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初学书法,经常看到这样那样的字帖,圣教序,胆巴碑,不知启功的字好在哪?
我个人认为学习书法采用的字帖最好是历史上大家一致认为优秀的字帖,比如楷书中的欧、颜、柳、赵四大书法家,为多数人认为是最好的楷书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来临习。启功先生是近代书法家,人们比较熟悉,我们在临习经典字帖的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下启功的书法,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
著名的小楷名篇《灵飞经》的作者真的是钟绍京吗?
灵飞经是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但启功先生认为只是无名经生所书。
钟绍京(695~746),字可大,唐代虔州(今江西赣州)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史称钟太傅为“大钟”,称钟绍京为“小钟”。绍京幼时家贫,出身微贱,凭才能进入京都长安府任职。初任朝廷司农录事,虽官职卑微,然其书法艺术卓尔超群。得兵部尚书裴行俭推荐,绍京才有机会被破格提拔到皇权核心机要重地“直凤阁”任职,成了皇宫里的大手笔,当时宫殿里的门榜、牌匾、楹联等,尽其墨宝手迹。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学二王、褚、薛,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书家,时号“小钟”,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家真迹数百卷。《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教的经,在明代晚期,发现,一卷唐代开元年间精写本,它的字迹风格和砖塔铭一派非常相近,但毫锋墨彩却远非石刻所能媲美。当时流入董其昌手,有他的题跋。海宁陈氏刻办渤海藏真》丛帖,由董家借到,摹刻入石,两家似有抵押手续。后来董氏又赎归转卖,闹了许多往返纠纷。《渤海》摹刻全卷时,脱落了十二行,董氏赎回时,陈氏扣留了四十三行。从这种抽页扣留的情况看,脱刻十二行也可能是初次抵押时被董氏扣留的,后来又合又分,只存陈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其余部分已不知存佚了。《灵飞》本身的书法,在唐人写经中,允推精品,试用敦煌所出那么多的唐人写经来比,够得上《灵飞》那样精美的,也并不太多。在清代科举考试的标准,书法的优劣,几乎与文章的优劣并重,所以它又成了文人士子学习小楷的极好范本。于是《渤海》初拓遂成稀有珍品。原石又因捶拓渐多,不断泐损,随着出现了种种翻刻本。《滋蕙堂帖》翻刻的笔画光滑,又伪加赵孟頫跋,在清代中期曾成为翻本的首领,事实却是翻本中的劣品,和《渤海》的原貌相离更远。嘉庆中嘉善谢恭铭得到陈氏抽扣的四十三行,刻入《望云楼帖》刻法比《渤海》不同。不但注意笔画起落处的顿挫,且比《渤海》本略肥。凡是看过敦煌写经的人都容易感觉《望云》可能比较"逼真"而《渤海》可能有所“失真”。——启功《记《<灵飞经>四十三行本》(节录)自学小楷,是临摹《琴赋》好还是临摹《灵飞经》好呢?你怎么看?
无论是《琴赋》还是唐代的小楷《灵飞经》都是小楷书法里面的精品。
《琴赋》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小楷代表作品。
这幅小楷作品用笔细腻精到,结构优美,配上淡黄色的纸,显得非常的淡雅,文征明的书法,无论是行书还是小楷,都写的不激不厉,用笔十分稳健,绝不轻滑浮漂,一直到了老年,80多岁了还能够写小楷,而且还能做到笔力不减,是小楷的高手,这也得益于他对于书法的用功之深。
我们看他的这幅小楷作品,也能够看出来他的性格,整篇书法没有一字不用功,没有一个字不和规矩,虽然是小楷,但稳如泰山,不急不躁。
小楷《灵飞经》是唐代书法家钟绍京的书法作品。《灵飞经》本是道教的经典,钟绍京书写的这幅作品具有非常典型的唐代的写经体的风格,这幅小楷作品还被成为“天下第一小楷”。这幅小楷结构精美,风格比较还放,大开大合,棱角分明,粗细变化也非常的明显,而且楷书的法度也十分的森严。
这幅小楷的版本比较多,有墨迹版和刻帖版,初学书法建议学习墨迹版本。
《灵飞经》墨迹版
《灵飞经》刻帖版
至于初学小楷学习那一本字帖?我觉得无论学习大楷还是小楷,最好都要从唐代的楷书入手。建议题主选择学习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这幅小楷作品的法度森严,具有唐楷写经体的特色,而且用笔也比较丰富,很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等入门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去学习文征明的小楷《文赋》,二者的风格不同,可以互相作为一个参考。
谢谢邀请,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谢谢。
启功师从何人?
启功书法师承来自唐代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虽然用笔“笔笔中锋 ”,参悟篆籀笔法,肥瘦结合,但点划撇捺千篇一律,结体呈单调程式。
在祖父关爱下启功才得以上学念书。其祖父的老门生戴遂之,堪称是知恩图报的老夫子。他亲自为少年启功讲授文史,竭尽全力要让他继承其教育世家的衣钵。1933年启功中学毕业。基于家学的渊源,又得到祖父门生的刻意指点和悉心培养,启功在古典诗词和经史辞章方面便脱颖而出了。这时祖父的一位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把启功举荐给了卓越的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垣。陈垣对学生情谊之纯,之真,之深,使启功终生难忘。他曾动情地回忆道:“我从21岁起得识陈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陈老师教导,经历近四十年。”为报此恩,耄耋之年的启功呕心沥血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陈垣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他以在香港义卖所得的一百六十三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启功先生的书法为何备受推崇,你觉得启功书法是当代第一吗?
毋庸置疑,当代书坛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引领者,非启功先生莫属。但是,由此便冠以启功先生书法水平“第一人”的称号,是极不严谨,甚至是外行的做法。
大家都知道,启功先生博学多才却生性随和,幽默风趣却坚守做人的原则。从他力辞书协主席这一件事就能看出他对虚名的漠视,以及对书坛流弊的痛心。从德艺双馨这个角度来说,启功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书坛泰斗,当今书坛罕有人可与之比肩。
惊龙轩曾多次提及田蕴章先生对启功先生书法水准的评价,称其为当代书坛的大师,却只能达到民国时期一般书家水准。我认为这种评价还是基本公允的。较之民国,尤其是明清之前的书法水准,当代书坛整体书法水准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书协副主席孙晓云直言:当代书坛至少50年以上没有大师级水准的书家出现了!
由此可见,启功先生引领当代书坛虽然得到广泛共识,确实也不敢轻言书法水平“第一人”。客观地说,启功先生书法得柳楷骨力,取梁诗正行书风韵,自成一格,颇有神采。启功先生的题字随处可见,可谓雅俗共赏,非常养眼。从艺术要为大众服务的角度来说,启功先生对普及和发展书法艺术的影响力功不可没。
对于如何定位启功先生书法的艺术水准问题,一直争议不断。惊龙轩以为,对于这些争议,启功先生生前一笑置之,身后也无需过多纠缠。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整个书坛弥漫着一种追名逐利的思潮,动辄“大师”满天飞,天价作品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书法艺术秉承数千年的独特魅力。这才是整个书法界应该警醒、应该讨论的话题。
不要怕,说实话,启功先生书法,在现代书坛都算得上一流大师吗?
启功先生不仅有非常好的传统书法基础,而且对现代艺术理论与非常深入的融合,是与时俱进的。自然是一流的书法大师,虽然启功自己未必承认,但事实如此。
启功先生书法对经典的临摹,还是较广泛的,目前能够见到的主要是行楷书一类。虽然临摹不强调行似,但在神韵方面还是把握的非常到位。见形容易见神难,得取法对象之神,是书法临摹学习的一个较高层次。不过这种做法不适合初学乍练者,初学仍然要以得形为主,在得形的基础上见神。
在融合时代艺术理论方面,启功先生最著名的要属黄金分割法在书法中的运用。黄金分割是美学和近现代艺术理论的一个元素或审美标准。也是世界公认的经典美学元素,是舶来品。启功先生把黄金分割率运用到书法实践创作中就是一定创举。现代书法的创新要比古代难许多,因为书法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路,人们都探索过了,而且那些最适合的路子都经典的最成功的作品,把且多发展成熟。所以现代书法的创新一方面表现要坚持传统经典,只有自爱继承经典的过程才有可能寻找的适合现代的创新途径。我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书法的创新同样如此。而启功先生就是借助继承经典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中外艺术理论形成了现代书法艺术审美标准的书法艺术。
在就是文化内涵方面的问题。书法没有经典和现代文化的融入,其书法的格调品味自然不会高。因为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写好字,写好字是书法,而不是艺术。艺术需要文化的融入而启功先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启功不仅仅是书法家,而且是画家,诗人,考古、文物鉴定等都非常精通的大儒,书法在其多种才能中并不是占主要的方面。书法的成就是这这些文化的熏染中逐步形成的。