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教育家斯宾塞的代表作品 简述斯宾塞的课程理论

代表著作有《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么生活,2001年3月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8、《民主主义...

1、观点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斯宾塞作为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么生活,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

2、观点二:教育目的

斯宾塞和杜威都倡导生活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和受教育者的生活联系起来,斯宾塞认为教育应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

3、观点三:课程论

首次把“课程”一词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4、观点四:教学论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教育家洛克和佩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育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 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2、《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斯宾塞。

教育预备说是主张教育应当为人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学说,代表人物是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批判旧教育注重身份、点缀生活的空疏性质,提出真正的教育目的与任务应建立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他的完满生活包括五项: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他指出为实现这些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向青年传授科学知识。

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British literature of the Renaissance period)

时代背景:这是一个由封建贵族时代向新兴资产阶级时代过渡的时期,资产阶级的兴起在文化生活领域就是这样一场被称之为“文艺复兴”的运动。

文艺复兴:14世纪到17世纪近300年时间,起源于意大利,标志是绘画、雕刻和建筑艺术的繁荣,后传遍欧洲各国。对古典文学的渴望和好奇,对人文运动的热情和兴趣是这场运动的两大特点。

作家及其作品:

Thomas More(托马斯·莫尔):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学者(humanist)。出生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律师,后来称为法官。他自己早期也是英国议会的一名律师,后来成为亨利八世的公务大臣。但讨厌亨利八世的统治措施和腐败生活,认为需要冲出封建社会藩篱,建立巩固一个文明政府。后来因莫须有的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Utopia《乌托邦》:以莫尔和一个虚构的归来的航行者之间的对话形式写成,创作时也受到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全书分两卷,第一卷谈论英国的社会现状,第二卷详细描述一个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Edmu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塞):被同代人称为“诗人中的诗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商人。在剑桥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1579年写了《The Shepherd’s Calendar》(牧羊人日记),一首十二卷的田园诗歌,每一卷对应一年中的一个月。1594年与伊丽莎白结婚,写了《Epithalamion》(结婚曲)来庆祝他们的爱情。

《The Faerie Queene》(仙后):斯宾塞最伟大的作品,故事计划:仙后(暗指伊丽莎白女王)举行十二天的宴请,每一天都有一个陌生人寻求帮助,逃脱一条龙,一个巨人或者一位暴君的魔掌,每位客人配有一位骑士,十二卷共打算写十二件冒险故事,但只完成了6卷。此外这首诗所用的诗体后来被称为Spenserian stanza(斯宾塞诗节),特点是每诗节9行,押韵格式是ababbcbcc。

Francis Bacon(弗朗西斯·培根):英国近代科学的始祖。培根的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大臣,他从小就受到女王的恩宠,12岁便进入剑桥,16岁毕业成为律师,23岁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在他平步青云的过程中,也树立了很多敌人,这些人最后联合以受贿罪起诉他,培根也在耻辱中死去。著有《Advancement of Learning》(学问的演进),《Novum Organum》(New Instrument 新工具),《Of studies》(论学习)

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弗·马洛):最有天赋的“大学才子”(University wits)。生于一个鞋匠之家,后在剑桥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戏剧上的成就颇高,是莎士比亚之前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为后来的莎士比亚做了铺垫。最好的三部剧本:《Tambulaine》(帖木儿大帝),《The Jew of Malta》(马耳他岛的犹太人),《Dr.Faustus》(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Tambulaine》(帖木儿大帝):以帖木儿这个蒙古征服者为基本素材,他曾是一个牧羊人,最后成为了可汗。全剧分为两部,帖木儿从始至终对权力的渴望永不满足。

《Dr.Faustus》(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主人公浮士德博士是一位年轻有才气的学者,主要的特点是对知识永不满足的渴望。剧本写到他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课程,转而去学黑魔法,于是他念符咒招来了魔鬼的仆人,做了一笔交易,即出卖自己的灵魂,换来24年骄奢淫逸的生活。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世界上最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他以37本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和2首长篇叙事诗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学中伟人的地位。

《Hamlet》(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第一部伟大的悲剧,剧本是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Othello》(奥赛罗):描述威尼斯大将军、黑肤色摩尔人奥赛罗与他的妻子苔丝狄蒙娜两人的爱情悲剧故事

《King Lear》(李尔王):描写李尔王这位因子女的忘恩负义以及自己对他们性格的错误判断而饱受痛苦不幸的父亲故事

《Macbath》(麦克白):麦克白从女巫那听说自己会成为苏格兰国王,于是谋杀了国王,当上国王,为确保自己的王位,计划了更多的谋杀,最后麦克白战败被杀死。

《The 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四大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经常有评论家把它与《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区别开来,情节包含两条线索:通过一场测试迎娶新娘和被放款人要求割下一磅肉。

斯宾塞作为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么生活,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斯宾塞和杜威都倡导生活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和受教育者的生活联系起来,斯宾塞认为教育应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首次把“课程”一词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提出“准备说”的教育学家是斯宾塞,他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 一、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二、在理论上的阐述英国哲学家,进化论的先驱,先于达尔文。据说斯宾塞比较厌恶柏拉图学说,他那句“即使三流小说家,也会比他(指柏拉图)强,无疑是对柏拉图的侮辱。这大概是因为斯宾塞是一个怀疑论者,而柏却是一个攻击怀疑论的辨证论者。另外,杰克·伦敦对斯宾塞不无推崇,在其代表作《马丁·伊登》中,杰克·伦敦对斯宾塞不无赞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