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美学代表作品推荐 初中美术必学名画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高康大》、《七月英雄》、《出版自由》吴冠中《万里长江图》吴...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

现实主义绘画(Realism Painting):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代表画家:柯罗(Camille Corot),代表作:《蒙特封丹的回忆》、《戴珍珠的少女》、弹曼陀铃的女郎》 卢梭(Theodore Rousseau),代表作:《橡树》、《春》、《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代表作:《播种者》、《拾穗者》、《晚钟》 库尔贝(Gustave Courbet),代表作:《石工》、《筛麦女子》、《奥尔南的葬礼》、《画室》 杜米埃(Honore Daumier),代表作:《高康大》、《七月英雄》、《出版自由》

吴冠中《万里长江图》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

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品,首推《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集序》真迹已经失传,现在能见到的是唐人摹本,主要有三种:一是虞世南临本;二是褚遂良临本;三是冯承素摹本,即响拓本,钤有唐中宗“神龙”小印,所以又称“神龙本”,此本最接近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兰亭集序》全篇共28行,324字。作者信手写来,从容不迫。其用笔以藏锋为主,露锋为辅,显得既内敛其气,又外耀其神。结体疏密相间,斜正互依,大小参差,极尽变化之妙。全篇20个“之”字,7个“不”字,写得各具姿态,无一雷同。其章法上下呼应,左右映带,和谐自然,不加雕饰。虽偶有涂改,却又能一气贯注。气韵生动,格调平和,宇里行间无不汩汩流淌着王羲之心手双畅的特定情感,无不表现出魏晋人那种超尘脱俗的灵秀风采。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说:“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兰亭集序》充分表现了晋人“优美的自由的心灵”,具有超妙的艺术

魅力,不愧为美的典范。

《兰亭集序》写好后,王羲之十分得意,据传以后他又写了十余遍,但都不及原作,因为艺术精品是不能重复也无法重复的。

许渊冲的有韵律的译文所而产生的音韵感将读者带到诗的世界,最后达到译者的目的——表达声音之美、塑造诗性语言。在Autumn Thoughts中,一共有四对头韵出现,“over old” “wreathed with”“west wind”和“far far from”。这些头韵不仅在视角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享受,而且还为读者带来了诗歌的音乐美。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虽然简单却很含蓄,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和含蓄韵味的美。

就意象的塑造而言,《天净沙·秋思》的原文是最杰出的中国古代诗词之一,许渊冲和翁显良都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翻译这些意象。从译文可见,许渊冲的译文是一种静态的描述,而翁显良的方式则是动态的。

陶渊明的思想特色: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

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