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现实主义诗人吗?
王维是山水田园派的著名诗人、代表人物。王维字摩诘,生于唐朝公元701年,号摩诘居士,被后人尊为“诗佛”,其诗文、画作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年幼时就十分聪慧,年方弱冠就进士及第、名满京华。
王维被苏轼称为什么?
王维的诗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味王维的诗,却能品出诗中有画,观看王维的画,却觉得画中竟有诗意。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是唐代什么诗派的代表作家?苏轼曾评价他的作品怎样?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为什么王维是天下文宗?
"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这一说法来自于徐增的《而庵诗话》,原文是:"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李白是天才,诗歌俊逸豪放,天纵豪情;杜甫是地才,诗歌沉郁顿挫,萧散自然。此二人是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他们足令众人对其"天才"和"地才"的赞誉了然于心。而在众多出色的盛唐诗人中,王维为何能获得"人才"这一至上称号呢?
一、周全人物,名盛千古
王维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三十岁时状元及第,后拜为吏部郎中、给事中。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有幸免于死罪。王维一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后于辋川别墅逝世。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另在边塞诗方面卓有成就,尤善五律。王维参悟佛禅,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篆刻,是难得一见的文学艺术全才,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诗画之妙更是被苏轼夸赞为:"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二、禅哲理趣,超然物外
徐增将王维定位为诗中人才的依据:一是以理趣胜;二是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这两点是紧密结合的。王维号称诗佛,自然是因为其诗中富含禅意理趣。王维在诗中表现的禅理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而是化禅理入诗中,自然天成,引出对人生的感悟。如《终南别业》一首: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赵殿成评注这首诗道:"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也。"王维的诗中流露出的禅意是与他本人合而为一的自然而成,自然而出,超然物外 ,浑然天成。徐增在《说唐诗》中评这首诗说:"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便坐而看云起。坐久当还,偶值林叟,便与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则不能以定还期矣。于佛法看来,总是个无我,行无所事。行到事大死,坐起是得活,偶然是任运,此真好道人行履,谓之好道不虚也。" 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王维的人,淡然超脱;王维的诗,蕴藉空灵。
三、诗画之合,虚静之妙
王维善于将诗画合而为一加以表现,总能从他的诗歌中品出中国水墨画的妙处。例如《辛夷坞》一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无人的山涧之中,火红的芙蓉花寂寂开放,无人问津,无人欣赏,自顾自开放,自顾自凋零。王维拥有一颗佛心,面对这幅孤寂的画面,用类似作画的手法描述出来。对于芙蓉花超然脱俗的生存境界,王维充满了敬佩和歆羡,也体现了佛家"无我"的禅理。明明是火红绚烂的芙蓉花,却在这个静寂的角落感受自然的律动,花开花落,不论生死都不争不抢,不以己喜,不以己悲,正是"亦空亦有,色空一如"的佛家禅境。
辛夷坞王维除了佛理还研习老庄之道,善于塑造虚静闲空之境界。这类诗歌比比皆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再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同样是写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写的是有我之山水田园之景,而王维则是一种坐忘参悟以虚空平静之心看待眼前之物,喜用"空、独、坐、闲、静"等字眼,似是超然物外,找不到诗人主体的存在
幽篁独坐图在王维的诗中几乎找不到有关谈个人情绪的表达,或者说他懂得很好地将自己的情绪化解开来,隐藏起来。这与他一生仕途还算平坦有重要的关系。王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如虽然他与张九龄关系好,但在张九龄被贬的时候为了不受牵连而讨好张九龄的死对头李林甫。处在人世间没有坚定的立场,这也是王维认为一切皆为虚妄,不值得执着刻意的表现。
四、万世余音,千斤橄榄
香菱学诗《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林黛玉将《王摩诘全集》给了香菱,让她先读一百首王维的诗,再去读杜甫李白的诗歌,以这三人的诗歌做底子,才能去看其他诗歌。可见曹雪芹笔下最有才情的黛玉是多么推崇王维,更是间接体现出来曹翁对王维诗歌的喜爱。香菱对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点评,话虽浅直,却是说出了王维诗歌最大的特点:一字不可换,一句尽摹景。千斤之重的橄榄,如在眼前的景色。能让新学诗歌的人,直接体会到什么叫情景交融,什么叫诗歌协律。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的诗歌内涵丰富,说不尽的王维诗如同说不完的老庄之道、佛理禅趣。由此看来,王维成为可堪与李白杜甫比肩的诗中"人才",实至名归。
王维做了什么事才出名?
王维的才绝不只在文学上,状元出身的他,精通诗、画、书、音。读他的诗,总有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无论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多情,亦或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灵,每一首都是流传千年的经典。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却是他17岁的成名作,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仅开篇7个字就惊艳世人,就是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的大意是:我独自离开家乡,在异地成为他乡之客,平时还没什么,可每次到了佳节时就格外思念家中亲人。我在千里之外,想着今天兄弟们肯定会登高望远,你们按重阳节的传统,会在头上插上茱萸,可惜这样的时候独少了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在17岁时所作,当时正是重阳佳节。王维是山西人,为了仕途,远去洛阳,标题里的“山东”并非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东面的老家。王维自小就才高八斗,名声在外,在洛阳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出入都是众才子相拥,或许不会想念亲人。可到了佳节时,却免不了心生落寞之情。此诗一问世,就在洛阳广为流传,王维也是一诗成名,为今后考上状元,奠定了基础。
这首诗和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不同,没有他后期一贯的空灵和玄妙,却多了一份朴素和真挚。全诗仅28个字,浅显易懂,这也是它能流传甚广的原因。
诗开篇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就已经把异乡人的悲凉道尽,两个“异”字叠用更加强了这种意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古往今来的异地客都有这样的感受,却没有一人能像王维这样,仅用7个字,就概括尽了。
这两句诗,没用任何比喻,也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却足以撼动人心,多少异乡人每每读到此句潸然泪下,可见王维笔力之锋!后两句则具体道明此时作者所思所想,那时的重阳节,有着头插茱萸登高望远的传统。作者从此处落笔,比起直抒胸臆,更能感染人。写思乡的诗很多,也只有王维能抓住这一细节,可见王维诗意之妙!
全诗哀而不伤,千年来一直受到思乡人的吟诵,它令人伤怀,却也给人力量要。《唐诗直解》评论这首诗说:“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的真率,不用雕琢。
王维,字什么,人称什么,是唐朝著名的什么和?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摩洁文集》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