甫的《登高》到底谁才是第一,一直是历来诗词爱好者的争论话题。《黄鹤楼》意象为先,一气呵成,但在格式上因为前四句不合平仄格律,只能视作“半律体”。
这在诗歌意象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后人格律诗的学习中,是不适合拿来作为七律样板学习的。就好比学李白的人,没有学得好的,而学杜甫的,基本上都能小有所成。
所以单就严格遵守平仄格律的七律来讲,《登高》的第一之称算得上是名符其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仄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诗成于杜甫老年流离夔州之时,这段时间是他穷困潦倒的时期,又身体抱恙,但“文章恨命达”,这也是他诗作爆发的阶段。无论平仄、对仗等体式,还是起承转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来。他的诗句在格律中游刃有余,功力已臻化境。
这首诗是标准的仄起首句押韵的七绝平仄格式。韵脚“哀”、“回”、“来”、“台”、“杯”在平水韵中都属于“十灰”部,也就是说发“回”的韵母音,念起来是“ui”、“回”、“lui”、“tui”、“bui”的发音。当然只是大概发音,不过肯定是押韵的。
除了平仄、韵脚,律诗在格式上的要求还有对仗。一般要求颌联、颈联对仗,后来因为太难,就只要求颈联对仗了。但是这首《登高》,前三联皆是工对,第四联对仗虽然不工整,但是看上去也不突兀。
认真细读此诗,就能感觉到《诗薮》中说的:“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除了每一联都对仗,在首联中“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字词工巧而不露痕迹,对仗圆融贴合景色,这就是出神入化,游刃有余。
是以可称为格律样板。
此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登高见景,后四句抒发心情。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风”、“天”、“猿啸”、“渚”、“沙”、“鸟飞”六种景物天造地设,自然成对。随着诗人的视线,由高处转向江上沙洲,水清沙白,鸟群迎风飞翔,来回盘旋,构成一幅精美的画卷。
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对仗的基础上换了一种写法,开始融入自己的感情。身边是萧萧而下的落叶,眼前是奔流不息的江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让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不绝,长江滚滚而来的气势,自然生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汹涌悲怆。语义沉郁悲凉,对仗却十分工整,气势磅礴,古今独步。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换明叙诗人情境。“悲秋”、“多病”不但相对,也是有逻辑关系的。秋,未必悲,可多病又潦倒,悲伤自然汹涌而至。写到这里,终于点出了“秋”、“登台”,为前面描写的景色做好注脚,同时“万里”、“百年”又与颌联“无边”、“不尽”相呼应,诗人的羁旅愁和孤独感,萧条志和多病身返回映射到“萧萧落木”、“滚滚长江”,互相结合,让诗意更加厚重深沉。这种写法,独一无二吧?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承接颈联,又是以对仗结句。诗人穷困潦倒,白发却越来越多,原指望大醉忘怀,怎奈因病断酒,无法借酒消愁,着实可恨。原本兴致勃勃重阳登高,却因了这无边秋色让人陷入悲愁。
这种江湖悲愁同时切合了大时代混乱和老百姓日子的艰难,也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不违“诗圣”之名。
这样仔细分析下来,从格律、对仗、文法、构思、意象、境界各个方面来看,有哪一首律诗能超越它?
古今第一七律实至名归。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喜欢请点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