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金代文学代表作品 金朝文化特色

一、金朝统治者对于文化学习非常的重视。这就说明了金朝从最开始时就已形成一种注重文化的习惯;金朝所有的统治者便都逐渐的开始注重起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儒学也就成为了当时的统治者重点宣扬的文化内容。金朝统治者的着力推动对金朝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距离统治者最近的皇族内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文化的最先学习者,因此进一步带动了皇族内部...

金朝文化特色?

一、金朝统治者对于文化学习非常的重视。

文化的发展是和社会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的,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在金朝时候,统治者非常的重视文化建设,根据赵翼所书的《廿二史札记》中记载:早在金太祖统治时期,金朝就已开始“留心于文事”了,这就说明了金朝从最开始时就已形成一种注重文化的习惯;并且,金朝建立初期,文化水平相比较低,金太祖重用辽、宋朝的优秀人才,也正是在优秀人才的带动下,金朝文化发展迅速。

在金朝发展到由金太宗来统治的时期的时候,他们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又更加的强烈了。这个时候的统治者已经开始采用“选举”的方式,来让人们学习、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通过这种科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在文化方面比较优秀和卓越的人才,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促使国内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皇族的人来说,他们更是格外的注重文化方面的学习和掌握。

后来,金朝所有的统治者便都逐渐的开始注重起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内容上面也是进一步得到了汉化。儒学也就成为了当时的统治者重点宣扬的文化内容。金朝统治者的着力推动对金朝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在金朝统治者的带领之下,距离统治者最近的皇族内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文化的最先学习者,因此进一步带动了皇族内部文化学习的气氛。

二、外部的教育机制比较完善。

虽然在金朝统治阶段还没有建立任何专门的教育机构,但是因为金朝的统治者都非常的重视文化和教育,对后代子孙的教育要求也是非常的严格的,所以皇族内部的人在文化教育这方面,一般都会专门的去聘请老师来对各个皇子皇孙们做文化教育,脱脱在《金史》中记载:“太子宜择硕德宿学之士。”

所以,金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对继任者们的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在这样的文化教育制度下,皇族中人都有着相对比较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也都有着很长时间的文化知识累积,因此皇族在文化方面的才干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提升。

三、皇族的优厚待遇提供了比较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皇权统治和领导下的社会,皇族内部的成员有很大一部分皆是凭着自己皇亲国戚的尊贵身份,不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就可以直接获得别人高不可及的社会地位,并且还能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供给的收入。这些人可以不用参加社会的生产劳动,却能锦衣玉食,甚至是过上奢华生活。而且在一些比较大型的皇室成员婚嫁、过寿等宴席上,皇帝还会给予大量的经济赏赐。

如此这般没有任何顾虑的生活给这些人提供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去学习,同时也为他们进行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为皇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金朝皇族成员本身对于文化的热爱。

不管各种外界的条件是多么有利于皇族文化的发展,但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皇族内部成员们本身对于文化的热爱。如果他们不热爱文化,即使皇家有优越的学习条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好在金朝皇族的成员们对于文化一直都是非常热爱的,从当时的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据相关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发现,金朝的各个皇族成员对于文化知识的热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种很痴迷的程度。

就拿金朝的著名文人完颜宗雄来说,宗雄曾在床上躺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契丹文。最终他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已经能够认识所有的契丹文字了。在金朝攻入宋朝之时,其他人都在拼命争抢宋朝钱财,只有他带了大量书本回去。可见,金朝的皇族成员对文化的喜爱。正是由于这种热爱、渴求文化的学习精神,金朝的皇族文化才能够这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并为后世人留下文化遗产。

五、汉族文人对金朝皇族的影响。

在金朝统治期间,社会稳定,统治阶级对汉族人民的管理制度也相对完善,汉族和女真族两族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逐渐稳定下来并且能够更好的融合了。金朝的统治者大多都是比较开明的,他们对汉族文人也非常重视。他们对那些有优秀文化才干的人,不论种族都委以重任,因此在金朝统治期间,出现了很多的著名的汉族文人,比如元好问等人。

这些人的存在对金朝的皇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实皇族人员也经常和这些汉族文人进行切磋,相互探讨文学知识。认真学习汉族文人在创作上的独特之处,并且会不断吸取精彩部分,后将这些精彩内容慢慢融入女真族的文化中,进而使得女真族的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汉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金朝皇族的文化创作也渐渐的达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高度。

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

元好(hào)问是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等作品传世。

其诗作的特点是:

元好问以其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

元曲四大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一统天下,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马致远,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代表作:《天净沙·秋思》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代表作:《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金代前期诗文的重要代表有谁?

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宇文虚中是金代文学的奠基者,吴激、蔡松年被认为是金代前期诗文的重要代表,吴、蔡主要以词著称,时人称其所作为“吴蔡体”。

辽代代表作品?

寺公大师的《醉义歌》,

在契丹人的诗作中,篇幅最大、且最具典型意义的莫过于《醉义歌》。此诗署为“寺公大师”作,作者当是一位僧人。

诗词内容

醉义歌,原诗用契丹文写成,后由元初的耶律楚材译为汉文,今即保存于楚材的《湛然居士文集》中,译文为七歌行体,长达120句。此诗从重阳节饮酒入手,多方面地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慨,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契丹原本通行汉字,建国后又相继创制了契丹大、小字,以后契丹字和汉字同时并用。写作诗文,一般使用汉字,也使用契丹文字。辽代文学中,汉文文学和契丹文文学同时并存。近几十年来,契丹文哀册、墓志和铜镜刻诗陆续发现,解读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萧韩家奴和耶律固是写作契丹文文章的大手笔。

寺公大师的《醉义歌》,原本是一首用契丹文字写的长篇诗作。耶律楚材译写此诗在序中称誉作者“长于歌诗,其旨趣高远,不类世间语,可与苏、黄并驱争先耳”。反映出契丹文学和汉文学的密切关系,同时表明契丹诗歌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解释“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意思是: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帝王,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出自《论诗三十首·其四》,是金朝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一首诗,原文为: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1、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2、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3、真淳:真实淳朴。

4、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是位有独到见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