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洛神赋》中是指何人?
位列“三曹”之一, 素以文采见长的曹植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除七步诗之外,《洛神赋》便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了。但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的洛水之神到底是谁呢? 甄后,是曹丕的妃子。作为小叔子的曹植居然动了爱慕之心,这就兄弟之道言,是其不义;就君臣之道言,是其不忠。不义不忠,大逆不道,成何体统? 于是从古至今,便有一支浩荡大军,来辨伪正本,口诛笔伐。
唐彦谦曾经说: “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
陈王,就是指曹植。
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
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
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
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
第三,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第五,《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
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
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
与此相对立的是小说传奇和一些诗人,干脆认为洛神就是甄后。 《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甄后》篇中,甄后大骂曹操、曹丕,说“丕不过贼父之庸子耳”,连父带子一块骂。
后面还有一段评语是这样的:“陈思时一见,《感甄赋》不虚作矣。”
综观千百年来的争论,对立的双方都没有拿出充分而直接的证据来说明是感甄或不是感甄,大多是推论。
如果说是感甄之作,用什么确凿的材料来推翻否定者所提出的六点疑问?
如果不是为感甄而作,那曹植又为什么写这篇《洛神赋》?
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其兄长迫害的曹植,会产生《洛神赋》中所表现的那么真挚的感情吗? 似乎也不可能,所有的这一切仍旧是悬而未解的谜。(选摘自《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屈原和曹植是什么朝代?
答,屈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春秋时期属于东周,所以,屈原是周朝人。
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三国时期属于东汉时期,所以,曹植属于汉朝人。
曹植的《洛神赋》是为甄宓作的吗?
关于曹植钟情于嫂子甄宓之事,历代皆有记载,而且,传得有声有色,让人浮想联翩。然而,在历史上,曹植的《洛神赋》真是为甄宓甄夫人而作的吗?
唐朝李善为《文选》作注时,曾就曹植与甄夫人的事谈到过自己的想法。他说,曹植当年喜欢甄夫人,但曹操打胜仗之后,却将甄宓许给了曹植的哥哥曹丕,让曹植非常不爽,于是,“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忘食(第一次看到思念美女用废寝忘食形容,奇葩)。黄初中入朝(这时曹丕已经称帝,年号黄初),帝(曹丕)示植甄后(甄密生前为曹丕的妃子,魏明帝的生母,魏明帝继位后,追封生母甄夫人为太后,故称)玉镂金带枕,植见不觉泣下。时已为郭后谗死,帝仍以枕赍植,植还,度轘辕,息洛水上,因思甄氏,忽若有见,遂述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曹植对甄宓的痴情和怀念,文中还说甄宓托梦给曹植,也表达了对曹植的思念、爱恋和愧疚。曹植与甄宓真的有这么一段传奇的感情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甄宓原来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4年,曹操攻破袁绍的冀州,曹丕也一同参战,在袁府抓到了甄夫人,曹操将甄夫人许给了对甄宓垂涎欲滴的曹丕。但是,曹植死于明帝太和六年,也就是公元232年,年41岁,从这可上推曹植的出生年为192年,以此类推,曹丕娶甄夫人之年,曹植才刚刚13岁,一个13岁的少年,凭什么就会那么痴情?也太早熟了。
而甄夫人被掳之时,是一个23岁的少妇,一个13岁的孩子,会因为没娶到一个大自己10岁的少妇而“昼思夜想,废寝忘食”?后来会因为甄夫人的去世思念平绝,而作出天下绝唱《洛神赋》?
曹植虽然才高八斗,风流倜傥,但如果按照常情、常理,也不会在那么小的时候因没娶到甄宓而恨怅不已,一辈子怀念的。
曹植是属什么?
曹植是属文学家,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操曹植曹冲是什么关系?
答,曹操和曹植,曹冲是父子关系,
曹植和曹冲是兄弟关系,
曹操比较知名的儿子有6个,
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战,同时战死的还有大将典韦。
次子曹丕,后来继承曹操的衣钵,成为魏武帝。
三子曹植,诗书造诣极高,但不通政务,不通人情,被曹丕视为王位的竞争者,最终被曹丕害死。
四子曹彰,习武不学文,是魏国后期的先锋大将。
五子曹熊,自幼体弱多病,身体极其虚弱,不成才。
六子曹冲,自幼聪明过人,却早年夭折,未能成年。
洛城赋曹植?
不是洛城赋,是洛神赋,是曹植的辞赋作品。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